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

夏季的第四個節氣,

夏至如約而至。

6月21日,

夏至,

此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

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夏至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

夏至三候

《禮記》中記載了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共分為三候:“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一候鹿角解:

一候時,屬陽的鹿,最明顯的衰退現象就是鹿角上的粗糙表皮開始脫落。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二候蟬始鳴:

二候時,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聲便開始鼓翼而鳴。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三候半夏生:

三候時,作為喜陰藥草的半夏開始旺盛於沼澤水地中。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後還會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古時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食“麥粽”與“夏至餅”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江南食俗。《吳江縣誌》載:“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俗謂“夏至餅”。

冬至餛飩夏至面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養生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這一時節的養生保健,一方面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儘管天氣炎熱,可陰氣已開始生長,陰陽交替,人體容易患各種疾病。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夜間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

忌空腹飲茶

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因此,夏季飲茶,應在餐後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飢餓感則立刻停飲。

忌冷水洗浴

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於開洩狀態,因此,洗浴冷水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也要注意浴後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忌夜臥貪涼

中醫認為“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臥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天長日久,則陽氣散盡而斃命。因此,我們現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非常嚴重。

宜晚睡早起

夏季的起居調養,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運行。此時天氣是晝長夜短,中午午休一會兒,對恢復體力、消除疲勞有一定好處。

宜多吃“苦”菜

夏至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溼、清涼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勞乏、消炎退熱、清心明目、促進食慾等作用。體質較虛弱者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夏至節氣︱夏至已至,晝長夜短

編輯 應桃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