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知道那麼多,但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提升?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獲取家庭教育乾貨,完全免費分享!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知道那麼多,但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提升?

文|花姐姐

睡覺前,女兒跟我說想喝牛奶,原因是熊出沒中光頭強曾說過,睡前一杯奶,不做惡夢不失眠。

我不太喜歡女兒睡前吃東西,所以以光頭強說話不靠譜的理由拒絕了她。沒想到一旁兒子聽到後很嚴肅的跟我說:媽媽,光頭強說的是真的,我在學校的一本雜誌上看到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是真的。“

最後,我無奈的給女兒倒了牛奶。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隨手可得,所以,我們經常感嘆,現在的孩子真不好騙,他撒都知道,比我知道得都多。

可是知道得多並不意味著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強,也不意味著孩子就聰明,將來就有競爭力,因為這些知識每個人都知道,如果不知道,可以經過搜索後迅速就知道,知道得多少再也不能成為競爭力,可是為什麼我們還為知道得多少而沾沾自喜呢?

答案是,互聯網之前,誰知道得多誰厲害。

我們知道在互聯網之前,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主要是口口相傳和圖書,相比圖書來說,口口相傳一是效率低下,二是信息量小。

所以,我們會發現,從有文字記載到民國之前,全國識字率從來都是低於5%,然而就是這5%的人統治著這個國家。

原因是他們識字,而文字記載人類所有的智慧,他們可以通過文字瞭解前人的經驗。

正如牛頓所說:

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們再來看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及印刷術,其中兩項與信息相關,一是造紙術,二是印刷術,造紙術讓文字記載這種方式變得便宜、易於攜帶,而印刷術則大幅提高文字記載的速度。

為什麼誰知道得多誰厲害?

我們可以從我們人類的祖先說起:

大概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智人第一次出去非洲失敗而歸,原因是我們的對手尼安德特人比智人要高大強壯很多,於是我們的祖先不得不撤回撒哈拉大沙漠。

於是又過了4萬年左右,在距今6-7萬年前,智人第二次出走非洲,這一次成功了,這一次不止走出了撒哈拉大沙漠,而且橫跨歐亞大陸,橫渡白令海峽,直奔美洲,另外一隻到達了澳大利亞,最後佔滿地球。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知道那麼多,但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提升?

為什麼這一次成功呢?

難道是因為他們吃得更好了,變得強壯了?

當然不是,原因是因為他們有了語言和免疫力。

因為有了語言他們可以傳遞信息,大家互通有無,迅速開始合作,變得強大,最後,慢慢形成一個大目標——出走非洲。

其次,因為有了語言,他們可以把自己掌握的技能傳遞出去,當他們確定要出走非洲的時候,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打敗尼安德特人,可是尼安德特人比他們凶猛得多,怎麼辦?

他們通過實踐研究,發現他們可以藉助工具也就是所謂的武器來增加自己的力量,於是當一個人發現的這項技能,這個人就會通過語言的方式把這項技能傳出去,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很大大家都學會了製造武器,這樣因為有了武器,智人終於打敗了尼安德特人,最後,佔領了地球。

所以,不管是在遠古還是近現代,誰掌握了知識誰就厲害。

但是,到了互聯網時代,這種邏輯完全被顛覆,因為網絡讓知識變得觸手可及。

例如,孩子發燒了,我們打開手機搜索,你會發現至少100個導致孩子發燒的原因,但是你敢用嗎?

我相信你一定不敢拿著知識就用,你還是醫院找醫生確診。

為什麼?

因為互聯網上的知識對於普通家長而言都是碎片化的,沒有經過系統化的整理你很難判斷到底哪一條是導致孩子真正發燒的原因,所以你還是得找醫生。

而為什麼醫生能確診呢,難道醫生的知識儲備量有網絡知識多嗎?

當然不是的,我們說導致一個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找到導致這個現象的真實原因是需要有專業的體系化的知識的,所以,儘管醫生的知識儲備量沒有網絡知識豐富,但是醫生關於醫學方面的知識是成體系的,而只有體系化的知識才能解決問題。

這也就是為什麼看似現在的孩子知道得很多,但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提升多少。

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答案是幫助孩子構建一套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少年史學家(請允許我這樣稱呼)吳奇霖的經歷或許可以給家長們一些啟示。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知道那麼多,但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提升?

吳奇霖《蜀漢興衰五十年》的作者,是北京市人大附中朝陽分校初一的學生,12歲,這本書主要針對蜀漢的政權五十年曆史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讀。

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能將《三國演義》看完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事情,而他不僅看了,而且還研究了,更重要的是還寫了一本書,而這本書,不是講戰爭,不是講文學,而是講政治,並且是系統的細緻的講蜀漢的政治,就更加了不起了。

那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就不得不從吳奇霖父母的教養方式說起。

在吳奇霖四歲的時候,迷上了《三國演義》的動畫片,於是開始對三國這個時代的事情產生的濃厚的興趣,於是,父母就圍繞著他的興趣給他源源不斷的支持。

父母給他買《三國志》引導他開始讀歷史,後來又不計成本的給他買本供他研究歷史,除此之外,還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陪他到湖北、四周、陝西等地真實的探訪歷史古蹟。

鼓勵他把自己喜歡的內容畫成漫畫,幫助他把漫畫裝訂成冊,然後在每一幅上編上一兩句對白,就像連環畫一樣。

也許就是父母這種耐心的陪伴,積極的引導讓吳奇霖愛上歷史,並且進行深入的研究,慢慢形成了系統化的知識。

從問題出發,探究答案。

他自己表示:“在寫作中,已經從一開始專心研”是什麼“轉變成”為什麼“,並嘗試探索其中的歷史規律。

這不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嗎?

解決問題不就是要問為什麼,然後圍繞著這個問題尋找答案,最後收集證據來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嗎?

所以,時代變了,雖然現在的孩子知道得很多,但並不意味著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強,而這個時代我們缺的不是知識,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要孩子在未來脫穎而出,做為父母,我們不僅要注意培養孩子知識的廣度,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去發掘知識的深度。


龍芳: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花姐姐家庭教育】創始人,兩孩媽,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到中國,親歷中西教育的不同,從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分享家庭教育以及女性成長的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