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電商鄉村旅遊 助勞動力就地轉化等相關問題解答

近日,就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村勞動力過剩等問題,“三農”問題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何秀榮做出瞭解答。何秀榮認為,推行規模化經營是增強農業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要實現規模化經營,就要在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的背景下,充分解決鄉村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而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可以有效地就地轉化勞動力。

問:近年來,我國長三角一些地區通過土地流轉發展“家庭農場”,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規模上也有一定提升,這種形態能否代表未來農村的一種發展模式?

發展電商鄉村旅遊 助勞動力就地轉化等相關問題解答

何秀榮:在大城市周邊、沿海發達地區以發展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最近幾年都搞得很好。以種西紅柿為例,兩口子種5畝地,大概可以經營2個大棚,一年總收入能達到10萬元左右。還有一種模式就是發展類似於有機農產品的優質農業。但在廣闊的西北內陸、中部地區,還是要種植糧棉油這些大宗作物,都屬於附加值沒那麼高的農產品,大宗作物的生產還是要靠規模來支撐。農業要想有競爭力,還是要走規模化經營的道路。

問:規模化經營是否意味著要有相當大一部分農村勞動力要轉移出來?

何秀榮: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的城鎮化率還有一定空間。現在是60%多一點,按照國際上的經驗來判斷,一般要到70%才會穩定,也就是說還有10個百分點的空間。

不過,即使中國的城鎮化率達到70%,也仍有4.5億左右的人口要在鄉村地區生活,這意味著有2.5億左右的勞動力要在鄉村地區就業;而農業的勞動力不需要1億人,也就是說在城鎮化率很高的情況下,農村仍然有1.5億的富餘勞動力。

當然,推動城鎮化也有很多難題。實際上,已經有很多農村戶口的人在城市工作、生活,他們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農業人口,但是光進來沒有用,還要真正將“農民”變成“市民”,享受市民待遇。

問:這麼多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出路在哪裡?

何秀榮:這1.5億勞動力必然要在鄉村就地解決就業問題,這就需要大力發展鄉村地區的產業,不只是第一產業,還包括二三產業。只有鄉村人口安居樂業,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就地轉化就業,在我看來要在幾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農業和工業的融合發展,二是發展農村電商,三是發展類似於鄉村旅遊這樣的第三產業。

農業和加工業的融合發展,可以帶動產業的持續發展,距離原產地近是在農村建立加工業的一個有利因素,由此可實現一個持續性較好的產業成長。不過農業深加工對農產品的標準化有一定要求。這就要求對農業生產組織形式進行一定改造。例如,德國農業發展有自己的特色,農民種地採用合作制,合作社主要就是為農民統一提供加工服務。同時,合作社也不光是為了統一品種,還為了在市場上有更強的競爭力。

農村電商也是很好的途徑,不光是農特產品,大宗商品、糧食也適用。農村電商的優勢是擴大了銷售半徑,大家發現在拼多多上買水果很便宜,就是因為線下流通成本太高了。農村電商不但可以擴大農產品銷售半徑,提高產品產地售價,還可以根據市場信息反饋調整種植策略。

發展電商鄉村旅遊 助勞動力就地轉化等相關問題解答

不過,農村電商同時也面臨問題:農民各方面的意識都需要培養。現在電商平臺在農村市場競爭激烈。像拼多多這樣的平臺渠道下沉很厲害,在農村紮根很深,關鍵是站在了農民的角度想問題:種什麼不種什麼,結構怎麼調整,農民不太清楚,但這些渠道下沉的電商會告訴你。這對農民來說就是一個培訓的過程。這個東西別生產了,網上賣不出去價格很低;現在什麼東西價格賣得很高,有能力就種那個……市場信息就反饋到種植戶那裡,農民根據市場調整後再上網賣東西。同時,做電商可以消化不少勞動力,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

發展電商鄉村旅遊 助勞動力就地轉化等相關問題解答

第三產業主要是鄉村旅遊。發展鄉村旅遊除了可以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增加人氣,促進鄉村生活現代化。現在的鄉村旅遊從農家樂發展而來,已經變得規模化、集群化,最後能否進一步形成綜合休閒康養,甚至發展出養老護理等產業,還得再觀察。其實,鄉村旅遊也是很好的模式,但是同質化太嚴重,比如山西的大院搞得不錯,一窩蜂就全做這些,交通不便的那些就沒人去了。所以鄉村旅遊還是要想辦法讓遊客成為回頭客,才能長久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