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成為神龍大俠之後的阿寶有進取心和主動擔當的想法嗎?

很可惜,他的每一點成長几乎都在被外力推著走,主觀能動性微乎其微。第三部中他又稀裡糊塗地被告知擔任神奇五俠的老師,還成為了烏龜大師的繼承人,這又為什麼?

說到底還是先有了“命中註定”,才使得阿寶被師長、親人、朋友連拉帶扯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每當重溫上面的對白,我的智商都會遭受一輪暴擊。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成為神龍大俠之後的阿寶有進取心和主動擔當的想法嗎?

很可惜,他的每一點成長几乎都在被外力推著走,主觀能動性微乎其微。第三部中他又稀裡糊塗地被告知擔任神奇五俠的老師,還成為了烏龜大師的繼承人,這又為什麼?

說到底還是先有了“命中註定”,才使得阿寶被師長、親人、朋友連拉帶扯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每當重溫上面的對白,我的智商都會遭受一輪暴擊。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成為神龍大俠之後的阿寶有進取心和主動擔當的想法嗎?

很可惜,他的每一點成長几乎都在被外力推著走,主觀能動性微乎其微。第三部中他又稀裡糊塗地被告知擔任神奇五俠的老師,還成為了烏龜大師的繼承人,這又為什麼?

說到底還是先有了“命中註定”,才使得阿寶被師長、親人、朋友連拉帶扯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每當重溫上面的對白,我的智商都會遭受一輪暴擊。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成為神龍大俠之後的阿寶有進取心和主動擔當的想法嗎?

很可惜,他的每一點成長几乎都在被外力推著走,主觀能動性微乎其微。第三部中他又稀裡糊塗地被告知擔任神奇五俠的老師,還成為了烏龜大師的繼承人,這又為什麼?

說到底還是先有了“命中註定”,才使得阿寶被師長、親人、朋友連拉帶扯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每當重溫上面的對白,我的智商都會遭受一輪暴擊。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這樣的例子絕不是個案,也不能不說是一種西方凝視下的文化偏見或者“刻板印象”。更堪憂的,是這樣打著“中國風”的旗號反向輸入的影片又讓那麼多中國觀眾對此渾然不覺,一些國內的動畫從業者也對這樣的價值觀持默認的態度。

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魔童降世》的誕生都是對宿命論調的一次有力反擊,也為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的立意豎立了新的標杆。正因為對此深表認同,我便又不由自主地“吹毛求疵”起來。

《魔童降世》開篇,元始天尊道破了靈珠未來的使命是助周伐紂,那麼靈珠子為何必須投胎在李靖家?殷夫人為何懷胎三年?電影給出的解釋是李靖肩負天命。照我的理解,哪吒的投胎畢竟是天神操縱的行為,元始天尊選擇李靖必然是有理由的,殷夫人在懷胎之前或之初很可能就已經被指定為靈珠的生母了。可惜電影對此沒有交代。

熟悉《封神演義》和相關改編作品的我們自然可以腦補李靖身上的種種特質,我們也早就知道他將來會在周營拜將帶兵罰紂。可沒有以上儲備的小朋友或者外國觀眾是不是能get到呢?

一部獨立的、完整的電影作品是不能要求觀眾用其他渠道獲取的信息來填補劇情上的空白的。如果電影開篇簡要介紹一些李靖的品格和才能,給元始天尊的選擇一個理由是不是更好?會不會讓整個故事的調性更統一?

04

除了對《魔童降世》的立意格外注目,影片的其他方面也讓我頗有感觸。

一部商業動畫片的故事如果不靈,再NB的視效和噱頭都會因孤立存在而顯得蒼白。而《魔童降世》有了較好的劇本打底,視效、表演作為錦上添花的加分項也就顯得熠熠生輝。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成為神龍大俠之後的阿寶有進取心和主動擔當的想法嗎?

很可惜,他的每一點成長几乎都在被外力推著走,主觀能動性微乎其微。第三部中他又稀裡糊塗地被告知擔任神奇五俠的老師,還成為了烏龜大師的繼承人,這又為什麼?

說到底還是先有了“命中註定”,才使得阿寶被師長、親人、朋友連拉帶扯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每當重溫上面的對白,我的智商都會遭受一輪暴擊。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這樣的例子絕不是個案,也不能不說是一種西方凝視下的文化偏見或者“刻板印象”。更堪憂的,是這樣打著“中國風”的旗號反向輸入的影片又讓那麼多中國觀眾對此渾然不覺,一些國內的動畫從業者也對這樣的價值觀持默認的態度。

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魔童降世》的誕生都是對宿命論調的一次有力反擊,也為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的立意豎立了新的標杆。正因為對此深表認同,我便又不由自主地“吹毛求疵”起來。

《魔童降世》開篇,元始天尊道破了靈珠未來的使命是助周伐紂,那麼靈珠子為何必須投胎在李靖家?殷夫人為何懷胎三年?電影給出的解釋是李靖肩負天命。照我的理解,哪吒的投胎畢竟是天神操縱的行為,元始天尊選擇李靖必然是有理由的,殷夫人在懷胎之前或之初很可能就已經被指定為靈珠的生母了。可惜電影對此沒有交代。

熟悉《封神演義》和相關改編作品的我們自然可以腦補李靖身上的種種特質,我們也早就知道他將來會在周營拜將帶兵罰紂。可沒有以上儲備的小朋友或者外國觀眾是不是能get到呢?

一部獨立的、完整的電影作品是不能要求觀眾用其他渠道獲取的信息來填補劇情上的空白的。如果電影開篇簡要介紹一些李靖的品格和才能,給元始天尊的選擇一個理由是不是更好?會不會讓整個故事的調性更統一?

04

除了對《魔童降世》的立意格外注目,影片的其他方面也讓我頗有感觸。

一部商業動畫片的故事如果不靈,再NB的視效和噱頭都會因孤立存在而顯得蒼白。而《魔童降世》有了較好的劇本打底,視效、表演作為錦上添花的加分項也就顯得熠熠生輝。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沒有像以往的國產動畫一樣在宣傳時刻意主打“中國風”,但在我看來《魔童降世》呈現出的中國美學(不等於“中國古代美學”)更平易近人,不故弄玄虛

雖然在人物造型上還存在風格不統一的問題,一些脫胎於美、日動畫的視覺元素常常交替閃爍,但每個角色的外形、氣質與其性格設定都做到了高度兼容。

場景設計也根據3D化呈現的需要對中國古典繪畫風格做了消化,哪怕沒有遵循“三遠(高遠、深遠、平遠)式”的構圖和散點透視,從高空俯瞰的峰巒以及《山河社稷圖》內外的景緻還是看得出青綠山水長卷的美學趣味。

片中用到的視聽技巧也大都是結合實際需要而運用的,鮮有炫技之嫌。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成為神龍大俠之後的阿寶有進取心和主動擔當的想法嗎?

很可惜,他的每一點成長几乎都在被外力推著走,主觀能動性微乎其微。第三部中他又稀裡糊塗地被告知擔任神奇五俠的老師,還成為了烏龜大師的繼承人,這又為什麼?

說到底還是先有了“命中註定”,才使得阿寶被師長、親人、朋友連拉帶扯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每當重溫上面的對白,我的智商都會遭受一輪暴擊。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這樣的例子絕不是個案,也不能不說是一種西方凝視下的文化偏見或者“刻板印象”。更堪憂的,是這樣打著“中國風”的旗號反向輸入的影片又讓那麼多中國觀眾對此渾然不覺,一些國內的動畫從業者也對這樣的價值觀持默認的態度。

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魔童降世》的誕生都是對宿命論調的一次有力反擊,也為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的立意豎立了新的標杆。正因為對此深表認同,我便又不由自主地“吹毛求疵”起來。

《魔童降世》開篇,元始天尊道破了靈珠未來的使命是助周伐紂,那麼靈珠子為何必須投胎在李靖家?殷夫人為何懷胎三年?電影給出的解釋是李靖肩負天命。照我的理解,哪吒的投胎畢竟是天神操縱的行為,元始天尊選擇李靖必然是有理由的,殷夫人在懷胎之前或之初很可能就已經被指定為靈珠的生母了。可惜電影對此沒有交代。

熟悉《封神演義》和相關改編作品的我們自然可以腦補李靖身上的種種特質,我們也早就知道他將來會在周營拜將帶兵罰紂。可沒有以上儲備的小朋友或者外國觀眾是不是能get到呢?

一部獨立的、完整的電影作品是不能要求觀眾用其他渠道獲取的信息來填補劇情上的空白的。如果電影開篇簡要介紹一些李靖的品格和才能,給元始天尊的選擇一個理由是不是更好?會不會讓整個故事的調性更統一?

04

除了對《魔童降世》的立意格外注目,影片的其他方面也讓我頗有感觸。

一部商業動畫片的故事如果不靈,再NB的視效和噱頭都會因孤立存在而顯得蒼白。而《魔童降世》有了較好的劇本打底,視效、表演作為錦上添花的加分項也就顯得熠熠生輝。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沒有像以往的國產動畫一樣在宣傳時刻意主打“中國風”,但在我看來《魔童降世》呈現出的中國美學(不等於“中國古代美學”)更平易近人,不故弄玄虛

雖然在人物造型上還存在風格不統一的問題,一些脫胎於美、日動畫的視覺元素常常交替閃爍,但每個角色的外形、氣質與其性格設定都做到了高度兼容。

場景設計也根據3D化呈現的需要對中國古典繪畫風格做了消化,哪怕沒有遵循“三遠(高遠、深遠、平遠)式”的構圖和散點透視,從高空俯瞰的峰巒以及《山河社稷圖》內外的景緻還是看得出青綠山水長卷的美學趣味。

片中用到的視聽技巧也大都是結合實際需要而運用的,鮮有炫技之嫌。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最令我激動的莫過於片中的角色表演,尤其是哪吒的表演。其三維動畫技巧和技術標準固然以美帝為追趕對象,但角色的儀態、表情、動作及一系列誇張的情緒反應都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本土化”,而不再流於過火的“擠眉弄眼”和“張牙舞爪”。

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家最好不要抱著看一部正劇的心態進電影院,權當去看一部周星馳範兒的“哪吒外傳”,因為《魔童降世》的一切淚點、燃點都會建立在此起彼伏的笑點之上。

事實上,影片中有不少喜劇橋段是對星爺的致敬,就連太乙真人也讀起了《神仙的自我修養》。

然而,恰恰是影片前三分之一的喜劇橋段過於密集,又對人物性格的發展和劇情的推進助益不大,讓我一度坐不住,直到開場40分鐘以後才逐漸入戲。

影片前半個小時一直在不停地上演哪吒的種種惡趣味,對於其內心的孤寂、落寞卻展現得也不夠,很多人都沒能與角色及時建立情感聯繫。過度使用無厘頭橋段不光會消解哪吒身上的悲情色彩,反而會讓人對其心生厭惡。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成為神龍大俠之後的阿寶有進取心和主動擔當的想法嗎?

很可惜,他的每一點成長几乎都在被外力推著走,主觀能動性微乎其微。第三部中他又稀裡糊塗地被告知擔任神奇五俠的老師,還成為了烏龜大師的繼承人,這又為什麼?

說到底還是先有了“命中註定”,才使得阿寶被師長、親人、朋友連拉帶扯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每當重溫上面的對白,我的智商都會遭受一輪暴擊。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這樣的例子絕不是個案,也不能不說是一種西方凝視下的文化偏見或者“刻板印象”。更堪憂的,是這樣打著“中國風”的旗號反向輸入的影片又讓那麼多中國觀眾對此渾然不覺,一些國內的動畫從業者也對這樣的價值觀持默認的態度。

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魔童降世》的誕生都是對宿命論調的一次有力反擊,也為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的立意豎立了新的標杆。正因為對此深表認同,我便又不由自主地“吹毛求疵”起來。

《魔童降世》開篇,元始天尊道破了靈珠未來的使命是助周伐紂,那麼靈珠子為何必須投胎在李靖家?殷夫人為何懷胎三年?電影給出的解釋是李靖肩負天命。照我的理解,哪吒的投胎畢竟是天神操縱的行為,元始天尊選擇李靖必然是有理由的,殷夫人在懷胎之前或之初很可能就已經被指定為靈珠的生母了。可惜電影對此沒有交代。

熟悉《封神演義》和相關改編作品的我們自然可以腦補李靖身上的種種特質,我們也早就知道他將來會在周營拜將帶兵罰紂。可沒有以上儲備的小朋友或者外國觀眾是不是能get到呢?

一部獨立的、完整的電影作品是不能要求觀眾用其他渠道獲取的信息來填補劇情上的空白的。如果電影開篇簡要介紹一些李靖的品格和才能,給元始天尊的選擇一個理由是不是更好?會不會讓整個故事的調性更統一?

04

除了對《魔童降世》的立意格外注目,影片的其他方面也讓我頗有感觸。

一部商業動畫片的故事如果不靈,再NB的視效和噱頭都會因孤立存在而顯得蒼白。而《魔童降世》有了較好的劇本打底,視效、表演作為錦上添花的加分項也就顯得熠熠生輝。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沒有像以往的國產動畫一樣在宣傳時刻意主打“中國風”,但在我看來《魔童降世》呈現出的中國美學(不等於“中國古代美學”)更平易近人,不故弄玄虛

雖然在人物造型上還存在風格不統一的問題,一些脫胎於美、日動畫的視覺元素常常交替閃爍,但每個角色的外形、氣質與其性格設定都做到了高度兼容。

場景設計也根據3D化呈現的需要對中國古典繪畫風格做了消化,哪怕沒有遵循“三遠(高遠、深遠、平遠)式”的構圖和散點透視,從高空俯瞰的峰巒以及《山河社稷圖》內外的景緻還是看得出青綠山水長卷的美學趣味。

片中用到的視聽技巧也大都是結合實際需要而運用的,鮮有炫技之嫌。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最令我激動的莫過於片中的角色表演,尤其是哪吒的表演。其三維動畫技巧和技術標準固然以美帝為追趕對象,但角色的儀態、表情、動作及一系列誇張的情緒反應都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本土化”,而不再流於過火的“擠眉弄眼”和“張牙舞爪”。

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家最好不要抱著看一部正劇的心態進電影院,權當去看一部周星馳範兒的“哪吒外傳”,因為《魔童降世》的一切淚點、燃點都會建立在此起彼伏的笑點之上。

事實上,影片中有不少喜劇橋段是對星爺的致敬,就連太乙真人也讀起了《神仙的自我修養》。

然而,恰恰是影片前三分之一的喜劇橋段過於密集,又對人物性格的發展和劇情的推進助益不大,讓我一度坐不住,直到開場40分鐘以後才逐漸入戲。

影片前半個小時一直在不停地上演哪吒的種種惡趣味,對於其內心的孤寂、落寞卻展現得也不夠,很多人都沒能與角色及時建立情感聯繫。過度使用無厘頭橋段不光會消解哪吒身上的悲情色彩,反而會讓人對其心生厭惡。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同樣的道理,太乙真人從外形到性格都是完全顛覆傳統形象的,影片的前30分鐘一直在著力表現其蠢笨、滑稽、缺心眼兒的一面。

從受命帶靈珠和魔丸下凡到收哪吒為徒,太乙真人做出的選擇和行動幾乎都是被動的,因自己的疏忽鑄成大錯後,也沒有做像樣的懺悔。顛覆不要緊,但不能忘記太乙仍舊是哪吒的師父和精神嚮導,只有儘快展示出他性格中有分量的閃光點才能不令觀眾生厭,這個角色才能立得住,影片後半部分其表現出勇敢、睿智的一面時才不突兀、才足夠可信。

相比之下,電視劇《蓮花童子哪吒》中的太乙真人雖然也嗜酒如命、洋相百出,但面對教派的紛爭和凡間的禍福都表現出了憂患和勇於擔當的一面,與靈珠子以及轉世後的哪吒始終有師徒之情的牽絆,這樣寓莊於諧的處理使得太乙真人的形象顯得可愛、豐滿。

而《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作為哪吒的師父,在大部分時間裡充當著插科打諢的丑角,在哪吒內心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甚至不及敖丙,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蓮花童子哪吒》中的太乙真人(左)和申公豹。


"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哪吒鬧海》電影海報(1979);右:《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海報(2019)。


7月13日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的首輪點映,從心底為這個攝製組鼓掌。

我們必須承認,21世紀以來的中國商業動畫長片起點不是很高。在當前語境下,一部好的國產商業動畫長片不一定是盡善盡美、滴水不漏的,而是能體現出團隊的誠意、潛力,並在工業化標準、劇作、主題立意、表現手法等方面有所創建,最終讓觀眾對這個團隊的進步有信心、有期待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魔童降世》很優秀。

01

聽說導演在影片中丟了不少彩蛋,進入正題之前不妨盤一盤。

作為一個動畫史研究者,《魔童降世》上映的時間點讓我感到驚喜——今年正好是上海美影廠的經典作品《哪吒鬧海》上映四十週年。很多朋友是通過2016年我們推送的“《哪吒鬧海》幕後揭祕系列”認識空藏動漫資料館的,不論我們團隊還是我個人,“哪吒情結”真是深得不能再深了。

由《哪吒鬧海》主創鈐印的影片完成臺本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空藏動漫資料館收藏


1979年秋,《哪吒鬧海》部分主創在公園慶祝影片製作完成。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其實,《魔童降世》在許多地方都或隱或顯的表現出了對《哪吒鬧海》和其他經典作品的致敬。最明顯的就是片中家將的造型設計就是以《哪吒鬧海》中的家將為藍本的。

左:張仃先生為《哪吒鬧海》設計的家將;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家將。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大約在《魔童降世》正片70分鐘左右(不一定準確),哪吒的生辰宴上火尖槍、混天綾起舞的一整套動畫都是轉摹自《哪吒鬧海》中林文肖老師擔任原畫設計的鏡頭(曾經對這段戲做過逐幀拉片的我發現之後幾乎要喊出來),背景音樂也聽得出金覆載老師原曲的旋律。

《哪吒鬧海》經典場景,不少老動畫的骨灰粉都發現了相關的彩蛋,準備去影院的朋友們記得留意。

而青銅獸開閉結界的idea和《大鬧天宮》中嚴定憲、林文肖老師設計的挑開水簾洞的鏡頭如出一轍,今年上影節官方海報的創意同樣來源於此。

《大鬧天宮》中的經典場景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相關場景片段未公開,推薦進影院欣賞。

還比如,使雙錘的敖丙(《封神演義》中的敖丙用的是方天畫戟)、黃天碧海的美術設定,以及對李靖人性化的演繹等處都能看出是對《哪吒鬧海》的延續和發展。

《哪吒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場景氣氛對比。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中的哪吒面世之初人人喊醜,但結合劇情就可以知道主創們決不是為醜而醜。

《哪吒鬧海》中的哪吒也曾被張仃先生設計成了在海邊飽經風吹日晒的“黑瘦精靈”,即便導演們最終沒有采納這個版本的設計,可是從張仃先生後來創作的壁畫《哪吒鬧海》中還是依稀看出了原來的影子。

尤其《魔童降世》中的六臂哪吒與《哪吒鬧海》壁畫中的蓮花化身很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不怒自威的法相。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左:張仃先生壁畫手稿《哪吒鬧海》中的哪吒;右:《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報中的哪吒。


其實今天想分享的,主要是關於影片主題立意的一些思考。下面僅就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延伸開來,拉拉雜雜聊幾句,儘可能不劇透。

《哪吒鬧海》經過了四十年的沉澱,成為了經典。《魔童降世》才剛剛上路,也足夠讓觀眾大呼驚豔。它們都是改編自《封神演義》,並且都在一定程度上對原著進行了顛覆性的解構,不同的改編思路也折射出了各自所屬的時代背景,承載了不同的人文觀念。

關於《哪吒鬧海》的內容此處不再贅述,對《魔童降世》的分析也就從“顛覆”開始。

02

《魔童降世》最大膽的地方首先是對於主人公造型的“醜化”。

一部商業長片的主角造型一旦對大眾視覺審美經驗進行了挑戰,後續的創作就是一場冒險。

同樣是夢工廠的力作,《怪物史萊克》的人氣遠不如《功夫熊貓》,除去電影本身的品質不談,人物造型的影響不能說沒有。

哪吒在早期的宗教典籍中多被稱為“鬼王”“藥叉大將”,身形碩大,青面獠牙,常以“惡眼見四方”,但少有圖像資料存世。

直到明代中期“本土化”以後,哪吒逐漸以天真清秀或俊朗英武的娃娃臉示人,幾百年來早已經深入人心。

《魔童降世》作為一部勵志的通俗文藝作品,要想讓觀眾接受甚至喜歡上這個醜哪吒,就必須通過其內心的美來消解外形的“醜”,甚至讓觀眾對這種反差產生認同,這對編、導技巧的要求很高。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給出的答卷不能說是滿分,但沒有讓人失望。先來看看目前官方公佈的劇情:

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

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太乙受命將靈珠託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

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然而面對眾人對魔丸的誤解和即將來臨的天雷的降臨,哪吒是否命中註定會立地成魔,他將何去何從……

相貌和某些先天的資質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而這些異樣的表現常常會使我們與周遭的世界格格不入,甚至遭受種種偏見和誤解。

我們自己往往認識不到,這種“缺陷”的另一面很可能是旁人無法企及的特長,是我們向命運發起挑戰的能量源泉。

如果我們自己無法正視、接納這些特質,或者這種特質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會為自己乃至身邊的人帶來麻煩。

反之,當我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異常”之處,克服“心魔”,發掘併發揮潛力去改變命運,自然會與內心達成和解。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以上是我對《魔童降世》主題所作的提煉,也是我與片中哪吒產生共情的基礎。這樣的立意,說傳統也傳統,說現代也現代。

說它傳統,是因為這同樣是小說《西遊記》中“大鬧天宮”一節的立意。傳為明代李卓吾評本的《西遊記》中便提醒讀者留心第七回中的一首韻文:

“圓陀陀,光灼灼,亙古常存人怎學?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顆摩尼珠,劍戟刀槍傷不著。也能善,也能惡,眼前善惡憑他作。善時成佛與成仙,惡處披毛並帶角。無窮變化鬧天宮,雷將神兵不可捉。”

“圓陀陀,光灼灼”“摩尼珠”都是道教內丹理論中的語彙,都代指——

“先天一點靈光”,即人的本心,所謂“此心靈靈不昧,了了常知……三教大聖教人修道,是修這個;成仙成佛,也是這個;戴角披毛,也是這個”(見明代《性命圭旨》)。

學者李天飛認為,《西遊記》的作者並沒有用二元對立的善惡來評判孫悟空“大鬧天宮”的行為,而是報以“熱烈之極而又冷靜之極,慈悲憐憫之極”的態度。也就是說這顆毫無羈絆的本心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和適當的約束,便會煥發出無窮的正能量;如果不斷地躁動、膨脹,便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由此可見,那些以階級鬥爭學說和陰謀論圖解《西遊記》的做法是多麼可笑(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文藝作品的主題與時代精神所相呼應的成果另當別論)。而這,恰恰與《魔童降世》的主題暗合。

說它現代,是因為這個立意迴應了大多數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的焦慮,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能引起強烈的共鳴。而關於哪吒身上的“魔”性,《魔童降世》做了比較有普適性的當代解讀。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想必有很多人與我有相同經歷。當我們因為對《哪吒鬧海》《封神榜傳奇》和《哪吒傳奇》中的“少年英雄”心生嚮往而翻開《封神演義》時,內心是崩潰的。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自恃“靈珠子應運下世”,將來肩負著助周伐紂的使命,便覺得自己殺傷人命不過是為了“磨鍊本性”“完成劫數”,稍有不如意便大開殺戒,與敖丙、石磯交惡的過程充滿了無理取鬧的言行,讓人不禁對龍王和石磯心生憐憫。

而李靖與哪吒父子之間的矛盾更是貫穿第十二至十四回的主線,兒子驕橫跋扈,老爹決絕迂腐,直至最後父子刀兵相向,燃燈道人出面解圍,這段故事才告一段落。

但最後父子間的心結並沒有解開,哪吒不過是懾於玲瓏塔的威力才罷手,李靖也沒有任何轉變。等到後來父子倆都淪為配角的時候,形象反倒變得溫潤起來,至於他們的親子關係是否真正有所改善,我們不得而知,作者模稜兩可的態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但即便如此,《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塑造在古代文學作品中還是最出彩、最生動、最成功的,而原作的空白恰恰為後人的解讀、演繹留下了極大的空間。

《連環圖畫封神傳》之《父子交戰》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鬧海》中的李靖既有迂腐決絕的一面,也有溫情慈愛的一面。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李靖是愛子心切的“暖男”。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近代以來,這段故事多被解讀為中國人向父權宣戰的檄文或“弒父情結”的文學化表達,當代中二青年又多著眼於哪吒“削肉剔骨”的壯行,將自己辛酸的親子記憶投射其間。

而哪吒身上流露出的那種冷漠、暴戾之氣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或迴避了。在我所見的根據《封神演義》改編的影視劇中,目前只有香港TVB的《封神榜》對此做過比較細膩、深入的演繹,其餘多數影視作品(尤其是動畫片)多采取“提純淨化”或“轉移矛盾”的辦法。

TVB《封神榜》劇照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而此次《魔童降世》一方面捨棄了哪吒與李靖之前的父子矛盾,另一方面集中全力迎接更大的挑戰,通過符合當代中國人價值觀的解構為哪吒的“魔性”找到了立足點——本應是靈珠降世,卻因被人用“魔丸”掉包而變成了“魔童”。

魔童像普通孩子一樣渴望愛與認同,卻又有著頑劣暴躁的本性和令人生畏的破壞力,他如何贏得自己和他人的認可,如何克服自己的魔性?

面對“生而為魔”的偏見和三年之限的“天劫”他將如何抗爭?

更為出彩的是,這種困擾和衝突不光體現在哪吒身上,也是龍族內心的傷疤,隨後哪吒與敖丙的惺惺相惜或者說同命相憐也就更有看頭。

03

幻想題材的作品要想讓觀眾迅速入戲,建立一個體系自洽的世界觀非常重要。就我的感覺來說,《魔童降世》做得不錯。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立意更是徹底打破了籠罩著《封神演義》全書的宿命色彩

樸素的宿命思想見於世界各地的古典神話寓言,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精神在變,觀眾的審美需求在變,幻想題材的敘事藝術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滿足於“宿命”的設定,而是傾向於呈現出每一個戲劇衝突的內在邏輯,越來越強調主人公在虛構世界中的主動性。

小說《西遊記》的文學價值遠高於《封神演義》,這在文學界是沒有太大異議的,除了技巧,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理念和格局。

宗教思想和典故之於《西遊記》只是一個龐大的素材庫,作者可以不受拘束、自由取捨。故事中涉及的“因果”“劫數”往往是人為操縱的結果,同樣可以人為地改變,這樣一來不光戲劇張力大大增加,整部書都洋溢這一種爛漫不羈的氛圍。而《封神演義》通篇籠罩著沉鬱的宿命色彩,在上天制定的各種不合理的遊戲規則面前,商周雙方都是那麼無力。

上個世紀的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大都是在沿著這條路探索,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乃至《寶蓮燈》,面對被各種權威操縱的不合理規則,主人公們都在全力對抗。如今,《魔童降世》把對宿命論的抗爭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些年來,一些外國影片的風行曾讓“宿命論”以一種扭曲的姿態再度返潮。

在不少西方人拍攝的中國題材電影裡,中國古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玄之又玄的神祕主義,而神祕主義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宿命論”。各種突發的、不可預料的、沒有邏輯的事情全部可以用“宿命”二字來解釋,一個角色能否成為英雄,其勤奮刻苦、歷經磨難往往是第二位的,沒有命中註定的神聖使命一切白搭。

比如《功夫熊貓》。

儘管《功夫熊貓》整體的視聽表現力十分優秀,但這部影片的故事和人物在我心中卻始終立不起來。

“神奇五俠”在和平谷備受愛戴,他們刻苦修煉、武藝精湛,卻無法成為“神龍大俠”。而阿寶僅僅作為一個愛做白日夢,只想來比武大會湊熱鬧的小白卻被陰差陽錯地選定為神龍大俠,只因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預言,還有其熊貓屬性代表著“陰陽兩極”。往後修煉的過程也並不曲折,不過是靠著“天賦異稟”和師父的指導“四兩撥千斤,而神奇五俠只能甘當配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成為神龍大俠之後的阿寶有進取心和主動擔當的想法嗎?

很可惜,他的每一點成長几乎都在被外力推著走,主觀能動性微乎其微。第三部中他又稀裡糊塗地被告知擔任神奇五俠的老師,還成為了烏龜大師的繼承人,這又為什麼?

說到底還是先有了“命中註定”,才使得阿寶被師長、親人、朋友連拉帶扯地走上了人生巔峰。

每當重溫上面的對白,我的智商都會遭受一輪暴擊。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這樣的例子絕不是個案,也不能不說是一種西方凝視下的文化偏見或者“刻板印象”。更堪憂的,是這樣打著“中國風”的旗號反向輸入的影片又讓那麼多中國觀眾對此渾然不覺,一些國內的動畫從業者也對這樣的價值觀持默認的態度。

不論有心還是無意,《魔童降世》的誕生都是對宿命論調的一次有力反擊,也為中國神話題材動畫長片的立意豎立了新的標杆。正因為對此深表認同,我便又不由自主地“吹毛求疵”起來。

《魔童降世》開篇,元始天尊道破了靈珠未來的使命是助周伐紂,那麼靈珠子為何必須投胎在李靖家?殷夫人為何懷胎三年?電影給出的解釋是李靖肩負天命。照我的理解,哪吒的投胎畢竟是天神操縱的行為,元始天尊選擇李靖必然是有理由的,殷夫人在懷胎之前或之初很可能就已經被指定為靈珠的生母了。可惜電影對此沒有交代。

熟悉《封神演義》和相關改編作品的我們自然可以腦補李靖身上的種種特質,我們也早就知道他將來會在周營拜將帶兵罰紂。可沒有以上儲備的小朋友或者外國觀眾是不是能get到呢?

一部獨立的、完整的電影作品是不能要求觀眾用其他渠道獲取的信息來填補劇情上的空白的。如果電影開篇簡要介紹一些李靖的品格和才能,給元始天尊的選擇一個理由是不是更好?會不會讓整個故事的調性更統一?

04

除了對《魔童降世》的立意格外注目,影片的其他方面也讓我頗有感觸。

一部商業動畫片的故事如果不靈,再NB的視效和噱頭都會因孤立存在而顯得蒼白。而《魔童降世》有了較好的劇本打底,視效、表演作為錦上添花的加分項也就顯得熠熠生輝。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魔童降世》沒有像以往的國產動畫一樣在宣傳時刻意主打“中國風”,但在我看來《魔童降世》呈現出的中國美學(不等於“中國古代美學”)更平易近人,不故弄玄虛

雖然在人物造型上還存在風格不統一的問題,一些脫胎於美、日動畫的視覺元素常常交替閃爍,但每個角色的外形、氣質與其性格設定都做到了高度兼容。

場景設計也根據3D化呈現的需要對中國古典繪畫風格做了消化,哪怕沒有遵循“三遠(高遠、深遠、平遠)式”的構圖和散點透視,從高空俯瞰的峰巒以及《山河社稷圖》內外的景緻還是看得出青綠山水長卷的美學趣味。

片中用到的視聽技巧也大都是結合實際需要而運用的,鮮有炫技之嫌。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最令我激動的莫過於片中的角色表演,尤其是哪吒的表演。其三維動畫技巧和技術標準固然以美帝為追趕對象,但角色的儀態、表情、動作及一系列誇張的情緒反應都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本土化”,而不再流於過火的“擠眉弄眼”和“張牙舞爪”。

要特別說明的是,大家最好不要抱著看一部正劇的心態進電影院,權當去看一部周星馳範兒的“哪吒外傳”,因為《魔童降世》的一切淚點、燃點都會建立在此起彼伏的笑點之上。

事實上,影片中有不少喜劇橋段是對星爺的致敬,就連太乙真人也讀起了《神仙的自我修養》。

然而,恰恰是影片前三分之一的喜劇橋段過於密集,又對人物性格的發展和劇情的推進助益不大,讓我一度坐不住,直到開場40分鐘以後才逐漸入戲。

影片前半個小時一直在不停地上演哪吒的種種惡趣味,對於其內心的孤寂、落寞卻展現得也不夠,很多人都沒能與角色及時建立情感聯繫。過度使用無厘頭橋段不光會消解哪吒身上的悲情色彩,反而會讓人對其心生厭惡。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同樣的道理,太乙真人從外形到性格都是完全顛覆傳統形象的,影片的前30分鐘一直在著力表現其蠢笨、滑稽、缺心眼兒的一面。

從受命帶靈珠和魔丸下凡到收哪吒為徒,太乙真人做出的選擇和行動幾乎都是被動的,因自己的疏忽鑄成大錯後,也沒有做像樣的懺悔。顛覆不要緊,但不能忘記太乙仍舊是哪吒的師父和精神嚮導,只有儘快展示出他性格中有分量的閃光點才能不令觀眾生厭,這個角色才能立得住,影片後半部分其表現出勇敢、睿智的一面時才不突兀、才足夠可信。

相比之下,電視劇《蓮花童子哪吒》中的太乙真人雖然也嗜酒如命、洋相百出,但面對教派的紛爭和凡間的禍福都表現出了憂患和勇於擔當的一面,與靈珠子以及轉世後的哪吒始終有師徒之情的牽絆,這樣寓莊於諧的處理使得太乙真人的形象顯得可愛、豐滿。

而《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作為哪吒的師父,在大部分時間裡充當著插科打諢的丑角,在哪吒內心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甚至不及敖丙,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

《蓮花童子哪吒》中的太乙真人(左)和申公豹。


站在《哪吒鬧海》的肩膀上,《魔童降世》贏在了哪兒?


言而總之,瑕不掩瑜吧。

很高興看到《魔童降世》為中國動畫業界和觀眾注射了強心劑,但也希望業界和觀眾都能在慶祝的時候保持冷靜,拒絕“浮誇風”,客觀地審視可喜的成績,以開放的胸襟容納理性的批評。就像四年前的田曉鵬導演和他的《大聖歸來》那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