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老寧波人說到地名、地理故事時,喜歡用“地腳印”來形容。每一個“地腳印”,都承載著一段記憶。它存在於現實生活中,銘刻在人們記憶裡,更留存在歷史長河裡。

當今社會,地名以及地理故事運用範圍極廣。無論是“從一到十、百、千、萬”排序的地名,還是帶有民間傳說色彩、見證歷史、甚至承載寧波幫商貿文化發展軌跡的地理故事,背後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內涵。

即日起,鎮海看點推出《明州地理》欄目,帶你追根溯源,解讀地名,漫談老寧波的地理故事。

今天小編為你帶來第一期——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寧波,簡稱甬,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世界第三大港口城市,寧波人文積澱豐厚,歷史文化悠久,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是中國大運河南端出海口、“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那麼“寧波”二字是如何來的呢?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明州的由來

寧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夏代。據志書記載:“夏時有堇子國,以赤堇山為名,加邑為鄞。”這是寧波最早的名稱。秦朝統一後,在寧波轄區內設置了三個縣:鄞、鄮、句章,隸屬於會稽郡。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隋朝平陳後,撤銷鄞、鄮、餘姚三縣,全部併入句章縣。到了唐朝,這幾個縣的屬地又設立了鄞州。唐玄宗李隆基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又在這裡設置了明州,把鄮縣分成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定海縣)四縣、歸屬明州。之所以稱明州,因為州治的西境,有一座著名的四明山。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元和年間,又在鄮縣東面設一望海鎮。五代時,州縣合治,鄮縣也改稱鄞縣,望海鎮改為望海縣,後又改為定海縣(即今鎮海縣),又把象山也劃歸明州。北宋熙寧六年,又成立昌國縣(即今定海縣)。這樣,明州範圍就大體上包括後來寧波的鄞、慈、鎮、奉、象、定幾個縣。

為何改名寧波

後來為什麼叫寧波了呢?原來這一切都與朱元璋有關。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小時候家裡窮,為了混飯吃,出家當了一名小和尚,其實他是一名明教徒。元末,韓山童起義,以明教為號召,明教的最高法王就是彌勒佛,韓山童自稱明王,意為彌勒轉世,給世人帶來光明。後來,朱元璋成為明教領袖,歷盡艱辛,建立了新的政權,政權的名字就是明教的“明”。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朱元璋把“明”作為國號,因避明國號之諱,採納了鄞縣士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意,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為寧波府,期盼這片海邊的土地風平浪靜,管轄鄞縣、奉化、定海(今鎮海區)、象山、昌國、慈溪六縣。

【明州地理】明州因山得名,後為何改為“寧波”?

清朝時,仍沿襲寧波府建制,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舟山設定海縣,原定海縣改為鎮海縣。直至清末,府城和縣城的地址也基本沒變。寧波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