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逸世界裡的使命—關於隱士

隱逸世界裡的使命—關於隱士

有沒有一種這樣的感覺,在煙鎖重樓、風吹窗櫺,雨將至的早晨;又或是春雨之後,鬱鬱蔥蔥的綠色在小區蔓延開來的午後;又或是樹葉在秋風掠過之後鋪灑開來的傍晚;又或是漫天飛舞冷飛白的冬日……

將小屋的門窗關好,捧一本書,泡一壺茶,聽著悠揚的古琴曲透過音響飄進耳畔,是不是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在心底翻騰呢?

就這樣不出門,任憑自己安靜於此刻,心好像頓時就寧靜安詳了,這種獨處,這種感覺,風輕雲淡.

有時候,我就想,那些深山野徑裡修行的隱士們是不是就是這樣,心靜如水呢?我這種獨處算不算是一種人生的修行呢?如果是,那我一定是喧囂紅塵裡的最奢侈的隱士了。

隱逸世界裡的使命—關於隱士

關於隱士,對於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講,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我們說起隱士,感覺就是那些遠離都市、與群山為伍、與清風為鄰、過著如閒雲野鶴一般逍遙自在生活的人。

因為對隱士文化的好奇,所以我翻看了好多關於隱士的書籍。瞭解到,其實,古往今來,真實的情況是,大部分隱士過的是清心寡慾的生活,吃得很少,穿得很破,住在山的深處,睡的是茅屋,在我們看來他們很艱苦且孤獨,在他們看來那是必走的路,這條路是通向返樸歸真的智慧之路。

隱逸世界裡的使命—關於隱士

隱士有三種:道教隱士、佛教隱士和知識分子隱士,知識分子隱士其實就是儒家隱士,他們的共同點是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寧靜與專注。

道家弟子和佛家弟子大部分都要經歷一段隱逸生活,這是他們的必修功課。其中著名的有印光大師,還有虛雲大師,他們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大師之一。

歷史上著名的知識分子隱士有:莊周夢蝶”的思想家、哲學家莊子;“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派大詩人陶淵明;魏晉風華的竹林七賢;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的張良,還有那個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的諸葛亮,還有藥王孫思邈,詩人王維,等等很多。

隱逸世界裡的使命—關於隱士

中國古代社會各個行業、各個學派都出現過著名的隱士,都是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看看這些牛的不要不要的人物,深感隱士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真的是巨大,他們就像中國古世紀的明燈,照亮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歷程。

古代社會對隱士之所以尊重,就是因為隱士們放棄的是人世間的貪慾,但他們並沒有因為隱居而放棄社會,反而是給社會、給後代創造並遺留了大量的精神財富,我總感覺他們的隱逸帶著一種使命感。

隱士們雖然隱逸於深山,但是在他們所遺棄的那個社會中,卻享有崇高的地位。

特別是歷代官員,倡導的是既要有隱士的修為,又要有從政的抱負。而許多隱士在國家需要時,也會義不容辭的出山報效國家。

隱逸世界裡的使命—關於隱士

我們羨慕林泉野徑中那種閒逸瀟灑的隱居生活,可對於現代社會的我們來講,真不如古人灑脫,各種的束縛讓我們有心無力。只有節假日才能逃脫樊籠,復得自然。

可惜,這世上的清靜之處卻是越來越少,不管是名山大川、還是野山幽谷,曾經隱士隱居之地,一到節假日,便人滿為患。

城市裡的人厭倦了都市喧囂、鋼筋混凝土以及車水馬龍,便在得來不易的偷閒時光裡跑去隱士熱衷的隱居之地,用朝九晚五的步調換來的銀子買幾日清淨。

看著這烏泱泱的人群,只能感嘆,這世界物質豐盛,唯有清淨難求,還是窩在自己的小屋裡養心修行吧。

隱逸世界裡的使命—關於隱士

雖然置身於這個滾滾紅塵無法逃脫,雖然每天還要面對無數慾望的顛沛,但無論怎樣也必須要保持靈魂深處的純粹。

就在內心保留一片淨土,獨善其身吧。即便不置身於幽深僻靜的山谷,也能自留出一片清淨天地。

書上說,隱士的微笑如春日陽光般和煦,隱士的眼眸如雨後天空般純淨,對,這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隱逸世界裡的使命—關於隱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