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如何回收?車企單幹不現實

2018年發佈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指出,汽車生產企業作為責任主體,應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及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

規定車企作為電池回收的主要負責方,其核心是通過引導產品生產者承擔產品廢棄後的回收和資源利用責任,激勵生產者從源頭控制綠色生產,從而在產品全生命週期中最大限度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調查瞭解到,出於對技術、成本等多方考量,車企單獨進行回收並不現實,聯手產業鏈相關企業共同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成為當下的主流趨勢。而這種新型合作如何形成規模,並且找到合理的商業模式,仍有待多方探索。

車企單幹不現實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工作,為整車廠在生產銷售整車之外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車企在這方面也具備天然優勢,作為汽車銷售方,它們可以直接通過消費者以及4S店回收電池。

但由於電池回收牽扯的鏈條十分複雜,無論是從回收還是處理層面來看,車企的積極性都不太高。

首先,電池回收後存儲在哪裡是一個問題。

業內人士介紹,電池回收是典型的規模效應產業,對存儲有較高的需求。目前大多數車企都處於回收電池的起步階段,沒有足夠的空間存儲退役電池,如果通過租賃廠房等方式來安置電池,將產生大量費用。

其次,退役電池的類型、規格、工藝等均存在不小的差異,而處理廢舊鋰電池則需要放電、拆解、粉碎、分選、外殼回收、酸鹼萃取等步驟,這為車企的單獨回收帶來了不小挑戰。

2018年公佈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規定,溼法冶煉條件下,鎳、鈷、錳的綜合回收率應不低於98%;火法冶煉條件下,鎳、稀土的綜合回收率應不低於97%。

這些專業要求不是車企單方面能夠達到的,而且由於涉及多個環節以及材料配比,這個過程的花費十分昂貴,車企普遍不願意“單槍匹馬”從事這個“費力不賺錢”的買賣。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如何回收?車企單幹不現實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匠芯電池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軍表示,當前動力電池回收拆解成本較高,經濟性欠佳。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還未形成規模效應,國內也不具備成熟的回收體系,一些企業雖涉及相關業務,但回收效率不高,缺乏盈利點。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一定程度上,車企更像是電動汽車的“組裝廠”,在質保期內確保電池使用正常,生產供應、二次利用及回收等環節,不是它們的專長。

聯合回收成主流

考慮到投資、技術支撐以及影響企業核心業務發展等因素,選擇和相關第三方機構、電池企業等各方合作回收,成為車企的主要做法。

相比車企,第三方機構和企業不僅積累了包括鉛蓄電池、鎳氫電池、鋰電池在內的回收經驗和人才,還具備溼法、幹法等多種技術和方法來處理不同類型電池,在環保綜合解決方案方面也優勢明顯。

在諸多合作形式中,有些企業選擇合作建立回收網點。

比如作為北汽集團旗下的服務貿易公司,北汽鵬龍與格林美將在共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廢舊電池資源化處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及再生利用等循環經濟領域展開合作。北汽鵬龍方面對《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表示,未來,雙方將在河北建立一個專門做電池梯次利用的企業。

另有企業採取合作佈局產業鏈條的模式。2018年3月,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上汽集團表示,未來雙方將聯手打造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閉環。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大,這也成為車企的重要訴求。通過對能量、質量不適合再次投放利用的電池進行原料回收,可實現其中鎳、鈷、錳等金屬元素95%以上的回收率,鋰元素的回收率也可達70%以上,進一步產出的三元正極材料也可直接用於鋰電池電芯製造,有利於公司成本控制與業務佈局。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地方聯合相應的回收企業、整車廠、電池廠,在回收處置、技術、工藝、商業模式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整合配套試點工作,能為動力電池回收這一比較新鮮的行業提供可靠經驗。

商業模式待解

在抱團發展下,“回收網絡+專業化處理”成為電池回收市場的合作趨勢,但目前來看,各方尚未形成清晰的商業模式。

“規定主機廠作為電池回收的責任主體,從責任源頭進行追溯,建立完整的回收體系是可行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會存在具體的問題。”南京金龍產品總監黃福良表示。

電動車賣出去後能否將電池回收,是整個行業面臨的一大難題。車賣出去後電池所有權屬於車主,消費者肯定想賣高價,但整車廠不可能給出太高的價格,賣給交易方便、出價較高的小作坊就成了最簡單的選擇。

車企必須研究出回收電池的優惠條款,但車企本身就是自己砸錢做回收,經銷商將廢舊電池輸送到電池處理工廠的過程中,已經產生大量的運輸費用,在消費者端很難再進行資金投入。

電池回收的運輸、拆解過程中,如果出現安全問題由誰來承擔,也成為企業之間的分歧。

“由於缺乏明確的激勵措施,車企、電池企業以及材料企業等回收主體都缺乏主動回收動力電池的動力與熱情。”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表示。

據接近決策部門人士介紹,對於未來動力電池回收模式探索,相關部門已經組織新能源汽車企業、專家對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國家標準進行商談。

此外,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做好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建設第三方商業化服務平臺和技術評估體系,構造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動力電池交易新模式。

李玉軍認為,在開展技術經濟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開展創新商業模式試點,積累經驗之後,還要注意對具有推廣價值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復制,避免一哄而上。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