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龍鏡:“治水”帶來“連鎖利好”

農民 羅志強 農村 水汙染 漳州新聞網 2017-06-18
雲霄龍鏡:“治水”帶來“連鎖利好”

青山綠水中的龍鏡村張文森攝

初夏,走進雲霄縣馬鋪鄉龍鏡村,只見村民在湖裡公園或漫步賞景,或三五閒談……龍鏡村民的幸福生活是從“淨水革命”開始的。

經過三年的努力,通過實施生態“加減法”,整治環境“髒亂差”,龍鏡村實現“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留得住鄉愁”的美好願景。

水淨

“以前大家不講衛生,垃圾隨處丟,生活汙水亂排放,村子變得‘髒亂差’。汙水還威脅著附近峰頭水庫水質安全,村民意見很大。”72歲的老黨員吳天德深有感觸地說。

峰頭水庫供應著全縣人民的用水需求,一旦汙染,全縣人民將面臨缺水困境,龍鏡村“淨水革命”迫在眉睫。

去年,龍鏡村累計投入170萬元,共鋪設汙水收集管網1258米,建立一座汙水處理站。經過處理,原來渾濁發臭的汙水變得無色無味、清澈透明,可以直排農田進行灌溉。村裡還修築了明溝及生態溝,雨水排農田,實現“雨汙分流”。

值得一提的是,龍鏡村的汙水處理站像個別具特色的“小花圃”。“汙水處理站巧妙地融入公園設計中,成為龍鏡一景。這樣既能減輕農村環境汙染,又優化了農村居住環境。”龍鏡村黨支部書記羅志成說。下半年還將新建62個汙水處理池、涉及103個自然村。屆時,全鄉居住人口100人以上的村莊汙水收集將實現全覆蓋,確保農活汙水不再流入峰頭水庫。

村美

“淨水革命”帶動“垃圾革命”全面打響。在龍鏡村,每天清晨,保潔員走街串巷,清掃村道;小型運輸車將垃圾運往收集站進行無害化處理。

“垃圾圍村的現象不存在了,村子變得整潔乾淨,美麗鄉村不再是夢!”看著村莊的華麗“蛻變”,羅志成喜上眉梢。2015年,龍鏡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項目12個,累計投資450萬元,涉及整治舊房裸房、生活垃圾、農村汙水及基礎設施建設、村莊綠化美化等多個領域。

湖裡公園是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之一,村民十分支持。“原本這個公園太小了,又年久失修,設施落後,聽到要修繕擴建湖裡公園,村民們都很開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的還自願將土地折價或無償捐獻出來。”吳天德說。

龍鏡村修繕湖裡公園累計投入100多萬元,融入傳統文化精髓,借用雕塑、景觀、牆面、標牌等元素載體,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向上向善的社會新風尚,在扮靚村容村貌的同時,也潤物無聲般將“講文明、樹新風”的理念根植在村民的心中。“以前村民環保意識比較落後,對公共衛生總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現在環境變好了,村民的文明意識也在提升。”羅志強說。

“整容”後的湖裡公園依村傍水、綠樹成蔭、繁花似錦、風景宜人,成為村民休閒納涼、遊憩賞景的“心靈氧吧”。每到夜幕降臨,公園裡便熙熙攘攘,伴隨著或動感或柔美的旋律,大姑娘、小媳婦紛紛舞動起來,個個精神抖擻、笑容滿面。

業興

汙水處理和環境整治齊“亮劍”後,青山環繞、碧水幽幽的龍鏡村變得如出水芙蓉般美麗,村民們紛紛返鄉,翻修舊房,置地創業。

羅志強就是“返村大軍”中的一分子,曾聽朋友說起金竹柏很有賺頭,他聘請專家對龍鏡村土壤氣候進行檢測分析,發現非常適合種植金竹柏,便向村承租了100畝地,與朋友合作引種金竹柏。3年後,他們精心澆灌的百畝金竹柏不但存活,還備受廣東、上海、廈門等消費者的青睞,在市場上供不應求。“一畝金竹柏一年純收入就有1萬多元。”羅志強說。

嚐到甜頭後,羅志強又成立了富美峰頭花木合作社,成功“攪動”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心。合作社推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多次與臺灣苗木同行開展技術對接,邀請專家開展技術指導。目前,合作社步入軌道,已有社員56戶。

然而,羅志強又一次看到了商機,他重新規劃發展藍圖,利用百畝金竹柏發展農業休閒觀光旅遊業,並得到社員的支持。“將生態農業與旅遊業結合,才是一條長遠之路。”羅志強說。

通過招商,龍鏡村引入福建省金竹柏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利用金竹柏基地,計劃總投資1億元,總面積3000畝,規劃建設金竹柏母木園區、樹葡萄採摘區、臺灣花旗木觀光賞園區和水上蓮花休閒棧道垂釣區等,構建水陸兩條獨具特色的遊玩路線。

“把農村變成旅遊景點”“把農民變成旅遊從業者”“把農產品打包成旅遊產品”,這是龍鏡走的“三變”之路。據不完全統計,村裡月均接待遊客已達3000人,村民年人均可增收4000元,已有三分之一外出務工村民回鄉創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