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林召鎮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張鐵營子村看到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的818畝玉米今年又將迎來大豐收。這些土地來自村裡的79戶人家,是年初通過土地入股整合起來的。張小明同另外五戶種地能手,被推選為經營者,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田管家”。年底,入股農戶除了保底收入外還有入股土地收入70%的分紅,有了“田管家”,地不用自己種,收入還變多了。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張鐵營子村看到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的818畝玉米今年又將迎來大豐收。這些土地來自村裡的79戶人家,是年初通過土地入股整合起來的。張小明同另外五戶種地能手,被推選為經營者,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田管家”。年底,入股農戶除了保底收入外還有入股土地收入70%的分紅,有了“田管家”,地不用自己種,收入還變多了。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張鐵營子村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經營者 張小明

土地入股分紅是樹林召土地改革的新嘗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土地分分合合,改革從未間斷。

建國初期的人民公社大集體➨七八十年代的包產到戶分散經營➨新世紀的土地流轉集中連片式發展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張鐵營子村看到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的818畝玉米今年又將迎來大豐收。這些土地來自村裡的79戶人家,是年初通過土地入股整合起來的。張小明同另外五戶種地能手,被推選為經營者,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田管家”。年底,入股農戶除了保底收入外還有入股土地收入70%的分紅,有了“田管家”,地不用自己種,收入還變多了。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張鐵營子村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經營者 張小明

土地入股分紅是樹林召土地改革的新嘗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土地分分合合,改革從未間斷。

建國初期的人民公社大集體➨七八十年代的包產到戶分散經營➨新世紀的土地流轉集中連片式發展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土地上的改革讓曾經全國半數以上的農民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歷史中走出來,實現了現在不僅有糧吃,有衣穿還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跨越式轉變。人民公社到土地合作社,同樣一個社字跨越70年,改變了生產方式,解放了生產力,也讓沐浴著改革春風的樹林召鎮,日新月異,生機勃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穿衣吃飯的問題。可傳統的耕種方式並沒有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實踐證明,解決溫飽要靠改革,全面小康更要靠改革。

東海心村

上世紀80年代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這是小鎮直到今天仍然傳唱續寫的民謠。上世紀80年代,樹林召鎮最靠近黃河的東海心村引入黃河水,改造了連玉米都種不出來的鹽鹼地和荒灘,發展淡水養魚。東海心村的王源就是當年小鎮上的第一個養魚專業戶,儘管他已年過花甲,可是三十多年的養魚習慣已經深深印烙在了他心裡。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張鐵營子村看到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的818畝玉米今年又將迎來大豐收。這些土地來自村裡的79戶人家,是年初通過土地入股整合起來的。張小明同另外五戶種地能手,被推選為經營者,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田管家”。年底,入股農戶除了保底收入外還有入股土地收入70%的分紅,有了“田管家”,地不用自己種,收入還變多了。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張鐵營子村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經營者 張小明

土地入股分紅是樹林召土地改革的新嘗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土地分分合合,改革從未間斷。

建國初期的人民公社大集體➨七八十年代的包產到戶分散經營➨新世紀的土地流轉集中連片式發展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土地上的改革讓曾經全國半數以上的農民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歷史中走出來,實現了現在不僅有糧吃,有衣穿還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跨越式轉變。人民公社到土地合作社,同樣一個社字跨越70年,改變了生產方式,解放了生產力,也讓沐浴著改革春風的樹林召鎮,日新月異,生機勃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穿衣吃飯的問題。可傳統的耕種方式並沒有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實踐證明,解決溫飽要靠改革,全面小康更要靠改革。

東海心村

上世紀80年代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這是小鎮直到今天仍然傳唱續寫的民謠。上世紀80年代,樹林召鎮最靠近黃河的東海心村引入黃河水,改造了連玉米都種不出來的鹽鹼地和荒灘,發展淡水養魚。東海心村的王源就是當年小鎮上的第一個養魚專業戶,儘管他已年過花甲,可是三十多年的養魚習慣已經深深印烙在了他心裡。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村民 王源

如今

如今,很多人衝著“大樹灣黃河魚”的名氣,來到小鎮吃魚、休閒、度假。黃河魚不僅吸引來了遊客,還留住了投資者。聽晨雞報曉,觀魚翔淺底,腳踩泥土返璞歸真,懶懶幾步便是溪流——這是很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也是周蒙最想讓遊客在樹林召鎮體會到的田園慢生活。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張鐵營子村看到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的818畝玉米今年又將迎來大豐收。這些土地來自村裡的79戶人家,是年初通過土地入股整合起來的。張小明同另外五戶種地能手,被推選為經營者,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田管家”。年底,入股農戶除了保底收入外還有入股土地收入70%的分紅,有了“田管家”,地不用自己種,收入還變多了。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張鐵營子村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經營者 張小明

土地入股分紅是樹林召土地改革的新嘗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土地分分合合,改革從未間斷。

建國初期的人民公社大集體➨七八十年代的包產到戶分散經營➨新世紀的土地流轉集中連片式發展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土地上的改革讓曾經全國半數以上的農民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歷史中走出來,實現了現在不僅有糧吃,有衣穿還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跨越式轉變。人民公社到土地合作社,同樣一個社字跨越70年,改變了生產方式,解放了生產力,也讓沐浴著改革春風的樹林召鎮,日新月異,生機勃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穿衣吃飯的問題。可傳統的耕種方式並沒有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實踐證明,解決溫飽要靠改革,全面小康更要靠改革。

東海心村

上世紀80年代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這是小鎮直到今天仍然傳唱續寫的民謠。上世紀80年代,樹林召鎮最靠近黃河的東海心村引入黃河水,改造了連玉米都種不出來的鹽鹼地和荒灘,發展淡水養魚。東海心村的王源就是當年小鎮上的第一個養魚專業戶,儘管他已年過花甲,可是三十多年的養魚習慣已經深深印烙在了他心裡。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村民 王源

如今

如今,很多人衝著“大樹灣黃河魚”的名氣,來到小鎮吃魚、休閒、度假。黃河魚不僅吸引來了遊客,還留住了投資者。聽晨雞報曉,觀魚翔淺底,腳踩泥土返璞歸真,懶懶幾步便是溪流——這是很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也是周蒙最想讓遊客在樹林召鎮體會到的田園慢生活。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樂築微旅度假村負責人 周蒙

四年前,他第一次來到這裡考察項目,天藍、地綠、水清的樹林召讓周蒙在這裡埋下了夢想的種子。然而,讓夢想照進現實並非易事。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張鐵營子村看到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的818畝玉米今年又將迎來大豐收。這些土地來自村裡的79戶人家,是年初通過土地入股整合起來的。張小明同另外五戶種地能手,被推選為經營者,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田管家”。年底,入股農戶除了保底收入外還有入股土地收入70%的分紅,有了“田管家”,地不用自己種,收入還變多了。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張鐵營子村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經營者 張小明

土地入股分紅是樹林召土地改革的新嘗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土地分分合合,改革從未間斷。

建國初期的人民公社大集體➨七八十年代的包產到戶分散經營➨新世紀的土地流轉集中連片式發展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土地上的改革讓曾經全國半數以上的農民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歷史中走出來,實現了現在不僅有糧吃,有衣穿還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跨越式轉變。人民公社到土地合作社,同樣一個社字跨越70年,改變了生產方式,解放了生產力,也讓沐浴著改革春風的樹林召鎮,日新月異,生機勃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穿衣吃飯的問題。可傳統的耕種方式並沒有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實踐證明,解決溫飽要靠改革,全面小康更要靠改革。

東海心村

上世紀80年代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這是小鎮直到今天仍然傳唱續寫的民謠。上世紀80年代,樹林召鎮最靠近黃河的東海心村引入黃河水,改造了連玉米都種不出來的鹽鹼地和荒灘,發展淡水養魚。東海心村的王源就是當年小鎮上的第一個養魚專業戶,儘管他已年過花甲,可是三十多年的養魚習慣已經深深印烙在了他心裡。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村民 王源

如今

如今,很多人衝著“大樹灣黃河魚”的名氣,來到小鎮吃魚、休閒、度假。黃河魚不僅吸引來了遊客,還留住了投資者。聽晨雞報曉,觀魚翔淺底,腳踩泥土返璞歸真,懶懶幾步便是溪流——這是很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也是周蒙最想讓遊客在樹林召鎮體會到的田園慢生活。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樂築微旅度假村負責人 周蒙

四年前,他第一次來到這裡考察項目,天藍、地綠、水清的樹林召讓周蒙在這裡埋下了夢想的種子。然而,讓夢想照進現實並非易事。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河魚

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周蒙著急,鎮上的領導更著急。一次次的調研、考察和學習,鎮裡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周蒙結合鎮裡的發展規劃,加強旅遊與農業、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完善了服務設施,優化了遊客體驗,升級了活動內容,2018年,小鎮終於迎來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客流,今年預計突破30萬人次。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張鐵營子村看到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的818畝玉米今年又將迎來大豐收。這些土地來自村裡的79戶人家,是年初通過土地入股整合起來的。張小明同另外五戶種地能手,被推選為經營者,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田管家”。年底,入股農戶除了保底收入外還有入股土地收入70%的分紅,有了“田管家”,地不用自己種,收入還變多了。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張鐵營子村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經營者 張小明

土地入股分紅是樹林召土地改革的新嘗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土地分分合合,改革從未間斷。

建國初期的人民公社大集體➨七八十年代的包產到戶分散經營➨新世紀的土地流轉集中連片式發展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土地上的改革讓曾經全國半數以上的農民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歷史中走出來,實現了現在不僅有糧吃,有衣穿還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跨越式轉變。人民公社到土地合作社,同樣一個社字跨越70年,改變了生產方式,解放了生產力,也讓沐浴著改革春風的樹林召鎮,日新月異,生機勃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穿衣吃飯的問題。可傳統的耕種方式並沒有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實踐證明,解決溫飽要靠改革,全面小康更要靠改革。

東海心村

上世紀80年代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這是小鎮直到今天仍然傳唱續寫的民謠。上世紀80年代,樹林召鎮最靠近黃河的東海心村引入黃河水,改造了連玉米都種不出來的鹽鹼地和荒灘,發展淡水養魚。東海心村的王源就是當年小鎮上的第一個養魚專業戶,儘管他已年過花甲,可是三十多年的養魚習慣已經深深印烙在了他心裡。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村民 王源

如今

如今,很多人衝著“大樹灣黃河魚”的名氣,來到小鎮吃魚、休閒、度假。黃河魚不僅吸引來了遊客,還留住了投資者。聽晨雞報曉,觀魚翔淺底,腳踩泥土返璞歸真,懶懶幾步便是溪流——這是很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也是周蒙最想讓遊客在樹林召鎮體會到的田園慢生活。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樂築微旅度假村負責人 周蒙

四年前,他第一次來到這裡考察項目,天藍、地綠、水清的樹林召讓周蒙在這裡埋下了夢想的種子。然而,讓夢想照進現實並非易事。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河魚

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周蒙著急,鎮上的領導更著急。一次次的調研、考察和學習,鎮裡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周蒙結合鎮裡的發展規劃,加強旅遊與農業、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完善了服務設施,優化了遊客體驗,升級了活動內容,2018年,小鎮終於迎來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客流,今年預計突破30萬人次。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在旅遊的帶動下,小鎮發展起三百多家農家樂,500多人吃上“旅遊飯”,人均旅遊收入增加三萬元以上。

小鎮如今不僅有大樹灣魚、大樹灣米、“保善堂”蔬菜等響噹噹的農產品金字招牌;還有樂築共享小院、金沙灣文旅產業園、東海心度假村等鄉村旅遊品牌,小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求新求變的樹林召正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以奔跑者的姿態接力改革。

"

樹林召鎮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樹林召鎮位於鄂爾多斯市北部,地處呼包鄂城市群腹地,北與包頭市隔黃河相望。“魚米之鄉達拉灘 海海漫漫米糧川”,建國初期,溫飽問題是這裡的頭等大事。自趙醜女拉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土地改革大幕後,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改革故事就從未停歇過。憑藉著一犁耕到頭、創新永不休的精神,樹林召如今已成為農村大地上“綠富美”的突出代表。

耳字壕村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

耳字壕村,地處丘陵溝壑區,土壤貧瘠。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人民公社大集體的生產方式下,農民口糧年年不夠吃。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個人承包集體土地第一人 趙醜女

耳字壕公社康家樑大隊的趙醜女為了讓家人吃飽肚子,主動向生產隊申請,承包這口井旁邊的十四畝土地。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當年用過的舊井

冒著犯錯誤的風險,生產隊將土地承包給了趙醜女。此後的日子,趙醜女對這塊“由自己種”的土地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打深井,上水車,精耕細作。當年秋收,趙醜女承包土地的畝產達到一千多斤,是大集體時的兩倍。看到這種情況,時任生產隊隊長的韓子義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包給一個人是包,包給全隊人也是包,為什麼不能讓大夥一起承包?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 達拉特旗原耳字壕公社康家樑生產隊隊長 韓子義

一時間,趙醜女因“包產到戶”成為名人,原伊克昭盟盟委書記千奮勇還親自撰寫了《包產到戶是伊盟農民擺脫困境走向富裕的道路》的文章。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就這樣,趙醜女的事蹟和安徽小崗村一起載入了新中國農村土地改革的史冊。拿到了土地經營權的農民生產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讓吃不飽、穿不暖成為永遠的歷史。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1980年底,“包產到戶”

一花引來百花香,到1980年底,“包產到戶”已經在伊克昭盟遍地開花,伊克昭盟也成為自治區最早進行農村生產責任制改革的盟市。

如今,還是在這裡,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依靠土地改革邁上了小康。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趙醜女的兒子陳綠師

今天

四十年後的今天,已因病去世多年的趙醜女一定不會想到,曾經讓她名震一時的包產到戶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農民紛紛拿出自家的土地,以自願入股的方式整合在一起,又一次走上了合作社經營的路子。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張鐵營子村看到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的818畝玉米今年又將迎來大豐收。這些土地來自村裡的79戶人家,是年初通過土地入股整合起來的。張小明同另外五戶種地能手,被推選為經營者,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田管家”。年底,入股農戶除了保底收入外還有入股土地收入70%的分紅,有了“田管家”,地不用自己種,收入還變多了。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張鐵營子村天之譽土地共贏合作社經營者 張小明

土地入股分紅是樹林召土地改革的新嘗試。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土地分分合合,改革從未間斷。

建國初期的人民公社大集體➨七八十年代的包產到戶分散經營➨新世紀的土地流轉集中連片式發展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土地上的改革讓曾經全國半數以上的農民從吃不飽、穿不暖的歷史中走出來,實現了現在不僅有糧吃,有衣穿還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跨越式轉變。人民公社到土地合作社,同樣一個社字跨越70年,改變了生產方式,解放了生產力,也讓沐浴著改革春風的樹林召鎮,日新月異,生機勃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穿衣吃飯的問題。可傳統的耕種方式並沒有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實踐證明,解決溫飽要靠改革,全面小康更要靠改革。

東海心村

上世紀80年代

“打魚劃劃渡口船,魚米之鄉大樹灣”,這是小鎮直到今天仍然傳唱續寫的民謠。上世紀80年代,樹林召鎮最靠近黃河的東海心村引入黃河水,改造了連玉米都種不出來的鹽鹼地和荒灘,發展淡水養魚。東海心村的王源就是當年小鎮上的第一個養魚專業戶,儘管他已年過花甲,可是三十多年的養魚習慣已經深深印烙在了他心裡。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村民 王源

如今

如今,很多人衝著“大樹灣黃河魚”的名氣,來到小鎮吃魚、休閒、度假。黃河魚不僅吸引來了遊客,還留住了投資者。聽晨雞報曉,觀魚翔淺底,腳踩泥土返璞歸真,懶懶幾步便是溪流——這是很多人嚮往的詩和遠方,也是周蒙最想讓遊客在樹林召鎮體會到的田園慢生活。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東海心村樂築微旅度假村負責人 周蒙

四年前,他第一次來到這裡考察項目,天藍、地綠、水清的樹林召讓周蒙在這裡埋下了夢想的種子。然而,讓夢想照進現實並非易事。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黃河魚

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周蒙著急,鎮上的領導更著急。一次次的調研、考察和學習,鎮裡終於找到了突破口。周蒙結合鎮裡的發展規劃,加強旅遊與農業、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完善了服務設施,優化了遊客體驗,升級了活動內容,2018年,小鎮終於迎來了有史以來的最大客流,今年預計突破30萬人次。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在旅遊的帶動下,小鎮發展起三百多家農家樂,500多人吃上“旅遊飯”,人均旅遊收入增加三萬元以上。

小鎮如今不僅有大樹灣魚、大樹灣米、“保善堂”蔬菜等響噹噹的農產品金字招牌;還有樂築共享小院、金沙灣文旅產業園、東海心度假村等鄉村旅遊品牌,小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求新求變的樹林召正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發展活力,以奔跑者的姿態接力改革。

小鎮故事丨農村改革先鋒 樹林召


現在的樹林召鎮

美麗鄉愁裡有看得見的希望和夢想

70年間,

蹄疾步穩的改革步伐

激發了小鎮的發展潛力

匯聚成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磅礴偉力

來源:鄂爾多斯廣播電視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