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

當老四胤禛請太子胤礽及老八等皇子還有馬齊到自己府上,親自一把火點燃《百官行述》的時候,各位皇子的臉上露出的是不同的神情。

可有什麼法子呢,他們心裡其實都知道,一把火燒了是最好的結果。他們只是不好說出這《百官行述》的諸多所謂“好處”罷了,比如太子,趁此可以要挾百官為己所用,老八心裡未嘗不是同樣的想法,可惜可惜。

當康熙聽說胤禛燒了《百官行述》,一開始還十分氣憤,這是多大的“證據”和把柄啊?足可以將朝野鬧得個底朝天,到時候,不啻為天下第一醜聞,想想,整個朝廷爛了大半官員,誰還會來擁戴這個給他們安定的朝廷和國家?這個朝廷和國家還有多少公信力?

可是轉眼間回過神來,立馬感嘆起任伯安這種行為的可鄙性,感嘆起百官“打鐵自身不硬”的作風可鄙性。隻字未提年羹堯屠滅江夏鎮,甚至包括江夏千總在內的地方官員七百餘口,這有悖於康熙一貫懲罰分明的作風啊。

"

當老四胤禛請太子胤礽及老八等皇子還有馬齊到自己府上,親自一把火點燃《百官行述》的時候,各位皇子的臉上露出的是不同的神情。

可有什麼法子呢,他們心裡其實都知道,一把火燒了是最好的結果。他們只是不好說出這《百官行述》的諸多所謂“好處”罷了,比如太子,趁此可以要挾百官為己所用,老八心裡未嘗不是同樣的想法,可惜可惜。

當康熙聽說胤禛燒了《百官行述》,一開始還十分氣憤,這是多大的“證據”和把柄啊?足可以將朝野鬧得個底朝天,到時候,不啻為天下第一醜聞,想想,整個朝廷爛了大半官員,誰還會來擁戴這個給他們安定的朝廷和國家?這個朝廷和國家還有多少公信力?

可是轉眼間回過神來,立馬感嘆起任伯安這種行為的可鄙性,感嘆起百官“打鐵自身不硬”的作風可鄙性。隻字未提年羹堯屠滅江夏鎮,甚至包括江夏千總在內的地方官員七百餘口,這有悖於康熙一貫懲罰分明的作風啊。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是什麼原因,讓康熙不去追究年羹堯此舉,最終反而還升任年羹堯為四川巡撫?

1.《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

太子胤礽不惜冒著再次被廢的危險,親自寫信給任伯安將《百官行述》交給他,八爺黨也在為得到《百官行述》多方籌謀,要不是此前八爺黨得罪了任伯安,任伯安也不會投靠太子胤礽,老四和鄔思道也商議,要將《百官行述》給搶先搞到手,在與老十三的商議中說“派一個狠角色去”,這個狠角色就是年羹堯。但是,這幾方要得到《百官行述》的目的卻不同。

太子胤礽的目的有二,一是自己當初是皇太子,連賣官鬻爵的事兒都幹,也一定幹過其他違法亂紀之事,出於上下裙帶關係,自己也難逃干係,將《百官行述》拿來毀滅有關自己的證據。二是因為自己已經被廢過一次了,感覺到即使是太子,座下也並不穩當,在朝的那些官員不聽話,難以駕馭,有了這《百官行述》,可以以此來要挾百官,甚至以此來發動政變,確保自己最終登上皇帝之位。

"

當老四胤禛請太子胤礽及老八等皇子還有馬齊到自己府上,親自一把火點燃《百官行述》的時候,各位皇子的臉上露出的是不同的神情。

可有什麼法子呢,他們心裡其實都知道,一把火燒了是最好的結果。他們只是不好說出這《百官行述》的諸多所謂“好處”罷了,比如太子,趁此可以要挾百官為己所用,老八心裡未嘗不是同樣的想法,可惜可惜。

當康熙聽說胤禛燒了《百官行述》,一開始還十分氣憤,這是多大的“證據”和把柄啊?足可以將朝野鬧得個底朝天,到時候,不啻為天下第一醜聞,想想,整個朝廷爛了大半官員,誰還會來擁戴這個給他們安定的朝廷和國家?這個朝廷和國家還有多少公信力?

可是轉眼間回過神來,立馬感嘆起任伯安這種行為的可鄙性,感嘆起百官“打鐵自身不硬”的作風可鄙性。隻字未提年羹堯屠滅江夏鎮,甚至包括江夏千總在內的地方官員七百餘口,這有悖於康熙一貫懲罰分明的作風啊。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是什麼原因,讓康熙不去追究年羹堯此舉,最終反而還升任年羹堯為四川巡撫?

1.《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

太子胤礽不惜冒著再次被廢的危險,親自寫信給任伯安將《百官行述》交給他,八爺黨也在為得到《百官行述》多方籌謀,要不是此前八爺黨得罪了任伯安,任伯安也不會投靠太子胤礽,老四和鄔思道也商議,要將《百官行述》給搶先搞到手,在與老十三的商議中說“派一個狠角色去”,這個狠角色就是年羹堯。但是,這幾方要得到《百官行述》的目的卻不同。

太子胤礽的目的有二,一是自己當初是皇太子,連賣官鬻爵的事兒都幹,也一定幹過其他違法亂紀之事,出於上下裙帶關係,自己也難逃干係,將《百官行述》拿來毀滅有關自己的證據。二是因為自己已經被廢過一次了,感覺到即使是太子,座下也並不穩當,在朝的那些官員不聽話,難以駕馭,有了這《百官行述》,可以以此來要挾百官,甚至以此來發動政變,確保自己最終登上皇帝之位。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老八胤禩的目的其實和太子胤礽差不多,手裡只要掌握了百官的把柄,這些把柄與太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僅僅可以打倒太子胤礽,還可以控制駕馭百官為己所用。

老四胤禛的目的就很“高大上”。《百官行述》實則是大清朝的一件醜聞,勢必影響到皇室及朝廷的聲譽,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一個充滿醜聞的朝廷和皇室存在時,還有誰來擁護他?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太子胤礽或者八爺黨手中,搞得朝野人人自危的境地,那這個醜聞便會無限放大,最終會落到亡國之境地。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搶先找到《百官行述》,一把火燒燬掉。那樣,既可以穩定朝野眾臣之心,也可以將這件醜聞毀滅在萌芽狀態,以免掀起更大的風波。

"

當老四胤禛請太子胤礽及老八等皇子還有馬齊到自己府上,親自一把火點燃《百官行述》的時候,各位皇子的臉上露出的是不同的神情。

可有什麼法子呢,他們心裡其實都知道,一把火燒了是最好的結果。他們只是不好說出這《百官行述》的諸多所謂“好處”罷了,比如太子,趁此可以要挾百官為己所用,老八心裡未嘗不是同樣的想法,可惜可惜。

當康熙聽說胤禛燒了《百官行述》,一開始還十分氣憤,這是多大的“證據”和把柄啊?足可以將朝野鬧得個底朝天,到時候,不啻為天下第一醜聞,想想,整個朝廷爛了大半官員,誰還會來擁戴這個給他們安定的朝廷和國家?這個朝廷和國家還有多少公信力?

可是轉眼間回過神來,立馬感嘆起任伯安這種行為的可鄙性,感嘆起百官“打鐵自身不硬”的作風可鄙性。隻字未提年羹堯屠滅江夏鎮,甚至包括江夏千總在內的地方官員七百餘口,這有悖於康熙一貫懲罰分明的作風啊。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是什麼原因,讓康熙不去追究年羹堯此舉,最終反而還升任年羹堯為四川巡撫?

1.《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

太子胤礽不惜冒著再次被廢的危險,親自寫信給任伯安將《百官行述》交給他,八爺黨也在為得到《百官行述》多方籌謀,要不是此前八爺黨得罪了任伯安,任伯安也不會投靠太子胤礽,老四和鄔思道也商議,要將《百官行述》給搶先搞到手,在與老十三的商議中說“派一個狠角色去”,這個狠角色就是年羹堯。但是,這幾方要得到《百官行述》的目的卻不同。

太子胤礽的目的有二,一是自己當初是皇太子,連賣官鬻爵的事兒都幹,也一定幹過其他違法亂紀之事,出於上下裙帶關係,自己也難逃干係,將《百官行述》拿來毀滅有關自己的證據。二是因為自己已經被廢過一次了,感覺到即使是太子,座下也並不穩當,在朝的那些官員不聽話,難以駕馭,有了這《百官行述》,可以以此來要挾百官,甚至以此來發動政變,確保自己最終登上皇帝之位。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老八胤禩的目的其實和太子胤礽差不多,手裡只要掌握了百官的把柄,這些把柄與太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僅僅可以打倒太子胤礽,還可以控制駕馭百官為己所用。

老四胤禛的目的就很“高大上”。《百官行述》實則是大清朝的一件醜聞,勢必影響到皇室及朝廷的聲譽,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一個充滿醜聞的朝廷和皇室存在時,還有誰來擁護他?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太子胤礽或者八爺黨手中,搞得朝野人人自危的境地,那這個醜聞便會無限放大,最終會落到亡國之境地。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搶先找到《百官行述》,一把火燒燬掉。那樣,既可以穩定朝野眾臣之心,也可以將這件醜聞毀滅在萌芽狀態,以免掀起更大的風波。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實在太大,如果還要深說,即大清的皇帝是以貴族政權為基礎,康熙皇帝也是在滿清貴族的支持下坐上皇帝之位的,當你組建的政權腐敗如此,大夏將傾的時候,貴族們會不再支持於你,你座下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

故,康熙皇帝絕對不允許《百官行述》存在並宣揚出去的,這和老四胤禛的想法其實不謀而合。

當老四胤禛對年羹堯說:天大的事我兜著。其實也是看透了康熙的心思。

須知,只要老四胤禛在給康熙彙報的時候對拿得《百官行述》的難度稍加渲染,對比《百官行述》帶來的危害,又算得了什麼呢?

2.“禮儀德化”讓康熙皇帝心口難開。

胤禛與胤祥江南籌款的遭遇也許是另一個焦點。早年間的江夏鎮民風淳樸,康熙曾親筆“禮儀德化”的匾額以彰顯天恩,不想讓任伯安任季安兄弟和劉八女拿來作威作福的招牌和擋箭牌,依照康熙皇帝的精明,對這件事應該是知道的,只是礙於情面,不好自扇耳光以至於心口難開。

"

當老四胤禛請太子胤礽及老八等皇子還有馬齊到自己府上,親自一把火點燃《百官行述》的時候,各位皇子的臉上露出的是不同的神情。

可有什麼法子呢,他們心裡其實都知道,一把火燒了是最好的結果。他們只是不好說出這《百官行述》的諸多所謂“好處”罷了,比如太子,趁此可以要挾百官為己所用,老八心裡未嘗不是同樣的想法,可惜可惜。

當康熙聽說胤禛燒了《百官行述》,一開始還十分氣憤,這是多大的“證據”和把柄啊?足可以將朝野鬧得個底朝天,到時候,不啻為天下第一醜聞,想想,整個朝廷爛了大半官員,誰還會來擁戴這個給他們安定的朝廷和國家?這個朝廷和國家還有多少公信力?

可是轉眼間回過神來,立馬感嘆起任伯安這種行為的可鄙性,感嘆起百官“打鐵自身不硬”的作風可鄙性。隻字未提年羹堯屠滅江夏鎮,甚至包括江夏千總在內的地方官員七百餘口,這有悖於康熙一貫懲罰分明的作風啊。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是什麼原因,讓康熙不去追究年羹堯此舉,最終反而還升任年羹堯為四川巡撫?

1.《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

太子胤礽不惜冒著再次被廢的危險,親自寫信給任伯安將《百官行述》交給他,八爺黨也在為得到《百官行述》多方籌謀,要不是此前八爺黨得罪了任伯安,任伯安也不會投靠太子胤礽,老四和鄔思道也商議,要將《百官行述》給搶先搞到手,在與老十三的商議中說“派一個狠角色去”,這個狠角色就是年羹堯。但是,這幾方要得到《百官行述》的目的卻不同。

太子胤礽的目的有二,一是自己當初是皇太子,連賣官鬻爵的事兒都幹,也一定幹過其他違法亂紀之事,出於上下裙帶關係,自己也難逃干係,將《百官行述》拿來毀滅有關自己的證據。二是因為自己已經被廢過一次了,感覺到即使是太子,座下也並不穩當,在朝的那些官員不聽話,難以駕馭,有了這《百官行述》,可以以此來要挾百官,甚至以此來發動政變,確保自己最終登上皇帝之位。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老八胤禩的目的其實和太子胤礽差不多,手裡只要掌握了百官的把柄,這些把柄與太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僅僅可以打倒太子胤礽,還可以控制駕馭百官為己所用。

老四胤禛的目的就很“高大上”。《百官行述》實則是大清朝的一件醜聞,勢必影響到皇室及朝廷的聲譽,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一個充滿醜聞的朝廷和皇室存在時,還有誰來擁護他?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太子胤礽或者八爺黨手中,搞得朝野人人自危的境地,那這個醜聞便會無限放大,最終會落到亡國之境地。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搶先找到《百官行述》,一把火燒燬掉。那樣,既可以穩定朝野眾臣之心,也可以將這件醜聞毀滅在萌芽狀態,以免掀起更大的風波。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實在太大,如果還要深說,即大清的皇帝是以貴族政權為基礎,康熙皇帝也是在滿清貴族的支持下坐上皇帝之位的,當你組建的政權腐敗如此,大夏將傾的時候,貴族們會不再支持於你,你座下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

故,康熙皇帝絕對不允許《百官行述》存在並宣揚出去的,這和老四胤禛的想法其實不謀而合。

當老四胤禛對年羹堯說:天大的事我兜著。其實也是看透了康熙的心思。

須知,只要老四胤禛在給康熙彙報的時候對拿得《百官行述》的難度稍加渲染,對比《百官行述》帶來的危害,又算得了什麼呢?

2.“禮儀德化”讓康熙皇帝心口難開。

胤禛與胤祥江南籌款的遭遇也許是另一個焦點。早年間的江夏鎮民風淳樸,康熙曾親筆“禮儀德化”的匾額以彰顯天恩,不想讓任伯安任季安兄弟和劉八女拿來作威作福的招牌和擋箭牌,依照康熙皇帝的精明,對這件事應該是知道的,只是礙於情面,不好自扇耳光以至於心口難開。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皇帝嘛,總還是要自己的臉面的,他也是在等機會,只要機會成熟,一定也要將那塊“禮儀德化”之匾收回或者毀滅的。同樣,老四胤禛在江夏鎮被劉八女等的羞辱也成為他心頭的一根刺,非要將他拔出來不可。

任伯安的《百官行述》給康熙皇帝和老四胤禛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年羹堯身在官場多年,自然對康熙皇帝和老四胤禛的心理有過考量和推敲,所性就全了他們心裡壓抑的憤怒,大開殺戒一回,出出氣,以挽回康熙皇帝的臉面,拔出老四心口的刺。

"

當老四胤禛請太子胤礽及老八等皇子還有馬齊到自己府上,親自一把火點燃《百官行述》的時候,各位皇子的臉上露出的是不同的神情。

可有什麼法子呢,他們心裡其實都知道,一把火燒了是最好的結果。他們只是不好說出這《百官行述》的諸多所謂“好處”罷了,比如太子,趁此可以要挾百官為己所用,老八心裡未嘗不是同樣的想法,可惜可惜。

當康熙聽說胤禛燒了《百官行述》,一開始還十分氣憤,這是多大的“證據”和把柄啊?足可以將朝野鬧得個底朝天,到時候,不啻為天下第一醜聞,想想,整個朝廷爛了大半官員,誰還會來擁戴這個給他們安定的朝廷和國家?這個朝廷和國家還有多少公信力?

可是轉眼間回過神來,立馬感嘆起任伯安這種行為的可鄙性,感嘆起百官“打鐵自身不硬”的作風可鄙性。隻字未提年羹堯屠滅江夏鎮,甚至包括江夏千總在內的地方官員七百餘口,這有悖於康熙一貫懲罰分明的作風啊。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是什麼原因,讓康熙不去追究年羹堯此舉,最終反而還升任年羹堯為四川巡撫?

1.《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

太子胤礽不惜冒著再次被廢的危險,親自寫信給任伯安將《百官行述》交給他,八爺黨也在為得到《百官行述》多方籌謀,要不是此前八爺黨得罪了任伯安,任伯安也不會投靠太子胤礽,老四和鄔思道也商議,要將《百官行述》給搶先搞到手,在與老十三的商議中說“派一個狠角色去”,這個狠角色就是年羹堯。但是,這幾方要得到《百官行述》的目的卻不同。

太子胤礽的目的有二,一是自己當初是皇太子,連賣官鬻爵的事兒都幹,也一定幹過其他違法亂紀之事,出於上下裙帶關係,自己也難逃干係,將《百官行述》拿來毀滅有關自己的證據。二是因為自己已經被廢過一次了,感覺到即使是太子,座下也並不穩當,在朝的那些官員不聽話,難以駕馭,有了這《百官行述》,可以以此來要挾百官,甚至以此來發動政變,確保自己最終登上皇帝之位。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老八胤禩的目的其實和太子胤礽差不多,手裡只要掌握了百官的把柄,這些把柄與太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僅僅可以打倒太子胤礽,還可以控制駕馭百官為己所用。

老四胤禛的目的就很“高大上”。《百官行述》實則是大清朝的一件醜聞,勢必影響到皇室及朝廷的聲譽,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一個充滿醜聞的朝廷和皇室存在時,還有誰來擁護他?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太子胤礽或者八爺黨手中,搞得朝野人人自危的境地,那這個醜聞便會無限放大,最終會落到亡國之境地。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搶先找到《百官行述》,一把火燒燬掉。那樣,既可以穩定朝野眾臣之心,也可以將這件醜聞毀滅在萌芽狀態,以免掀起更大的風波。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實在太大,如果還要深說,即大清的皇帝是以貴族政權為基礎,康熙皇帝也是在滿清貴族的支持下坐上皇帝之位的,當你組建的政權腐敗如此,大夏將傾的時候,貴族們會不再支持於你,你座下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

故,康熙皇帝絕對不允許《百官行述》存在並宣揚出去的,這和老四胤禛的想法其實不謀而合。

當老四胤禛對年羹堯說:天大的事我兜著。其實也是看透了康熙的心思。

須知,只要老四胤禛在給康熙彙報的時候對拿得《百官行述》的難度稍加渲染,對比《百官行述》帶來的危害,又算得了什麼呢?

2.“禮儀德化”讓康熙皇帝心口難開。

胤禛與胤祥江南籌款的遭遇也許是另一個焦點。早年間的江夏鎮民風淳樸,康熙曾親筆“禮儀德化”的匾額以彰顯天恩,不想讓任伯安任季安兄弟和劉八女拿來作威作福的招牌和擋箭牌,依照康熙皇帝的精明,對這件事應該是知道的,只是礙於情面,不好自扇耳光以至於心口難開。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皇帝嘛,總還是要自己的臉面的,他也是在等機會,只要機會成熟,一定也要將那塊“禮儀德化”之匾收回或者毀滅的。同樣,老四胤禛在江夏鎮被劉八女等的羞辱也成為他心頭的一根刺,非要將他拔出來不可。

任伯安的《百官行述》給康熙皇帝和老四胤禛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年羹堯身在官場多年,自然對康熙皇帝和老四胤禛的心理有過考量和推敲,所性就全了他們心裡壓抑的憤怒,大開殺戒一回,出出氣,以挽回康熙皇帝的臉面,拔出老四心口的刺。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相比於康熙皇帝的臉面,就是皇室江山的臉面,江夏鎮那幾個兵和百姓又何足道哉?

3.康熙皇帝政治上的考量。

若說康熙皇帝沒有追究這件事,也實在說不過去,只是沒有追究年羹堯和老四胤禛罷了。但是十三爺胤祥卻因為剿滅江夏鎮,暗殺鄭春華換來十年圈禁。

大家都知道,老四和老十三是這件事情的總指揮,年羹堯是具體執行者。具體執行者沒有得到懲罰,反而受到升遷表揚,總指揮卻被懲罰十年,而老四又逃脫了懲罰,這就看不明白了,有什麼原因在其中呢?這完全出於康熙在“九子奪嫡”情勢之下的政治考量。

一是這件事發生後,一定會被八爺黨拿來做文章。太子胤礽因為冒險太過,自己留下了把柄,太子黨是沒法發聲了,但是八爺黨卻虎視眈眈啊。老四和老十三以及年羹堯雖然做得很得康熙皇帝的心思,但是畢竟剿滅江夏鎮事大,若是不進行處置,八爺黨就會藉機生事,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么蛾子。康熙作為皇帝,要給朝野一個交代,其實是防備八爺黨藉機做文章。所以,康熙懲罰了老十三胤祥,圈禁了他十年,這樣,八爺黨就沒什麼話可說了。

"

當老四胤禛請太子胤礽及老八等皇子還有馬齊到自己府上,親自一把火點燃《百官行述》的時候,各位皇子的臉上露出的是不同的神情。

可有什麼法子呢,他們心裡其實都知道,一把火燒了是最好的結果。他們只是不好說出這《百官行述》的諸多所謂“好處”罷了,比如太子,趁此可以要挾百官為己所用,老八心裡未嘗不是同樣的想法,可惜可惜。

當康熙聽說胤禛燒了《百官行述》,一開始還十分氣憤,這是多大的“證據”和把柄啊?足可以將朝野鬧得個底朝天,到時候,不啻為天下第一醜聞,想想,整個朝廷爛了大半官員,誰還會來擁戴這個給他們安定的朝廷和國家?這個朝廷和國家還有多少公信力?

可是轉眼間回過神來,立馬感嘆起任伯安這種行為的可鄙性,感嘆起百官“打鐵自身不硬”的作風可鄙性。隻字未提年羹堯屠滅江夏鎮,甚至包括江夏千總在內的地方官員七百餘口,這有悖於康熙一貫懲罰分明的作風啊。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是什麼原因,讓康熙不去追究年羹堯此舉,最終反而還升任年羹堯為四川巡撫?

1.《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

太子胤礽不惜冒著再次被廢的危險,親自寫信給任伯安將《百官行述》交給他,八爺黨也在為得到《百官行述》多方籌謀,要不是此前八爺黨得罪了任伯安,任伯安也不會投靠太子胤礽,老四和鄔思道也商議,要將《百官行述》給搶先搞到手,在與老十三的商議中說“派一個狠角色去”,這個狠角色就是年羹堯。但是,這幾方要得到《百官行述》的目的卻不同。

太子胤礽的目的有二,一是自己當初是皇太子,連賣官鬻爵的事兒都幹,也一定幹過其他違法亂紀之事,出於上下裙帶關係,自己也難逃干係,將《百官行述》拿來毀滅有關自己的證據。二是因為自己已經被廢過一次了,感覺到即使是太子,座下也並不穩當,在朝的那些官員不聽話,難以駕馭,有了這《百官行述》,可以以此來要挾百官,甚至以此來發動政變,確保自己最終登上皇帝之位。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老八胤禩的目的其實和太子胤礽差不多,手裡只要掌握了百官的把柄,這些把柄與太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僅僅可以打倒太子胤礽,還可以控制駕馭百官為己所用。

老四胤禛的目的就很“高大上”。《百官行述》實則是大清朝的一件醜聞,勢必影響到皇室及朝廷的聲譽,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一個充滿醜聞的朝廷和皇室存在時,還有誰來擁護他?如果《百官行述》落到太子胤礽或者八爺黨手中,搞得朝野人人自危的境地,那這個醜聞便會無限放大,最終會落到亡國之境地。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搶先找到《百官行述》,一把火燒燬掉。那樣,既可以穩定朝野眾臣之心,也可以將這件醜聞毀滅在萌芽狀態,以免掀起更大的風波。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百官行述》存在的危害實在太大,如果還要深說,即大清的皇帝是以貴族政權為基礎,康熙皇帝也是在滿清貴族的支持下坐上皇帝之位的,當你組建的政權腐敗如此,大夏將傾的時候,貴族們會不再支持於你,你座下的皇位就岌岌可危了。

故,康熙皇帝絕對不允許《百官行述》存在並宣揚出去的,這和老四胤禛的想法其實不謀而合。

當老四胤禛對年羹堯說:天大的事我兜著。其實也是看透了康熙的心思。

須知,只要老四胤禛在給康熙彙報的時候對拿得《百官行述》的難度稍加渲染,對比《百官行述》帶來的危害,又算得了什麼呢?

2.“禮儀德化”讓康熙皇帝心口難開。

胤禛與胤祥江南籌款的遭遇也許是另一個焦點。早年間的江夏鎮民風淳樸,康熙曾親筆“禮儀德化”的匾額以彰顯天恩,不想讓任伯安任季安兄弟和劉八女拿來作威作福的招牌和擋箭牌,依照康熙皇帝的精明,對這件事應該是知道的,只是礙於情面,不好自扇耳光以至於心口難開。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皇帝嘛,總還是要自己的臉面的,他也是在等機會,只要機會成熟,一定也要將那塊“禮儀德化”之匾收回或者毀滅的。同樣,老四胤禛在江夏鎮被劉八女等的羞辱也成為他心頭的一根刺,非要將他拔出來不可。

任伯安的《百官行述》給康熙皇帝和老四胤禛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年羹堯身在官場多年,自然對康熙皇帝和老四胤禛的心理有過考量和推敲,所性就全了他們心裡壓抑的憤怒,大開殺戒一回,出出氣,以挽回康熙皇帝的臉面,拔出老四心口的刺。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相比於康熙皇帝的臉面,就是皇室江山的臉面,江夏鎮那幾個兵和百姓又何足道哉?

3.康熙皇帝政治上的考量。

若說康熙皇帝沒有追究這件事,也實在說不過去,只是沒有追究年羹堯和老四胤禛罷了。但是十三爺胤祥卻因為剿滅江夏鎮,暗殺鄭春華換來十年圈禁。

大家都知道,老四和老十三是這件事情的總指揮,年羹堯是具體執行者。具體執行者沒有得到懲罰,反而受到升遷表揚,總指揮卻被懲罰十年,而老四又逃脫了懲罰,這就看不明白了,有什麼原因在其中呢?這完全出於康熙在“九子奪嫡”情勢之下的政治考量。

一是這件事發生後,一定會被八爺黨拿來做文章。太子胤礽因為冒險太過,自己留下了把柄,太子黨是沒法發聲了,但是八爺黨卻虎視眈眈啊。老四和老十三以及年羹堯雖然做得很得康熙皇帝的心思,但是畢竟剿滅江夏鎮事大,若是不進行處置,八爺黨就會藉機生事,不知道會鬧出什麼么蛾子。康熙作為皇帝,要給朝野一個交代,其實是防備八爺黨藉機做文章。所以,康熙懲罰了老十三胤祥,圈禁了他十年,這樣,八爺黨就沒什麼話可說了。

剿滅江夏鎮,康熙為什麼不追究年羹堯反而升他的官?

剿滅江夏鎮,年羹堯升官,胤祥圈禁,胤禛無礙,康熙玩的是哪出?


二是保護老四胤禛。老十三和年羹堯都是老四的人,這誰都知道,並且是他的左膀右臂。康熙懲罰了老十三,實際上是給八爺黨打了一枚煙霧彈。之前康熙一定要將太子胤礽復立,實際上是轉移眾皇子的目光,老八胤禩不會不明白,所以,太子胤礽不可怕,剩下的皇子才是最終競爭對手,這下康熙砍了老四的肩膀,實際上是轉移老八針對老四的目光,讓老八認為康熙不會立老四為儲君,從而減輕老四的壓力。依照八爺黨的勢力,老四必定是吃虧的。

有人說,那為什麼就不懲罰年羹堯呢?這是個好問題。因為年羹堯的份量不足。

在皇子們的奪嫡戰中,年羹堯充其量是個小跑腿兒的而已,如果懲罰了年羹堯,不足以表明自己對這件事的認可,同時因為年羹堯的份量太輕,不足以讓八爺黨放心。

綜上所述,康熙不追究年羹堯在江夏鎮的所作所為,還升了他的官,是為了表達對江夏鎮事件的認可,而最終放過老四胤禛,懲罰老十三胤祥,是因為老十三頂缸可以增添份量,以此轉移八爺黨的目光,減輕老四身上的壓力,達到保護老四的目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