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的優秀表現成為中國車市的一抹亮色。

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產銷量同比增長了102.7%和109.7%。中國新能源汽車邁向持續自主創新、展現品牌效應的新時期,大踏步跨入向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階段。

新能源汽車產銷保持高速增長不僅帶來了市場活力,更折射出中國經濟蘊含的巨大潛力,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能源汽車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保持較快增長,產銷分別完成127.05萬輛和125.62萬輛,同比增長59.92%和61.74%。

據瞭解,北京、上海、山東、遼寧、浙江、湖南等地都在計劃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規劃建設集整車製造、研發、零部件、應用等產業鏈一體化的產業基地。

新能源汽車帶動了造車“新勢力”的蓬勃發展,一批互聯網企業跨界造車也為我國汽車製造業注入了新鮮血液。今年上海國際車展上,琳琅滿目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已穩居車展舞臺“半壁江山”,中國新能源汽車從品牌、種類、功能和外觀等方面不斷刷新國人對以往中國製造的傳統印象。

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擴大也得益於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提升。據中汽協統計,2019年1至4月,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新增14.5萬臺,同比增加47.3%。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說,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均取得長足進步,並已建立起較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持體系。依靠創新驅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速提升,市場結構不斷優化,消費熱情逐步攀升。

新趨勢催生市場新機遇

“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駛入‘快車道’,正迎來更大規模的市場‘爆發期’。”比亞迪汽車董事長王傳福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是中國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例證之一。

“汽車產業正在進入一百多年來最大的一場變局,因其涉及面之寬、影響範圍之廣,可以稱其為‘汽車革命’。”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汽車電動化是新一輪汽車革命的序幕,汽車綠色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趨勢將充分釋放未來汽車經濟潛力。

隨著5G等技術投入使用,帶來的催化效應日益明顯,加速了網聯、智能化趨勢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相融合。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表示,下一階段汽車新能源化和智能網聯化將是吉利重點發力方向,近年來吉利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累計超過300億元,帝豪、領克系列多款自主新能源、網聯智能汽車產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場表現。

在深耕純電動汽車的同時,中國車企也在不斷探索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多年前,國內以北汽福田汽車為代表的本土車企已開始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目前,福田汽車氫燃料電池客車已經發展到第四代,技術和性能日趨成熟。

北汽福田汽車歐輝客車副總裁秦志東表示,隨著氫燃料電池電堆等核心技術的提升、氫氣製造成本降低和加氫站的逐步普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將在不久的未來進入大眾生活,有望成為汽車市場新的增長點。

陳清泰認為,汽車顛覆性變革的底層技術是可再生資源,是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高度融合,而這幾個方面恰恰是我國近幾年發展狀況良好的新興領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如果能把握好,將可創造新機遇。

高質量發展加速釋放綠色新動能

汽車產業對中國工業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汽車類”消費,更是我國居民生活主要消費支出之一。

中國汽車產銷量十年蟬聯全球第一,本土汽車產業發展持續加速,助力出行機動化,極大拓展了人們經濟活動的半徑,也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進步。

業內普遍認為,我國汽車產業經過多年中高速增長後已進入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新階段。儘管去年以來我國傳統燃油汽車產銷放緩,但汽車的產能並沒有過剩。

“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還不到全球平均水平,與日本、韓國相比,相差兩倍以上。中國的汽車市場還有不小的增長空間。”陳清泰說。

在市場變局中,“危”和“機”往往同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董揚表示,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綠色發展將成為下一個階段的產業重點。

加快科技創新,加速釋放汽車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新動能,這樣的改變正在上演。

在湖南長沙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檢測區內,一輛輛“沒有司機”的汽車,在隨車安全員的監管下,沿著預定的路線平穩通過紅綠燈路口,變道、轉彎……這是未來出行的雛形,也是汽車產業革命引領未來城市智慧變革的縮影。

“我國新能源汽車能快速發展,以前是政策驅動,現在已經轉換為政策和市場的雙驅動,這樣能夠推動實現汽車工業走向高質量發展。”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長江說。

黃利斌預測,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可能超過150萬輛,將通過驅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加快充電設施建設等舉措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節能減排政策的引導以及綠色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持續釋放綠色新動能。

本文源自新華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