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出手最忌像拳擊: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內家拳 拳擊 太極拳 跆拳道 愛武時代 2019-09-01
"

一般人在描述習武者孔武有力時,大多以膀大腰圓、項短脖粗、肩寬背厚、壯如鐵塔等詞來形容,而在談到他們的動作時,也常說他們“走起路來腳下噔噔的”,“用手抓住對方的手腕,如同五個鋼鉤一般”,“他揮動拳頭重重地打在對手的胸膛上,發出了啪啪的聲響”等等。似乎只有這種形之於外的剛猛,才能顯示出英雄本色。

"

一般人在描述習武者孔武有力時,大多以膀大腰圓、項短脖粗、肩寬背厚、壯如鐵塔等詞來形容,而在談到他們的動作時,也常說他們“走起路來腳下噔噔的”,“用手抓住對方的手腕,如同五個鋼鉤一般”,“他揮動拳頭重重地打在對手的胸膛上,發出了啪啪的聲響”等等。似乎只有這種形之於外的剛猛,才能顯示出英雄本色。

內家拳出手最忌像拳擊: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你知道為什麼扇嘴巴能夠扇得很響,被扇者卻只是從嘴角流點血,臉上有些腫脹?你知道為什麼在拳臺上,拳手被重擊多次,卻少有被騰空發出的?你知道為什麼一些摔跤手不能儘快地解脫對手的抓握,並將對手快速摔倒?你知道為什麼李小龍的側踹能夠將對手騰空發出,而大多數跆拳道選手卻只能將人踢疼?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他們的力量不足,打得太輕了,而我的答案卻恰恰相反——太重了。

"

一般人在描述習武者孔武有力時,大多以膀大腰圓、項短脖粗、肩寬背厚、壯如鐵塔等詞來形容,而在談到他們的動作時,也常說他們“走起路來腳下噔噔的”,“用手抓住對方的手腕,如同五個鋼鉤一般”,“他揮動拳頭重重地打在對手的胸膛上,發出了啪啪的聲響”等等。似乎只有這種形之於外的剛猛,才能顯示出英雄本色。

內家拳出手最忌像拳擊: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你知道為什麼扇嘴巴能夠扇得很響,被扇者卻只是從嘴角流點血,臉上有些腫脹?你知道為什麼在拳臺上,拳手被重擊多次,卻少有被騰空發出的?你知道為什麼一些摔跤手不能儘快地解脫對手的抓握,並將對手快速摔倒?你知道為什麼李小龍的側踹能夠將對手騰空發出,而大多數跆拳道選手卻只能將人踢疼?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他們的力量不足,打得太輕了,而我的答案卻恰恰相反——太重了。

內家拳出手最忌像拳擊: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有一首談人盡其才的詩,其中寫道“駿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負重,渡河不如舟”,說白了就是,是什麼材料幹什麼活。黃牛雖然渾身肌肉,但是講跑不如馬快,講搏鬥敵不過虎豹,它的肌肉只適宜於耕地拉車。這就如同有的人身上的肌肉適宜勞作,而不適宜於體育運動一樣。所以說估量一個拳手的技擊能力,是不能以身體外形做為主要指標的。

拳諺道:“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可見,在中國武術中是不講究練肉的。那麼,拼命用力,以重拳狠腿打擊對手,應該會產生最佳的打擊效果吧?

在大多數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通常人們所說的重拳狠腿,是打拳發腿者自我感覺很用力,或是旁觀者看到他肌肉隆起、全身用蠻力時,所作出的判斷,而最後作用在對手身上的力究竟有多大,卻很少被考慮。此外,打擊的角度、作用的部位等問題更容易被忽略。我們必須明白:消耗在體內的能量與將能量釋放出去,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而我們感覺到的是自己體內的能量消耗)。

從開始學習五行拳的時候,老師便一再教導,腳落地時要輕,練太極拳更是邁步似貓行。倘若腳步落地便咚咚作響,或是腳貼地而行,捲起一片塵土,必然會被老師罵。長大以後才懂得,腳步落地重,便說明力沒有導到手上;邁步不抬腳,便會影響行進速度。只有步伐輕捷如貓,才是真正的內家拳法。

"

一般人在描述習武者孔武有力時,大多以膀大腰圓、項短脖粗、肩寬背厚、壯如鐵塔等詞來形容,而在談到他們的動作時,也常說他們“走起路來腳下噔噔的”,“用手抓住對方的手腕,如同五個鋼鉤一般”,“他揮動拳頭重重地打在對手的胸膛上,發出了啪啪的聲響”等等。似乎只有這種形之於外的剛猛,才能顯示出英雄本色。

內家拳出手最忌像拳擊: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你知道為什麼扇嘴巴能夠扇得很響,被扇者卻只是從嘴角流點血,臉上有些腫脹?你知道為什麼在拳臺上,拳手被重擊多次,卻少有被騰空發出的?你知道為什麼一些摔跤手不能儘快地解脫對手的抓握,並將對手快速摔倒?你知道為什麼李小龍的側踹能夠將對手騰空發出,而大多數跆拳道選手卻只能將人踢疼?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他們的力量不足,打得太輕了,而我的答案卻恰恰相反——太重了。

內家拳出手最忌像拳擊: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有一首談人盡其才的詩,其中寫道“駿馬行千里,耕田不如牛。堅車能負重,渡河不如舟”,說白了就是,是什麼材料幹什麼活。黃牛雖然渾身肌肉,但是講跑不如馬快,講搏鬥敵不過虎豹,它的肌肉只適宜於耕地拉車。這就如同有的人身上的肌肉適宜勞作,而不適宜於體育運動一樣。所以說估量一個拳手的技擊能力,是不能以身體外形做為主要指標的。

拳諺道:“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可見,在中國武術中是不講究練肉的。那麼,拼命用力,以重拳狠腿打擊對手,應該會產生最佳的打擊效果吧?

在大多數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這是因為,通常人們所說的重拳狠腿,是打拳發腿者自我感覺很用力,或是旁觀者看到他肌肉隆起、全身用蠻力時,所作出的判斷,而最後作用在對手身上的力究竟有多大,卻很少被考慮。此外,打擊的角度、作用的部位等問題更容易被忽略。我們必須明白:消耗在體內的能量與將能量釋放出去,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而我們感覺到的是自己體內的能量消耗)。

從開始學習五行拳的時候,老師便一再教導,腳落地時要輕,練太極拳更是邁步似貓行。倘若腳步落地便咚咚作響,或是腳貼地而行,捲起一片塵土,必然會被老師罵。長大以後才懂得,腳步落地重,便說明力沒有導到手上;邁步不抬腳,便會影響行進速度。只有步伐輕捷如貓,才是真正的內家拳法。

內家拳出手最忌像拳擊: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

內家拳出手最忌像拳擊那樣,因為後者是僅憑局部肌肉力量,看似出手快,打在人身上啪啪作響,其實大多隻是造成一些皮外傷。內家拳出手要發整力,接觸對手時講究“貼”,這樣的打法可以使對手腳下拔根、渾身發散,這時你就像在擊打一隻被拋起的乒乓球,是不是殺傷力要大得多?而且此打法更具穿透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將人打成內傷。

從力學的角度來分析,這種接觸對手時採用的“貼”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減小對手身體的反作用力,更利於達到使對手整體或局部產生位移的效果。這便是內家拳出手之“輕”,而內家腿法也與此同理。再來看看內家拳拿法。內家拳雖然注重指力的訓練,但是在與人較技時卻很少逞十指之強,死拿對方。

因為內家拳的理論認為,從發力的角度看,沒有破解不了的“死手”,任何招式都有力的作用點和薄弱環節,雙方的格鬥是在動態中進行的。那些想通過一把死拿制住對手的人,同時也使自己陷入了僵滯,勢必在對手的化力發力中降低反應速度,最終導致失敗。

那麼,內家拳的拿法是怎樣的呢?內家拳重在拿勁,接觸對手時只是輕貼,最多是用兩三個指頭輕捏,這樣便能夠敏銳地“聽”到對手的發力,並迅速化力、變力。當其發力時,又以整力為先,再選擇恰當的角度制住對手,這時對手明知道你沒有太用力,卻感覺到一股不可抗拒之力,而旁觀者只見你以很簡捷的方法將對手製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