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存比較完好的有20來處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最早的刻自唐代,已有千年。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存比較完好的有20來處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最早的刻自唐代,已有千年。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唐代雕造的釋迦牟尼說法圖,風化很嚴重了。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存比較完好的有20來處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最早的刻自唐代,已有千年。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唐代雕造的釋迦牟尼說法圖,風化很嚴重了。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藏經樓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以及藏經樓前經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藏經樓基礎為宋代基址,一樓為說法堂,二樓為藏經閣。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存比較完好的有20來處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最早的刻自唐代,已有千年。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唐代雕造的釋迦牟尼說法圖,風化很嚴重了。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藏經樓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以及藏經樓前經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藏經樓基礎為宋代基址,一樓為說法堂,二樓為藏經閣。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藏經樓前面左右各一經幢,上有經咒,眾生近距離禮拜能得到超脫。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存比較完好的有20來處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最早的刻自唐代,已有千年。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唐代雕造的釋迦牟尼說法圖,風化很嚴重了。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藏經樓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以及藏經樓前經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藏經樓基礎為宋代基址,一樓為說法堂,二樓為藏經閣。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藏經樓前面左右各一經幢,上有經咒,眾生近距離禮拜能得到超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放生池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存比較完好的有20來處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最早的刻自唐代,已有千年。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唐代雕造的釋迦牟尼說法圖,風化很嚴重了。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藏經樓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以及藏經樓前經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藏經樓基礎為宋代基址,一樓為說法堂,二樓為藏經閣。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藏經樓前面左右各一經幢,上有經咒,眾生近距離禮拜能得到超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放生池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圓覺樓

圓覺樓是主軸線上最後一棟樓,樓靠山岩,巖縫有聖水,周圍古柏高大,林木蔥蘢。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存比較完好的有20來處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最早的刻自唐代,已有千年。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唐代雕造的釋迦牟尼說法圖,風化很嚴重了。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藏經樓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以及藏經樓前經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藏經樓基礎為宋代基址,一樓為說法堂,二樓為藏經閣。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藏經樓前面左右各一經幢,上有經咒,眾生近距離禮拜能得到超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放生池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圓覺樓

圓覺樓是主軸線上最後一棟樓,樓靠山岩,巖縫有聖水,周圍古柏高大,林木蔥蘢。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圓覺樓後是一個寬大的天然山洞,聖水寺的後山“靈泉”“聖水”就從這巖裡流出。洞中清涼,供著一尊藥師佛。

"

內江聖水寺坐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壕子口,在內江火車站以東,沱江右岸,寺坐西朝東,復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侶50餘人。聖水寺始建於唐朝鹹通年間(公元860―874年),因唐代的水觀禪師於後山岩處觀水開悟,又因巖壁泉水終年不絕,被視為“靈泉”、“聖水”,故以“聖水”為寺名,宋初始名“興慈禪院”、“聖水興慈寺”,宋末復更名為“聖水寺”。聖水寺是四川省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歷史久遠,古蹟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現今為內江市佛教協會駐地。 2013年3月5日聖水寺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大規模擴建修葺,明嘉靖年重新修葺,明末清初毀於戰火,清康雍年間復修擴建,鼎盛時期有廟房170餘間,最多達300餘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古時稱內江縣區域為中川,明代著名的“中川十景”之中就有“聖水靈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在文革時期曾遭破壞,2011年又一次大規模擴建寺外配套廣場,在原寺大門擴建到沱江河邊。廣場前有石階下到親水平臺,臺階斜坡上有兩組大型群雕像。上面一組是西方三聖和眾菩薩圖,下面一幅是十八羅漢圖。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廣場邊新建了一座聖水寺山門牌坊,坊式五門六柱三重簷,通高十五米,寬二十二米。正中題“聖水寺”橫額的三個大字,是趙樸初手跡。山門內門正中的“中川第一禪林”為聖水寺方丈釋智海手筆。聖水寺山門牌坊兩面各三副對聯,共六副,正面主聯是:“登臨佛地萬丈祥光開覺路,衍範宗風十方檀越沐慈恩。”山門背面主聯:“觀水結廬龍苑靈湫涵八德,啟唐續慧宇空明月照三生。 ”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寺門前廣場上有高約三米的一對大石獅子,廣場邊有四川省人民政府立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標誌碑。寺前廣場、牌坊、雕刻等擴建的區域都是《內江聖水寺佛教文化休閒區國家4A級景區建設項目》的工程,經過幾年的建設,外部已大致完成,寺內的修葺也完成了,寺後仍在建部分設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誌碑,總高1.8米,長1.9米,分為上下兩部分。碑的正面書“聖水寺”三字,碑背面是聖水寺簡介,底座為蓮花須彌座。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安嶽雕刻師石光緒等人手工雕刻而成。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大門就是天王殿,門上有“聖水寺”牌匾,二層正中更顯眼位置是“大國名藍”牌匾。是明代文淵閣大學士“師相”、內江人趙貞吉撰,由趙樸初題寫。聖水寺自古便有“蜀國名藍”、“中川福地”之稱。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從外到內,這是西面第一座殿天王殿。聖水寺現存主體建築東西軸線分佈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都是明清時期建築風格。中軸兩側是迴廊,有客堂、五觀堂、禪堂、五觀堂、唸佛堂等,寺院左側有玉佛殿、三聖殿、藥師殿,再向左側另一個院子是祖師殿和地藏殿,寺院最左側是觀音殿院落。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天王殿

聖水寺現有石刻67龕、450餘尊,總長60餘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聖水寺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幾名高僧大德,他們是丈雪、默野、可拙、清德諸師以及王恩洋居士。因為聖水寺人傑地靈,歷來就是八方香客和僧侶朝拜的地方。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大雄寶殿

聖水的書法和對聯非常豐富,琳琅滿目。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聖水寺”和《書聖水巖》詩:“爛醉巖前抱玉琴,推殘牛耳憶寒盟。山空谷響知人意,若負當初一片心。”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在仍是內江最大佛寺,常年都有信徒上香拜佛,香火鼎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地藏殿院子內,有兩個荷花池,在五觀堂旁邊,盛開了一支並蒂蓮,並蒂荷花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不只是驚喜,真的驚豔到了,不知道用什麼來描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兩朵嬌妍一蒂香,池中怒放……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七月,佛寺蓮花開。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子裡不只有荷花,還有兩座古牌坊,和一尊丈雪像,丈雪是蜀中詩僧,生於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圓寂,著有《錦衣傳燈錄》、《青松集》、《耆老篇》等。他是繼唐神秀、惠能之後,蜀中禪學一脈宗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觀音殿院內更有一個奇景——”樹吃牌坊“,邊上的一柱已被樹根“吃”掉了完全看不見了。牌坊這一面有“恬淡自如”四字,有點模糊。另一面有“素雲深處”幾字。此牌坊初建於明弘治年間,嘉靖七年方丈僧密宗重修,牌坊距今已經有500多年曆史。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北面幾米之外是明代另一座石牌坊,重建於明嘉靖庚戌年(1550年),南面有”聖水古剎“四字,為明代戶部侍郎高三峰手書。北面有”宋興慈院“幾字。最上面的坊頂系唐代建築,仿木穿鬥石雕,中部是宋代建築,左邊門柱系明嘉靖年間復建,右邊門柱風化嚴重,現代複製更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清代張由賢有詠聖水寺詩云:“策馬雲生徑一條,禪林何必隔塵囂。風光究與廬山異,時聽鐘聲雜晚潮。”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最北邊的一個院子,兩面廂房是新修的,中間這座殿是觀音殿,經歷代修葺重建,仍有唐宋遺風。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靈湫花圃內新建一塊“聖水古剎”碑,由贔屓揹著。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聖水寺現存比較完好的有20來處歷代文人墨客的題詠、碑刻,最早的刻自唐代,已有千年。寺後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精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唐代雕造的釋迦牟尼說法圖,風化很嚴重了。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藏經樓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以及藏經樓前經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藏經樓基礎為宋代基址,一樓為說法堂,二樓為藏經閣。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藏經樓前面左右各一經幢,上有經咒,眾生近距離禮拜能得到超脫。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明代石拱橋和放生池

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圓覺樓

圓覺樓是主軸線上最後一棟樓,樓靠山岩,巖縫有聖水,周圍古柏高大,林木蔥蘢。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圓覺樓後是一個寬大的天然山洞,聖水寺的後山“靈泉”“聖水”就從這巖裡流出。洞中清涼,供著一尊藥師佛。

大國名藍內江聖水古剎,今有並蒂荷花開放,還有樹吃牌坊奇景

這就是那股常年不絕的泉水“靈湫聖水”,水質清純甘洌,被視為靈泉,可以直接飲用,千百年來從未斷絕。

經過十多年的修復和擴建,千年聖水寺,如今再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