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尼羅河水資源之爭,埃塞俄比亞用一座大壩控制尼羅河59%水量

2011年4月,埃塞俄比亞為一座計劃修建在尼羅河之上的水力發電站舉行了奠基儀式,然而此舉卻引起了埃及的不滿和憂慮。那麼埃及為什麼會特別關注一個他國修建的水利設施呢?這還要從尼羅河的開發利用和尼羅河水資源的分配說起。

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其從赤道附近的非洲湖區到地中海南岸的陸地,蜿蜒流淌六千餘公里,滋潤了40%的非洲人民和33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約為非洲大陸面積的10%)。從開發利用的角度分析,尼羅河有以下幾個特點:

1)水量偏少

尼羅河雖然很長,流域面積又廣,但其水量卻只相當於亞馬遜河的1/45,剛果河的1/17,長江的1/12和珠江的1/4。如果按流域內總人口進行分攤,每人每年只可分得800立方米。

圖說尼羅河水資源之爭,埃塞俄比亞用一座大壩控制尼羅河59%水量

2)供需矛盾尖銳

尼羅河是非洲東北部很多地區的唯一地表水來源,在其6670公里的總長度中,約有1/3流淌在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的貧水區,另有1/6流淌在年降水量25至200毫米的乾旱區。其中尼羅河進入埃及後,為埃及造就了一條數百公里長的綠色走廊,走廊寬度二十公里左右,走廊內是聚集的城鎮群落和稠密的人口,走廊外則是一望無際的荒涼沙漠。

3)時空分佈不均衡

據統計,流入埃及的尼羅河總水量中,64%集中在了8月至10月。而在空間分佈方面,尼羅河各個支流對水量的貢獻分別如下:青尼羅河59%,白尼羅河14%,阿特巴拉河13%,索巴特河14%。由此可見,發源於埃塞俄比亞的河流對尼羅河水量的貢獻率可達80%左右。其中埃塞俄比亞在青尼羅河修建水電站的舉動使其控制了尼羅河59%的水量,這是埃及不願看到的。

在歷史上,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政權和佔領埃及的英國都想獲得對整個尼羅河流域的控制權。其中,穆罕默德·阿里在1821年征服了蘇丹尼羅河沿岸部落,而英國則鎮壓了1881至1898年的蘇丹馬赫迪大起義,並使蘇丹成為了英埃共管之地。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除埃塞俄比亞之外,尼羅河流域主要國家,如埃及、蘇丹和烏干達等都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所以在此階段,對尼羅河水資源的分配利用完全是英國主導的,並受英國利益的驅使和干擾。

圖說尼羅河水資源之爭,埃塞俄比亞用一座大壩控制尼羅河59%水量

二十世紀時曾經出現過兩份對尼羅河水資源進行分配的官方協議。一份是1929年協議,由英國設在開羅的高級委員會和埃及政府之間通過換文的方式確立,其規定尼羅河每年840億立方米水量中,埃及獲得480億立方米,蘇丹獲得40億立方米;第二份是1959年協議,由埃及和蘇丹兩國簽署,其規定埃及和蘇丹分別獲得555億和185億立方米的尼羅河水量,其他則計作蒸發流失。這兩份協議明顯是不公平的,第一是沒有包含尼羅河流域的所有國家;第二是沒有為人口增長和經濟情況的變遷流出修正的空間。所以埃塞俄比亞等國紛紛表示這些協議對自己沒有任何約束力。

埃及認為其對尼羅河流域擁有歷史上先天的、自然的權利,因此其反對埃塞俄比亞等國建設任何可能影響尼羅河下游水量的工程。但埃塞俄比亞則說尼羅河沿岸國家都有權享有公平、平等的河水份額。所以說尼羅河水資源爭端日益尖銳的主要原因是埃及不願放棄對尼羅河用水的不公平控制權。起初埃及通過強硬的軍事威脅和阻撓國際金融機構向尼羅河上游國家發放貸款等方式,有效阻止了埃塞俄比亞等國的開發活動。但隨著近年來經濟的持續走高,埃塞俄比亞已經具備了獨自開發尼羅河的能力,其中復興大壩從理想走向現實就是最好的明證。埃塞俄比亞的復興大壩位於毗鄰蘇丹邊界線的青尼羅河之上,主壩高度155米,長1780米,裝機容量六千多兆瓦,建成後將是非洲最大的水電站和提振埃塞俄比亞經濟的強勁引擎。

圖說尼羅河水資源之爭,埃塞俄比亞用一座大壩控制尼羅河59%水量

對於復興大壩的修建,埃及十分不悅。因為埃及認為此舉嚴重影響了其對尼羅河的使用。一是大壩蓄水將使尼羅河下游水量減少,進而導致當地農田灌溉面積的下降和電力供應的萎縮;二是大壩蓄水後形成的水庫將增加尼羅河蒸發量,進而導致尼羅河水資源的永久性損失。近年來,埃塞俄比亞等國經常要求召開重新分配尼羅河水資源的國際會議,但均被埃及拒絕。但隨著經濟的放緩和國內緊張局勢的加劇,埃及在復興大壩蓄水和尼羅河水資源分配等問題日益趨向與周邊國家合作。雖然目前的合作之下仍然隱藏著著洶湧的波濤,但可以肯定的是,妥協與合作才是徹底解決尼羅河水資源分配問題的唯一途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