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8月7日刊 |總第1861期

或許是1979年的《哪吒鬧海》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了。

那個版本中,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哪吒拔劍自刎的鏡頭讓人過目不忘。

cult版的哪吒很震撼,也很憂傷。

所以無論怎麼想,剔骨剜肉的故事也是最不可能改寫成合家歡的。

但是誰知道,哪吒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李靖,也從來都不只是哪吒的爸爸。

"

2019年8月7日刊 |總第1861期

或許是1979年的《哪吒鬧海》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了。

那個版本中,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哪吒拔劍自刎的鏡頭讓人過目不忘。

cult版的哪吒很震撼,也很憂傷。

所以無論怎麼想,剔骨剜肉的故事也是最不可能改寫成合家歡的。

但是誰知道,哪吒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李靖,也從來都不只是哪吒的爸爸。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於是,有了今天刷新國產動畫票房記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有意義的一個作用在於行業提振。

"

2019年8月7日刊 |總第1861期

或許是1979年的《哪吒鬧海》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了。

那個版本中,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哪吒拔劍自刎的鏡頭讓人過目不忘。

cult版的哪吒很震撼,也很憂傷。

所以無論怎麼想,剔骨剜肉的故事也是最不可能改寫成合家歡的。

但是誰知道,哪吒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李靖,也從來都不只是哪吒的爸爸。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於是,有了今天刷新國產動畫票房記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有意義的一個作用在於行業提振。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5年暑期檔,這部作品以較為流暢的故事和較為新鮮的人設,以上映首日僅9.2%的排片,最終逆襲為9.56億元票房,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紀錄。

9.56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呢,在此之前的14年裡,院線國產動畫票房過億的只有6部,四部“喜羊羊”,一部《熊出沒》,一部《十萬個冷笑話》。

高回報比,奠定觀眾基本認識,《大聖歸來》給國產動畫殺出一條血路。

2016年,搞“情懷營銷”的《大魚海棠》雖然因三角戀故事和宮崎駿風飽受詬病,但能看得出影片在中國古典文化風格的呈現上,所做的努力。

"

2019年8月7日刊 |總第1861期

或許是1979年的《哪吒鬧海》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了。

那個版本中,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哪吒拔劍自刎的鏡頭讓人過目不忘。

cult版的哪吒很震撼,也很憂傷。

所以無論怎麼想,剔骨剜肉的故事也是最不可能改寫成合家歡的。

但是誰知道,哪吒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李靖,也從來都不只是哪吒的爸爸。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於是,有了今天刷新國產動畫票房記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有意義的一個作用在於行業提振。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5年暑期檔,這部作品以較為流暢的故事和較為新鮮的人設,以上映首日僅9.2%的排片,最終逆襲為9.56億元票房,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紀錄。

9.56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呢,在此之前的14年裡,院線國產動畫票房過億的只有6部,四部“喜羊羊”,一部《熊出沒》,一部《十萬個冷笑話》。

高回報比,奠定觀眾基本認識,《大聖歸來》給國產動畫殺出一條血路。

2016年,搞“情懷營銷”的《大魚海棠》雖然因三角戀故事和宮崎駿風飽受詬病,但能看得出影片在中國古典文化風格的呈現上,所做的努力。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7年的《大護法》和2018年的《大世界》開闢了國產動畫真正的成人向,同時作者風格鮮明。

2019年的《白蛇:緣起》,前半部分保留了香港武俠片的意味,後半部分轉化為好萊塢式巨蟒災難片,整體上說,製作較精良,提供了一種經典IP改編的正確方向,也是追光動畫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現,卻是國產動畫另一個新的起點。

它的成功是當下內地整個動畫電影產業的技術、製作水平長期積累的結果。

人設和敘事,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原來我們熟知的故事進行了諸多顛覆。

神話新編要有所突破,必須融入時代的元素。

哪吒在這部電影中是一個醜萌的、不被眾人理解的孤獨少年,李靖是一個默默守護孩子的慈愛父親,殷夫人是一個斬妖除魔的獨立女性,太乙真人是一口川普的油膩胖子。

"

2019年8月7日刊 |總第1861期

或許是1979年的《哪吒鬧海》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了。

那個版本中,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哪吒拔劍自刎的鏡頭讓人過目不忘。

cult版的哪吒很震撼,也很憂傷。

所以無論怎麼想,剔骨剜肉的故事也是最不可能改寫成合家歡的。

但是誰知道,哪吒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李靖,也從來都不只是哪吒的爸爸。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於是,有了今天刷新國產動畫票房記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有意義的一個作用在於行業提振。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5年暑期檔,這部作品以較為流暢的故事和較為新鮮的人設,以上映首日僅9.2%的排片,最終逆襲為9.56億元票房,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紀錄。

9.56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呢,在此之前的14年裡,院線國產動畫票房過億的只有6部,四部“喜羊羊”,一部《熊出沒》,一部《十萬個冷笑話》。

高回報比,奠定觀眾基本認識,《大聖歸來》給國產動畫殺出一條血路。

2016年,搞“情懷營銷”的《大魚海棠》雖然因三角戀故事和宮崎駿風飽受詬病,但能看得出影片在中國古典文化風格的呈現上,所做的努力。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7年的《大護法》和2018年的《大世界》開闢了國產動畫真正的成人向,同時作者風格鮮明。

2019年的《白蛇:緣起》,前半部分保留了香港武俠片的意味,後半部分轉化為好萊塢式巨蟒災難片,整體上說,製作較精良,提供了一種經典IP改編的正確方向,也是追光動畫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現,卻是國產動畫另一個新的起點。

它的成功是當下內地整個動畫電影產業的技術、製作水平長期積累的結果。

人設和敘事,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原來我們熟知的故事進行了諸多顛覆。

神話新編要有所突破,必須融入時代的元素。

哪吒在這部電影中是一個醜萌的、不被眾人理解的孤獨少年,李靖是一個默默守護孩子的慈愛父親,殷夫人是一個斬妖除魔的獨立女性,太乙真人是一口川普的油膩胖子。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從弒父的悲劇少年,到對抗社會偏見、不認命而被感化的少年,電影在神話故事的改頭換面中,已試圖取得觀眾的最大公約數。

影片中提煉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改命”的個人成長主題,以及親情、友情和對群體偏見的抗爭,更進一步說,是在映射網絡暴力、原生家庭、歧視等當下社會問題,容易激發共鳴,留出了時代情緒的傾瀉出口。

此外,影片的故事節奏、情緒把控極好。

全片110分鐘,前20分左右故事內容為魔丸靈珠互換、哪吒降世、李靖上天,完成故事建制,沒有拖泥帶水;20-75分鐘左右在陳塘關受誤解偏見與敖丙相遇完成故事發展;最後75-100分鐘完成生日宴結尾天劫。

抹平故事深度,邏輯完整自洽,加之精良的製作和極強的娛樂性(笑點、淚點、燃點),可見導演對這部動畫作品定位比較準確。

"

2019年8月7日刊 |總第1861期

或許是1979年的《哪吒鬧海》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了。

那個版本中,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哪吒拔劍自刎的鏡頭讓人過目不忘。

cult版的哪吒很震撼,也很憂傷。

所以無論怎麼想,剔骨剜肉的故事也是最不可能改寫成合家歡的。

但是誰知道,哪吒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李靖,也從來都不只是哪吒的爸爸。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於是,有了今天刷新國產動畫票房記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有意義的一個作用在於行業提振。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5年暑期檔,這部作品以較為流暢的故事和較為新鮮的人設,以上映首日僅9.2%的排片,最終逆襲為9.56億元票房,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紀錄。

9.56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呢,在此之前的14年裡,院線國產動畫票房過億的只有6部,四部“喜羊羊”,一部《熊出沒》,一部《十萬個冷笑話》。

高回報比,奠定觀眾基本認識,《大聖歸來》給國產動畫殺出一條血路。

2016年,搞“情懷營銷”的《大魚海棠》雖然因三角戀故事和宮崎駿風飽受詬病,但能看得出影片在中國古典文化風格的呈現上,所做的努力。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7年的《大護法》和2018年的《大世界》開闢了國產動畫真正的成人向,同時作者風格鮮明。

2019年的《白蛇:緣起》,前半部分保留了香港武俠片的意味,後半部分轉化為好萊塢式巨蟒災難片,整體上說,製作較精良,提供了一種經典IP改編的正確方向,也是追光動畫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現,卻是國產動畫另一個新的起點。

它的成功是當下內地整個動畫電影產業的技術、製作水平長期積累的結果。

人設和敘事,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原來我們熟知的故事進行了諸多顛覆。

神話新編要有所突破,必須融入時代的元素。

哪吒在這部電影中是一個醜萌的、不被眾人理解的孤獨少年,李靖是一個默默守護孩子的慈愛父親,殷夫人是一個斬妖除魔的獨立女性,太乙真人是一口川普的油膩胖子。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從弒父的悲劇少年,到對抗社會偏見、不認命而被感化的少年,電影在神話故事的改頭換面中,已試圖取得觀眾的最大公約數。

影片中提煉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改命”的個人成長主題,以及親情、友情和對群體偏見的抗爭,更進一步說,是在映射網絡暴力、原生家庭、歧視等當下社會問題,容易激發共鳴,留出了時代情緒的傾瀉出口。

此外,影片的故事節奏、情緒把控極好。

全片110分鐘,前20分左右故事內容為魔丸靈珠互換、哪吒降世、李靖上天,完成故事建制,沒有拖泥帶水;20-75分鐘左右在陳塘關受誤解偏見與敖丙相遇完成故事發展;最後75-100分鐘完成生日宴結尾天劫。

抹平故事深度,邏輯完整自洽,加之精良的製作和極強的娛樂性(笑點、淚點、燃點),可見導演對這部動畫作品定位比較準確。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如果說1979年的《哪吒鬧海》風格上是更偏向希臘古典悲劇,並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融入了極強的政治隱喻,而當下《哪吒》的立意則是好萊塢的普世價值。

革命年代,李靖是無情無愛的壞爸爸;今時今日,李靖是一心愛子的好爸爸。

也許,不強求深度,直接刺激觀眾興奮神經,是國產動畫作品的一個增長點。

這種類型不斷壯大,我們未來的“封神宇宙”才有對標漫威這種電影世界觀架構的可能性。

民族風格?一種疑惑

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開創了摺紙動畫、剪紙動畫和水墨動畫等新穎形式,製作出《小蝌蚪找媽媽》(1961)、《大鬧天宮》(1964)、 《三個和尚》(1981)等蜚聲中外的動畫作品。它們獨特的中國氣派和民族形式在國際上獲得了很高聲譽,通常被稱為“中國學派”。

1950年代,中國動畫不僅受到中國古典繪畫的影響,還融合了中國戲曲的表演樣式,形成獨特的中國動畫話語。在視覺上強調誇張與程式化,在聽覺上強調節奏和打擊樂。

到了1980年代,會融合蒙太奇技巧,比如《哪吒鬧海》中哪吒自刎前,短鏡頭快速剪輯製造的視覺高潮。

"

2019年8月7日刊 |總第1861期

或許是1979年的《哪吒鬧海》給我的印象太過深刻了。

那個版本中,虛實結合的手法表現哪吒拔劍自刎的鏡頭讓人過目不忘。

cult版的哪吒很震撼,也很憂傷。

所以無論怎麼想,剔骨剜肉的故事也是最不可能改寫成合家歡的。

但是誰知道,哪吒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李靖,也從來都不只是哪吒的爸爸。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於是,有了今天刷新國產動畫票房記錄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從《大聖歸來》到《哪吒》

《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最有意義的一個作用在於行業提振。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5年暑期檔,這部作品以較為流暢的故事和較為新鮮的人設,以上映首日僅9.2%的排片,最終逆襲為9.56億元票房,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紀錄。

9.56億元是個什麼概念呢,在此之前的14年裡,院線國產動畫票房過億的只有6部,四部“喜羊羊”,一部《熊出沒》,一部《十萬個冷笑話》。

高回報比,奠定觀眾基本認識,《大聖歸來》給國產動畫殺出一條血路。

2016年,搞“情懷營銷”的《大魚海棠》雖然因三角戀故事和宮崎駿風飽受詬病,但能看得出影片在中國古典文化風格的呈現上,所做的努力。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2017年的《大護法》和2018年的《大世界》開闢了國產動畫真正的成人向,同時作者風格鮮明。

2019年的《白蛇:緣起》,前半部分保留了香港武俠片的意味,後半部分轉化為好萊塢式巨蟒災難片,整體上說,製作較精良,提供了一種經典IP改編的正確方向,也是追光動畫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現,卻是國產動畫另一個新的起點。

它的成功是當下內地整個動畫電影產業的技術、製作水平長期積累的結果。

人設和敘事,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原來我們熟知的故事進行了諸多顛覆。

神話新編要有所突破,必須融入時代的元素。

哪吒在這部電影中是一個醜萌的、不被眾人理解的孤獨少年,李靖是一個默默守護孩子的慈愛父親,殷夫人是一個斬妖除魔的獨立女性,太乙真人是一口川普的油膩胖子。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從弒父的悲劇少年,到對抗社會偏見、不認命而被感化的少年,電影在神話故事的改頭換面中,已試圖取得觀眾的最大公約數。

影片中提煉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改命”的個人成長主題,以及親情、友情和對群體偏見的抗爭,更進一步說,是在映射網絡暴力、原生家庭、歧視等當下社會問題,容易激發共鳴,留出了時代情緒的傾瀉出口。

此外,影片的故事節奏、情緒把控極好。

全片110分鐘,前20分左右故事內容為魔丸靈珠互換、哪吒降世、李靖上天,完成故事建制,沒有拖泥帶水;20-75分鐘左右在陳塘關受誤解偏見與敖丙相遇完成故事發展;最後75-100分鐘完成生日宴結尾天劫。

抹平故事深度,邏輯完整自洽,加之精良的製作和極強的娛樂性(笑點、淚點、燃點),可見導演對這部動畫作品定位比較準確。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如果說1979年的《哪吒鬧海》風格上是更偏向希臘古典悲劇,並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融入了極強的政治隱喻,而當下《哪吒》的立意則是好萊塢的普世價值。

革命年代,李靖是無情無愛的壞爸爸;今時今日,李靖是一心愛子的好爸爸。

也許,不強求深度,直接刺激觀眾興奮神經,是國產動畫作品的一個增長點。

這種類型不斷壯大,我們未來的“封神宇宙”才有對標漫威這種電影世界觀架構的可能性。

民族風格?一種疑惑

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開創了摺紙動畫、剪紙動畫和水墨動畫等新穎形式,製作出《小蝌蚪找媽媽》(1961)、《大鬧天宮》(1964)、 《三個和尚》(1981)等蜚聲中外的動畫作品。它們獨特的中國氣派和民族形式在國際上獲得了很高聲譽,通常被稱為“中國學派”。

1950年代,中國動畫不僅受到中國古典繪畫的影響,還融合了中國戲曲的表演樣式,形成獨特的中國動畫話語。在視覺上強調誇張與程式化,在聽覺上強調節奏和打擊樂。

到了1980年代,會融合蒙太奇技巧,比如《哪吒鬧海》中哪吒自刎前,短鏡頭快速剪輯製造的視覺高潮。

《哪吒》破圈是電影的勝利,但依然難以驅散一種美學上的迷惑……

而當下,我們找不到一種貫穿一致的美學風格。

無論《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些影片構築的當代動畫的新風格,更多是雜糅、混雜、不統一的傾向。所謂的古典美學的部分,大多是挪用傳統文化元素而已。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都能找到日漫的影響,而《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流露出比較濃重的後現代主義藝術+古典美學的雜糅風格。

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各種古典元素,但大家公認最獨特的、醜萌的哪吒形象,幾乎是英國街頭頑童(Gorillaz)樂隊的一種復刻。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孫悟空、哪吒還是人妖之戀,這些現代版故事敘述中好像多少都損失了中國神話故事中“一物降一物”的那種佛道傳統韻味,只願調配一顆包治百病的大力丸。

【文/洛神】

The End

本文為作者 影視獨舌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s://107cine.com/stream/113825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