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

三國時期有很多人的死都是有爭議的,尤其是曹操陣營裡面的名仕的死,比如許攸、孔融和荀彧等人,但有一個人,他並不在曹操陣營裡死的,卻被說是曹操借刀殺人,讓曹操背鍋,這個人便是禰衡。

"

三國時期有很多人的死都是有爭議的,尤其是曹操陣營裡面的名仕的死,比如許攸、孔融和荀彧等人,但有一個人,他並不在曹操陣營裡死的,卻被說是曹操借刀殺人,讓曹操背鍋,這個人便是禰衡。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曹操(劇照)

那麼禰衡是怎麼死的,又是為什麼而死?許多學者覺得禰衡死得很冤,甚至認為他是個英雄,死得不值得,這又是為什麼呢?禰衡做了什麼錯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又有什麼功,讓後世為他的死感到不值呢?

恃才自傲

禰衡年少成才,很早就有名氣和才氣了,和孔融等人是好朋友。原本他是去荊州避難的,由於荊州沒有合他胃口的人供他輔佐,便來到曹操迎奉天子的許都來找合適的人共謀大事。

據說禰衡來到許都,兜裡時常懷揣著一塊小名片,方便在遇到自己欣賞的人的時候發給對方,以便結識能人。但禰衡在許都逛了一圈,卻認為許都也和荊州一樣,沒有他禰衡看得上的人。

曾有人建議他與名士司馬朗和陳群打交道,他不但不領情,還張口就嘲諷司馬朗和陳群是賣酒的和殺豬的。其實司馬朗哪是賣酒的,他可是司馬懿的親大哥。而陳群則出身名門,又怎會是殺豬的。

後來還有人向他推薦荀彧和趙稚長,荀彧作為荀子之後,又深得曹操信任,是當時非常有才有名氣的才子,而禰衡則說人家是靠臉蛋混得的官職。趙稚長是個將軍,據說飯量很大,禰衡則說他憑藉飯量可以去廚房混吃混喝。

總之禰衡從到許都開始,便見人就罵,誰都不入他的眼,似乎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連唯一和他關係還行的孔融和楊修都是他平日裡嘲諷的對象,竟稱大他二十歲的孔融大兒子,稱楊修小兒子,其恃才狂傲的作風可見一斑。

不識時務

與恃才自傲相對應的,便是不識時務。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有點才華的人,因為孔融和楊修都是很有名氣也很有才華的漢末名士,能夠得到這兩個人認可的,必然是有點本事的。

孔融就多次向曹操推薦禰衡,在兩人中間"做媒",曹操便說叫來看看,而他卻裝瘋病,不願意去見曹操,而且還出言不遜諷刺曹操,讓曹操非常的生氣。但由於孔融把禰衡吹得天花亂墜,曹操生氣也不好表現出來。

"

三國時期有很多人的死都是有爭議的,尤其是曹操陣營裡面的名仕的死,比如許攸、孔融和荀彧等人,但有一個人,他並不在曹操陣營裡死的,卻被說是曹操借刀殺人,讓曹操背鍋,這個人便是禰衡。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曹操(劇照)

那麼禰衡是怎麼死的,又是為什麼而死?許多學者覺得禰衡死得很冤,甚至認為他是個英雄,死得不值得,這又是為什麼呢?禰衡做了什麼錯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又有什麼功,讓後世為他的死感到不值呢?

恃才自傲

禰衡年少成才,很早就有名氣和才氣了,和孔融等人是好朋友。原本他是去荊州避難的,由於荊州沒有合他胃口的人供他輔佐,便來到曹操迎奉天子的許都來找合適的人共謀大事。

據說禰衡來到許都,兜裡時常懷揣著一塊小名片,方便在遇到自己欣賞的人的時候發給對方,以便結識能人。但禰衡在許都逛了一圈,卻認為許都也和荊州一樣,沒有他禰衡看得上的人。

曾有人建議他與名士司馬朗和陳群打交道,他不但不領情,還張口就嘲諷司馬朗和陳群是賣酒的和殺豬的。其實司馬朗哪是賣酒的,他可是司馬懿的親大哥。而陳群則出身名門,又怎會是殺豬的。

後來還有人向他推薦荀彧和趙稚長,荀彧作為荀子之後,又深得曹操信任,是當時非常有才有名氣的才子,而禰衡則說人家是靠臉蛋混得的官職。趙稚長是個將軍,據說飯量很大,禰衡則說他憑藉飯量可以去廚房混吃混喝。

總之禰衡從到許都開始,便見人就罵,誰都不入他的眼,似乎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連唯一和他關係還行的孔融和楊修都是他平日裡嘲諷的對象,竟稱大他二十歲的孔融大兒子,稱楊修小兒子,其恃才狂傲的作風可見一斑。

不識時務

與恃才自傲相對應的,便是不識時務。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有點才華的人,因為孔融和楊修都是很有名氣也很有才華的漢末名士,能夠得到這兩個人認可的,必然是有點本事的。

孔融就多次向曹操推薦禰衡,在兩人中間"做媒",曹操便說叫來看看,而他卻裝瘋病,不願意去見曹操,而且還出言不遜諷刺曹操,讓曹操非常的生氣。但由於孔融把禰衡吹得天花亂墜,曹操生氣也不好表現出來。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孔融

後來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便讓孔融請他去曹營表演擊鼓,於是禰衡穿著便衣就去了。後來負責禮儀的人員說禰衡在這種重要的場合應該穿正裝,於是禰衡便當眾脫掉便衣,換上給他的衣服,中途一絲不掛卻毫不在意,令曹操非常難堪。

因為擊鼓事件,孔融覺得禰衡做得太不像話了,便私下批評了禰衡,並勸禰衡怎麼也要去拜見一下曹操,於是禰衡便答應去見曹操。而曹操也設宴等他,等了很晚禰衡才到營帳前。

但禰衡非但沒有知錯,反而是自己帶了個凳子和柺杖,來到曹操賬前,拉好陣勢,坐下便開始罵曹操,邊罵邊敲棍子,罵得很有節奏。曹操勃然大怒,但仍然沒有起殺心,把他打發到了劉表那裡。

不知悔改

可禰衡回到荊州,一開始還誇劉表為人和善,但暗地裡還是不把劉表放在眼裡。

劉表、曹操他都不放在眼裡,更別說其他人了,所以他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於是就有人暗地裡向劉表誣陷禰衡,說禰衡誇他劉表和善,其實暗地裡說劉表婦人之仁,幹不了什麼大事。

劉表聽了非常生氣,便把禰衡打發到了部將黃祖那,想借用黃祖的壞脾氣殺殺禰衡的銳氣,或者說想借黃祖之手將其除掉。

"

三國時期有很多人的死都是有爭議的,尤其是曹操陣營裡面的名仕的死,比如許攸、孔融和荀彧等人,但有一個人,他並不在曹操陣營裡死的,卻被說是曹操借刀殺人,讓曹操背鍋,這個人便是禰衡。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曹操(劇照)

那麼禰衡是怎麼死的,又是為什麼而死?許多學者覺得禰衡死得很冤,甚至認為他是個英雄,死得不值得,這又是為什麼呢?禰衡做了什麼錯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又有什麼功,讓後世為他的死感到不值呢?

恃才自傲

禰衡年少成才,很早就有名氣和才氣了,和孔融等人是好朋友。原本他是去荊州避難的,由於荊州沒有合他胃口的人供他輔佐,便來到曹操迎奉天子的許都來找合適的人共謀大事。

據說禰衡來到許都,兜裡時常懷揣著一塊小名片,方便在遇到自己欣賞的人的時候發給對方,以便結識能人。但禰衡在許都逛了一圈,卻認為許都也和荊州一樣,沒有他禰衡看得上的人。

曾有人建議他與名士司馬朗和陳群打交道,他不但不領情,還張口就嘲諷司馬朗和陳群是賣酒的和殺豬的。其實司馬朗哪是賣酒的,他可是司馬懿的親大哥。而陳群則出身名門,又怎會是殺豬的。

後來還有人向他推薦荀彧和趙稚長,荀彧作為荀子之後,又深得曹操信任,是當時非常有才有名氣的才子,而禰衡則說人家是靠臉蛋混得的官職。趙稚長是個將軍,據說飯量很大,禰衡則說他憑藉飯量可以去廚房混吃混喝。

總之禰衡從到許都開始,便見人就罵,誰都不入他的眼,似乎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連唯一和他關係還行的孔融和楊修都是他平日裡嘲諷的對象,竟稱大他二十歲的孔融大兒子,稱楊修小兒子,其恃才狂傲的作風可見一斑。

不識時務

與恃才自傲相對應的,便是不識時務。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有點才華的人,因為孔融和楊修都是很有名氣也很有才華的漢末名士,能夠得到這兩個人認可的,必然是有點本事的。

孔融就多次向曹操推薦禰衡,在兩人中間"做媒",曹操便說叫來看看,而他卻裝瘋病,不願意去見曹操,而且還出言不遜諷刺曹操,讓曹操非常的生氣。但由於孔融把禰衡吹得天花亂墜,曹操生氣也不好表現出來。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孔融

後來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便讓孔融請他去曹營表演擊鼓,於是禰衡穿著便衣就去了。後來負責禮儀的人員說禰衡在這種重要的場合應該穿正裝,於是禰衡便當眾脫掉便衣,換上給他的衣服,中途一絲不掛卻毫不在意,令曹操非常難堪。

因為擊鼓事件,孔融覺得禰衡做得太不像話了,便私下批評了禰衡,並勸禰衡怎麼也要去拜見一下曹操,於是禰衡便答應去見曹操。而曹操也設宴等他,等了很晚禰衡才到營帳前。

但禰衡非但沒有知錯,反而是自己帶了個凳子和柺杖,來到曹操賬前,拉好陣勢,坐下便開始罵曹操,邊罵邊敲棍子,罵得很有節奏。曹操勃然大怒,但仍然沒有起殺心,把他打發到了劉表那裡。

不知悔改

可禰衡回到荊州,一開始還誇劉表為人和善,但暗地裡還是不把劉表放在眼裡。

劉表、曹操他都不放在眼裡,更別說其他人了,所以他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於是就有人暗地裡向劉表誣陷禰衡,說禰衡誇他劉表和善,其實暗地裡說劉表婦人之仁,幹不了什麼大事。

劉表聽了非常生氣,便把禰衡打發到了部將黃祖那,想借用黃祖的壞脾氣殺殺禰衡的銳氣,或者說想借黃祖之手將其除掉。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劉表

然而禰衡仍舊死性不改,一次在酒宴上,黃祖就批評禰衡,禰衡不但不聽,還出言不遜,罵黃祖。黃祖可不是善類,不如曹操那樣愛才,也不如劉表那樣和善,哪受得了別人當眾侮辱,於是當即下令把禰衡殺了。

禰衡死的冤不冤

冤,按現在的社會狀況看這件事,禰衡雖然有可惡的地方,但絕對罪不至死。他走到哪罵到哪,罵自己遇到的各個頂頭上司,罵曹操,罵劉表,罵黃祖,看不起所有人,就和如今我們說的"鍵盤俠"一樣,鍵盤俠其實也不過是一群逞口舌之快的自私的人而已,罪不至死,禰衡也同樣罪不至死。

然而禰衡不活在現代社會,要是他活在現代社會,說不定憑藉他的才華,還能罵成"網紅",但是他沒有這個機會。而他的恃才自傲,瞧不起任何人的作風,給他帶來的結果是被處死。

所以說他死得也不冤,相比歷史上許多文人來說,他的處罰是很輕的,要是他及早收斂,罵完曹操就收嘴,或許會有所作為,不至於年紀輕輕就被殺了。

"

三國時期有很多人的死都是有爭議的,尤其是曹操陣營裡面的名仕的死,比如許攸、孔融和荀彧等人,但有一個人,他並不在曹操陣營裡死的,卻被說是曹操借刀殺人,讓曹操背鍋,這個人便是禰衡。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曹操(劇照)

那麼禰衡是怎麼死的,又是為什麼而死?許多學者覺得禰衡死得很冤,甚至認為他是個英雄,死得不值得,這又是為什麼呢?禰衡做了什麼錯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又有什麼功,讓後世為他的死感到不值呢?

恃才自傲

禰衡年少成才,很早就有名氣和才氣了,和孔融等人是好朋友。原本他是去荊州避難的,由於荊州沒有合他胃口的人供他輔佐,便來到曹操迎奉天子的許都來找合適的人共謀大事。

據說禰衡來到許都,兜裡時常懷揣著一塊小名片,方便在遇到自己欣賞的人的時候發給對方,以便結識能人。但禰衡在許都逛了一圈,卻認為許都也和荊州一樣,沒有他禰衡看得上的人。

曾有人建議他與名士司馬朗和陳群打交道,他不但不領情,還張口就嘲諷司馬朗和陳群是賣酒的和殺豬的。其實司馬朗哪是賣酒的,他可是司馬懿的親大哥。而陳群則出身名門,又怎會是殺豬的。

後來還有人向他推薦荀彧和趙稚長,荀彧作為荀子之後,又深得曹操信任,是當時非常有才有名氣的才子,而禰衡則說人家是靠臉蛋混得的官職。趙稚長是個將軍,據說飯量很大,禰衡則說他憑藉飯量可以去廚房混吃混喝。

總之禰衡從到許都開始,便見人就罵,誰都不入他的眼,似乎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連唯一和他關係還行的孔融和楊修都是他平日裡嘲諷的對象,竟稱大他二十歲的孔融大兒子,稱楊修小兒子,其恃才狂傲的作風可見一斑。

不識時務

與恃才自傲相對應的,便是不識時務。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有點才華的人,因為孔融和楊修都是很有名氣也很有才華的漢末名士,能夠得到這兩個人認可的,必然是有點本事的。

孔融就多次向曹操推薦禰衡,在兩人中間"做媒",曹操便說叫來看看,而他卻裝瘋病,不願意去見曹操,而且還出言不遜諷刺曹操,讓曹操非常的生氣。但由於孔融把禰衡吹得天花亂墜,曹操生氣也不好表現出來。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孔融

後來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便讓孔融請他去曹營表演擊鼓,於是禰衡穿著便衣就去了。後來負責禮儀的人員說禰衡在這種重要的場合應該穿正裝,於是禰衡便當眾脫掉便衣,換上給他的衣服,中途一絲不掛卻毫不在意,令曹操非常難堪。

因為擊鼓事件,孔融覺得禰衡做得太不像話了,便私下批評了禰衡,並勸禰衡怎麼也要去拜見一下曹操,於是禰衡便答應去見曹操。而曹操也設宴等他,等了很晚禰衡才到營帳前。

但禰衡非但沒有知錯,反而是自己帶了個凳子和柺杖,來到曹操賬前,拉好陣勢,坐下便開始罵曹操,邊罵邊敲棍子,罵得很有節奏。曹操勃然大怒,但仍然沒有起殺心,把他打發到了劉表那裡。

不知悔改

可禰衡回到荊州,一開始還誇劉表為人和善,但暗地裡還是不把劉表放在眼裡。

劉表、曹操他都不放在眼裡,更別說其他人了,所以他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於是就有人暗地裡向劉表誣陷禰衡,說禰衡誇他劉表和善,其實暗地裡說劉表婦人之仁,幹不了什麼大事。

劉表聽了非常生氣,便把禰衡打發到了部將黃祖那,想借用黃祖的壞脾氣殺殺禰衡的銳氣,或者說想借黃祖之手將其除掉。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劉表

然而禰衡仍舊死性不改,一次在酒宴上,黃祖就批評禰衡,禰衡不但不聽,還出言不遜,罵黃祖。黃祖可不是善類,不如曹操那樣愛才,也不如劉表那樣和善,哪受得了別人當眾侮辱,於是當即下令把禰衡殺了。

禰衡死的冤不冤

冤,按現在的社會狀況看這件事,禰衡雖然有可惡的地方,但絕對罪不至死。他走到哪罵到哪,罵自己遇到的各個頂頭上司,罵曹操,罵劉表,罵黃祖,看不起所有人,就和如今我們說的"鍵盤俠"一樣,鍵盤俠其實也不過是一群逞口舌之快的自私的人而已,罪不至死,禰衡也同樣罪不至死。

然而禰衡不活在現代社會,要是他活在現代社會,說不定憑藉他的才華,還能罵成"網紅",但是他沒有這個機會。而他的恃才自傲,瞧不起任何人的作風,給他帶來的結果是被處死。

所以說他死得也不冤,相比歷史上許多文人來說,他的處罰是很輕的,要是他及早收斂,罵完曹操就收嘴,或許會有所作為,不至於年紀輕輕就被殺了。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禰衡(漫畫形象)

當時很多人其實都憎惡他,他的死在當時來說,應該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因為除了孔融和楊修,只要是他認識的人,他都瞧不起,他都罵過。不管是背地裡,還是當面,都是冷嘲熱諷,人緣極差,所以他的死,還真是情有可原。

後世對禰衡之死的評價

後世把禰衡的死歸責於曹操,認為是曹操借刀殺人。很多學者認為如果不是曹操把禰衡推給劉表,禰衡肯定不會被殺死。

這顯然是腐儒之見,其實當時的曹操是真的惜才,而且受邊讓之死的影響,那時的曹操斷然不會起殺心,即使起殺心也不會做得那麼明顯。

把禰衡推給劉表,其實是覺得劉表人和善,可能禰衡會有所作為。但誰知道他完全不知悔改,被劉表送給了暴躁的黃祖。要說借刀殺人,劉表才是真的借刀殺人。

還有人認為禰衡是個英雄,是有傲骨有傲氣的大英雄。我想原因可能是他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比如罵當局,罵頂頭上司,罵黃祖。最重要的是,他罵曹操,這很合許多人的心意。

但是那時候的曹操該罵嗎?顯然是不該罵。禰衡是在建安元年,也就是曹操剛剛迎奉天子那一年開始罵曹操的,那時候的曹操不論從對皇帝的態度,還是對漢朝官員的態度,都是很謙和的。

要知道在這之前,天子過的可是乞丐不如的流浪生活,而曹操卻把他迎奉回來,用天子的待遇來對漢獻帝,他沒有哪個地方應該被罵,禰衡瞧不起的是曹操的出身,因為曹操是宦官家庭,他的幹爺爺是宦官。

"

三國時期有很多人的死都是有爭議的,尤其是曹操陣營裡面的名仕的死,比如許攸、孔融和荀彧等人,但有一個人,他並不在曹操陣營裡死的,卻被說是曹操借刀殺人,讓曹操背鍋,這個人便是禰衡。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曹操(劇照)

那麼禰衡是怎麼死的,又是為什麼而死?許多學者覺得禰衡死得很冤,甚至認為他是個英雄,死得不值得,這又是為什麼呢?禰衡做了什麼錯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又有什麼功,讓後世為他的死感到不值呢?

恃才自傲

禰衡年少成才,很早就有名氣和才氣了,和孔融等人是好朋友。原本他是去荊州避難的,由於荊州沒有合他胃口的人供他輔佐,便來到曹操迎奉天子的許都來找合適的人共謀大事。

據說禰衡來到許都,兜裡時常懷揣著一塊小名片,方便在遇到自己欣賞的人的時候發給對方,以便結識能人。但禰衡在許都逛了一圈,卻認為許都也和荊州一樣,沒有他禰衡看得上的人。

曾有人建議他與名士司馬朗和陳群打交道,他不但不領情,還張口就嘲諷司馬朗和陳群是賣酒的和殺豬的。其實司馬朗哪是賣酒的,他可是司馬懿的親大哥。而陳群則出身名門,又怎會是殺豬的。

後來還有人向他推薦荀彧和趙稚長,荀彧作為荀子之後,又深得曹操信任,是當時非常有才有名氣的才子,而禰衡則說人家是靠臉蛋混得的官職。趙稚長是個將軍,據說飯量很大,禰衡則說他憑藉飯量可以去廚房混吃混喝。

總之禰衡從到許都開始,便見人就罵,誰都不入他的眼,似乎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就連唯一和他關係還行的孔融和楊修都是他平日裡嘲諷的對象,竟稱大他二十歲的孔融大兒子,稱楊修小兒子,其恃才狂傲的作風可見一斑。

不識時務

與恃才自傲相對應的,便是不識時務。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有點才華的人,因為孔融和楊修都是很有名氣也很有才華的漢末名士,能夠得到這兩個人認可的,必然是有點本事的。

孔融就多次向曹操推薦禰衡,在兩人中間"做媒",曹操便說叫來看看,而他卻裝瘋病,不願意去見曹操,而且還出言不遜諷刺曹操,讓曹操非常的生氣。但由於孔融把禰衡吹得天花亂墜,曹操生氣也不好表現出來。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孔融

後來曹操聽說禰衡擅長擊鼓,便讓孔融請他去曹營表演擊鼓,於是禰衡穿著便衣就去了。後來負責禮儀的人員說禰衡在這種重要的場合應該穿正裝,於是禰衡便當眾脫掉便衣,換上給他的衣服,中途一絲不掛卻毫不在意,令曹操非常難堪。

因為擊鼓事件,孔融覺得禰衡做得太不像話了,便私下批評了禰衡,並勸禰衡怎麼也要去拜見一下曹操,於是禰衡便答應去見曹操。而曹操也設宴等他,等了很晚禰衡才到營帳前。

但禰衡非但沒有知錯,反而是自己帶了個凳子和柺杖,來到曹操賬前,拉好陣勢,坐下便開始罵曹操,邊罵邊敲棍子,罵得很有節奏。曹操勃然大怒,但仍然沒有起殺心,把他打發到了劉表那裡。

不知悔改

可禰衡回到荊州,一開始還誇劉表為人和善,但暗地裡還是不把劉表放在眼裡。

劉表、曹操他都不放在眼裡,更別說其他人了,所以他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於是就有人暗地裡向劉表誣陷禰衡,說禰衡誇他劉表和善,其實暗地裡說劉表婦人之仁,幹不了什麼大事。

劉表聽了非常生氣,便把禰衡打發到了部將黃祖那,想借用黃祖的壞脾氣殺殺禰衡的銳氣,或者說想借黃祖之手將其除掉。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劉表

然而禰衡仍舊死性不改,一次在酒宴上,黃祖就批評禰衡,禰衡不但不聽,還出言不遜,罵黃祖。黃祖可不是善類,不如曹操那樣愛才,也不如劉表那樣和善,哪受得了別人當眾侮辱,於是當即下令把禰衡殺了。

禰衡死的冤不冤

冤,按現在的社會狀況看這件事,禰衡雖然有可惡的地方,但絕對罪不至死。他走到哪罵到哪,罵自己遇到的各個頂頭上司,罵曹操,罵劉表,罵黃祖,看不起所有人,就和如今我們說的"鍵盤俠"一樣,鍵盤俠其實也不過是一群逞口舌之快的自私的人而已,罪不至死,禰衡也同樣罪不至死。

然而禰衡不活在現代社會,要是他活在現代社會,說不定憑藉他的才華,還能罵成"網紅",但是他沒有這個機會。而他的恃才自傲,瞧不起任何人的作風,給他帶來的結果是被處死。

所以說他死得也不冤,相比歷史上許多文人來說,他的處罰是很輕的,要是他及早收斂,罵完曹操就收嘴,或許會有所作為,不至於年紀輕輕就被殺了。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禰衡(漫畫形象)

當時很多人其實都憎惡他,他的死在當時來說,應該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因為除了孔融和楊修,只要是他認識的人,他都瞧不起,他都罵過。不管是背地裡,還是當面,都是冷嘲熱諷,人緣極差,所以他的死,還真是情有可原。

後世對禰衡之死的評價

後世把禰衡的死歸責於曹操,認為是曹操借刀殺人。很多學者認為如果不是曹操把禰衡推給劉表,禰衡肯定不會被殺死。

這顯然是腐儒之見,其實當時的曹操是真的惜才,而且受邊讓之死的影響,那時的曹操斷然不會起殺心,即使起殺心也不會做得那麼明顯。

把禰衡推給劉表,其實是覺得劉表人和善,可能禰衡會有所作為。但誰知道他完全不知悔改,被劉表送給了暴躁的黃祖。要說借刀殺人,劉表才是真的借刀殺人。

還有人認為禰衡是個英雄,是有傲骨有傲氣的大英雄。我想原因可能是他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比如罵當局,罵頂頭上司,罵黃祖。最重要的是,他罵曹操,這很合許多人的心意。

但是那時候的曹操該罵嗎?顯然是不該罵。禰衡是在建安元年,也就是曹操剛剛迎奉天子那一年開始罵曹操的,那時候的曹操不論從對皇帝的態度,還是對漢朝官員的態度,都是很謙和的。

要知道在這之前,天子過的可是乞丐不如的流浪生活,而曹操卻把他迎奉回來,用天子的待遇來對漢獻帝,他沒有哪個地方應該被罵,禰衡瞧不起的是曹操的出身,因為曹操是宦官家庭,他的幹爺爺是宦官。

亂世之中一個狂悖之徒的下場會有多慘?

曹操

禰衡的死,說冤也冤,說不冤也不冤。要怪就怪他生活在古代,不是現在的法治社會。古代殺人不償命,所以他只要得罪了凶狠的人,他就該死,更何況他還罵整個天下的人,即使在現在看來,他仍舊是罪有應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