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興起“果樹熱”,為啥這樣?城裡人坐不住了,以後吃啥?

從古至今,農民這種職業都是跟土地打交道,面朝黃土背朝天,是對他們工作非常形容的描述,但如今這種現象卻發生了轉變,因為在當今很多事物都已經漲價,唯獨農作物“按兵不動”,所以這麼一比較,它的價值也就降低了,因此很多人便選擇外出謀生。

農村興起“果樹熱”,為啥這樣?城裡人坐不住了,以後吃啥?

但還有一波人依舊“堅持”在農村的土地上,不同的是他們也不在種糧食,而是選擇更經濟的果樹,至於這樣最主要的就是收益高,雖說前兩三年,可能不會賺到錢,但等樹已成型,那收益就會非常的可觀,再有就是村裡面年輕人外出打工,光靠老人來種地不現實,所以這就是農村流行“果樹熱”原因。

很多人在農田上種樹都是被短暫的利益所影響,都說現在種地難,不掙錢,但種果樹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早期需要勤澆水還得施肥,後面還要勤修枝剪葉、打蟲子除雜草等等,如果糧食某一年價格不高,或老天爺不賞飯,這頂多是錢少賺一點,但要是放到果樹身上,那可是實打實的賠錢。

農村興起“果樹熱”,為啥這樣?城裡人坐不住了,以後吃啥?

並不是所有農田都會種上果樹,例如在農村一家有4、5畝地,孩子外出打工,就剩老人看家,可以說只要兩畝地的糧食就夠吃了,剩下的地才會種果樹。其實這也是無奈之舉,老人體力有限,種不了那麼多地,況且果樹種植又比種糧食方便,所以為了不顯得浪費,也只能這麼做。

其實在農村早就有關於種糧和種樹的爭議了,“要想富先種樹”和“想要強得種糧”是兩種不同的觀點,有老農說種樹收益高,掙的錢遠比種糧食要多,而有人則持不種糧食以後其價格上漲,賺的錢還得買糧的思想,並且種糧食最少都是一年一收,不像果樹,有的好幾年都不一定拿到收益。這兩種思想已經爭議依舊,你更支持哪個?

農村興起“果樹熱”,為啥這樣?城裡人坐不住了,以後吃啥?

清明即將到來,又到了農耕的時候,很多農民開始栽種果樹,這可愁壞了一些人,擔心糧食少了,城裡人咋吃飯的問題。就像上面所說,種果樹風險遠大於種莊稼,改種果樹在整體當中只佔很小一部分比例,在加上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所以抱有這種思想的人完全是杞人憂天。針對農村這種現象,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