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八九十年代沒有出現家長對教育、教師的大不滿?

農村 高考 大學 翩然絮語 2019-05-17

本文的選題源自於悟空問答:為什麼自己感覺三十年前沒有出現家長對教育、教師的大不滿?因為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於是想寫篇文章來聊一聊,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為什麼八九十年代沒有出現家長對教育、教師的大不滿?

從家長的角度來講,我國1977年恢復高考,八九十年代的家長基本沒有太高的學歷,教師在他們眼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即便是政府官員,學問也不一定高過老師,因此無論老師說什麼,家長都會認同,並且也很尊敬老師。

從師範生的生源來看,那時候,很多農村學生希望通過考取師範生來改變農村戶口,往往是數一數二的學生才能考得進去,因此中師分數線很高,並不好考,於是中師的生源是很好的。而今天,學習最好的學生往往不選擇教師這條路,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實在不行”才會當老師。

從教師的來源上講,八九十年代學校比較少,老師也少,老師的學歷雖然不如今天,但在高等教育還處於精英化教育的時代,中師畢業生水平是很高的。而且當時包分配,很多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都服從分配做了老師,從某種程度上講,當時的師資力量其實是比今天雄厚。

從教師的師德上講,那個年代的教師盡心盡責,對學生一視同仁,真心為每位學生的前途著想。他們並不富裕,卻總是默默付出,大家都是這樣,也不覺得無私奉獻就比別人高尚了多少。而今天,很多老師並不能一心撲在教學上,少數教師師德堪憂。

為什麼八九十年代沒有出現家長對教育、教師的大不滿?

從教育理念的角度來講,當時西方教育理念還沒有今天這麼盛行,家長和教師均認同中國傳統教育,方式方法也相同。老師打罵學生、懲罰學生,家長在家裡也是同樣的方法對待孩子,因此沒有太大分歧。

從時代特徵上講,那個年代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思想都還很單純。那個年代的老師不會收紅包,家長也不需要逢年過節給老師送禮;當時大家的社會地位都差不多,而今天,教師因缺乏各種社會關係而難辦事,而地位降低,一些家長就敢凌駕於教師頭上。

我想起了初中學過的一篇課文《我的叔叔于勒》。我們今天所感受到的西方國家,人們的精神追求遠高於對功名的追求,但不要忘了,西方國家也曾經歷過拜金主義盛行的時期。我想,這大概是社會發展的必經過程,沒有這一過程,可能只會處於貧窮的淳樸之中。

教育的問題源自教育之外,在我國的整個社會大背景下,各個領域都會受到影響。但是對於各種教育亂象,我們沒有迴避,沒有隱藏,我們對它進行批判,進行剖析,國家也在出臺各種政策以遏制種種不好的行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社會將更加和諧,教育也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