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初夏時節,喜訊傳來:內鄉縣順利脫貧摘帽,全縣貧困發生率由6.9%降至0.95%。

內鄉縣是秦巴片區特困縣,也是河南53個貧困縣之一,要想脫貧摘帽談何容易。近年來,內鄉縣聚焦脫貧攻堅大局,積極探索實施“七個全覆蓋”新舉措,文旅深度融合、同頻共振,讓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將旅遊扶貧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內鄉縣衙演藝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三帶五聯”“長”志氣

5月18日,麥收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內鄉縣餘關鎮黃楝村農民王廷會早飯後便坐在門前,拿出一塊磨刀石,開始“霍霍”磨鐮。

“幾畝果園,養豬和光伏分紅,在牧原上班還有收入,俺一家一年收入3萬多元,在過去想都不敢想!”王廷會說,“因為‘三帶五聯’,鄉親們都鉚足了勁兒幹,咱也不能落後,讓人笑話啊!”

王廷會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所說的“三帶五聯”,就是內鄉創新開展的“三帶五聯奔小康”活動,目前在內鄉已實現了貧困戶全覆蓋。“三帶”即,黨員幹部帶、社會能人帶、致富能手帶;“五聯”即,聯學、聯幫、聯保、聯爭、聯創。

“帶和聯”中聚合力。以親情、地域、產業為紐帶,按照“1個政治上的明白人+1個經濟上的明白人+3戶貧困戶”的組織架構,在全縣搭建以五戶為一組的聯戶組25493個,覆蓋12.8萬戶51.4萬名群眾。聯戶組組長通過與貧困戶拉家常等方式,講政策、傳技術、鼓幹勁。每季度在聯戶組中開展“十星三美戶”“三帶五聯模範組”等評選活動,使“聯戶組”成為“一戶得榮譽、全組都光榮”的共同發展聯合體。同時,大力興辦“講習所”“勵志堂”,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感恩、講典型、講道德,增強貧困戶脫貧信心。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春歸桃鄉

“講評晒”增動力。按照修改後的村規民約要求,由聯戶組組織貧困戶圍繞“勤儉持家、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等主題,每月登臺演講,公佈勞動和收支情況,由群眾代表進行評議,開展“講評晒”活動,分別掛紅、黃、黑三色旗,紅旗積30分、黃旗積5分,用積分卡可到“愛心超市”兌換等價商品。通過講、評、晒,增強了貧困戶的榮辱意識,遏制了“好吃懶做”“面子消費”“過度消費”等不良習氣,充分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如果說產業扶貧是內鄉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三帶五聯”則是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力量“內核”。記者在內鄉縣採訪時發現,以貧為恥的多了,爭當貧困戶的少了;勤勞致富的多了,安於現狀的少了;支持鄉村工作的多了,唱對臺戲的少了。新風良俗正逐步形成,各村普遍出現了“甩開膀子加油幹”的喜人局面。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旅遊帶貧“鼓”錢包

“上山變上班,民房變客房,俺現在日子過得美著哩!”萬永軍是內鄉縣夏館鎮葛條爬村的貧困戶,父親長年有病,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家庭經濟困難,現在他和妻子都在寶天曼景區上班,一年有4萬多元的收入。

發生鉅變的不僅是萬永軍,因發展生態旅遊帶動的葛條爬村、萬溝村的農戶,他們僅靠從事旅遊接待、旅遊商品經營等旅遊服務業,每戶年人均收入達到3萬元,最高戶年人均收入可達到5萬元。

近年來,內鄉縣以寶天曼生態文化旅遊區爭創國家5A級景區工作為抓手,不斷探索“旅遊+扶貧”的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以旅帶農、興旅富民的新路子。

開發一個景區帶火一片貧困鄉村,“景區帶村”“景區+農家樂”模式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最有力的途徑。內鄉縣對貧困群眾開展免費技能培訓,並牽線搭橋幫助農民到景區務工;利用小額扶貧貸款,幫助貧困群眾在景區承包遊樂設施、經營土特產店鋪等,促進貧困群眾從一產向三產轉移,既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又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目前,七裡坪鄉已發展旅遊土特產商店78家,農家樂賓館98家,餐飲服務150家,旅遊從業人員達2000餘人,帶動貧困戶60多戶脫貧致富,70多家農家賓館年均收入在10萬元左右。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寶天曼峽谷漂流

“生態農業+鄉村遊”,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好願景變成現實,“旅遊地土特產品+深加工”,使鄉村旅遊經濟發展迅猛。據介紹,內鄉在創建國家5A級景區過程中融入全域旅遊發展理念,促旅遊觀光與特色農業融合發展,規模發展了油桃、桃核、茶葉、菊花、柑橘、葡萄等特色產業,形成赤眉鎮“十萬畝油桃”、餘關鎮“十萬畝核桃”、灌漲鎮“休閒觀光農業體驗”、大橋鄉“萬畝楊溝柑橘和千畝石榴”、岞曲鎮“吳埡石頭村”等為代表的鄉村生態農業觀光采摘旅遊品牌,推出了“春賞花采茶,夏摘葡萄和桃,秋採柑橘貢菊,一年四季古村遊”的鄉村旅遊線路,不但綠了荒山荒坡荒嶺,還創造了圍繞生態觀光遊、採摘遊、農副產品銷售、紀念品加工等帶來的就業機會,為農民致富、貧困群眾脫貧開闢了新的路徑。赤眉鎮油桃溝每年吸引遊客5萬多人次,沿途6個村莊300多戶群眾通過發展鄉村旅遊脫貧;灌漲鎮圍繞葡萄園採摘觀光遊的從業人員達2000人以上,戶均年純收入超過3萬元。

用美麗打開致富門,好風景帶來好光景。目前,內鄉縣發展旅遊重點村35個,經營鄉村旅遊農戶近300餘戶,帶動就業人口3萬多人,其中545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年人均增收1.5萬元以上,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拉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內鄉宛梆在南陽世界月季洲際大會主會場演出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文化惠民“富”腦袋

脫貧致富不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腦袋。近年來,內鄉縣強力推進文化扶貧,堅持將“富腦袋”的要求落實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讓群眾頭腦更豐盈,也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鄉村宣傳文化管理員培訓

積極落實文化扶貧“七個一”工程。高標準建設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目前全縣97個貧困村已全部建成,其他199個非貧困村已建80%以上,今年年底將全部建成。積極推進總建築面積6.6萬㎡、規劃投資4.8億元的“三館一院一中心”(新的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宛梆藝術劇院、新聞中心)建設。目前主體已完工,今年年底建成並對外開放。積極實施鄉鎮圖書分館建設,連續兩年共投入500餘萬元,在全縣16個鄉鎮建立圖書分館,形成以縣圖書館為總館、鄉鎮圖書館為分館、村農家書屋為終端的公共圖書館城鄉一體化服務體系。

扶持發展民間文化隊伍。變“送文化”為“種文化”,積極開展“文藝培訓下基層”活動,大力培養236支鄉村文藝骨幹隊伍,組織舉辦民俗展演大賽、廣場舞蹈大賽等文化活動,使基層文化煥發勃勃生機;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全縣16個鄉鎮文化服務中心在上級配備5萬元經費基礎上,再由鄉鎮配套2萬元活動經費,並納入鄉鎮財政預算。為296個村(社區)分別配備1名宣傳文化管理員,按照鄉級每人每月1000元、村級每人每月500元標準予以補貼,每村每年再補貼3000元用於開展文化活動;積極提升文化幹部隊伍素質,去年以來組織文化單位、16個鄉鎮文化幹部赴浙江大學學習培訓,分三期對全縣所有鄉村宣傳文化管理員進行集中輪訓,全面提升縣、鄉、村文化隊伍的綜合素質。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板場鄉開展“紅紅火火過大年”文化活動

推行政府購買文化服務。縣財政每年拿出180萬元購買宛梆演出服務300場,確保每個行政村每年能看上一場宛梆演出。同時,實施公益電影放映、舞臺藝術送基層等文化惠民工程,切切實實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組織開展扶貧主題巡演。創作編排了以“江山”為主題的脫貧攻堅專場節目,在全縣16個鄉鎮97個貧困村進行了兩輪巡演。通過鼓兒哼《張子楓脫貧》、快板書《黑老錢開心露笑顏》、小品《找媽》、宛梆小戲《美好日子在明天》等貼近生活、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展現內鄉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及成就,贏得社會廣泛讚譽,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縣域發展提供堅實的文化支撐。

今日《河南日報》內鄉再度“揚名”

從“長志氣”“鼓錢包”到“富腦袋”——文旅完美邂逅,在激情和激盪中,讓地處豫西南貧困山區的內鄉縣走出一條生態脫貧新路,這裡的群眾正在通往靜美富裕的小康之路上闊步前行。(文圖:刁良梓 王國慶 崔培林 餘學雄王勇)

來源:內鄉宣傳編輯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