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客歲月,如金江湖!

農民 小麥 炒麵 農村 蟠龍新區生活圈 2017-06-08

“麥客”這個詞,西北人一定不會陌生,寶雞人更不例外,指流動的以收割麥子為職業換取收入的人。麥客起源於哪朝哪代,無法考證,但至少在明清時的中國地方史料中就有記載。但確實曾是夏收季節陝西、甘肅、寧夏一帶貧苦農民外出打工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陝西、河南這些產糧大省在夏忙時節人手不足的困境。

寶雞曾有個著名攝影師叫侯登科,鳳翔人,生前以西北為主要創作題材,搞了30年攝影,2001年拍攝出版了一部《麥客》影集,在紀實攝影界產生了重要印象,也為後人追憶麥客歲月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麥客們沿著黃河、一路打工、走鄉串村,頗有些苦行僧的味道。過去寶雞地區遇見最多的是甘肅麥客,由於大多體力較好、技術過硬、勤奮肯幹,有吃炒麵的習慣,寶雞人親切地稱呼其為“炒麵客”。不少農家在收割結束後,都願意給麥客備好一桌豐盛的飯菜,擺上粽子、油餅、擀麵皮等地方小吃,當然也不忘端上一大碗扯麵,再說一聲“明年再來,我家歡迎你”。

麥客吃得炒麵,和今天我們在陝西扯麵館、蘭州牛肉麵館裡吃得炒麵,根本不是一個概念。陝西、甘肅本是鄰居,麥客的年年到來,也帶來了炒麵手藝,至少在寶雞農村是被傳承了下來,估計今天在農村長大的30歲以上的人都吃過炒麵。麥客們的炒麵做法很簡單,把自家種的豆子和麵粉混合,配上五香調料倒入鍋裡炒熟,再晾冷便可食用,炒麵既能幹吃,也能用開水拌了吃,和現在衝奶粉的方法差不多。由於炒麵水分極少,夏天不餿,冬天不凍,保質期很長,麥客們出門在外幾個月,炒麵是最適合攜帶充飢的食物,出門時隨身只帶鐮刀、薄被褥和炒麵袋子3件“家當”,鐮刀賺錢、炒麵活命,走一路、吃一路,風餐露宿,正如老家的一句順口溜,“炒麵客、炒麵客,算(邊)割算(邊)黃到陝西”。

麥客歲月,如金江湖!

麥客歲月,如金江湖!

五、六月份,小麥到了收割的季節,一般沿著河南、陝西,再到甘肅的方向逐漸成熟,甘肅由於海拔較高,小麥屬於晚熟區,比如蘭州海拔就比寶雞高約一千米左右,麥客們由北向南,再由南返北,像候鳥一樣,但生活工作環境更艱苦,如果僱主沒有安排留宿,就用自帶的被褥露宿,賺得錢也捨不得花,等再回到家鄉,自家地裡的麥子也熟了。

麥客歲月,如金江湖!

麥客歲月,如金江湖!

今天的寶雞農村,已極少見到麥客走鄉串戶,現代化農業機械的普及推廣,使聯合收割機作為“第二代麥客”登上歷史舞臺,地方政府按規定給予聯合收割機免過橋費、高速公路收費等優惠待遇,購買機器時也發放數目不小的補貼,一個夏天的辛勤勞作,農民購置聯合收割機的成本便可收回。儘管如此,過去幾年在寶雞農村一些地方,夏收季節一些地痞總以“地頭蛇”的扮相出現,對外地來的聯合收割機主進行“強租”,本來合理的收割價格被鬨然抬高,農民的種糧成本隨之增大,聯合收割機主也是心怒不敢言,小麥收割的過程雖然更快更方便了,但人與人之間已不再像當年那般樸實。

麥客歲月,如金江湖!

麥客歲月,如金江湖!

麥客歲月,如金江湖!

記錄麥客,只為不忘卻那段真情的歲月,留住汗水澆灌的記憶!感謝曾經到過寶雞收割的麥客們,願你們一生幸福、一世安好、一切都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