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司有多少員工 文/方益鬆

牛根生 蒙牛集團 伊利集團 創業 投機之道 2017-05-08
你的公司有多少員工 文/方益鬆

你的公司有多少個員工?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的老闆會隨口報出。但是,當一個巨型連鎖企業的老總,在眾目睽睽之下,居然回答不出自己公司究竟有多少員工,你會怎麼看?

有一個著名的電視訪談節目,邀請了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訪談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進行。

在中國,你可以不知道牛根生,但你絕對應該知道蒙牛乳業。主持人首先介紹了一下牛根生,從1978年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到洗瓶工人幹起,1983年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1992年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1987到1998年十年期間,將伊利做成中國冰淇淋第一品牌,1999年至今,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牛根生獲得的榮譽有:“ 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2003年中國企業新領袖”;2003CCTV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中國策劃最高獎”等。

按照慣例,主持人先是問了蒙牛集團的成功經驗,牛根生平靜的回答,蒙牛是代表中國120萬名奶農,走向國際市場。蒙牛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逆其道而行之,借力壯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對手拋在後面。

當牛根生談到,在呼和浩特市一間53平方米的樓房內,自己從家裡搬來了沙發、桌子和床,蒙牛在最初“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的困境下開拓進取,銷售收入從1999年的0.37億元飆升至2003年的40.7億元,後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發展速度高達323%!在中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為第2位,創造了在誕生之初1000余天裡平 均一天超越一個乳品企業的營銷奇蹟,臺下發出了一片驚歎聲。

接下來,無非是一些關於蒙牛的創業與發展,但最後一個問題,卻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主持人說:“請問,蒙牛集團截至到今天為止,共有多少個員工?”

這是一個極其簡單的問題,簡單到不應該提出。包括我在內,我想不管是現場還是屏幕前的觀眾,都在等待一個極其抽象卻又極其巨大的數字,這個數字也足以證明蒙牛的成長與發展。但現場卻有了一個戲劇性的轉變,面對鏡頭,牛根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不知道公司有多少員工。

全場頓時鴉雀無聲,主持人也愣住了。可以看出,這絕對是一個意外。但牛根生的回答卻不帶有一絲躊躇與尷尬:“作為一個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我所關注的是自己的產品,員工總數是人事部門考慮的問題。任何一個成功的老總,都不應該事無鉅細,親力親為。我首先應該知道的是公司產品的包裝與定位、公司的經營與發展。花費一些時間,我也可以準確背下了公司的花名冊。關心員工,不是關心名字與數據,抽出更多的時間,我可以考慮,蒙牛如何能搭乘上神州七號,以及如何讓蒙牛走出中國,插上翅膀,並且飛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主持人最後的欄目總結這樣介紹,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可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員工,但他的成功,會直接或間接為每一個員工謀求福利。他可以不知道員工的名字,但每到逢年過節,他必定會出現在困難員工的家中。作為一個創造了乳業神化的企業老總,他不應該去關注瑣屑的小事,正如許多媒體所介紹的那樣,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關於成功的定義,有時候可以簡單到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有所選擇,必須有所放棄。全場爆發出了一陣又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財富不在口袋裡,而在腦子裡。這是牛根生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主持人引用的結束語。很多時候,你可以不去從事別人認為你必須做到的事情,但你必須做好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這是牛根生與其他絕大多數記住公司多少員工的企業老總的區別,也是成功與失敗最大的區別。

本文先後發表或被轉載於《職業》《作文週刊》等報刊雜誌,併入選《職場裡的江湖》《給思維一對翅膀》《夢想的寒 成功的暖》等書籍。

【作者簡介】:方益鬆,《讀者》簽約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旅遊名博,多篇文字入選全國各地中高考試卷,作品《母愛的顏色》收錄入臺灣中學國文課本,出版《夢想的寒,成功的暖》等書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