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溫莎公爵

電影《王牌特工》中,科林·費爾斯在教導對紳士格調一無所知的艾格西時說,在極為嚴謹的場合“要選擇牛津鞋,但不要布洛克花紋”。

牛津鞋(Oxford)來自於一場有關風格的反叛,從名字可以看出,發起方是牛津大學的學生。17世紀中期,牛津人想從長筒軍靴中解放被“束縛”的雙腳,於是引進了低鞋幫的設計。隨著男性時裝潮流由奢華主義轉向實用主義,牛津鞋才真正流行開來。它的鞋面由整塊皮製成,兩片鞋耳與幫面一體成型,不能完全打開,繫上鞋帶後襟片緊閉。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牛津鞋

第一批接受牛津鞋的美國人包括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他們發現這款穩重、利落的鞋型尤其適合想要摒除粗鄙形象的新興中產階級。到了1830年,幾乎所有舞廳裡都充斥著牛津鞋。除了英國人和美國人,挑剔的意大利人也意識到了它的優點。一雙鞋頭不那麼圓、不那麼方也不那麼尖的純黑素面牛津鞋,配上黑、白領結,便能滿足各大盛裝晚會的著裝要求。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布洛克鞋

當溫莎公爵首次炫耀他新定製來的絨面小牛皮牛津鞋時,一位紳士對這種大膽的改良持保留態度。在傳統的印象中,牛津鞋只能是黑色、光面皮,其他顏色和材質都不夠正統。公爵的朋友反駁道:“別人這麼穿可能有問題,但他見聞廣博,所以,沒問題。”溫莎公爵在時尚潮流方面的大膽嘗試令規定紳士服飾的嚴苛禮儀和規範逐漸失效了。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布洛克鞋

在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那個年代,“布洛克”(Brogue)特指起源於蘇格蘭和愛爾蘭鄉間、未經鞣製的穿孔皮鞋。然而,到了上世紀20年代,曾作為狩獵、射擊和捕魚愛好者專用的布洛克鞋出現在了高爾夫球場上,穿著它的還是溫莎公爵。託溫莎公爵的福,如今說起布洛克,多指其花哨的裝飾工藝——當多片皮料拼合時,出現外層的鏤空小孔、拼片邊緣的鋸齒狀設計,所以又了布洛克牛津鞋或布洛克樂福鞋。不過由於其田園牧歌式的起源,相比於三截牛津鞋,布洛克花紋被認為不夠莊重。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牛津鞋

男鞋的經典款式最常被混淆的莫過於牛津鞋和德比鞋(Derby)。雖然兩者有不同的起源,但同為淺口鞋,區分細節僅在鞋耳和鞋舌上,加之布洛克概念的攪和,令人難分難解。德比鞋從運動靴演變而來,兩片鞋耳是後縫在鞋面上的“搭片”,可以完全分開。它一方面讓腳更易塞入,另一方面也能調整兩片鞋耳之間的空隙。相比牛津鞋的封閉式綁帶,德比鞋是對胖腳友好的鞋型。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德比鞋

在穿著上,德比鞋較牛津鞋多了一份輕鬆與舒適,糅合正式與休閒的特性,廣受消費者歡迎,因而大為普及。不管是需要穿著正式服裝的商務活動,或是個人休閒時相搭配帥氣的牛仔褲,德比鞋都是能運用自如的百搭鞋款。這些令人頭疼的細節,只有那些花花公子(The Dandy)才分得清。就像區分紅酒杯、白酒杯、香檳杯那樣,對於熟識特定禮儀的人來說是小菜一碟。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德比鞋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即便在英國這個發源地,牛津鞋也不再是嚴肅和教養的代表了,它成了華麗、復古的回返——比起英國首相布萊爾,一個戴著軟呢帽、細領帶的浪子更能把它發揚光大。正如搖滾樂手皮特·多赫提所說:“花花公子所描述的並不只是穿衣和言行的範疇,還有一種意識形態,一種接近信仰的、精神和智力上的優越感。”

從牛津鞋、德比鞋到布洛克鞋

布洛克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