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6月12日,2017年《能源技術展望》報告發佈會在上海舉行,IEA中國合作部主任塗建軍做了《能源技術展望2017》的主題演講,塗建軍表示,2015年至2020年,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發電量預計將分別增加2.5倍和1.7倍。但在水電、海上風電、太陽能光熱、生物質能源、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方面略顯不足,目前的趨勢和政策並不足以實現2025年可再生能源佔全球發電量37%的要求。

以下為ppt及演講全文: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尊敬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楊院長、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謹代表國際能源署,衷心感謝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能夠和我們聯合舉辦今天的IEA《能源技術展望2017》發佈會,我個人也要特別感謝具體組織本次發佈會的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公共政策所於宏源所長。

另外,我也要對各位參會人員尤其是今天的點評嘉賓能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今天的發佈會表示由衷的感謝。

下面,我將具體介紹IEA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今天聯合發佈的《能源技術展望2017》報告。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首先,我想談一談全球能源行業大勢:

不斷有信號顯示全球能源轉型正在到來。

2016年,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新增電力需求的一半,而且核電的新增裝機容量也達到了199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2016年,全球能源強度降低了2.1%,對化石燃料補貼的改革範圍也在擴大。

技術進步也影響了對能源服務的需求,包括能源需求總量和不同能源種類的份額。如今,大部分主要製造商普遍都(向消費者)提供電動汽車,同時隨著產量的提高電池成本不斷降低,能量密度不斷提高。

一直以來,能源行業被技術創新所深刻地改變,通過新的發現來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並提供新的服務。

12億人缺乏電力供應;27億人缺乏清潔炊事燃料。所以說能源是幾十億人脫貧的關鍵,從根本上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息息相關 。

《巴黎協議》已被全球144個國家批准,這其中包括了大部分的IEA 成員國。這表明能源利益相關者新的期望,設立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氣候減排目標,這將深刻影響能源行業的發展路徑。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能源相關的空氣汙染所帶來的每年650萬人的過早死亡,正對能源政策選擇帶來巨大的影響。

今天,由於技術的進步和不斷湧現的政治、經濟和環境問題,能源行業正在經歷一個歷史性的轉型,新的政策目標不斷出現。

下一個能源技術革命很可能發生在系統整合領域。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已經在影響能源行業的商業環境。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2014年以來,雖然經濟保持增長,但能源行業的CO2排放一直保持平穩。

2016年,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美國和中國的 CO2排放都在降低,歐洲則保持平穩,這抵消了其他大部分國家的增長。

技術在排放減少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美國,不斷增加的頁岩氣供應和更有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取代了煤炭。

在中國,雖然去年經濟增長了6.7%,但排放依舊因為煤炭需求減少而降低了1%。背後的原因有好幾個:可再生能源、核電和天然氣在電力行業的份額不斷提高;同時,為了應對大氣汙染,政府的政策導致工業和建築行業發生了天然氣對煤炭的替代,及國內經常提到的煤改氣。

現在說碳排放是否已經達峰還言之過早,但為了實現氣候變化目標,這種經濟增長和排放“脫鉤”的趨勢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快。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本報告模擬了直到2060年的三種不同的情景。

參考情景(Reference Technology Scenario, RTS)考慮了世界各國當前和已經宣佈的政策措施,包括《巴黎協議》中各國“國家自主貢獻”中的承諾。在此情景下,到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上升大約2.7攝氏度。

雖然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不相符,但與按照歷史軌跡一切照舊的模式相比,參考情景(RTS)在環境可持續的角度看依然有很大的提高。

從參考情景(RTS)變為在本世紀末將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的2DS情景,意味著要減少累計CO2排放約760 Gt(7600億噸)。

這需要採用一系列的技術才能實現。按照國際能源署的研究,能效可以貢獻其中40%的減排量,接著是可再生能源的35%,以及 CCS的14%.。

ETP 2017第一次考慮瞭如果我們把現有和正在研究的技術使用到極限的前提下,到底能夠在2攝氏度目標之外帶我們走多遠(實現更低的溫升目標)。 在B2DS情景下,2060年能源行業的淨排放需要達到零,同時2100年全球平均溫升為1.75攝氏度–這是《巴黎協議》目標範圍的中值。

在這個激進的情景下,不同技術的貢獻不同。能效繼續挑大樑,貢獻了34%的減排量;CCS的角色變重,達32%,這主要是因為需要CCS來實現工業部門的深度減排,並通過CCS與生物質能源一起使用來支持負排放。

B2DS情景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如果實施的話能源行業會面對一個艱鉅的挑戰,需要全球減排行動的水平立即出現一種根本性轉變的態勢。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目前清潔能源技術進步的水平距離2DS情景的需要還差的很遠,更不用說B2DS情景了。

有些技術在過去幾年基本沒有進步,甚至有些往錯誤的方向發展,比如燃煤發電技術,雖然超臨界技術更高效,更經濟,但依然有使用亞臨界技術的情況。

有些技術有進步,但距離他們的潛力還很遠。比如,2016年LED在居民照明燈具的比例有望從2015年的15%增長到30%,這令人鼓舞。但是在2DS情景中,照明,電氣和建築設備的電力消費需要從目前的每年增長3%下降到1.5%。

總體進展

IEA 的《追蹤清潔能源技術進展》 (TCEP)報告每年都會評估最新的技術進步和市場發展,跟蹤總體進展,並對未來行動提出建議。今年的TCEP 報告顯示,我們選擇的26項清潔能源技術中,只有3項處在可以實現能源可持續轉型的路徑上。 15項技術只顯示出一定的進步,8項完全沒有按照目標進行,需要新的行動。

紅色代表進度未按照目標實現:

CCS

全球的CCS項目繼續證明它在不同領域的可行性,但因為沒有最終投資的決策,計劃的項目實際上都停滯了。

為了實現2DS的目標,需要在2025年做到每年封存4億噸CO2,這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刺激來推動大型CCS項目的實施。

更高效的燃煤發電

2015年,新增燃煤發電裝機有30%採用低效的亞臨界技術。

為了實現2DS目標,到2025年煤炭相關CO2排放必須每年降低大約3%,這主要通過淘汰最低效的技術,以及在2020年之後開始減少沒有裝備CCS的燃煤發電機組數量來實現。

生物質燃料

為了實現2DS目標,到2025年先進的生物質燃料產量需要擴大25倍。

許多先進生物質燃料的第一批商業化規模項目正在提高他們的產量,但是需要加快立法鼓勵先進生物質燃料的發展和降低交通燃料的碳密度。

建築

去年發展中國家在建築能源標準上取得的進步是實現2DS目標的積極一步,但是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國家沒有實施強制的建築能源標準。

橙色代表進展需要進一步改進:

核能

2016年核電裝機增加了1000萬千瓦(10 GW),是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為了實現2DS目標,並抵消計劃中退役的核電站和一些國家退出核電的政策,需要在2016年的基礎上加倍,達到每年新增2000萬千瓦。而且,2016年只有300萬千瓦的新建項目開工,影響未來核電裝機的增加。

可再生能源發電

2016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再創記錄,超過1.6億千瓦(160 GW),發電量增加了6%。

雖然實現了創紀錄的增加,但可再生能源發電依然沒有達到2DS的長期水平。預計2015-2020年,還將增加30%。為了實現2DS目標,2020-2025年,需要進一步加快,增加40%。

工業

為了實現2DS目標,工業部門必須加快行動,在2014年至2025年保持年能源消費增長低於1.2%,不到2000年以來年均增速2.9%的一半。

雖然工業部門在能效和低碳技術使用方面不斷進步,但工業產量的增長必須進一步與能源消費和CO2排放“脫鉤”。

電器和照明

過去兩年,照明加速向LED等轉變,這令人鼓舞。2015年,LED佔居民燈具銷量的15%,2016年有望增長到接近30%。

但是,在2DS情景中,照明,電器和建築設備的電力消費需要從過去十年每年3%的增速減半到1.5%。

輕型汽車燃料經濟性

最近幾年,輕型汽車平均測試燃料經濟性提高的步伐有所降低,從2005-2008年的年均1.8%,降至2012-2015年的1.2%,2014-2015年只有1.1%。

這個趨勢必須被反轉,2030年之前每年燃料經濟性的提高必須達到3.7%。

綠色代表進展達到預期目標:

電動汽車

2016年乘用車電氣化方面又創了新的記錄,共銷售了75萬輛電動汽車(EVs),將全球的保有量提高到200萬輛。

雖然增速從2015年的70%降到2016年的40%,但電動汽車依然處於實現2DS 情景2025年目標的軌跡上,但(增速的降低)對實現 2DS情景在2020年的中期目標產生威脅,並有可能進一步影響2025年目標的實現。

儲能

2016年,儲能技術繼續加快應用,幾乎達到100萬千瓦,這得益於有利的政策環境和電池價格的降低。

在2DS情景中,儲能在2025年要累計達到2100萬千瓦,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政策行動。

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

2016年,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並且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都實現了創紀錄的最低長期合同價格。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我們對可再生能源進展的分析同時考慮了IEA《可再生能源中期報告》中關於該行業未來五年的預測,在圖中以淡藍色顯示太陽能光伏和風電。

近年來這兩項技術成本的大幅下降,加上持續改善的表現,是這兩項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

把這些趨勢進一步延伸至2025年,國際能源署認為我們正處於實現2DS情景目標的軌跡上,這在發電量上可以得到體現。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太陽能和風電同時也是過去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的主要來源。

可再生能源的地區分佈也反映出大部分的新增電力需求來自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他們佔了2000-2015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三分之二。

但是,儘管太陽能光伏和陸上風電取得了這些進展,但在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方面,我們並沒有按照目標前進,比如水電、海上風電、太陽能光熱、生物質能源、地熱發電和海洋能。因此,目前的趨勢和政策並不足以實現2025年可再生能源佔全球發電量37%的要求。

與B2DS情景的要求相比,當前的趨勢就更顯不足。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目前沒有按照目標推進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大多是那些隨時可調度(dispatchable)、可以增強電力系統靈活性的技術。而系統靈活性可以支撐日益增長的風電和光伏併網,雖然風電和光伏2025年前的裝機目標可以實現,但系統靈活性對風電和光伏在2DS情景中2025年後裝機目標的實現是必不可少的。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雖然過去幾年我們在加快陸上風電和光伏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我們可以進一步加快低碳電力的部署進度嗎?

在2DS和B2DS情景中,需要低碳電力技術的快速發展,而且大部分技術需要的增速是前所未有的。

這要求電力系統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協調和努力:從設備製造商,到發電企業、輸電系統和配電系統運營商,再到監管機構和消費者,同時傳統的電力消費者正日益轉變為“生產消費者” (prosumers),比如房屋的業主通過屋頂光伏生產電力。

除了技術挑戰,獲得需要的資金也是另外一個需要進一步努力解決的問題。B2DS情景中電力部門累計需要61萬億美元的投資,這比RTS情景高了60%。B2DS情景相對RTS情景增加的投資比B2DS情景相對2DS情景增加的投資高了30%,這說明電力行業從一個原本已經雄心勃勃的情景(2DS)轉到B2DS情景需要實現的跨越和額外的挑戰。

有些領域未來需要大幅度加快進度,比如說CCS和太陽能光伏技術。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今天的電力系統是我們發展的基礎,不過該系統經常在很多方面還是由化石燃料主導,而化石燃料還佔電力行業大約三分之二的發電量。

當前電力系統有以下特徵:

電力從大規模、集中式的發電機組,通過電網,單向流動到消費者,這些消費者通常離那些發電廠很遠。這在相當程度上也許算是國內電力行業現狀的一個真實寫照。

很多國家,無論在物理上還是在市場和管制領域,供應和需求之間都有明顯的分割。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在2度或低於2度目標世界裡,未來的系統會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未來的電力系統將主要依靠核電、CCS和可再生能源這樣的低碳能源。但尤其是,未來發展趨勢將向分佈式能源系統轉移,並要求能源基礎設施之間的整合,比如說光伏、電動汽車、小規模儲能及分佈式熱力生產之間的系統整合。

系統更多的內部連接:

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和商業規模的分佈式能源,還有分佈式儲能用戶將變成電力生產者。

向這樣一個數字化、更加分佈式的系統轉變,要求以一個綜合性的方式管理各種能源載體,不僅僅是關於電力的調度管理。

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新的電力終端應用,比如在交通領域,這不但可以減少終端部門CO2排放,一旦電力系統足夠地低碳化,還可以通過需求側響應支持可間歇式再生能源併網。這個例子證明在能源系統的轉型中系統性思維是多麼的重要。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2010年以來,電池的成本下降了80%。而且,我們預計電動汽車的增長將加速電池在電力行業的應用。

但是,全球超過1.5億千瓦(150 GW)的抽水蓄能依然佔據儲能裝機的大部分市場份額。雖然我們預計抽水儲能將以它的歷史最快速度增長,但該行業的聚焦點已經轉向更小規模、模塊化的技術,比如可以在電力系統的任何角落部署的電池。

尤其需要指出,我們預計消費者規模、位於計量表之後的電池將比發電公司部署的電池增長更為迅速。目前這類應用的起點很低,但在B2DS情景中在2040年之前就能超過其他儲能技術。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在所有情景中,交通行業電動汽車的銷售都將推動電池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無論固定式儲能技術(stationary energy storage,比如抽水蓄能)如何發展。

因為電池是從一個相對低的基礎上快速地進行增長,未來將會有關鍵技術挑戰存在阻止推動電池成本下降到B2DS情景的“轉折點”以下,該轉折點遠遠低於目前的最低價格和遠遠高於現在的能量密度。

電池的增長對系統整合也有影響,與波動的可再生能源增加有良好的協同效應,特別是在2DS和B2DS情景中。因此,這對不同部門之間整合和相互協調激勵的政策設計也是一個挑戰,因為儲能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電動汽車從2010年開始起步,在2015年突破100萬輛之後,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在2016年繼續突破200萬輛。 目前,純電動汽車份額較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一直有領先優勢。

但是與全球汽車保有量相比,本報告中的這些電動汽車只佔很小一部分市場份額,僅佔全球輕型乘用車保有量的0.2%。

2016年,在電動汽車保有量上中國超過了美國,成為在運電動汽車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快速發展的純電動車市場,目前純電動車(較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佔主流。從2014年起,純電動汽車在中國電動汽車的保有量佔比就穩定在75%。中國和美國一起佔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的60%。歐洲國家加起來佔了剩餘的絕大部分,約28%。跟電動車的銷售情況一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繼續集中在少數幾個市場。前5大國家佔了全部(保有量)的80%,而前10大國家加起來則佔了96%。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儘管電動汽車保有量持續增長,但2011年以來增長速度也在不斷下降,從2014年的84%,下降到2015年的76%,再到2016年的59%。純電動汽車當前依然佔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大部分,約60%。從2012年以來,這個比例就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一直在60%左右波動。

以2016年的200萬輛為基礎,所有的IEA情景都顯示,直到2030年電動汽車保有量都會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在RTS情景,預計2030年將有5600萬輛電動汽車,是2016年保有量的28倍。這個情景反映了目前已經宣佈或考慮的能效、能源供應多樣化,空氣質量和去碳化等政策。

在2DS情景中,電動汽車保有量的“雄心”上升到了1.6億輛。這個情景的背景情況就是,有50%的可能將全球溫升控制在 2°C。

在B2DS情景中,為了在2060年後不久實現能源部門溫室氣體零排放,電動汽車保有量要在2020年達到2500萬輛,2030年則要超過2億輛。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按照行業過去的趨勢,即使在RTS情景中,電力在交通領域也會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是,市場主導的創新將不足以打破交通行業對石油的依賴。實現B2DS情景中的電氣化率需要強力的政策信號,比如出臺零排放區和內燃機汽車銷售禁令等嚴格的管制措施。

如果看輕型轎車市場,如果要實現B2DS情景的政策目標,該行業2060年73%的能源消費需要由電力來提供。

如果看重型卡車市場,最初是超低排放技術然後是零排放技術需要快速地在這個行業予以實現。在RTS情景,天然氣汽車會在城區的運輸車隊率先得到推廣應用,而電動卡車或氫能卡車等零排放技術的推廣初期進展有限,主要發生在模型分析期的後半段及提供了清晰政策信號的地區。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如果不採取措施挖掘建築能效的巨大潛力的話,建築行業的快速增長將帶來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特別是在新興經濟體國家。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將給電力行業帶來更大的壓力,特別是隨著建築部門的持續電氣化。

在B2DS情景, 通過轉向高效、低碳的技術不僅可以帶來更低的能源需求,還可以在使用比RTS情景更少的電力的情況下實現更高水平的建築電氣化。

這些高效技術-比如建築裡的熱泵加儲能技術–還可以提高能源系統的靈活性。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工業原料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向低碳系統轉型都至關重要。在所有情景中,很多重要材料的產量未來還會繼續增長。在B2DS情景中則要求有很多重要材料以最高效的方式生產和使用,以儘可能減少對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影響。

有幾項關鍵策略可以使工業部門的能源消費和CO2排放減少:材料效率、能效和使用最先進的技術、燃料和原料替代,以及包括CCS在內的創新性技術。在2030年之前,通過能效和低碳燃料替代獲得的能源節約和直接CO2減排潛力最大,而從長期的碳減排來看創新性的低碳技術至關重要。在近期,材料效率對碳減排有一定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緩慢的增加,因為回收率和生產效率都有提高,而且他們對減少材料生產的影響隨著材料需求不斷增加而增大。

在B2DS情景中,工業部門在2030年之前採取的早期的碳減排措施帶來的減排量佔了2014年-2060年直接碳減排量的15%,並且從長期來看這防止了低效技術在新增產能中應用的“鎖定”效應,以及避免了在創新性低碳技術上的額外投資。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從生物質獲取的能源(也就是生物質能源)是人類已知最古老的能源,目前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來源,佔全球一次能源供應的11%左右。生物質能源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以低效的方式為貧困家庭提供能源,用於做飯和供熱。

在RTS情景中,雖然用傳統方式使用的生物質有所降低,但生物質能源在終端的使用量依然增長了45%。這個增長主要受已有的優惠政策的刺激。

現代生物質能源是低碳能源情景的重要部分,因為作為一種可以廣泛獲取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源在供熱,電力和交通設施減碳中扮演重要角色,正如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這些領域很難用其他方式實現去碳化。扮演這樣一個重要角色非常具有挑戰性,為了優化生物質能源的貢獻,需要客服一系列技術,經濟和市場障礙。

然而,生物質能源只有在可以帶來明確和巨大的碳減排,並且不引起對環境無法控制的影響或者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情況下,才能在能源行業碳減排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2DS和B2DS情景中模擬生物質能源的角色時,考慮到能持續獲取的生物質原料數量的限制,總的可獲取的生物質供應被限定在145 EJ。

在B2DS情景中,生物質能源繼續扮演重要角色,但重心有所轉移。這是由於更高的能效水平和其他技術的更大貢獻所帶來的能源使用和燃料結構的變化。一個關鍵的變化就是更多的生物質能源生產使用BECCS(生物質能源碳捕集和封存)和BECCU(生物質能源碳捕集和利用)技術。B2DS情景中需要的可持續生物質的總體水平與2DS情景差不多。

實現生物質能源在2DS和B2DS情景中的貢獻取決於一些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特別是交通燃料。

145 EJ的原料需求在可持續獲取的範圍內,但是如何獲得這些資源是一個挑戰,且需要創新-比如發展儘可能減少對土地使用影響的生物質來源。

這要求一個國際認可的可持續性管理機制的支持,可以避免使用不好的方式,同時刺激和支持在可持續供應上的創新。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討論CCS這種重要的技術前,我想提醒在座的各位,國際能源署的政策推薦是和前置性的政策目標假設緊密關聯的:這個政策假設是,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溫升按照《巴黎協議》需要控制在2°或者1.5°的水平。

在2DS情景中,CCS在減少電力、工業和交通領域的碳排放中作用巨大。在2060年,每年將有大約70億噸的CO2被捕集。這與目前每年3000萬噸的捕集量相比,是一個巨大的增長。B2DS情景則更加依賴CCS,2060年需要每年捕集超過110億噸CO2。

在展望期(2060年)內,中國和美國佔了每年捕集量的幾乎一半;而在展望期後,則佔約三分之一。

我們堅信,CCUS不是實驗性的,不是科幻小說。這與媒體經常說的CCUS“未經證實”的論調相反。 因為經過已有的超過12年的試驗運行,全球工程數量正在增長。

但是,我們需要在這裡敲響警鐘: CCUS的應用太慢了,比需要的速度慢了很多。我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技術問題-實際上是一個政策和商業問題。

CCUS需要針對性的支持機制 –我們不能僅依靠碳價格來推動CCUS,一般來說單靠單一(政策)是不夠的。

我們需要發展CO2運輸網絡,這使單個排放者得以利用商業運行的基礎設施。政府可以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把利益相關方聚到一起。

需要儲存的CO2數量凸顯了尋找和開發儲存地資源的重要性,推動在工業、燃料生產和電力部分推廣碳捕集。

我們還要強調,CCUS為很多部門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對電力行業,可以在那些現代的,依然還有很長壽命的電廠的改造中發揮重要作用。當然,電力行業還有其他選擇,CCUS也不是水泥,鋼鐵和化工行業的必然選擇。但是,這些行業的深度減排都將會需要CCUS。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2015年,清潔能源領域研究、開發和示範RD&D的投資是260億美元。公共部門支出佔78%,這其中包括了國企的支出。

2012年以來,全球清潔能源RD&D支出就基本上保持不變,雖然2015年是近四年最低的。

來自公司層面的數據顯示,2016年私營部門的支出較2015年有一定的增長,但增幅很小。

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全球公共和私營部門在所有技術研究和開發R&D支出是每年1.3萬億。

2016年全球研發支出前三位的IT公司是: Amazon, Google and Intel。美國之外研發支出最大的IT企業是韓國三星(第五)和中國華為(第六)。這些企業每家的研發支出都比最大的製藥企業多。

22個簽署了《創新使命》(Mission Innovation )的國家(加上歐盟)保證通過五年時間將清潔能源研發支出翻番。據他們估計,這些國家在基準年(2015年或2016年,根據國家不同而不同)的清潔能源研發總投入為150億美元。

《創新使命》(Mission Innovation )國家和清潔能源部長會議(CEM)國家基本重合,除了俄羅斯,南非和西班牙是CEM成員,但不是《創新使命》國家;而荷蘭則不是CEM成員國。國際能源署作為CEM祕書處所在的國際組織,期待《創新使命》能夠推動全球清潔能源RD&D的持續增長。

國際能源署發佈《能源技術展望2017》

現在,我想總結一下《能源技術展望2017》報告的幾個主要結論:

在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的幫助下,全球能源行業發展的軌跡有產生積極變化的早期跡象,但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已經取得的進展與達到巴黎協定政策目標之間的差距還是過大。

能源行業的很多議題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考慮實施包含所有技術選項的綜合性系統方案以加快能源轉型的進度。

每個國家的國情都有所不同,國際能源署鼓勵世界各國根據本國國情來確定自身的轉型路徑,並相應提高對研究、開發與示範(RD&D)和部署的支持力度。

要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需要前所未有的技術政策和投資,而這僅僅只能保證2100年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1.75攝氏度左右;換句話來說,如果要實現巴黎協議更加雄心勃勃的1.5攝氏度溫升控制目標,能源行業未來必須儘快能夠看到顛覆性技術創新的出現。

技術創新可以實現不同的政策目標,但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也必須考慮技術的全生命週期,而國際合作這種方式對技術創新和政策之間的良性互動會有幫助。國際能源署作為一家正在積極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國家敞開大門的國際能源組織,願意和國內各家部委、機構及專家學者通力合作,為中國的能源革命和能源轉型添磚加瓦。

最後,再次感謝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與國際能源署合辦這次在北京之外的發佈會,也感謝各位嘉賓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本次會議並發表精彩點評,也歡迎大家登陸國際能源署的官方網站www.iea.org,進一步瞭解我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能源統計數據等相關信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