蘭西“屯小菜”扶貧“唱大戲”

農民 畜牧業 種植業 三農 東北網 2017-06-14

特約記者董雲峰 本報記者 陳駒

“屯小菜”開訂啦!

6月初以來,蘭西縣蘭河鄉瑞豐玉米種植合作社社員結束春耕生產後,拿起合作社“屯小菜”訂單,來到哈市,走親戚、串朋友,到院校、找企業,與他們簽訂“屯小菜”訂單。

“屯小菜”蘭河鄉瑞豐玉米種植合作社屯為入社社員實現增產、增收的一個項目, 2015年、2016年,每年為社員增收2000元~7000餘元,目前擁有固定種植戶20餘戶,可供應200餘戶城市家庭需要。非固定種植戶300餘戶,可供應3000餘城市家庭蔬菜需要。

今年,蘭西把“屯小菜”生產作為精準扶貧、脫貧的一個重要項目,在資金、政策、項目扶持上將給予支持,目前,在蘭西已形成從村到個鄉甚至到縣蔓延的喜人之勢。

何謂“屯小菜”?就是農民在房前屋後宅基地、菜園子裡種植的綠色有機蔬菜。

蘭西,種植“屯小菜”不但佔天時地利人和、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還符合供給側改革的要求。

首先是蘭西種植蔬菜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有濱北“菜園子”之稱;其次是蘭西“屯小菜”宅基地、菜園子資源豐富,近年來隨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增加,大部分土地得以流轉,大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外出勞務,致使很多宅基地、菜園子閒置,或簡單種植玉米應付;再次是蘭西地理位置優越,與哈市接壤,鮮菜運到哈市,露水未乾,菜葉還是挺的。

目前,蘭西“屯小菜”長勢良好,7月初即可採摘,但如何破解“憋菜”難題,變種得好為銷得好。蘭西現有四種破題模式。

其一,蘭河鄉瑞豐玉米種植合作社“屯小菜”模式。該合作社採取吸納貧困戶土地,利用貧困戶房前屋後的小園子種植小菜、茄子、豆角、辣椒、黏玉米等應季蔬菜,普施農肥,自然生長,打造綠色蔬菜園,創建了“屯小菜”模式。採取貧困戶和客戶“一對一”聯繫對接,每月送菜4次,一次補助30-40元/箱,固定種植戶年實現收入可達到2000元-2600元。同時,根據市場需求,還開展了肉類、禽類、蛋類等農村特色產品供需服務。隨著這一模式的發展壯大,今年該合作又採取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的方式,引進木耳種植,一袋耳菌成本2元,純利潤1元,一名貧困婦女至少能經營10000袋,年純效益1萬元。

其二,“37秒易淘”項目私人訂製模式。“37秒易淘”根據蘭西地域特色及農業特點,採取“平臺+基地+貧困戶+創業就業+扶貧基金”等方式,制定了“金色庭院”計劃。通過在長江鄉訂製的500畝水田,作為農產品溯源基地,從播種到管理到收穫,所有過程實現可視化、可調取、可追溯。產品實現個性化私人訂製,滿足城市追求高品質消費人群的需求,開創溯源產品厚利時代。該項目帶動全縣200戶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栽種有機蔬菜、五穀雜糧,養殖家禽家畜,將農戶庭院的自給自足功能轉化為城市菜籃子直供功能。

其三,蘭西鎮林盛村“呼蘭河右岸”生態農產品省直機關專供模式。省財政廳駐蘭西鎮林盛村“第一書記”馬國澤,開展幫扶以來,為加快林盛村脫貧盡職盡責。去年,通過個人關係聯繫省農科院,幫助林盛村引進“新奇特”優質品種,協調廳裡投資幫建蔬菜棚室園區,以園區為載體,帶領林盛村創辦了“呼蘭河右岸”生態農產品合作社,以入社土地為基地生產有機雜糧,以農戶庭院為基地開展禽蛋養殖,帶動貧困戶和普通農戶入社經營,產品由村裡統一回收,馬書記幫忙聯繫省直機關食堂、幹部直接銷售,戶年均增收1000元。扶貧基金通過合作社銷售收入按比例進行提取,用於幫扶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去年累計為村裡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計提資金6.8萬元。

其四,臨江鎮“我在農家有畝田、一千元錢吃一年”結對幫扶模式。今年,臨江戰區為解決全鎮未脫貧貧困戶增收難題,按照縣委提出的“我在農家有畝田、一千元錢吃一年”模式。即鼓勵引導貧困戶利用房前屋後的小園子,給幫扶幹部種植蔬菜或養殖畜禽,幫扶幹部以高於市場價格購買,由鄉鎮派專人每週定期送菜。產品一部分由幫扶幹部聯繫縣內執法局、四中等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直接收購;另一部分由財政、低保局等幫扶幹部聯繫親朋好友、同學同事購買或幫助銷售。目前,幫扶幹部認領菜園已經啟動,5000只雞雛、鴨雛、鵝雛已經認購完畢,並送到貧困戶家中。

今年,這四種模式在蘭西縣得以普及、推廣,農家庭院“方寸地”如今成立農民脫貧致富的“增收園”,蘭西的扶貧工程精又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