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帥聶榮臻“潛伏”生涯:三次虎口脫險'

"

聶榮臻元帥晚年說,自己打了一輩子的仗,沒受過一次傷;搞過地下工作,沒被捕過,算是福大命大之人。因而,在睡夢中不知不覺仙逝的聶榮臻,人稱“福帥”。“福帥”聶榮臻唯一的女兒聶力,是中國第一位女中將,她說:“我常常夢見父親:在他居住了43年的老院子裡,他坐在那把舊了的輪椅上,把自己置身於明麗的陽光下;他微笑著望我一眼,一言不發……”

地下鬥爭,在“地獄”中奔走

1927年廣州起義之後,聶榮臻到香港開展地下鬥爭。長達4年的地下鬥爭改變了他的性格。“較早認識我父親的都說,你爸爸在老家時,在法國時,是很活躍開朗的,愛說愛笑,可是後來怎麼就變了呢?我知道,這與他地下鬥爭時形成的保密觀念有很大關係。後來的他,惜言如金,不愛講話,慎之又慎。”


"

聶榮臻元帥晚年說,自己打了一輩子的仗,沒受過一次傷;搞過地下工作,沒被捕過,算是福大命大之人。因而,在睡夢中不知不覺仙逝的聶榮臻,人稱“福帥”。“福帥”聶榮臻唯一的女兒聶力,是中國第一位女中將,她說:“我常常夢見父親:在他居住了43年的老院子裡,他坐在那把舊了的輪椅上,把自己置身於明麗的陽光下;他微笑著望我一眼,一言不發……”

地下鬥爭,在“地獄”中奔走

1927年廣州起義之後,聶榮臻到香港開展地下鬥爭。長達4年的地下鬥爭改變了他的性格。“較早認識我父親的都說,你爸爸在老家時,在法國時,是很活躍開朗的,愛說愛笑,可是後來怎麼就變了呢?我知道,這與他地下鬥爭時形成的保密觀念有很大關係。後來的他,惜言如金,不愛講話,慎之又慎。”


福帥聶榮臻“潛伏”生涯:三次虎口脫險


青年時代的聶榮臻

在香港,聶榮臻度過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然而一位秀麗聰穎的女性卻讓聶榮臻的生活充滿了溫馨。她就是在香港擔任機要交通員的女共產黨員張瑞華。張瑞華出生於河南信陽,她孩童時期靠編筐子賣錢繳學費,硬是把小學讀了下來;信陽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入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香港工作後,隨著兩人接觸機會漸漸增多,孑然一身的聶榮臻有了心儀的女子。

“後來家裡的保健護士問過媽媽:‘您和首長當年誰追誰啊?’”聶力回憶說,“媽媽笑著說:‘當然是他追我了。他常來看我,找我聊天,我還不懂嗎?’”聶榮臻初次對張瑞華表達愛慕之情時,張瑞華害羞得不知如何是好。“那兩天,母親腦海裡翻來覆去都是‘那個人’的影子:他好像挺嚴肅,挺嚴厲……但是,又從未見過他發脾氣……他個子挺拔,相貌堅毅,還特別愛整潔……那嚴厲一點又怎麼樣?!不怕他!……母親輕鬆地笑了,從心裡同意了。”

1928年4月,黨組織批准了他們的婚姻。一個雨後初晴的日子,母親搬出住處,提著一隻盛放她所有物品的小箱子,住進了父親在香港皇后道的祕密住所。這時父親29歲,母親19歲。他們的結合,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他和我母親一輩子極少吵嘴,甚至很少紅臉,像他們這樣的夫妻可以說並不多。”組織上規定,搞地下工作的同志,男的每月15元,女的每月7元,每人另有3元交通費。這麼點錢,又是在香港,還要不停地外出,生活自然是非常困難。

“母親告訴我,整個夏天,父親只有一件縐紗短袖白襯衣。”有一次,張瑞華提出讓丈夫陪她到附近的商店逛逛,聶榮臻以為妻子想買衣服了,就陪她去了。到了櫃檯,張瑞華卻讓售貨員拿過一件男式短袖衫,逼著他試穿。聶榮臻明白了妻子的意思,又擰不過,可他真的是不想為自己破費,眼珠轉了轉,便湊到妻子耳邊說:“有情況。”他拉著妻子匆匆離開店鋪。“等母親明白這不過是父親玩的花招時,只能苦笑。”搞地下工作的人員有很強的保密意識,即便是夫妻,也需要嚴格防範。聶榮臻和張瑞華彼此對傳遞文件的機關處所從來不問,不該見的人不見,不該知道的也從不問。

有一次,聶榮臻臨時要見一位同志,可外面天氣不好,又只有一間屋子,要妻子哪裡躲呢?聶榮臻想了想,只好說:“你躺到床上去睡覺,用被子把頭捂起來,不要看人家。我們悄聲說,你也聽不到。”只能這樣了。於是,在那個同志進來前,張瑞華鑽進被裡,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半個鐘頭後,那人走了,張瑞華才掀開被子,直喘著粗氣說:“真把我憋壞了。”

1929年六七月間,鄧小平去廣西領導百色起義,途經香港時,聶榮臻知道後把他拽到家裡。“自從在法國認識後,他一直稱呼我的父親‘老兄’,這個稱呼一輩子都沒變。”那天,張瑞華傾其所有,做了一餐豐盛的飯菜招待鄧小平。“他們聊得開心,吃得也很開心。鄧小平當然不會知道,為了招待他這一餐飯,他的老兄和嫂子需要過好幾天苦日子,因為一下子用去了半月的伙食費。”吃到興頭上,突然傳來了警笛聲。幾個人面面相覷。搞地下工作的人,感覺最刺耳的,就是這種聲音。警笛聲遠去了,幾個人定定神。聶榮臻向鄧小平繼續介紹廣西方面的情況。在白區工作,隨時都會面臨被捕的危險。被敵人捉住,要麼是堅貞不屈,十有八九被敵人殺掉;要麼是當叛徒,回過頭來與自己曾經的同志為敵。這兩種結果,都是令人不寒而慄的。“父親在香港就曾經數次歷險。”

第一次是結婚前,聶榮臻外出和惲代英、葉劍英碰完頭,回自己的住處,剛到門口,就看到他僱請的阿姨,正把他的行李往樓下搬。聶榮臻感到十分奇怪,但警惕性驅使他沒有吭聲。阿姨機警地給他遞了個眼色。聶榮臻知道出了事,從容地離開了。事後得知,省委機關被敵人破獲了,敵人搜查時見到一張寫有聶榮臻住址的小紙條,便立即撲過來。這個突發的事件教育了聶榮臻,以後他輕易不留字跡給人。

第二次,青年團在一個祕密地點開會,聶榮臻途中因事耽擱了一小會兒,等他趕到時,看到一群面熟的人正往樓下走。他們都是來開會的呀,怎麼往下走?父親立即意識到,他們被敵人控制了。這個時候,聶榮臻又意識到,如果他稍有驚慌猶豫的表情,就會引起敵人的懷疑,如果他再一張口,必暴露無遺。他鎮靜了一下,硬著頭皮,表情輕鬆大搖大擺地繼續往樓上走,和敵人擦肩而過,敵人反倒沒懷疑他。就這樣他脫險了!

第三次,聶榮臻是遇到了叛徒。“在白區工作,怕的不是特務,而是叛徒。特務不認識你,你機警一些是有可能擺脫他的。如果遇到叛徒,那就麻煩了,因為他認識你,你再鎮靜也沒用。”那時香港只有一條有軌電車線路,外出經常坐電車,很容易碰到特務或叛徒。那天聶榮臻上了電車,突然看到有個人的眼神不對,聶榮臻知道遇上叛徒了。這個叛徒也認出了聶榮臻,還衝聶榮臻點點頭。聶榮臻知道不妙,瞅準時機,擠到門口,抬腿從行駛的電車上跳下來。那時候香港電車的車門是不關的,做祕密工作的人,重要的一條是要學會跳車。

聶榮臻還養成了聽大街上腳步聲的習慣,香港的警察穿皮靴,走起路來“咔咔”響,很有節奏,老遠就能聽到,他外出執行任務,尤其是在夜裡,一聽到這種聲音,就及時避開。“父親總結道,馬虎大意的人,不適合白區工作。有不少好同志,就是因為粗心大意,白白葬送了自己。悲劇的發生,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頑強母女同鬥敵

1930年對於聶榮臻夫婦是極具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們的女兒聶力出生。一年以後,聶榮臻就遠赴蘇區,離開了母女倆。“後來才知道,在那個兵荒馬亂、世事難料的年代,爸爸是抱著不一定能再見面的複雜心情離開我們母女的。”1934年,由於叛徒告密,張瑞華帶著小聶力,與另一位同志楊慶桂及其子女一起被捕了。她們被帶到英帝國主義的巡捕房,敵人找了個“托兒”來誘騙張瑞華。那人穿著工人的服裝,走到張瑞華身邊,小聲問:“同志,怎麼你也被捕了?”張瑞華冷冷地說:“我不認識你,我也不是共產黨,你看錯人了。”

之後,敵人又對張瑞華和楊慶桂進行了多次提審,都遭到了二人的堅決否認。小聶力此時也展示了革命家兒女那一脈相承的智慧和頑強。“母親後來對我說,我們被關進監獄後,和幾個冒充共產黨的女特務關在一起,她們總想哄騙你說些什麼,可是你非常聽話,不哭也不鬧,餓極了就喝兩口大人都咽不下去的野菜粥,從不和那些不認識的人說話。”一個月後,張瑞華等同志被以“查無實據”釋放回原住地。張瑞華勸大家“先別動聲色,敵人很可能是要放長線釣大魚。要注意觀察周圍有沒有敵人監視,再找適當機會逃走”。果然不出所料,國民黨的特務一直在周圍監視著她們。同志們耐心等待著。這樣過了一個月,在一個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無人看守的夜裡,張瑞華一行從後門逃了出去,並最終逃出了虎口。


"

聶榮臻元帥晚年說,自己打了一輩子的仗,沒受過一次傷;搞過地下工作,沒被捕過,算是福大命大之人。因而,在睡夢中不知不覺仙逝的聶榮臻,人稱“福帥”。“福帥”聶榮臻唯一的女兒聶力,是中國第一位女中將,她說:“我常常夢見父親:在他居住了43年的老院子裡,他坐在那把舊了的輪椅上,把自己置身於明麗的陽光下;他微笑著望我一眼,一言不發……”

地下鬥爭,在“地獄”中奔走

1927年廣州起義之後,聶榮臻到香港開展地下鬥爭。長達4年的地下鬥爭改變了他的性格。“較早認識我父親的都說,你爸爸在老家時,在法國時,是很活躍開朗的,愛說愛笑,可是後來怎麼就變了呢?我知道,這與他地下鬥爭時形成的保密觀念有很大關係。後來的他,惜言如金,不愛講話,慎之又慎。”


福帥聶榮臻“潛伏”生涯:三次虎口脫險


青年時代的聶榮臻

在香港,聶榮臻度過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然而一位秀麗聰穎的女性卻讓聶榮臻的生活充滿了溫馨。她就是在香港擔任機要交通員的女共產黨員張瑞華。張瑞華出生於河南信陽,她孩童時期靠編筐子賣錢繳學費,硬是把小學讀了下來;信陽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入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香港工作後,隨著兩人接觸機會漸漸增多,孑然一身的聶榮臻有了心儀的女子。

“後來家裡的保健護士問過媽媽:‘您和首長當年誰追誰啊?’”聶力回憶說,“媽媽笑著說:‘當然是他追我了。他常來看我,找我聊天,我還不懂嗎?’”聶榮臻初次對張瑞華表達愛慕之情時,張瑞華害羞得不知如何是好。“那兩天,母親腦海裡翻來覆去都是‘那個人’的影子:他好像挺嚴肅,挺嚴厲……但是,又從未見過他發脾氣……他個子挺拔,相貌堅毅,還特別愛整潔……那嚴厲一點又怎麼樣?!不怕他!……母親輕鬆地笑了,從心裡同意了。”

1928年4月,黨組織批准了他們的婚姻。一個雨後初晴的日子,母親搬出住處,提著一隻盛放她所有物品的小箱子,住進了父親在香港皇后道的祕密住所。這時父親29歲,母親19歲。他們的結合,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他和我母親一輩子極少吵嘴,甚至很少紅臉,像他們這樣的夫妻可以說並不多。”組織上規定,搞地下工作的同志,男的每月15元,女的每月7元,每人另有3元交通費。這麼點錢,又是在香港,還要不停地外出,生活自然是非常困難。

“母親告訴我,整個夏天,父親只有一件縐紗短袖白襯衣。”有一次,張瑞華提出讓丈夫陪她到附近的商店逛逛,聶榮臻以為妻子想買衣服了,就陪她去了。到了櫃檯,張瑞華卻讓售貨員拿過一件男式短袖衫,逼著他試穿。聶榮臻明白了妻子的意思,又擰不過,可他真的是不想為自己破費,眼珠轉了轉,便湊到妻子耳邊說:“有情況。”他拉著妻子匆匆離開店鋪。“等母親明白這不過是父親玩的花招時,只能苦笑。”搞地下工作的人員有很強的保密意識,即便是夫妻,也需要嚴格防範。聶榮臻和張瑞華彼此對傳遞文件的機關處所從來不問,不該見的人不見,不該知道的也從不問。

有一次,聶榮臻臨時要見一位同志,可外面天氣不好,又只有一間屋子,要妻子哪裡躲呢?聶榮臻想了想,只好說:“你躺到床上去睡覺,用被子把頭捂起來,不要看人家。我們悄聲說,你也聽不到。”只能這樣了。於是,在那個同志進來前,張瑞華鑽進被裡,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半個鐘頭後,那人走了,張瑞華才掀開被子,直喘著粗氣說:“真把我憋壞了。”

1929年六七月間,鄧小平去廣西領導百色起義,途經香港時,聶榮臻知道後把他拽到家裡。“自從在法國認識後,他一直稱呼我的父親‘老兄’,這個稱呼一輩子都沒變。”那天,張瑞華傾其所有,做了一餐豐盛的飯菜招待鄧小平。“他們聊得開心,吃得也很開心。鄧小平當然不會知道,為了招待他這一餐飯,他的老兄和嫂子需要過好幾天苦日子,因為一下子用去了半月的伙食費。”吃到興頭上,突然傳來了警笛聲。幾個人面面相覷。搞地下工作的人,感覺最刺耳的,就是這種聲音。警笛聲遠去了,幾個人定定神。聶榮臻向鄧小平繼續介紹廣西方面的情況。在白區工作,隨時都會面臨被捕的危險。被敵人捉住,要麼是堅貞不屈,十有八九被敵人殺掉;要麼是當叛徒,回過頭來與自己曾經的同志為敵。這兩種結果,都是令人不寒而慄的。“父親在香港就曾經數次歷險。”

第一次是結婚前,聶榮臻外出和惲代英、葉劍英碰完頭,回自己的住處,剛到門口,就看到他僱請的阿姨,正把他的行李往樓下搬。聶榮臻感到十分奇怪,但警惕性驅使他沒有吭聲。阿姨機警地給他遞了個眼色。聶榮臻知道出了事,從容地離開了。事後得知,省委機關被敵人破獲了,敵人搜查時見到一張寫有聶榮臻住址的小紙條,便立即撲過來。這個突發的事件教育了聶榮臻,以後他輕易不留字跡給人。

第二次,青年團在一個祕密地點開會,聶榮臻途中因事耽擱了一小會兒,等他趕到時,看到一群面熟的人正往樓下走。他們都是來開會的呀,怎麼往下走?父親立即意識到,他們被敵人控制了。這個時候,聶榮臻又意識到,如果他稍有驚慌猶豫的表情,就會引起敵人的懷疑,如果他再一張口,必暴露無遺。他鎮靜了一下,硬著頭皮,表情輕鬆大搖大擺地繼續往樓上走,和敵人擦肩而過,敵人反倒沒懷疑他。就這樣他脫險了!

第三次,聶榮臻是遇到了叛徒。“在白區工作,怕的不是特務,而是叛徒。特務不認識你,你機警一些是有可能擺脫他的。如果遇到叛徒,那就麻煩了,因為他認識你,你再鎮靜也沒用。”那時香港只有一條有軌電車線路,外出經常坐電車,很容易碰到特務或叛徒。那天聶榮臻上了電車,突然看到有個人的眼神不對,聶榮臻知道遇上叛徒了。這個叛徒也認出了聶榮臻,還衝聶榮臻點點頭。聶榮臻知道不妙,瞅準時機,擠到門口,抬腿從行駛的電車上跳下來。那時候香港電車的車門是不關的,做祕密工作的人,重要的一條是要學會跳車。

聶榮臻還養成了聽大街上腳步聲的習慣,香港的警察穿皮靴,走起路來“咔咔”響,很有節奏,老遠就能聽到,他外出執行任務,尤其是在夜裡,一聽到這種聲音,就及時避開。“父親總結道,馬虎大意的人,不適合白區工作。有不少好同志,就是因為粗心大意,白白葬送了自己。悲劇的發生,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頑強母女同鬥敵

1930年對於聶榮臻夫婦是極具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們的女兒聶力出生。一年以後,聶榮臻就遠赴蘇區,離開了母女倆。“後來才知道,在那個兵荒馬亂、世事難料的年代,爸爸是抱著不一定能再見面的複雜心情離開我們母女的。”1934年,由於叛徒告密,張瑞華帶著小聶力,與另一位同志楊慶桂及其子女一起被捕了。她們被帶到英帝國主義的巡捕房,敵人找了個“托兒”來誘騙張瑞華。那人穿著工人的服裝,走到張瑞華身邊,小聲問:“同志,怎麼你也被捕了?”張瑞華冷冷地說:“我不認識你,我也不是共產黨,你看錯人了。”

之後,敵人又對張瑞華和楊慶桂進行了多次提審,都遭到了二人的堅決否認。小聶力此時也展示了革命家兒女那一脈相承的智慧和頑強。“母親後來對我說,我們被關進監獄後,和幾個冒充共產黨的女特務關在一起,她們總想哄騙你說些什麼,可是你非常聽話,不哭也不鬧,餓極了就喝兩口大人都咽不下去的野菜粥,從不和那些不認識的人說話。”一個月後,張瑞華等同志被以“查無實據”釋放回原住地。張瑞華勸大家“先別動聲色,敵人很可能是要放長線釣大魚。要注意觀察周圍有沒有敵人監視,再找適當機會逃走”。果然不出所料,國民黨的特務一直在周圍監視著她們。同志們耐心等待著。這樣過了一個月,在一個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無人看守的夜裡,張瑞華一行從後門逃了出去,並最終逃出了虎口。


福帥聶榮臻“潛伏”生涯:三次虎口脫險


1956年2月,聶榮臻和女兒聶力合影

1935年,上海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黨決定分批疏散上海的地下工作者。張瑞華因此需調離上海,而此時聶力年齡太小,黨組織從安全考慮,決定將聶力留在上海,與黨組織負責人毛齊華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就這樣,繼父親離開後,小聶力又在淒厲的哭聲中,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漸行漸遠,卻不知何日才能再團聚。聶力很早就學會了下地幹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更要命的是,沒人知道我的父母是誰。和父母分開時我還那麼小,自己也不記得。有人見我沒爹沒孃,就叫我野孩子。”幫人帶孩子、割麥子、插秧、紡線、織布……這就是聶力童年生活的全部。“有一回在地裡摘棉花,不小心扎破了小腿,鮮血直流,我就用泥巴把傷口糊上,後來感染了,又沒有藥治,不停的化膿,最後都爛到了骨頭。”好在還有毛齊華的老母親與聶力相依為命。“我想去討飯,老奶奶攔住我不讓去,怕狗咬著我,她自己去。”

周恩來自始自終關注著聶力的命運。1938年,他委託上海地下黨兩位同志來到嘉定鄉下找到了聶力,然而,機警又倔犟的小聶力卻怎麼也不肯相信這兩個人。“你們是騙子,你們想把我賣到上海,放到大煙囪裡燒大煙。要爸爸媽媽自己來接,別人不行!”小聶力執拗的大喊。兩位同志怕說多了暴露身份,只好無奈地離開了。老奶奶去世後,聶力的生活更加艱苦,十三四歲時,她開始在日本人控制的嘉豐紗廠當童工,直至日本投降。

摘自《家國光影開國元勳後人講述往事與現實》

"

聶榮臻元帥晚年說,自己打了一輩子的仗,沒受過一次傷;搞過地下工作,沒被捕過,算是福大命大之人。因而,在睡夢中不知不覺仙逝的聶榮臻,人稱“福帥”。“福帥”聶榮臻唯一的女兒聶力,是中國第一位女中將,她說:“我常常夢見父親:在他居住了43年的老院子裡,他坐在那把舊了的輪椅上,把自己置身於明麗的陽光下;他微笑著望我一眼,一言不發……”

地下鬥爭,在“地獄”中奔走

1927年廣州起義之後,聶榮臻到香港開展地下鬥爭。長達4年的地下鬥爭改變了他的性格。“較早認識我父親的都說,你爸爸在老家時,在法國時,是很活躍開朗的,愛說愛笑,可是後來怎麼就變了呢?我知道,這與他地下鬥爭時形成的保密觀念有很大關係。後來的他,惜言如金,不愛講話,慎之又慎。”


福帥聶榮臻“潛伏”生涯:三次虎口脫險


青年時代的聶榮臻

在香港,聶榮臻度過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然而一位秀麗聰穎的女性卻讓聶榮臻的生活充滿了溫馨。她就是在香港擔任機要交通員的女共產黨員張瑞華。張瑞華出生於河南信陽,她孩童時期靠編筐子賣錢繳學費,硬是把小學讀了下來;信陽女子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入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在香港工作後,隨著兩人接觸機會漸漸增多,孑然一身的聶榮臻有了心儀的女子。

“後來家裡的保健護士問過媽媽:‘您和首長當年誰追誰啊?’”聶力回憶說,“媽媽笑著說:‘當然是他追我了。他常來看我,找我聊天,我還不懂嗎?’”聶榮臻初次對張瑞華表達愛慕之情時,張瑞華害羞得不知如何是好。“那兩天,母親腦海裡翻來覆去都是‘那個人’的影子:他好像挺嚴肅,挺嚴厲……但是,又從未見過他發脾氣……他個子挺拔,相貌堅毅,還特別愛整潔……那嚴厲一點又怎麼樣?!不怕他!……母親輕鬆地笑了,從心裡同意了。”

1928年4月,黨組織批准了他們的婚姻。一個雨後初晴的日子,母親搬出住處,提著一隻盛放她所有物品的小箱子,住進了父親在香港皇后道的祕密住所。這時父親29歲,母親19歲。他們的結合,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他和我母親一輩子極少吵嘴,甚至很少紅臉,像他們這樣的夫妻可以說並不多。”組織上規定,搞地下工作的同志,男的每月15元,女的每月7元,每人另有3元交通費。這麼點錢,又是在香港,還要不停地外出,生活自然是非常困難。

“母親告訴我,整個夏天,父親只有一件縐紗短袖白襯衣。”有一次,張瑞華提出讓丈夫陪她到附近的商店逛逛,聶榮臻以為妻子想買衣服了,就陪她去了。到了櫃檯,張瑞華卻讓售貨員拿過一件男式短袖衫,逼著他試穿。聶榮臻明白了妻子的意思,又擰不過,可他真的是不想為自己破費,眼珠轉了轉,便湊到妻子耳邊說:“有情況。”他拉著妻子匆匆離開店鋪。“等母親明白這不過是父親玩的花招時,只能苦笑。”搞地下工作的人員有很強的保密意識,即便是夫妻,也需要嚴格防範。聶榮臻和張瑞華彼此對傳遞文件的機關處所從來不問,不該見的人不見,不該知道的也從不問。

有一次,聶榮臻臨時要見一位同志,可外面天氣不好,又只有一間屋子,要妻子哪裡躲呢?聶榮臻想了想,只好說:“你躺到床上去睡覺,用被子把頭捂起來,不要看人家。我們悄聲說,你也聽不到。”只能這樣了。於是,在那個同志進來前,張瑞華鑽進被裡,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半個鐘頭後,那人走了,張瑞華才掀開被子,直喘著粗氣說:“真把我憋壞了。”

1929年六七月間,鄧小平去廣西領導百色起義,途經香港時,聶榮臻知道後把他拽到家裡。“自從在法國認識後,他一直稱呼我的父親‘老兄’,這個稱呼一輩子都沒變。”那天,張瑞華傾其所有,做了一餐豐盛的飯菜招待鄧小平。“他們聊得開心,吃得也很開心。鄧小平當然不會知道,為了招待他這一餐飯,他的老兄和嫂子需要過好幾天苦日子,因為一下子用去了半月的伙食費。”吃到興頭上,突然傳來了警笛聲。幾個人面面相覷。搞地下工作的人,感覺最刺耳的,就是這種聲音。警笛聲遠去了,幾個人定定神。聶榮臻向鄧小平繼續介紹廣西方面的情況。在白區工作,隨時都會面臨被捕的危險。被敵人捉住,要麼是堅貞不屈,十有八九被敵人殺掉;要麼是當叛徒,回過頭來與自己曾經的同志為敵。這兩種結果,都是令人不寒而慄的。“父親在香港就曾經數次歷險。”

第一次是結婚前,聶榮臻外出和惲代英、葉劍英碰完頭,回自己的住處,剛到門口,就看到他僱請的阿姨,正把他的行李往樓下搬。聶榮臻感到十分奇怪,但警惕性驅使他沒有吭聲。阿姨機警地給他遞了個眼色。聶榮臻知道出了事,從容地離開了。事後得知,省委機關被敵人破獲了,敵人搜查時見到一張寫有聶榮臻住址的小紙條,便立即撲過來。這個突發的事件教育了聶榮臻,以後他輕易不留字跡給人。

第二次,青年團在一個祕密地點開會,聶榮臻途中因事耽擱了一小會兒,等他趕到時,看到一群面熟的人正往樓下走。他們都是來開會的呀,怎麼往下走?父親立即意識到,他們被敵人控制了。這個時候,聶榮臻又意識到,如果他稍有驚慌猶豫的表情,就會引起敵人的懷疑,如果他再一張口,必暴露無遺。他鎮靜了一下,硬著頭皮,表情輕鬆大搖大擺地繼續往樓上走,和敵人擦肩而過,敵人反倒沒懷疑他。就這樣他脫險了!

第三次,聶榮臻是遇到了叛徒。“在白區工作,怕的不是特務,而是叛徒。特務不認識你,你機警一些是有可能擺脫他的。如果遇到叛徒,那就麻煩了,因為他認識你,你再鎮靜也沒用。”那時香港只有一條有軌電車線路,外出經常坐電車,很容易碰到特務或叛徒。那天聶榮臻上了電車,突然看到有個人的眼神不對,聶榮臻知道遇上叛徒了。這個叛徒也認出了聶榮臻,還衝聶榮臻點點頭。聶榮臻知道不妙,瞅準時機,擠到門口,抬腿從行駛的電車上跳下來。那時候香港電車的車門是不關的,做祕密工作的人,重要的一條是要學會跳車。

聶榮臻還養成了聽大街上腳步聲的習慣,香港的警察穿皮靴,走起路來“咔咔”響,很有節奏,老遠就能聽到,他外出執行任務,尤其是在夜裡,一聽到這種聲音,就及時避開。“父親總結道,馬虎大意的人,不適合白區工作。有不少好同志,就是因為粗心大意,白白葬送了自己。悲劇的發生,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頑強母女同鬥敵

1930年對於聶榮臻夫婦是極具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們的女兒聶力出生。一年以後,聶榮臻就遠赴蘇區,離開了母女倆。“後來才知道,在那個兵荒馬亂、世事難料的年代,爸爸是抱著不一定能再見面的複雜心情離開我們母女的。”1934年,由於叛徒告密,張瑞華帶著小聶力,與另一位同志楊慶桂及其子女一起被捕了。她們被帶到英帝國主義的巡捕房,敵人找了個“托兒”來誘騙張瑞華。那人穿著工人的服裝,走到張瑞華身邊,小聲問:“同志,怎麼你也被捕了?”張瑞華冷冷地說:“我不認識你,我也不是共產黨,你看錯人了。”

之後,敵人又對張瑞華和楊慶桂進行了多次提審,都遭到了二人的堅決否認。小聶力此時也展示了革命家兒女那一脈相承的智慧和頑強。“母親後來對我說,我們被關進監獄後,和幾個冒充共產黨的女特務關在一起,她們總想哄騙你說些什麼,可是你非常聽話,不哭也不鬧,餓極了就喝兩口大人都咽不下去的野菜粥,從不和那些不認識的人說話。”一個月後,張瑞華等同志被以“查無實據”釋放回原住地。張瑞華勸大家“先別動聲色,敵人很可能是要放長線釣大魚。要注意觀察周圍有沒有敵人監視,再找適當機會逃走”。果然不出所料,國民黨的特務一直在周圍監視著她們。同志們耐心等待著。這樣過了一個月,在一個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無人看守的夜裡,張瑞華一行從後門逃了出去,並最終逃出了虎口。


福帥聶榮臻“潛伏”生涯:三次虎口脫險


1956年2月,聶榮臻和女兒聶力合影

1935年,上海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黨決定分批疏散上海的地下工作者。張瑞華因此需調離上海,而此時聶力年齡太小,黨組織從安全考慮,決定將聶力留在上海,與黨組織負責人毛齊華的母親生活在一起。就這樣,繼父親離開後,小聶力又在淒厲的哭聲中,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漸行漸遠,卻不知何日才能再團聚。聶力很早就學會了下地幹活,經常吃不飽穿不暖。“更要命的是,沒人知道我的父母是誰。和父母分開時我還那麼小,自己也不記得。有人見我沒爹沒孃,就叫我野孩子。”幫人帶孩子、割麥子、插秧、紡線、織布……這就是聶力童年生活的全部。“有一回在地裡摘棉花,不小心扎破了小腿,鮮血直流,我就用泥巴把傷口糊上,後來感染了,又沒有藥治,不停的化膿,最後都爛到了骨頭。”好在還有毛齊華的老母親與聶力相依為命。“我想去討飯,老奶奶攔住我不讓去,怕狗咬著我,她自己去。”

周恩來自始自終關注著聶力的命運。1938年,他委託上海地下黨兩位同志來到嘉定鄉下找到了聶力,然而,機警又倔犟的小聶力卻怎麼也不肯相信這兩個人。“你們是騙子,你們想把我賣到上海,放到大煙囪裡燒大煙。要爸爸媽媽自己來接,別人不行!”小聶力執拗的大喊。兩位同志怕說多了暴露身份,只好無奈地離開了。老奶奶去世後,聶力的生活更加艱苦,十三四歲時,她開始在日本人控制的嘉豐紗廠當童工,直至日本投降。

摘自《家國光影開國元勳後人講述往事與現實》

福帥聶榮臻“潛伏”生涯:三次虎口脫險


  • 作者:周海濱,口述歷史學人,文化旅行人。2015年獲《名人傳記》三十週年“十大優秀作家”。
  • 作品:《家國光影:開國元勳後人講述往事與現實》(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失落的巔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新京報》2012年夏季好書)《我的父親韓復榘》(中華書局,2013中國影響力圖書獎)《欣悅與彷徨:張治中父女的家國往事》(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一版,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年二版);寰行中國系列:《別處是歸客》(2015)《風從西邊來》(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十四行》(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版)。

(轉自:鳳凰網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