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說到清朝康雍年間的朝臣蔡珽,大家都會感到非常的陌生,史料中關於這個人的記載並不多,然而,就在這些史料記載之中,每每出現蔡珽名字的時候,相伴而出的便是另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年羹堯。

蔡珽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進士,年羹堯是康熙三十九(1700年)的進士,同為“天子門生”的二人有過一定的私交,也保持了相對友善而又和睦的關係,但是隨著二人在政治利益上分道揚鑣,這對師兄弟進而也走向了對立面。

如日中天的年羹堯曾不止一次的計劃著直接整死蔡珽,除掉自己的這個死對頭,但是蔡珽非但沒有被處死,反而親手將年羹堯從巔峰打落,成為了年羹堯倒臺的“掘墓人”。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期間,蔡珽與年羹堯反目成仇。

“九子奪嫡”中,年羹堯是雍正堅定的支持者,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一說到年羹堯,便會加上一個特有的名詞,叫做“潛邸奴才”,實際上這個詞用得並不準確,這樣描述太過於貶低年羹堯和整個年家的身份和地位了,應該稱之為“藩邸舊人”。

年家本是明朝的官宦世家,但是在明末清初的鬆錦大戰中,年家成為了皇太極的俘虜,被編入漢軍旗包衣佐領下成為僕役,之後便隨同順治皇帝入關。

順治十二年(1656年)年羹堯的祖父年仲隆通過科舉考中了進士,使得年家就此脫離了奴籍,被編入鑲白旗漢軍第五參領第一佐領下。

像年羹堯家這樣的例子在清初的時候還有很多,比如被譽為“清初第一漢臣”的范文程,也是走的這樣路徑。當年努爾哈赤攻下撫順,將范文程編入鑲紅旗旗主貝勒嶽託統領下的奴籍,在皇太極時期所組織的滿清“科舉考試”中,范文程脫穎而出,得到了皇太極的賞識,不斷升遷,不僅擺脫了奴籍,在漢軍八旗成立後,還被抬到了漢軍鑲黃旗的序列之中。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冊封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為雍親王,並將鑲白旗漢軍第五參領下以及鑲白旗滿洲第三參領下全部劃給了雍正。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年羹堯全家正式被劃歸由雍正統領。

雍正不僅僅是年羹堯的“主子”,實際上還是雍正的大舅哥。在康熙五十年(1710年),出於對年羹堯的父親、時任湖廣總督的年遐齡的賞識,康熙特意安排雍正迎娶了年遐齡的女兒,也就是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為王府側福晉,使得雍正與年羹堯以及整個年家的關係更加的密切。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噶爾丹的繼任者,蒙古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康熙隨即調兵遣將進行平叛。年羹堯先是被授予四川總督之職,兼管巡撫事,之後又因功升任川陝總督,盡掌四川和陝西兩個省的軍政民務。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年羹堯向蔡珽拋出了“橄欖枝”。

此時的“九子奪嫡”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皇子們之間的明爭暗鬥不斷,關係勢同水火,而雍正在此期間極力的隱藏自己的“奪嫡之心”,並沒有廣結黨羽,所以在明面上的實力一直是處於下風的。

而年羹堯,非常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雍正擴充實力,增加獲勝的砝碼,於是年羹堯極力拉攏蔡珽這位頗有能力,並且與自己有一定私交的師兄。但是蔡珽對於年羹堯卻始終非常的冷淡和漠視,於是兩人之間逐漸產生了矛盾。

也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年羹堯拉攏蔡珽為雍正效力的事情被康熙所知。康熙得知此事後是大為惱火,畢竟,他是最反對皇子與朝臣之間結黨的,但是此時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人之際,為了西北的戰局不能馬上處置年羹堯,可又不能不給年羹堯一個懲罰和提醒,於是下旨將與年羹堯有矛盾的蔡珽調任四川巡撫。

在此之前,年羹堯作為總督一直都是兼領著巡撫的差事,這樣一來,不僅在權力上受到限制,更是處處受到了蔡珽的監督與掣肘,使得年羹堯的蔡珽的關係變得更加的緊張。

年羹堯和蔡珽之間的“樑子”,也就此結下了。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登基後,年羹堯如日中天,而蔡珽則淪為了階下之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順利登基,年羹堯與蔡珽之間微妙的政治平衡也就此打破。

此時的年羹堯,開始仗著自己是雍正的外戚與心腹大臣的身份,處處壓制蔡珽,並且計劃著將蔡珽置於死地。

雍正元年(1723年),就在年羹堯即將開始對蔡珽採取行動的時候,青海羅卜藏丹津趁著大清王朝君主交替,之前統兵西北的“大將軍王”胤禵又被調回北京的空檔時期,發動了叛亂,雍正隨即安排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親王前往青海帶兵平叛。

結果年羹堯前後僅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迅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叛軍幾乎全軍覆沒,羅卜藏丹津家人悉數被俘,羅卜藏丹津本人更是化妝成一婦人才勉強逃脫,投奔了同樣是強弩之末的策妄阿拉布坦。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讓年羹堯名聲大振,獲得極高的威望,就連雍正都稱其為“恩人”,甚至在對其的奏摺批覆中都毫不掩飾對於年羹堯的感恩與寵愛之情:

“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之知遇。”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在念做千古榜樣人物也。”

此時的年羹堯可以說到達了權勢的最高峰。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也就是在這時候,年羹堯想起來蔡珽這個昔日的死對頭,於是就此開始了對蔡珽的迫害。

年羹堯先是利用蔡珽的屬下、知府蔣興仁的死大做文章,蔡珽因此被罷官,隨後,年羹堯安排自己的黨羽紛紛“添油加醋”,不斷檢舉、彈劾蔡珽,就這樣,蔡珽在年羹堯及其黨羽的迫害下,於雍正二年(1724年)被判了斬監侯,押赴北京等候問斬。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年羹堯正在滿心歡喜的等待著蔡珽問罪被斬,但是最終的結果讓年羹堯大失所望。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蔡珽非但沒有被問斬,還被雍正安排做了左都御史,正式吹響了年羹堯覆亡的喪鐘。

此時的雍正,早已對年羹堯有著諸多的不滿。

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初,年羹堯西北得勝進京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變得居功自傲、飛揚跋扈,不僅在面對朝臣時趾高氣昂,就連對待雍正也全無君臣禮儀,不僅言語囂張,甚至當著雍正的面盤腿打坐,儼然真的把自己當做了雍正“恩人”。

在此之後,年羹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方面,仰仗著雍正對他的寵愛與器重,開始結黨營私,培植黨羽,把持官員任免與升遷,進而形成了“年選”;另一方面,年羹堯貪汙腐敗,收受賄賂,網羅財富,鋪張浪費,極度奢靡。

實際上不僅僅是雍正,在朝臣之中,對於年羹堯不滿的聲音也是愈發的激烈,但是雍正礙於年羹堯的特殊功績,也礙著年家特別是自己的寵妃年氏的面子,一直沒有處置年羹堯,更可況自己剛剛給了年羹堯如此眾多的“殊榮”,如果馬上就進行清算,則必然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動搖自己的皇位。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年羹堯不斷膨脹的內心和日益張狂的舉動,最終還是讓雍正下定決定要開始處理年羹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蔡珽進入了雍正的視線。

就在勾決當年需要處刑的人犯的時候,雍正發現了蔡珽的名字,於是自己親自召見了蔡珽並對其進行了審問,自此期間,蔡珽將年羹堯從康熙年間擔任川陝總督開始一直到雍正在位時期所犯下的種種罪行,以及自己是如何被年羹堯迫害進而被判問斬的實情向雍正進行了彙報。

而此時的雍正似乎找到了一種“正在打瞌睡,卻偏偏有人送枕頭”的感覺,於是即刻赦免了蔡珽,並將其委以左都御史的差事。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這樣的安排無異於向所有朝臣釋放了兩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其一,雍正自己用這樣的方式公開了對於年羹堯的不滿;其二,雍正告訴了朝臣他已經開始著手懲辦年羹堯,而經辦人便是蔡珽。

死裡逃生並且重新得到重用的蔡珽,開始了對於年羹堯罪行的整理與調查,就此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終,權勢顯赫一時的年羹堯身敗名裂,被賜自盡。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 “祥瑞”之兆,群臣紛紛寫詩做賦,敬上賀表,向雍正祝賀。

年羹堯也向雍正進上了一份賀表,但是在文中將“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進而引發了雍正的震怒。畢竟年羹堯是進士出身,是公認的文武雙全,出現這樣的錯誤,雍正認為年羹堯是故意而為之,詛咒自己早點去世,以便新皇登基,這才將代表晚上的“夕”寫在了代表早晨的“朝”之前。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明眼人都知道,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是這也正是表明了雍正已經下定決心要處理年羹堯了,所以朝臣們紛紛上疏開始彈劾年羹堯,特別是那些曾經與年羹堯有過交往的官員,更是急於撇清同年羹堯的關係,一時間,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參劾年羹堯的奏摺如雪片一樣飛來。這個時候的蔡珽,深入走訪調查,為雍正皇帝收集了大量年羹堯結黨營私、貪汙腐敗的證據,更是帶頭提起對於年羹堯的參劾。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終,雍正給年羹堯定下了九十二條大罪,其中大逆罪五條,欺罔罪九條,僭越罪十六條,狂悖罪十三條,專擅罪六條,忌刻罪六條,殘忍罪四條,貪婪罪十八條,侵蝕罪十五條。這九十二條大罪中,抄家滅門、處以極刑的罪過多達三十條,但是雍正還是念及年羹堯的功勞以及同年家的特殊關係,僅僅是賜年羹堯自盡,殺掉其子年富,至於年家的其他人包括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兄長年希堯以及年羹堯的其他兒子,則沒有過多的牽連。

當然,雍正這樣處置也是顧及到年羹堯的妹妹,敦肅皇貴妃年氏。為了不讓年氏病重期間的年氏擔心,雍正甚至沒有將年羹堯被查辦問罪的消息告訴年氏,在年氏死後一個月,年羹堯才最終被雍正賜死了,結束了其大起大落的一生。

而作為雍正懲辦年羹堯的先鋒和功臣蔡珽,卻沒有因為年羹堯的死獲得任何的政治利益,之後還被雍正問罪革職,並且又一次被判了斬監侯,又一次被雍正赦免,只是在這之後,蔡珽再也沒有得到任用,直到乾隆八年(1743年)蔡珽悄然離世,而他的名字以及他與年羹堯之間的恩怨情仇也就此為人人們所慢慢遺忘。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年羹堯身敗名裂、被賜自盡的結局可以說是咎由自取,身為臣子,只懂得進,不懂得退,忘記了君臣之道,全然不顧帝王的威嚴,功高震主,這樣的結局也就成為了必然,康熙朝時期的鰲拜,與年羹堯同朝為臣的隆科多,都是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成為歷史的笑柄以及後世眼中的反面教材。

而蔡珽最終的悲涼結局,也是在他失去了自己全部的利用價值之後,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蔡珽和年羹堯,這兩個鬥了多年的冤家死對頭,在這場權力的鬥爭中,都是輸家,都是失敗者,而真正的贏家只有一個,那便是雍正皇帝,而他們也都僅僅是雍正手中的工具而已,當工具失去了他應有的作用,被皇權所拋棄、所放棄、所遺棄,也就成為了必然。

正是因為如此,才導致了兩人最終的慘淡結局,一個為歷史所遺忘,另一個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他是年羹堯的“死對頭”,更最終成為了年羹堯的“掘墓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