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CPI、逆回購,這都啥意思?

講宏觀經濟學之前,夥伴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現象:當你看球賽時,為了能看得更清楚,可能需要站起來,然後你後面的人也站了起來,接著每個人都站了起來,其結果是你並沒有比原先的看得更清楚。所以,當每個人都用同樣的邏輯思考問題時,後果總是出人意料的。

GDP、CPI、逆回購,這都啥意思?

宏觀經濟學考慮的問題就是這樣,當一大堆人聚集在一起時,你想發財,我也想發財,他也想發財,但如果沒有一定的規則,可能誰也發不了財。

以下觀點純屬個人理解,可能有失偏頗,敬請諒解。


我們將這一大堆人組成一個國家,他們的目標是人人有活幹、大家都發財、啥都買得起、對外不吃虧。國家政府會通過一定的手段,指導市場運行,但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市場本身,政府會通過一些指標監控市場的運行是否正常,比如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指的是這堆人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所有商品和服務的總和,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2010年,我國的GDP數值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再比如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是反映居民家庭購買力的一個指標。它漲了,代表著物價上漲,如果你的薪水沒跟著漲或你的財富沒有通過一定的理財手段實現同步增值的話,那就意味著你消費能力下降了。

GDP、CPI、逆回購,這都啥意思?

宏觀經濟學中的指標很多,這裡不一一贅述,我們下面瞭解下政府是通過什麼手段來調整市場的。

通常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大手段,財政政策一般是政府的行為,比如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增長,或對某行業比如環保行業進行財政補貼,以刺激該行業的發展;貨幣政策一般是中央銀行的行為,它有三大法寶:法定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

本人對財政政策興趣不大,對貨幣政策倒是有點興趣,因為這個經常聽到,財經報紙經常對央行的逆回購操作進行點評,但啥是逆回購,你知道嗎?

GDP、CPI、逆回購,這都啥意思?

一個一個來,先看法定準備金率,它指的是銀行不可貸放出去的存款比率。銀行通過低息存款,高息貸款賺錢,但央行要求任何一家銀行都不能將儲戶存進來的錢全部都貸出去。實際上,每家銀行都被要求在中央銀行儲備一些存款,數額與該銀行的存款總額成一定比例,該比例就被稱為法定準備金率。當央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時,各銀行需要將更多的錢存到央行,這樣可貸出的貨幣變少,市場上的錢變少,經濟活動趨向緊縮。相反,當法定準備金率降低時,每家銀行可貸出的貨幣變多,銀行可以擴大放款,最終擴大市場總需求。

想象一下,如果銀行已經貸出大部分甚至全部可貸資金,恰好接近法定準備金率的邊緣。有一天,突然有人大筆存款或貸款,導致銀行滿足不了法定準備金率的要求,那它就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理論上是隔夜)借錢,來平衡放款和存款,以符合法定準備金率的要求。銀行經常為此互相借錢,如果銀行為此向中央銀行借錢,所需支付的利率就是再貼現率。

GDP、CPI、逆回購,這都啥意思?

如果央行提高再貼現率,會迫使銀行在法定準備金率附近維持一點緩衝空間,這會導致能貸出去的錢少了。相反,如果央行降低再貼現率,銀行就不會太在乎遊走在法定準備金率的邊緣,因為借錢補足差額的代價並不高。這樣,銀行就敢貸出更多錢,增加市場上的貨幣供給。

公開市場操作,是指央行購買或銷售債券,以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一般來講,銀行收到民間存款後,除了用於貸款、投資外,還會將一部分錢拿來購買債券。假設招商銀行買了很多的國債,沒到期的時候著急用錢怎麼辦?央行說:“這樣吧,你把持有的國債抵押給我,我借給你一筆錢,等你用完了,連本帶利還我,你的國債我原封不動還給你。”這個過程就叫逆回購。為啥叫逆回購,一“逆”一“回”,負負得正嗎?我們不能稱這種行為是“購買”,也不能稱為“回購”,因為整個過程僅僅是一個抵押貸款的過程,並非一買一賣的過程。如果你明白了這個,當下次再聽到央行今天展開900億逆回購操作時,就不會懵逼了,你會明白這是央媽在放水,它在市場上投了900億的真金白銀,但這些錢不是讓人拿來消費的,它的期限一般很短,有1天期、3天期、7天期,到期就得連本帶利歸還,央媽投錢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GDP、CPI、逆回購,這都啥意思?

這一系列的工具都是為了調整國內經濟的運行,在對外貿易中,還有更多的指標和手段,感興趣的夥伴們可以找來原著讀讀看看。

GDP、CPI、逆回購,這都啥意思?

通過這兩篇文,如果大家能明白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都是幹嘛的,那就可以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