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公糧時被指沒幹透,父親站在晒場當了一天稻草人,只為趕走麻雀

一提到交公糧這三個字,年輕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夫妻間的那點事兒,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可能知道這三個字的本來意味。我當然不是想說夫妻間的交公糧,雖然那件事情同樣神祕有趣好玩兒,但1000個觀眾眼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這不是本篇文章的討論範圍。我們今天想講的是,純粹意義上的交公糧。

如果真算起來的話,交公糧作為一項制度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秦朝商鞅變法的時候,此後一直延續到2005年,國家取消全面農業稅,交公糧制度才算真正走下舞臺,成為歷史絕唱。

交公糧時被指沒幹透,父親站在晒場當了一天稻草人,只為趕走麻雀

很多90後00後是沒有經歷過農村交公糧的場景,甚至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農村地區,80後也都沒有這樣的經歷。而出生在80年代以前的農村人,幾乎都見證過當年交公糧的盛況。

因為我們當地屬於山區,耕地比較少,交公糧也主要是以稻穀為主。不像有些小麥主產區,或是種雙季稻的地區,此時就已經是交公糧的時節了。稻子收割之後,要進行晒穀、揚灰,剔除雜誌之後,用蛇皮袋裝著挑到鎮上的糧站,過磅檢驗合格之後才能歸入糧倉。

交公糧時被指沒幹透,父親站在晒場當了一天稻草人,只為趕走麻雀

父親在回憶起當年交公糧的場景時,仍然止不住的感嘆,那是一段熱火朝天而又令人難忘的場景。雖然地處山區,耕地較少,種的糧食也不太多。但每年要交的公糧,一絲一毫也不能少。

從家裡到鎮上的糧站,有十幾里路。那時候農村鄉間還沒有修公路,走的都是羊腸小道。父親和母親一人一擔,挑著糧食到鎮上去交公糧。父親一次能挑一百多斤,而母親瘦小肩窄,但畢竟是農村土生土長的,從小幹農活也能挑到七八十斤。

交公糧時被指沒幹透,父親站在晒場當了一天稻草人,只為趕走麻雀

父親力氣大,走在前頭。母親力氣小,丟在後面。因此父親會時不時的快走一段,到了一戶人家門口,將糧食放下,回頭再去接應你的母親一段路程。兩人就這樣,一路挑到鎮上的糧站。

糧站上過磅檢查的工作仍然是一個很不好說話的老頭,不管誰來,總喜歡刁難一番。不是糧食沒幹透,就是裡面有沙子。又或者斤量不足,達不到交公糧的數目。總之理由各有千萬,就是要給你挑刺。有些人能說會道,敬根菸說句好話,他也就讓過了。

交公糧時被指沒幹透,父親站在晒場當了一天稻草人,只為趕走麻雀

像父親這樣比較木訥,平時絕少跟公家人打交道,不知道該如何應付,總是被工作人員刁難最嚴重的對象。父親說有一年交公糧,不知道怎麼回事,老頭抓了一把糧食,手上搓了搓,又放嘴裡嚼了一下,咬定糧食沒有乾透,不合格,要父親挑回去晒乾。

實際上,以父親的性格,寧可虧了自己也不能虧了國家。稻穀在家晒了好幾天,比自家留的糧食還要幹,壓根不可能沒幹透,但是人家就要找你麻煩,老實巴交的父親一點辦法都沒有。

父親好說歹說總是不行,最後要求在糧站的水泥地上晒。可老頭不同意,說糧站是公家地,不準私人在上面晒糧食。父親無奈之下,只好將糧食挑到了當時住在鎮上的一個遠房親戚家裡,在他家的晒場上又重新將糧食晒了一天,再加上遠方親戚跟糧站上的老頭算是熟悉,打了個招呼之後才勉強通過,開了條子。

交公糧時被指沒幹透,父親站在晒場當了一天稻草人,只為趕走麻雀

等父親跟母親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月朗星稀的半夜了,兩個人累得精疲力盡,倒床就睡。因為白天晒稻子的時候,父親堅決不肯回家裡坐著,一直站在稻場上趕麻雀,生怕它們吃了稻穀,再加上又晒一天,到時候斤兩上對不上。父親說完這段往事之後,母親在旁邊不停的點頭,剛才那段日子真的是太苦了,但總算熬了過來。

母親說跟父親結婚的時候,家裡分家單過,只有一間房子,一口鍋。很多傢俱都沒有,最後還是母親去她的舅舅家裡借了10元錢,購買了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品,才算將這個家撐起來。因為我們家當時太窮了,除了已經結婚的父親,下面還有幾個叔叔都沒有成家立業,爺爺奶奶也幫襯不了太多。

交公糧時被指沒幹透,父親站在晒場當了一天稻草人,只為趕走麻雀

什麼事情都只能靠自己,不過母親說這大概是農村當時的實際情況,基本上都是這樣,不光我們家,幾乎所有農村家庭都是這麼過來的。

從現在回看過去,只剩下感慨和懷念,畢竟,最艱難的日子都挺過來了。

我說現在日子也不好過,壓力很大的。

交公糧時被指沒幹透,父親站在晒場當了一天稻草人,只為趕走麻雀

父親笑著回答,過二十年你再看,到時候剩下的怕只是和我一樣的懷念吧。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慢慢來,往前走,都會過去的。沒有什麼不能成為過去,就像交公糧,現如今一樣成為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