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雲:網聯貧困對象 精準監管施策

農村改革 大數據 雲計算 經濟 西部開發報 2017-05-30

依託大數據和雲計算,通過“雲上貴州”系統打造“扶貧雲”平臺,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雲端”讓貴州扶貧開發的大數據運用得更加精準。

2015年12月上線運行的貴州“扶貧雲”正以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為引領,按照“扶貧+”的思路,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實時動態監測扶貧對象,跟進項目實施情況,為幫扶施策提供數據支持,讓雲端扶貧更加精準透明。

正是農忙時節,開陽縣雙流鎮劉育村村民蔣多學一家領到了價值880元的農用物資,近日正忙著在田地裡除草施肥。“現在政策太好了,有什麼需要就給予什麼幫助,農用物資我們自己購買了拿給幹部報銷,一年的化肥、種子都不用掏錢。我家得到了2畝核桃和兩頭豬的扶持,既經濟又實惠,我相信只要是勤勞的就一定能過上好生活。”蔣多學說。

蔣多學一家能夠及時得到需要的幫助得益於精準扶貧雲的運用。在貴州,與蔣多學一樣需要幫助的貧困人口尚有372.2萬人,2015年12月,貴州依託“雲上貴州”平臺打造“扶貧雲”,探索“互聯網+扶貧新模式”,實時動態監測扶貧對象、跟進項目實施情況,為幫扶施策提供數據支持,已成為動態監測的“大管家”、幹部幫扶的“小助手”、政策決策的“好參謀”。

動態監測的“ 大 管 家”

點開開陽縣扶貧雲平臺,2014年、2015年、2016年貧困戶脫貧信息赫然在列。蔣多學一家有4口人,妻子輕度智障,兩個孩子在上學,一家人的生計問題都扛在了蔣多學的身上。2015年初,縣審計局局長華輝幫扶蔣多學家,通過採取生產扶持資金補助、項目扶持等多種方式,家庭條件極大改善,如今蔣家已經脫貧,但在系統裡仍然可以查詢到有關他家的信息。

2016年,開陽縣圍繞脫貧攻堅大扶貧戰略行動將脫貧任務分解到村到戶,列出作戰圖分步實施,從村級到鄉鎮再到全縣倒推制定貧困現狀分佈圖,對全縣16個鄉鎮低收入人口進行按圖銷號。與此同時制定“五個一批”、“十項行動”脫貧路徑任務圖。立足全縣產業發展規劃,結合貧困鄉鎮實際因地制宜選擇脫貧路徑。每個鄉鎮脫貧路徑由發展產業、易地扶貧搬遷、轉移就業、民政兜底、醫療救助、教育扶貧、基礎設施、金融扶貧、黨建扶貧等各個方面分別組成,各有側重,措施多樣。

有扶貧雲數據作為基礎,對象既定,該縣制定了“五主”、“五包”幫扶主體責任圖。層層簽訂大扶貧攻堅工作責任書,立下軍令狀,掛圖作戰,按圖銷號。“五主”即黨委主責、政府主抓、幹部主幫、基層主推、社會主扶。“五包”即省領導包縣、市領導包鄉、縣領導包村、鄉鎮領導包戶、黨員幹部包人。建立“扶貧專員”制度,各單位領導幹部職工定點聯繫低收入農戶,實行“一戶一員”、“一員多戶”的“扶貧專員”工作制度,確保扶貧專員覆蓋全縣所有低收入農戶。“我們2015年底就與貴陽市實現了全面小康,現在的信息庫裡對於之前脫貧農戶都有信息記錄,實時更新,動態跟進,確保穩定脫貧。”開陽縣扶貧開發中心主任楊錫勇說。

2015年啟用扶貧雲平臺以來,圍繞精準識別,扶貧雲建成了基礎數據支撐、脫貧指揮調度、項目資金管理、精準扶貧工作巡檢四大平臺。“‘扶貧雲’矢量模型的電子地圖已經擴展到16層,達到1:5000比例尺,對貧困戶、扶貧項目的定位已精準到自然村,實現對扶貧項目隨時抽查、隨地核查,成為名副其實的扶貧工作大管家。”貴州省扶貧辦貧困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扶貧雲已實現重點對全省623萬貧困人口、9000個貧困村、934個貧困鄉鎮、66個貧困縣和有扶貧開發任務的地區,以及2014年已脫貧的123萬人口進行動態監測;建成扶貧項目申報、評估、立項、審批、資金撥付、報賬、實施、監管、驗收為一體的項目資金管理平臺,實行全程監控。截至目前,已將130257個到村項目納入監管。累計開設各級實名管理用戶93069個,其中領導遍訪註冊用戶89139個,省級管理用戶75個,市州用戶60個,縣級用戶613個、鄉鎮用戶2605個,其他用戶577個。

同時,積極配合財政、審計推進全省財政扶貧資金監管平臺建設工作,會同財政廳、審計廳、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印發了《關於建立貴州省財政扶貧資金和扶貧項目動態監督管理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監管平臺納入“扶貧雲”;以GIS為基礎,以移動終端為載體,建成以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項目資金為重點的扶貧工作移動巡檢系統。

幹部幫扶的“ 小 助 手”

今年年初,貴定縣新巴鎮精準扶貧系統建成投用,新巴鎮黨委書記楊富林在朋友圈賣起了雞蛋,這些雞蛋均來自他幫扶的12戶貧困戶家中,已賣出了1000多元。

除了幫扶貧困戶,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近況如何,結對幫扶幹部幹了什麼工作,有什麼成效?楊富林用手機登錄鄉鎮大數據精準扶貧系統就可以一查究竟。

近年來,新巴鎮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但脫貧任務依然繁重。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該鎮針對鄉鎮貧困人口地域分佈廣、貧困人口情況複雜、幫扶臺賬不清等問題,特委託貴州華夏雲城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設計研發了新巴鎮大數據精準扶貧系統。該系統分為管理系統和資訊中心兩大版塊,數據可在APP、微信和PC端實現共享,使用APP可隨時隨地進行信息查詢、統計分析、數據採集等。微信端,可讓幫扶幹部把貧困戶的產品進行有效的宣傳、發佈及共享,使朋友圈社會各界人士在線認購農產品,共同參與到幫扶活動中來。

提起大數據精準扶貧系統的好處,貴定縣新巴鎮駐村幹部吳勰點開自己的手機APP樂呵呵地說:“系統能夠隨時隨地記錄幫扶動態,走訪記錄、工作完成情況、發佈項目、幫扶日誌等都可用手機上傳和查詢,為幹部幫扶業績評價提供數據參考。將貧困家庭數據錄入系統,可實現信息和人的精確對應,為精準決策、措施調整提供參考和依據。系統還能自行對這些數據進行動態管理,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確保扶貧信息數據的真實客觀、可靠可用。”

作為新巴鎮黨政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楊富林的感觸遠不止於此,他說:“全鎮幹部使用系統提升了幫扶效率,數據不斷更新,為扶貧政策、項目、運營提供科學依據,做到‘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最終完成‘APP政務管理+微信商城營銷+大數據指揮系統’一整套綜合性解決方案,達到讓大數據理念深入到精準扶貧骨髓的目標。”

近年來,各地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以“大數據手段+制度框架設計+精準管理”的方式,以“五個一批”和“十項行動”為主要脫貧路徑,以現有建檔立卡數據為基礎,融合各有關部門的數據資源,形成全省扶貧工作統一的基礎數據支撐、脫貧指揮調度、項目資金監管、工作績效評估、任務督查考核、信息服務共享、互動交流參與等的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為政府決策、幹部幫扶等提供了數據支撐。

數據共通的“ 好 參 謀”

為實現“利用大數據,解決扶貧數據通的問題”,今年以來,省扶貧辦、省大數據局密切配合,成立了工作專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推進機制,明確了工作任務,共同開發了“全省精準扶貧大數據應用平臺”(精準扶貧APP)。

精準扶貧APP是以黎平縣為試點,由雲上貴州公司和貴州數聯銘品公司聯合開發,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基礎數據整縣推進,目前已打通公安、住建、國土、教育、衛計等11個部門的數據。各功能模塊於4月中旬進行了全面測試,實現了扶貧數據的實時化、可視化,使扶貧工作的實際狀況看得見、摸得著、真見效。

日前,省扶貧辦、省大數據局兩個部門對精準扶貧APP開發建設工作進行了研究討論。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李建在聽取了項目進展後指出:“精準扶貧APP的開發,不是驗證數據真假的過程,而是完善數據質量的過程。精準扶貧APP能有效輔助扶貧幹部開展脫貧攻堅,讓每一位扶貧幹部成為數據專家,讓扶貧幹部能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探索有效的扶貧措施,推動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進一步完善精準扶貧APP的開發建設,確保數據安全,完善精準扶貧APP功能,統一使用同一系統的同一接口,確保扶貧幹部只用下載一個應用系統就能開展扶貧相關工作,實現數據匯聚、打通、運用。”

如今,扶貧雲已建成以“五個一批”、“十項行動”為脫貧路徑,以責任鏈、任務鏈為主要內容的脫貧指揮調度平臺,通過大數據手段對責任鏈、任務鏈進行分析,向各級領導提供本級及下級未完成或不符合預期目標的環節預警服務,由本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檢查核實預警內容,並及時督促有關部門落實、整改,最終消除預警,實現精準指揮調度“大扶貧”資源,成為了黨政決策的好參謀。

截止到目前,“扶貧雲”與教育、人社部門完成了2016年16.31萬高中、中高職、大專以上貧困生的信息核對工作;與民政部門完成了158萬政策性保障兜底人口的銜接工作,並及時向民政部門發出了兜底人口規模縮減的預警,與人社部門完成了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就業登記的比對工作,向移民部門提供了全省130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詳細分類數據。

貴州省扶貧辦正加強與各相關部門對接,推動數據交換機制建設,實現與教育、民政、人社、農委、衛計、旅遊、移民、工商等部門數據動態交換,建立建全大扶貧幫扶機制,完成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搭建,積極抓好大數據工作,運用大數據長板來補齊脫貧攻堅短板,護航大扶貧戰略。

(本報記者 文 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