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象山|象山鄉村文明新風撲面來

農村 最美家庭 三農 農民 象山發佈 2017-04-11

善行象山|象山鄉村文明新風撲面來

善行象山|象山鄉村文明新風撲面來

善行象山|象山鄉村文明新風撲面來

善行象山|象山鄉村文明新風撲面來

善行象山|象山鄉村文明新風撲面來

善行象山|象山鄉村文明新風撲面來

近日,象山縣塗茨鎮黃沙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傳出歡快的笑聲,一場“孝在心、善在行”黃沙好媳婦孝善行活動,讓20餘位巧手好媳婦從象山、寧波、上海等地專程趕回村裡,為村裡老人烹製了一頓豐盛可口的佳餚。這讓老人們感覺“像過年一樣開心”,也讓村党支書直言“婦女在傳承孝善文化、構建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的行動對聚智匯力共同建設美麗鄉村發揮著積極作用。”

在象山鄉村,這樣的孝親敬老活動司空見慣。近年來,象山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五中和六中全會精神,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革舊習育新風,以先進文化引領浸潤農民心靈,鄉村文明之風撲面而來。

革舊育新 “最美”榜樣引領新風尚

象山是漁鄉,村風民風淳樸,愛交友、重情義、豪爽大方,卻出現因為“人情債”只能“家裡燒柴灶,出門充大佬”的現象;廣大農村長久以來形成的某些習俗,如最常見的婚喪習俗,有時大擺宴席、鋪張浪費,甚至是禮炮鑼鼓不間斷、在公共場所設靈堂吹打樂器,既擾民,又帶來了安全隱患,有“禮”而無“理”。

2015年11月,象山開展了關於人情風的網絡“微調查”,12萬餘人次的參與網民中,91.6%的網民認為婚喪喜慶事宜的禮金太高、排場太大、檔次太高、負擔太重,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簡辦婚喪喜慶事宜已經成為群眾的普遍共識和共同呼聲。

2016年4月,象山正式實行“二倡導二禁止一規範”(倡導婚喪事簡辦,倡導不送、不收非親人員禮金,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鳴放電子禮炮和紙禮炮等擾民行為,禁止搞封建迷信活動,規範整治婚喪用品市場)為主要內容的婚喪禮俗整治工作。截至當年年底,象山操辦婚喪事宜執行新規率為99.67%。與整治前同期相比,宴請人數、停柩時間、花圈數量以及迎新、送葬車輛均大幅下降,鋪張浪費現象得到明顯遏制,出現了許多符合當地村情、民情的創新做法,比如西周鎮出臺了以“規範菜單常態化、規範人情常態化、規範治喪常態化”為主要內容的“新三規”,根據四季菜品的不同出臺了春、夏、秋、冬“四季菜單”。新橋鎮創新推廣“二類菜單”“三個自給”“四個一律”的“二三四”簡辦模式,統一禮金上限和酒席規格。

破了舊,就得立新。2016年5月,象山在廣大農村推行村民“誠信指數”考評機制,把“誠信指數”細化為個人品德、配合發展、維護平安、民主管理等5方面19項內容,其年度得分結果與村民權益直接掛鉤,和評選信用鎮、信用村和誠信文明家庭結合起來,並給予涉農貸款、青年創業貸款等政策優惠,享受農村信用社最高25%的基準利率降幅。

塗茨鎮旭拱嶴村試點“誠信指數”考評後,村風民風讓人刮目相看。村黨支部書記葛聰敏非常感慨地表示:“‘誠信指數’考評明確了村民的責任和義務,如今村民更自覺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爭做合格村民,村裡‘文明指數’和村民‘幸福指數’正在節節攀升。”

有堵有疏,更樹立“最美”榜樣,用榜樣的力量引領鄉村道德文明風尚,奏出鄉村文明樂章。去年,象山開展“最美”系列評選,評出85戶“最美家庭”,他們有“孝老愛親”家庭、“敬業愛崗”家庭、“教子有方”家庭、“品質生活”家庭、“熱心公益”家庭;評出20名“最美文明駕駛人”。同時,開展“最美庭院”創建評選,以庭院淨化、序化、綠化、美化為標準,評選出54戶“最美庭院”。

文化引領 精神家園“潤物細無聲”

象山作為浙江省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先進縣,每年劃撥200萬元及活動補助金,把文化禮堂建設納入“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等項目中,確保文化禮堂建得起、轉得動。如今,象山的153家、覆蓋全縣18個鄉鎮(街道)的農村文化禮堂“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它所孕育的禮堂文化,如春風拂面,滋養著村民的心靈,已成為鄉村獨具特色的文化地標和村民的精神家園。

文化禮堂已成為象山濃郁漁鄉風情的展臺。作為國家級海洋漁文化保護實驗區,象山在石浦、鶴浦等重點漁業鄉鎮打造“漁俗”文化禮堂,依託“漁字號”資源,蒐集、整理和利用船模、漁具等漁鄉生活生產用具,使之成為傳播象山海洋漁文化的前沿陣地;在被譽為“活態”的石浦東門漁村漁文化博物館設立綜合性漁文化傳習基地,依託“漁俗、製鹽”等非遺項目,打造非遺傳習基地,實現“活態傳承”;在大徐杉木洋村,依託國家級非遺項目“晒鹽技藝”,建立“鹽文化展廳”和“憶鹽閣”文化長廊;在昌國衛、塗茨錢倉村等地,則依託象山作為重要的沿海抗倭基地,建設“海防”文化禮堂,傳承抗倭精神。

文化禮堂還是象山傳承好家風家訓的平臺。走進象山任何一個鄉村文化禮堂,精心佈置的家風家訓展示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黃避嶴鄉塔頭旺村文化禮堂除了佈置“漁家風情館”,還建有“家風村史館”,不僅精心製作版面展示每家每戶的家風家訓,還利用電動幕布展現120餘首反映西滬港風景及百姓生產、生活的“西滬棹歌”等;在東陳鄉樟嶴村文化禮堂,廉政文化成為家風館內的特色展示,500幅廉政剪紙或褒揚或鞭笞,或含蓄或直白,凸顯教育警示功能,讓人耳目一新。

文化禮堂也是象山鄉村開展政治學習、科技培訓、文化娛樂、傳播精神文明的豐富多彩文化活動的舞臺。今年春節期間,高塘島鄉孝賢灣村在文化禮堂給60週歲生日的老人提早送禮物,弘揚孝賢文化;曉塘鄉月樓村舉辦“立家規,揚家風”活動,展示慈善孝親、和睦相處的新氣象和新風尚;泗洲頭鎮橫埕村國學講堂舉行“傳家訓,樹家風”活動,讓後輩接受精神洗禮……文化禮堂內,舉辦民俗活動,開展“我們的節日”展演、開闢文化道德講堂……一年四季有活動,文化禮堂已成為村民的精神家園。

文化的力量“潤物細無聲”。如今在象山鄉村活躍著630支農村文體隊伍,組建了144支鎮鄉(街道)級基礎服務團隊和5880支村級自治服務團隊,讓鄉村勁吹“文明風”。

連線成片 “文明示範線”風景靚麗

去年,象山縣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美麗鄉村示範縣”名單,象山縣茅洋鄉、象山縣定塘鎮獲評省首批“美麗鄉村示範鄉鎮”。在打造鄉村美景的同時,象山加大了“文明示範線”創建工作,去年9月,“斑斕西滬”文明示範線開線,依託西滬港獨特的海洋、生態、文化資源,打造環境潔美、生態優美、生活甜美、鄉風和美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文明示範線創建集文化、文明、生態、產業、旅遊於一體,為此,象山統籌各方資源,凝聚工作合力,成立了主要領導為組長,農辦、規劃、旅遊、文化等22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斑斕西滬”文明示範線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三級聯動、多方互動的協同建設機制,將該線打造成環境乾淨的潔美線、綠色環保的生態線、文化繁榮的特色線、鄉風文明的引領線、宜居宜業的富裕線、管理民主的樣板線。

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2500餘萬元,積極打造“斑斕西滬”全域交通網格,構建以沿海自行車道和山區古道為兩條主線,貫穿東部“逸生活”區、中部“綠生產”區和西部“原生態”區的“兩線三區”格局。同時挖掘家風家訓、推廣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建設文化禮堂、提升產業文化。建成塔頭旺村文化禮堂、高泥村軍港遺址、竹編非遺館和走書工作室等,挖掘細化了宋康王避難史、“大高泥小上海”等民間故事和傳說;成功註冊“斑斕西滬”“西滬三寶”“西滬人家”等8大類商標,精心設計產品外包裝,打造本土品牌,促進村民共同致富。

在大力推進“斑斕西滬”文明示範線建設的同時,象山把農村文明示範線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載體,串珠成鏈、連線成片,在全縣18個鎮鄉街道中全面開展縣級文明精品示範線建設。定塘鎮依託毗鄰象山影視城以及現代農業發展優勢,著力打造集攝影、觀光、地方文化展示於一體的娛樂休閒空間路線。泗洲頭鎮通過打造休閒園林型、革新提升型、現代社區型、規範整治型等四型村莊,建成十里“櫻花風情長廊”和十里“山海風情長廊”,實現景美、溪美、村美。茅洋鄉圍繞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麗鄉風“三個美麗”,打造全域是景區、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的山水風情小鎮。

“斑斕西滬”已和“田園定塘”“風情茅洋”“山海泗洲頭”等一道,成為象山這片交織著千年漁家風情和夢幻田園特色土地上的靚麗風景線,多姿多彩的鄉村美景和文明新風交相輝映,推動著鄉村“美麗度”、農民幸福感的雙提升。


來源:寧波日報

記者:陳朝霞

“最美象山人”頒獎晚會

“斑斕海岸”文明示範線 (沈穎俊 攝)

鄉村好媳婦孝善大餐 (金旭 攝)

花 海 (陳洪傑 攝)

新農村新氣象 (李忠 攝)

田園定塘 (陳洪傑 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