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曰 時拾史事 今天 手機閱讀


請回答1918:誰為斐迪南大公陪葬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因為它生於不義,所以自當死於恥辱。”

——法國總理克里孟梭(於巴黎和會開幕式)


當一戰的硝煙散去之後,奄奄一息的歐羅巴列強們掙扎著起來環顧四周,四年之中歐洲大地已經為斐迪南皇儲流乾了鮮血,現在大地之上最珍貴的四頂皇冠(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同樣要為皇儲陪葬。

俄羅斯帝國篇

一戰的槍聲還沒有停止羅曼諾夫王朝的皇冠就已經落地了,儘管它看起來是四頂皇冠之中最堅固的。然而列寧說過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在法國鉅額貸款的誘惑下,沙皇尼古拉二世在還沒有完成全國總動員的情況下,拖著這個步履蹣跚的農業資本主義大國強行開闢東方戰場。

作為戰爭中唯一親自擔任本國軍隊總司令的君主,尼古拉二世的軍事才能有目共睹。在沙皇的指揮下,損失了兩百萬軍隊後,俄軍從波蘭到烏克蘭再一路“高歌猛進”到波羅的海,後面就是彼得格勒(首都)了。


請回答1918:誰為斐迪南大公陪葬



戰爭的失敗導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拒絕聽從關於事情嚴重性的警告,他要求軍隊立刻平息騷亂正如1905年革命一樣。局勢的發展卻超過了沙皇的想象,短短几天之後幕僚告訴陛下他應該退位。尼古拉二世有兒子,但是顯然13歲的阿列克謝皇儲並不能承擔這樣的重擔,沙皇希望他的弟弟米哈伊爾大公能夠接受皇位,而大公現在只想逃離這艘即將沉沒地破船。三百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終結,七拼八湊的俄羅斯臨時政府勉強成立。

從退位的第一天起尼古拉二世就只剩下一個念頭——帶著全家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他希望能夠去英國投奔自己的表哥英王喬治五世,然而害怕革命的火焰蔓延到自己喬治五世(儘管後來他為自己的這個決定而後悔)拒絕了他的請求。從俄羅斯帝國脫胎而出的臨時政府將沙皇一家安置在亞歷山大皇宮,以後又擔心皇室的安危,決定將他們遷往俄國內地的託博爾斯克,當時的政府或許曾經嘗試為皇室建立符合皇家地位的生活環境,然而直到最後一刻也只是一紙空文。


請回答1918:誰為斐迪南大公陪葬


亞歷山大·弗多洛維奇·克倫斯基


俄羅斯帝國滅亡了,但是臨時政府卻還在繼續作戰,這依然令德皇心中惴惴不安。1917年德皇的專列為俄國人送回了他們的革命導師列寧。革命的力量是偉大的,十月革命的一聲槍響布爾什維克推翻了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克倫斯基本人跑了出去並一直苟到1970年。

尼古拉二世就沒有那麼好運了,革命後,尼古拉二世家族被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囚禁於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近10人被集體處決。

德意志帝國篇

丘吉爾說過威廉二世只知道“昂首闊步,裝腔作勢”。

1917年儘管對俄國的春季進攻取得了成功,但是到了1918年夏,甚至連軍隊的領導人都感到戰爭失敗已成定局。陸軍統帥部這時感到把政權移交給文職政府的時候已經到了。因此,在1918年10月成立了一個新的文職政府,由馬克斯·馮·巴登親王任首相。面對劇烈的國內動盪,這個政府推行了一些改革。這些改革經常被描述為“最後一次自上而下的革命”,即為挽回帝國的部分信譽而作的一次孤注一擲的嘗試。


請回答1918:誰為斐迪南大公陪葬


馬克斯·馮·巴登


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包括:政府向國會負責,武裝部隊由文職政府控制,廢除不公正的普魯士三等級投票制。在民主派眼中,這些舊制度的廢除,連同其他改革,是一大進步。但馬克斯·馮·巴登親王的政府卻在一個問題上失敗了:不管人們怎麼勸,倔強的威廉二世始終拒絕退位,換言之,他拒絕為德國的失敗獨自承擔責任,不願意體面地離開政治舞臺。

到11月初的時候巴登政府已不再可能控制事態了。10月底發生在威廉港和基爾港的水兵兵變引發了遍及全國的起義,終於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了。11月8日,一個名為“自由邦”的共和國在巴伐利亞宣佈成立。德國的戰爭努力顯然失敗了,當局的權威迅速瓦解,罷工和街頭內戰的威脅正在成為日益嚴重的現實。

11月9日,馬克斯·馮·巴登花了一上午的時間試圖通過電話與已逃離動亂中的柏林的德皇取得聯繫,但始終聯繫不上。威廉二世此時正在比利時斯帕的德軍總部,暴亂令他十分驚訝,不知應否退位。不過,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稱號,仍可保留普魯士國王的身份。


請回答1918:誰為斐迪南大公陪葬


保羅·馮·興登堡


到了中午,慌亂中的巴登親王自作主張地宣佈德皇退位,並把威廉二世的兩個頭銜一併廢除。親王得知只有德國社會民主黨領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國的局勢後,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後辭職,並宣佈任命艾伯特為新的文職政府的首腦。此外,德軍總部首席參謀總長魯登道夫辭職,由威廉·格勒納接任。格勒納向德皇保證在元帥保羅·馮·興登堡的統領之下,德軍會撤回德國但不會鎮壓革命。因此,德皇只好退位。威廉二世已經失去最後的支持者,就連興登堡這個一生擁護皇帝的將軍,也只能勸威廉二世退位。

1918年11月8日,革命前夕帝國政府派出的代表團來到貢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車站,向福煦元帥宣讀了停戰協定,被福煦元帥拒絕了,他要求德國無條件投降,限72小時內答覆。11月11日,新的共和國政府正式在停戰協定上簽字。德意志帝國在由它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11月10日,威廉二世流亡到中立國荷蘭。巴黎和會後,威廉二世被定為戰犯,但荷蘭的威廉明娜女王無視協約國要求,拒絕引渡他受審。威廉二世憑著與女王的交情,在多倫一座小城堡度過餘生,他此後再未踏入德國,儘管他終身沒有放棄自己的頭銜,但偉大的霍亨索倫家族再也不能染指皇位了。

奧匈帝國篇

伯父斐迪南大公遇刺,以及1916年11月執政68年之久的帝國長者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突然去世,令皇帝卡爾一世本不得不在風雨飄搖中登上皇位。

1917年卡爾開始祕密接觸法國進行和平談判,然而1918年計劃洩露,使奧地利落到了很窘迫的地位。在國內,哈布斯堡君主國正在分崩離析,1917-1918年冬天爆發罷工浪潮,群眾騷亂不斷加劇。1918年1月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提出了“十四點協議”,倡導奧匈帝國各民族獨立。10月14日,卡爾一世召開皇家議會,接受十四點協議,同意建立有各民族自治政府的聯邦制國家,但改革很快失去控制。


請回答1918:誰為斐迪南大公陪葬


伍德羅·威爾遜


10月18日,威爾遜拒絕奧地利的和平呼籲。10月26日,卡爾一世退出與德國的同盟;但是,10月28日,在布拉格宣佈建國的捷克斯洛伐克敲響了帝國的喪鐘;10月29日,克羅地亞宣佈與塞爾維亞聯合。卡爾一世的聯邦制改革導致的另一個後果是馬扎爾貴族的抗議,後者認為這是在修改1867年妥協案,於是他們宣佈該妥協案無效,匈牙利退出二元君主國,奧匈帝國這個協商帝國終於走到了盡頭。

11月3日,哈布斯堡當局簽署了停戰協定,不過到此時,這個君主國基本上已不復存在了,哈布斯堡王朝甚至在維也納也不受歡迎。11月11日卡爾一世宣佈正式放棄參與任何政務,但不會放棄皇位。然而次日,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成立,曾經統治奧地利的巴奔堡家族的紅白紅三色旗取代了奧匈帝國的“雙王冠”旗。以奧匈帝國為簡稱的“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正式終結。卡爾一世也被迫拖家帶口離開維也納。 1919年3月流亡瑞士,4月奧地利議會宣佈廢黜卡爾的皇位。

1921年卡爾兩次試圖在匈牙利保守派人士的幫助下重新戴上聖史蒂芬王冠,但因未獲得匈牙利攝政霍爾西的支持未果。1922年卡爾因肺炎在葡屬馬德拉群島逝世,年僅34歲。哈布斯堡這個傳承自中世紀的怪物終究難逃一死。

奧斯曼帝國篇

1918年7月3日,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去世,穆罕默德六世繼位。與前任不同,他對政治很感興趣,也生性多疑,有傳言稱,即使在皇宮,他都在口袋裡裝一把手槍。

1918年9月15日,英軍開始在巴勒斯坦發動進攻,協約國也在保加利亞戰線發動猛烈攻擊,並撕開一個大口子。9月26日,在意識到局勢已經沒有任何希望時,保加利亞投降乞和。29日,停戰協定簽署,保加利亞戰爭結束。從那時起,奧斯曼帝國的前景變得更加糟糕,因為保加利亞戰線是他們整個西部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失去這道防線,協約國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從色雷斯打到伊斯坦布爾。10月4日,奧斯曼帝國、德國和奧匈帝國請求由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做和談的調解人。同一天,大維齊爾(宰相)塔拉特帕廈向蘇丹遞交了辭呈。


請回答1918:誰為斐迪南大公陪葬


穆罕默德六世


同盟國為了求和,請求威爾遜總統做調解人。美國總統對此予以積極迴應,並表示,這些國家建立民主制度而不是軍事和獨裁政府將會更加有利。這種迴應動搖了這些國家的統治根基,其國內人民早已對長期遭受的巨大而毫無意義的戰爭災難深懷怨恨。德國、保加利亞、奧匈帝國這些國家政府開始迅速倒臺。帝國崩潰,共和國隨之建立。很顯然,這些選擇對於穆罕默德六世來說都沒有吸引力。他自我安慰說,自己在戰爭結束之前幾個月才繼位,所以不該為奧斯曼帝國捲入戰爭及其後果負責。

1918年10月30日,帝國政府與協約國代表英國簽訂《穆德洛斯停戰協定》,並被迫交出了阿拉伯半島僅存的領地也門和麥地那,而在1917年俄國革命後奧斯曼帝國奪取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及阿塞拜疆都須一併交出。協定簽訂後不久,1918年11月13日佔領君士坦丁堡,奧斯曼帝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佔領君士坦丁堡及肢解帝國的《色佛爾條約》簽訂使得土耳其國民運動興起,在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領導下土耳其取得獨立戰爭獲勝,土耳其共和國宣告成立。為了世俗化的推行,1922年11月1日,凱末爾宣佈蘇丹制被廢除,穆罕默德六世於11月17日離開土耳其。1924年3月3日,哈里發制也被廢除,奧斯曼皇室被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且被驅逐出境。直到50年後的1974年,大國民議會才准許奧斯曼皇室的後裔獲取土耳其公民身份。

1926年,穆罕默德六世在意大利孤獨地死去,他留給後人的遺言是:“我最大的哀傷不是退位,而是離開祖國。”

參考資料:《俄國史》、《俄國十月革命》、《德國通史》、《奧地利史》、《匈牙利簡史》、《奧斯曼帝國史話》

END


往期目錄

中世紀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書為何稱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脩金字塔,中國人在做什麼?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被邀請出席新中國開國慶典的幫會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漢族還是維族

死人是怎麼結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是怎麼失去南京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