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縣“五招式”拆解脫貧攻堅難題

農村 農村改革 三農 農民 原州檢察 2017-05-24

隆德縣作為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經濟基礎薄弱,農民人均純收入低,貧困村基礎設施差,農戶思想觀念落後,收入來源單一,產業助農增收成效不明顯,脫貧攻堅過程中攻城拔寨,難啃的硬骨頭多。為此隆德縣委政府見招拆招,通過拓寬農戶思路、增強農村基礎、撬動扶貧資金等措施,幫助發展村級產業,扶持農戶走上致富路。

招式一:思想幫扶,貧困戶有了“新方向”

扶貧先扶智。隆德縣把對貧困戶的思想扶貧放在了首位,通過宣傳教育和幫扶引導,不斷培育貧困戶發家致富新思路。通過建立“321”包扶機制,即縣級領導包扶3戶、科級領導包扶2戶、一般幹部包扶1戶貧困戶的幫扶機制,對全縣7234戶貧困戶進行了包扶。幫扶隊員針對心存“等靠要”的“看客式”貧困戶,下大力氣加強宣傳教育,講解政策,示範舉例,對比算賬,打消貧困戶顧慮,促進思想觀念轉變,克服“等、靠、要”等依賴心理,樹立“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觀念,激發內生動力,使其主動想辦法、找路子致富,實現了政府扶持與貧困戶自我發展良性互動,形成了脫貧致富“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招式二:技能幫扶,貧困戶有了“致富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提升脫貧攻堅效益,促進特色產業擴量提質增效,實現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雙贏”,隆德縣大力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把農村實用人才技能培訓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舉措,建立了以縣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為主陣地,以種養殖基地為主戰場,建立“學校+基地+企業”為主要模式的農村實用人才技能培訓體系,同時逐步向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延伸。目前,建成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中心1個,標準化實用人才培訓基地3個,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輻射到全縣所有鄉鎮、村(社區)。目前通過學校定期培訓、基地現場培訓、田間地頭隨時培訓,累計培訓農村實用人才6萬餘人次,基本實現了“每鄉都有培訓基地,每村都有培訓點,每組都有實用技術骨幹”的目標。

招式三:產業幫扶,貧困戶有了“主心骨”

受信息閉塞和長期傳統農耕思想的限制,在脫貧攻堅初期,貧困戶大多種植小麥、馬鈴薯、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效益低,增收致富不明顯。部分發展種養等特色產業的貧困戶,由於缺資金和技術,規模和效益一直沒有太大起色。為此,隆德縣將致富產業培育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出臺優惠政策,引導貧困戶發展草畜、中藥材、冷涼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在幫扶過程中,推行“精準扶貧+7”(精準扶貧+金融、項目、龍頭企業、旅遊、林下經濟、電商、兩個帶頭人)的產業扶貧模式,使貧困戶戶均養牛達到5頭以上、種植中藥材5畝以上或冷涼蔬菜3畝以上、至少有1個勞動力穩定就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萬元以上的“55311”產業發展目標,實現“三不愁四保障”“七有”目標。

招式四:資金幫扶,貧困戶有了“啟動金”

為解決貧困戶發展產業的資金難題,加大金融扶貧力度,隆德縣探索建立了互助資金擔保、扶貧資金貼息、財政資金風險補償的資金捆綁機制和創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扶貧資金傾斜機制,撬動、放大、整合金融資金,投入致富產業發展。由縣財政注入擔保基金,撬動銀行為貧困戶提供5至8萬元、3年以下、“兩免一貼一保險”(免擔保、免抵押、貼息、為貧困戶購買扶貧保險)的金融扶貧貸款,解決貧困群眾貸款難、貸款少、貸款貴的問題。目前,各金融機構累計為22268戶農戶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17359.7萬元,其中為5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貸款21547.4萬元,切實解決了貧困農戶產業發展資金短缺難題。

招式五:村貌改造,貧困村變“美麗山莊”

基礎設施落後是制約農村發展的主要瓶頸。為補齊短板,改善居住環境,夯實發展基礎。隆德縣牢固樹立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先行理念,加強交通、水利、環境整治、城鎮化、信息化建設,整合資金,捆綁項目,先後整合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57億元,村級投入917萬元,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特色小城鎮和美麗村莊建設工程,累計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9089戶、自來水入戶1515戶、動力電入戶815戶,硬化村組道路246.26公里,村內巷道132.7公里,新建村級文化廣場52個、社區服務中心47個,進一步改善貧困村村容村貌,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村變成了美麗山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