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臨縣脫貧攻堅持續發力鋪開10項重點工作

農村 三農 經濟 農民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3-31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和省委駱惠寧書記“五個要”要求,認真落實市脫貧攻堅“春季行動”,按照“打好五大戰役、抓好四個強化、搞好三項建設”的脫貧攻堅總體部署,今年,臨縣精準發力、強力推進,鋪開10項重點工作,確保年內89個貧困村有序退出,3.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一是堅持精準扶貧脫貧方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全力推進“三個一”扶貧計劃。以林地流轉經營為突破口,積極推廣“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實施紅棗、核桃經濟林提質增效28萬畝,紅棗品種改良1萬畝。全面完成2016年光伏電站建設,確保5月底前全部併網發電。強化護工護理培訓,全年培訓2500人、就業1250人。開展系列宣傳活動,打響“呂梁山護工”品牌。堅決啃下易地扶貧搬遷“硬骨頭”,全面完成2016年搬遷任務,確保上半年5200人分房到戶。加快實施2017年8400人搬遷,積極爭取項目貸款,在城北、城南建設兩個集中移民安置小區,在三交、劉家會、克虎、兔阪等鄉鎮建設集中移民安置點。精準確定搬遷對象,合理佈局搬遷點和人口規模,培育增收產業,開闢就業門路,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狠抓脫貧攻堅各項措施落實,落實“兩包三到”精準幫扶,發揮“三支隊伍”骨幹作用,動員企業實施產業幫扶,創新推進縣際結對幫扶,形成幫扶工作整體合力,提高精準幫扶成效和群眾滿意度;二是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今年,初步安排省市縣重點項目100個,總投資72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5億元。抓好煤炭產業的鞏固提升、電力產業的培育壯大、接替產業的佈局發展,促進工業經濟擴量提質。全力推進霍州煤電1000萬噸煤礦、京能呂臨 2×350MW低熱值煤發電廠年內投產,開工建設美錦錦源600萬噸、晉煤太鋼600萬噸礦井,加快中石油、中聯、中澳、國新、國化等煤層氣開發利用項目建設,推進三交—磧口煤層氣開發項目建設,逐步實現以煤為主向煤基多元化轉型,形成煤電氣一體化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建設晉西最大的煤電氣新型能源基地。強化項目服務管理。緊盯重點項目、關鍵工程,嚴格落實“五個一”項目包聯制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突破項目建設中的難題和瓶頸,確保項目儘快建成達產達效;三是紮實推進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改擴建畜牧產業示範園區20個,標準化養殖加工園區50個,推進養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以綠色有機生產為導向,在兔阪、劉家會等鄉鎮建設腎型大豆高產示範基地1萬畝,安家莊、城莊等鄉鎮發展綠色穀子1萬畝,白文、城莊等鄉鎮種植綠色馬鈴薯2萬畝,發展食用菌1000萬棒、設施蔬菜1.8萬畝。推廣林藥間種模式,發展以柴胡、黃芩等為主的中藥材種植1萬畝。積極探索“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能參與”的產業扶貧模式,構建“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產業發展新格局。提升產業化水平,加快推進紅棗產業化發展,大力培育一批紅棗加工銷售企業,逐步建成山西最大的紅棗生產加工銷售基地。建設歐萊特腎形大豆休閒食品深加工項目,扶持豐林現代、朝陽農牧、棗源地等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做大做強,發揮龍頭企業推進產業融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撐作用。推進品牌化戰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充分利用中科協和省農科院扶貧資源,在紅棗、核桃、馬鈴薯、食用菌等產業方面與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培育比較優勢,提升市場競爭力。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提高特色農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企業參加省內外展銷活動,提高品牌農產品知名度,打造一批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農業品牌,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四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打造縣域經濟增長新引擎。培育壯大文化旅遊業,實施“551”農村文化建設工程,加快建設磧口書畫藝術採風基地、磧口美術館、青塘民俗博物館。打造《黃河人家》《黃河傳人》等一批文化精品,做好傘頭秧歌、道情戲、大嗩吶等非遺項目保護和傳承工作。加快文化產業與旅遊、信息、金融等融合發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開展“遊磧口古鎮、品臨縣紅棗”等旅遊活動,開發黃河黃土風情遊、紅色文化遊、鄉村棗園採摘遊等特色精品旅遊線路,培育具有黃河文化特色的磧口旅遊基地,把文化旅遊業打造成縣域經濟支柱產業。加快發展電商物流業。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成縣級運營服務中心、29個鄉鎮綜合服務站、400個村級服務點,打造2個電子商務產業、創業集聚區,引進阿里巴巴、京東、樂村淘等全國知名電商企業,帶動發展電子商務應用示範龍頭企業10個。實施“互聯網+精準扶貧”戰略,探索電商扶貧新模式,帶動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增收脫貧。打通代購貨物下鄉進村和農產品外銷通道,解決鄉村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問題;五是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突出大縣城建設,堅持規劃導向,完善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地下綜合管廊、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實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多渠道籌集資金,建設安業火車站站前廣場,推進公安局業務技術用房和法院審判大樓項目建設。加快自來水節水改造工程、城區燃氣集中供熱工程建設,縣城引水工程年內投入使用,解決城區供水和供熱不足的問題。啟動東山生態公園、湫水河治理二期南段及太佳高速連接線城區段項目,西縱高速連接線年內建成通車,鋪開城南安業、城北東關等6個棚戶區改造項目,加快城中村改造開發步伐,改善城區居住環境,進一步提升縣城功能品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臨縣北、林家坪、白文、車趕等4個戰略裝車點項目建設,新國道太克線二期臨縣段工程年內建成通車。完成三曲線三交—李家溝、楊家坡—曲峪段、月安線後月鏡—安家莊段、磧口旅遊公路等續建工程64公里,年內投入使用。拓寬改造沿黃旅遊公路叢羅峪—磧口—柳林界段40公里、南廟線南圪垛—廟焉段14公里,實施生命防護工程36.7公里、脫貧村公路通暢達標13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完善提質、窄路面拓寬改造任務。鋪開城南110KV、東勝35KV變電站增容改造工程,實施農網中低壓改造293公里,實現脫貧村通動力電。推進中部引黃縣域小水網建設,完成14個村安全飲水工程和10座淤地壩改造。實施3900戶農村危房改造、127戶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和三交、林家坪等4個鄉鎮、1954戶的採煤沉陷區治理搬遷工程;六是統籌推進生態建設,實現增綠增收雙贏目標。加大造林綠化力度,抓住國家大力推動生態建設的政策機遇,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加快建設黃河中游生態綠色基地。年內完成營造林19.51萬畝,其中新一輪退耕還林16萬畝、城區生態建設綠化工程4500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1萬畝;七是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努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推動開發區建設發展。按照“整合、改制、擴區、調規”要求,科學編制全縣開發區發展規劃,合理佈局、突出特色、分期實施,爭取3年內建成省級經濟開發區。落實綜合配套改革措施,著力推進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落實好各項改革措施,探索建立資源型經濟轉型的體制機制;八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完成省市下達的幼兒園建設任務。實施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啟動城南小學、初中建設工作,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加快推進高中標準化建設,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推進衛生健康工作,爭創全國健康扶貧示範縣,建立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商業補充保險等多重醫療保障體系,實行貧困人口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服務,積極創造條件,提高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全面加強社會保障,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進五大基本保險全覆蓋。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並軌;九是努力提高法治水平,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按照“三個堅決防止”“四鐵”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大力抓好安全穩定工作,確保全縣和諧穩定大局;十是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完成。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強化責任抓落實,強化督查抓落實,強化督查抓落實,強化擔當抓落實。各鄉鎮、縣直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對縣委政府重大決策、重要部署、重點工作要親自研究安排,親自協調落實,確保工作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要堅持目標導向,層層分解責任,將每項具體工作落實到科室、崗位和責任人,明確時限,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形成人人有指標、個個有壓力、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劉生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