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在《西遊記》裡,哪吒三歲“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李靖“恐生後患”要殺他,哪吒怒而自殺。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七歲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兒。李靖修仙未成,好不容易當了陳塘關總兵得以暢享人間富貴,突然飛來橫禍,這下別說當官,命都要保不住了。

石磯娘娘為徒弟報仇,把李靖攝去問罪。李靖發誓不是自己乾的,把哪吒交了出去。哪吒打不過跑了,石磯娘娘一路追殺。脫了嫌疑的李靖呢?他就回去了……回去了……說不定他還暗戳戳地盼著有人替他收拾了不孝子才好呢 。

一邊是拼命為徒弟報仇,一邊放手讓兒子去死。讀到這裡,不知道哪吒內心陰影面積有多大,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被拋棄的感覺?

看來在李靖心裡,所謂的“父精母血”,在自己生命和仕途受到威脅時,兒子的分量也和一顆精子差不多了——他是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的。

眾龍王上門問罪時,哪吒“破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而他的父母,卻一言不發,然後埋葬了哪吒屍骸,而已。這是他們第一次逼死哪吒。

再後來哪吒需要香火再造身體,再三託夢懇求母親造廟宇。李靖發現後打碎金身,燒燬廟宇。他怕被人說“假降邪神”,耽誤了仕途。 這是他第二次毀滅哪吒。


  • 哪吒與父母的和解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在《西遊記》裡,哪吒三歲“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李靖“恐生後患”要殺他,哪吒怒而自殺。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七歲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兒。李靖修仙未成,好不容易當了陳塘關總兵得以暢享人間富貴,突然飛來橫禍,這下別說當官,命都要保不住了。

石磯娘娘為徒弟報仇,把李靖攝去問罪。李靖發誓不是自己乾的,把哪吒交了出去。哪吒打不過跑了,石磯娘娘一路追殺。脫了嫌疑的李靖呢?他就回去了……回去了……說不定他還暗戳戳地盼著有人替他收拾了不孝子才好呢 。

一邊是拼命為徒弟報仇,一邊放手讓兒子去死。讀到這裡,不知道哪吒內心陰影面積有多大,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被拋棄的感覺?

看來在李靖心裡,所謂的“父精母血”,在自己生命和仕途受到威脅時,兒子的分量也和一顆精子差不多了——他是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的。

眾龍王上門問罪時,哪吒“破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而他的父母,卻一言不發,然後埋葬了哪吒屍骸,而已。這是他們第一次逼死哪吒。

再後來哪吒需要香火再造身體,再三託夢懇求母親造廟宇。李靖發現後打碎金身,燒燬廟宇。他怕被人說“假降邪神”,耽誤了仕途。 這是他第二次毀滅哪吒。


  • 哪吒與父母的和解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重生以後更是神通廣大,物不平則鳴,他必然要去找李靖“報那剔骨之仇”。但李靖不能死,作為父權體系的代表人物,讓他死那就是忤逆,哪吒作為戰鬥小英雄,還有用武之地,也不能死。

那麼哪吒與父母的關係是如何和解的呢?

在《西遊記》中,如來給了李靖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佛,讓哪吒“以佛為父”對著寶塔叫父親。佛祖還是很智慧的,他沒有用愚民洗腦政策,也沒有實施權力高壓,而是巧妙運用乾坤大挪移之法化解了冤仇。

但這個辦法有個後遺症。有一次孫悟空找李天王告老鼠精的狀,三句話不合,李靖舉刀就砍,哪吒趕上來用劍架住他的刀,勸他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兒子來勸架,為啥父親這麼害怕呢?

原來李靖今天在家閒著,就沒託著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他趕緊回手取了寶塔託在手上,然後才敢問哪吒啥事兒。可見那些做了壞事兒的人,自己心裡都明鏡兒的。(寫到這裡真是毫無bug,極其佩服吳承恩啊!)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在《西遊記》裡,哪吒三歲“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李靖“恐生後患”要殺他,哪吒怒而自殺。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七歲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兒。李靖修仙未成,好不容易當了陳塘關總兵得以暢享人間富貴,突然飛來橫禍,這下別說當官,命都要保不住了。

石磯娘娘為徒弟報仇,把李靖攝去問罪。李靖發誓不是自己乾的,把哪吒交了出去。哪吒打不過跑了,石磯娘娘一路追殺。脫了嫌疑的李靖呢?他就回去了……回去了……說不定他還暗戳戳地盼著有人替他收拾了不孝子才好呢 。

一邊是拼命為徒弟報仇,一邊放手讓兒子去死。讀到這裡,不知道哪吒內心陰影面積有多大,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被拋棄的感覺?

看來在李靖心裡,所謂的“父精母血”,在自己生命和仕途受到威脅時,兒子的分量也和一顆精子差不多了——他是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的。

眾龍王上門問罪時,哪吒“破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而他的父母,卻一言不發,然後埋葬了哪吒屍骸,而已。這是他們第一次逼死哪吒。

再後來哪吒需要香火再造身體,再三託夢懇求母親造廟宇。李靖發現後打碎金身,燒燬廟宇。他怕被人說“假降邪神”,耽誤了仕途。 這是他第二次毀滅哪吒。


  • 哪吒與父母的和解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重生以後更是神通廣大,物不平則鳴,他必然要去找李靖“報那剔骨之仇”。但李靖不能死,作為父權體系的代表人物,讓他死那就是忤逆,哪吒作為戰鬥小英雄,還有用武之地,也不能死。

那麼哪吒與父母的關係是如何和解的呢?

在《西遊記》中,如來給了李靖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佛,讓哪吒“以佛為父”對著寶塔叫父親。佛祖還是很智慧的,他沒有用愚民洗腦政策,也沒有實施權力高壓,而是巧妙運用乾坤大挪移之法化解了冤仇。

但這個辦法有個後遺症。有一次孫悟空找李天王告老鼠精的狀,三句話不合,李靖舉刀就砍,哪吒趕上來用劍架住他的刀,勸他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兒子來勸架,為啥父親這麼害怕呢?

原來李靖今天在家閒著,就沒託著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他趕緊回手取了寶塔託在手上,然後才敢問哪吒啥事兒。可見那些做了壞事兒的人,自己心裡都明鏡兒的。(寫到這裡真是毫無bug,極其佩服吳承恩啊!)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寶塔在手,天下我有

在《封神演義》裡,這個和解來的更為簡單粗暴了。燃燈道人把哪吒罩在玲瓏塔裡,燒得哪吒大叫饒命。然後道人三連逼,逼哪吒同意認父親、給父親叩頭,還要口稱“父親”。

這種高壓威逼政策,哪吒心裡自然是不服的——但作者也很無奈呀!因為,哪吒與父母的關係走到這一步,已經超綱了(除非其中一方推翻之前的人設,突然轉性)。只能讓他們硬生生地和解。

這種非正常操作,也導致了上影版動畫片《哪吒鬧海》的一個癥結,幾十年來它讓小夥伴們一直壓抑著憤怒,如鯁在喉。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在《西遊記》裡,哪吒三歲“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李靖“恐生後患”要殺他,哪吒怒而自殺。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七歲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兒。李靖修仙未成,好不容易當了陳塘關總兵得以暢享人間富貴,突然飛來橫禍,這下別說當官,命都要保不住了。

石磯娘娘為徒弟報仇,把李靖攝去問罪。李靖發誓不是自己乾的,把哪吒交了出去。哪吒打不過跑了,石磯娘娘一路追殺。脫了嫌疑的李靖呢?他就回去了……回去了……說不定他還暗戳戳地盼著有人替他收拾了不孝子才好呢 。

一邊是拼命為徒弟報仇,一邊放手讓兒子去死。讀到這裡,不知道哪吒內心陰影面積有多大,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被拋棄的感覺?

看來在李靖心裡,所謂的“父精母血”,在自己生命和仕途受到威脅時,兒子的分量也和一顆精子差不多了——他是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的。

眾龍王上門問罪時,哪吒“破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而他的父母,卻一言不發,然後埋葬了哪吒屍骸,而已。這是他們第一次逼死哪吒。

再後來哪吒需要香火再造身體,再三託夢懇求母親造廟宇。李靖發現後打碎金身,燒燬廟宇。他怕被人說“假降邪神”,耽誤了仕途。 這是他第二次毀滅哪吒。


  • 哪吒與父母的和解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重生以後更是神通廣大,物不平則鳴,他必然要去找李靖“報那剔骨之仇”。但李靖不能死,作為父權體系的代表人物,讓他死那就是忤逆,哪吒作為戰鬥小英雄,還有用武之地,也不能死。

那麼哪吒與父母的關係是如何和解的呢?

在《西遊記》中,如來給了李靖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佛,讓哪吒“以佛為父”對著寶塔叫父親。佛祖還是很智慧的,他沒有用愚民洗腦政策,也沒有實施權力高壓,而是巧妙運用乾坤大挪移之法化解了冤仇。

但這個辦法有個後遺症。有一次孫悟空找李天王告老鼠精的狀,三句話不合,李靖舉刀就砍,哪吒趕上來用劍架住他的刀,勸他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兒子來勸架,為啥父親這麼害怕呢?

原來李靖今天在家閒著,就沒託著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他趕緊回手取了寶塔託在手上,然後才敢問哪吒啥事兒。可見那些做了壞事兒的人,自己心裡都明鏡兒的。(寫到這裡真是毫無bug,極其佩服吳承恩啊!)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寶塔在手,天下我有

在《封神演義》裡,這個和解來的更為簡單粗暴了。燃燈道人把哪吒罩在玲瓏塔裡,燒得哪吒大叫饒命。然後道人三連逼,逼哪吒同意認父親、給父親叩頭,還要口稱“父親”。

這種高壓威逼政策,哪吒心裡自然是不服的——但作者也很無奈呀!因為,哪吒與父母的關係走到這一步,已經超綱了(除非其中一方推翻之前的人設,突然轉性)。只能讓他們硬生生地和解。

這種非正常操作,也導致了上影版動畫片《哪吒鬧海》的一個癥結,幾十年來它讓小夥伴們一直壓抑著憤怒,如鯁在喉。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

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是基於父權社會的家庭倫理結構形成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即五倫中的“父子”。在這種關係模式中,父母對子女有著絕對的權力,子女從不被看作是獨立的人,而是父母的附屬財產,甚至是沒有生命自由與人身自由的奴隸。

在生命自由方面,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哪吒要割肉剔骨,把命還回去。所以《二十四孝》裡郭巨可以埋兒奉母,董永可以賣身葬父,並被作為榜樣千古流傳。

在人身自由方面,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也是經歷過的。哪吒要出去玩,母親囑咐:“不可貪玩,快去快來,恐怕你爹爹操練回來。”隨身家將又叮囑:“公子仔細,只怕老爺回來,可早些回去。”我不禁想起賈寶玉,在父親面前,不能多說一句,不可多走一步,得變成個應聲蟲才好。而我小時候,也常規性地聽到這樣的叮囑:“早點回啊,省的你爸回來生氣。”難道七歲八歲狗都嫌的調皮孩子,非得變成個木頭人,父親們才會滿意的嗎?

父權社會的核心是父。孔子曰“父父子子”,首先要求父親像個父親的樣子,履行好父親的義務,然後才要求兒子像個兒子的樣子。到了西漢董仲舒的“三綱五常”,直接省略了前提條件,變成“父為子綱”。所以,才逐漸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如果孩子不聽話頂撞了父母,那便是膽大包天的“忤逆”——僅次於謀反的重罪。木吒就是這樣罵哪吒的。

究其根源,很多中國式父母還是農耕社會的思想——把孩子看作勞動力,屬於私有財產。財產就要看值不值錢,沒有帶來收益反而惹了禍的那更是賠錢貨,所以嫌棄甚至遺棄。

人與人之間首先是互相獨立的個體,哪怕小孩子也是應被平等尊重的人。提倡父子之間以和為貴,尚屬明智之策。到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便是愚民的想法了。

此外,在父權體系中,母親的地位是從屬性的,幾乎看不到存在。《西遊記》中一字不寫母親。《封神演義》中母親殷夫人也是愛孩子的,但她更怕李靖。李靖認為懷胎三年,非妖即怪,殷夫人就說定非吉兆。李靖罵她,她就罵哪吒。哪吒死後殷夫人拿私房錢偷偷修廟,後來被李靖拆了,又罵殷夫人。而她,再沒發出一點聲音。

其實按照三綱五常之“夫為妻綱”,倒是早就應該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丈夫”,但一直沒有——也許因為這樣說實在是蠢得太露骨了——不過它換了個馬甲,叫做“老頭子總是對的”。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今生

  • 母親父親新形象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在《西遊記》裡,哪吒三歲“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李靖“恐生後患”要殺他,哪吒怒而自殺。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七歲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兒。李靖修仙未成,好不容易當了陳塘關總兵得以暢享人間富貴,突然飛來橫禍,這下別說當官,命都要保不住了。

石磯娘娘為徒弟報仇,把李靖攝去問罪。李靖發誓不是自己乾的,把哪吒交了出去。哪吒打不過跑了,石磯娘娘一路追殺。脫了嫌疑的李靖呢?他就回去了……回去了……說不定他還暗戳戳地盼著有人替他收拾了不孝子才好呢 。

一邊是拼命為徒弟報仇,一邊放手讓兒子去死。讀到這裡,不知道哪吒內心陰影面積有多大,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被拋棄的感覺?

看來在李靖心裡,所謂的“父精母血”,在自己生命和仕途受到威脅時,兒子的分量也和一顆精子差不多了——他是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的。

眾龍王上門問罪時,哪吒“破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而他的父母,卻一言不發,然後埋葬了哪吒屍骸,而已。這是他們第一次逼死哪吒。

再後來哪吒需要香火再造身體,再三託夢懇求母親造廟宇。李靖發現後打碎金身,燒燬廟宇。他怕被人說“假降邪神”,耽誤了仕途。 這是他第二次毀滅哪吒。


  • 哪吒與父母的和解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重生以後更是神通廣大,物不平則鳴,他必然要去找李靖“報那剔骨之仇”。但李靖不能死,作為父權體系的代表人物,讓他死那就是忤逆,哪吒作為戰鬥小英雄,還有用武之地,也不能死。

那麼哪吒與父母的關係是如何和解的呢?

在《西遊記》中,如來給了李靖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佛,讓哪吒“以佛為父”對著寶塔叫父親。佛祖還是很智慧的,他沒有用愚民洗腦政策,也沒有實施權力高壓,而是巧妙運用乾坤大挪移之法化解了冤仇。

但這個辦法有個後遺症。有一次孫悟空找李天王告老鼠精的狀,三句話不合,李靖舉刀就砍,哪吒趕上來用劍架住他的刀,勸他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兒子來勸架,為啥父親這麼害怕呢?

原來李靖今天在家閒著,就沒託著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他趕緊回手取了寶塔託在手上,然後才敢問哪吒啥事兒。可見那些做了壞事兒的人,自己心裡都明鏡兒的。(寫到這裡真是毫無bug,極其佩服吳承恩啊!)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寶塔在手,天下我有

在《封神演義》裡,這個和解來的更為簡單粗暴了。燃燈道人把哪吒罩在玲瓏塔裡,燒得哪吒大叫饒命。然後道人三連逼,逼哪吒同意認父親、給父親叩頭,還要口稱“父親”。

這種高壓威逼政策,哪吒心裡自然是不服的——但作者也很無奈呀!因為,哪吒與父母的關係走到這一步,已經超綱了(除非其中一方推翻之前的人設,突然轉性)。只能讓他們硬生生地和解。

這種非正常操作,也導致了上影版動畫片《哪吒鬧海》的一個癥結,幾十年來它讓小夥伴們一直壓抑著憤怒,如鯁在喉。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

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是基於父權社會的家庭倫理結構形成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即五倫中的“父子”。在這種關係模式中,父母對子女有著絕對的權力,子女從不被看作是獨立的人,而是父母的附屬財產,甚至是沒有生命自由與人身自由的奴隸。

在生命自由方面,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哪吒要割肉剔骨,把命還回去。所以《二十四孝》裡郭巨可以埋兒奉母,董永可以賣身葬父,並被作為榜樣千古流傳。

在人身自由方面,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也是經歷過的。哪吒要出去玩,母親囑咐:“不可貪玩,快去快來,恐怕你爹爹操練回來。”隨身家將又叮囑:“公子仔細,只怕老爺回來,可早些回去。”我不禁想起賈寶玉,在父親面前,不能多說一句,不可多走一步,得變成個應聲蟲才好。而我小時候,也常規性地聽到這樣的叮囑:“早點回啊,省的你爸回來生氣。”難道七歲八歲狗都嫌的調皮孩子,非得變成個木頭人,父親們才會滿意的嗎?

父權社會的核心是父。孔子曰“父父子子”,首先要求父親像個父親的樣子,履行好父親的義務,然後才要求兒子像個兒子的樣子。到了西漢董仲舒的“三綱五常”,直接省略了前提條件,變成“父為子綱”。所以,才逐漸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如果孩子不聽話頂撞了父母,那便是膽大包天的“忤逆”——僅次於謀反的重罪。木吒就是這樣罵哪吒的。

究其根源,很多中國式父母還是農耕社會的思想——把孩子看作勞動力,屬於私有財產。財產就要看值不值錢,沒有帶來收益反而惹了禍的那更是賠錢貨,所以嫌棄甚至遺棄。

人與人之間首先是互相獨立的個體,哪怕小孩子也是應被平等尊重的人。提倡父子之間以和為貴,尚屬明智之策。到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便是愚民的想法了。

此外,在父權體系中,母親的地位是從屬性的,幾乎看不到存在。《西遊記》中一字不寫母親。《封神演義》中母親殷夫人也是愛孩子的,但她更怕李靖。李靖認為懷胎三年,非妖即怪,殷夫人就說定非吉兆。李靖罵她,她就罵哪吒。哪吒死後殷夫人拿私房錢偷偷修廟,後來被李靖拆了,又罵殷夫人。而她,再沒發出一點聲音。

其實按照三綱五常之“夫為妻綱”,倒是早就應該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丈夫”,但一直沒有——也許因為這樣說實在是蠢得太露骨了——不過它換了個馬甲,叫做“老頭子總是對的”。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今生

  • 母親父親新形象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母親兼具柔美與勇敢。她愛恨情仇,自由我心。她上班可以降妖打怪(很拼的),回家可以陪娃踢毽子(更拼了)。她的身上閃耀著獨立自我的美好光芒,不再默默無聞或者是附屬品。

在生活中,我們也見到很多這樣獨立自主、光芒四射的女性。她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她們愛我所愛、拼我所拼,她們盡最大努力愛護和託舉後代。伴侶只是她的伴侶,從未主宰她的人生。

哪吒的母親妥妥的是劇中最抓我眼球的形象,直到看到了哪吒父親的背影,那個“扎著褲腿,拐著一對小腳伶俜地走路”的背影。(好吧,美工你是故意的嗎?)

說實話,哪吒父親出場時,我是有點警惕的,因為前世中這個父親實在太不是東西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著看著才漸漸地接受了這個新形象。

這個父親才是“父父子子”中父親該有的樣子。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哪吒,去保護哪吒。他的愛,是剛猛無畏的。

在哪吒與父母關係的新模式中,體現了父母無條件的愛。在這樣愛的底色上,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遺憾,也不需要和解。他們需要的只是更多的互相瞭解。


  • 愛你如你所是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給力的精神內核,是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升級。

哪吒的形象其實比先前更惡了,他是集天地之間不善之氣的魔丸投胎,自帶黑眼圈屬性。

而他的父母卻沒有罵他“非妖即怪”“滅門絕戶之禍根”,他們也沒有怕他。他們對哪吒只有愛,愛到願意與他頂著天雷共進退,愛到願意為了保全他而放棄自己的生命。

愛你不是因為你優秀,愛你不是因為你孝順,愛你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這種至純至深的愛,讓我感動到飆淚,同時如打通了任督二脈般的周體順暢通泰。這才是父母該有的樣子!這才是人性最高貴處閃耀的光芒!

在父母無條件接納的愛的養育下,哪吒完成了內在自我意識的構建。有了堅實的內核,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我自己能決定我是誰”,他有能力喊出“我命在我不在天”,他義無反顧地向外去探索廣闊的世界。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在《西遊記》裡,哪吒三歲“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李靖“恐生後患”要殺他,哪吒怒而自殺。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七歲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兒。李靖修仙未成,好不容易當了陳塘關總兵得以暢享人間富貴,突然飛來橫禍,這下別說當官,命都要保不住了。

石磯娘娘為徒弟報仇,把李靖攝去問罪。李靖發誓不是自己乾的,把哪吒交了出去。哪吒打不過跑了,石磯娘娘一路追殺。脫了嫌疑的李靖呢?他就回去了……回去了……說不定他還暗戳戳地盼著有人替他收拾了不孝子才好呢 。

一邊是拼命為徒弟報仇,一邊放手讓兒子去死。讀到這裡,不知道哪吒內心陰影面積有多大,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被拋棄的感覺?

看來在李靖心裡,所謂的“父精母血”,在自己生命和仕途受到威脅時,兒子的分量也和一顆精子差不多了——他是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的。

眾龍王上門問罪時,哪吒“破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而他的父母,卻一言不發,然後埋葬了哪吒屍骸,而已。這是他們第一次逼死哪吒。

再後來哪吒需要香火再造身體,再三託夢懇求母親造廟宇。李靖發現後打碎金身,燒燬廟宇。他怕被人說“假降邪神”,耽誤了仕途。 這是他第二次毀滅哪吒。


  • 哪吒與父母的和解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重生以後更是神通廣大,物不平則鳴,他必然要去找李靖“報那剔骨之仇”。但李靖不能死,作為父權體系的代表人物,讓他死那就是忤逆,哪吒作為戰鬥小英雄,還有用武之地,也不能死。

那麼哪吒與父母的關係是如何和解的呢?

在《西遊記》中,如來給了李靖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佛,讓哪吒“以佛為父”對著寶塔叫父親。佛祖還是很智慧的,他沒有用愚民洗腦政策,也沒有實施權力高壓,而是巧妙運用乾坤大挪移之法化解了冤仇。

但這個辦法有個後遺症。有一次孫悟空找李天王告老鼠精的狀,三句話不合,李靖舉刀就砍,哪吒趕上來用劍架住他的刀,勸他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兒子來勸架,為啥父親這麼害怕呢?

原來李靖今天在家閒著,就沒託著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他趕緊回手取了寶塔託在手上,然後才敢問哪吒啥事兒。可見那些做了壞事兒的人,自己心裡都明鏡兒的。(寫到這裡真是毫無bug,極其佩服吳承恩啊!)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寶塔在手,天下我有

在《封神演義》裡,這個和解來的更為簡單粗暴了。燃燈道人把哪吒罩在玲瓏塔裡,燒得哪吒大叫饒命。然後道人三連逼,逼哪吒同意認父親、給父親叩頭,還要口稱“父親”。

這種高壓威逼政策,哪吒心裡自然是不服的——但作者也很無奈呀!因為,哪吒與父母的關係走到這一步,已經超綱了(除非其中一方推翻之前的人設,突然轉性)。只能讓他們硬生生地和解。

這種非正常操作,也導致了上影版動畫片《哪吒鬧海》的一個癥結,幾十年來它讓小夥伴們一直壓抑著憤怒,如鯁在喉。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

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是基於父權社會的家庭倫理結構形成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即五倫中的“父子”。在這種關係模式中,父母對子女有著絕對的權力,子女從不被看作是獨立的人,而是父母的附屬財產,甚至是沒有生命自由與人身自由的奴隸。

在生命自由方面,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哪吒要割肉剔骨,把命還回去。所以《二十四孝》裡郭巨可以埋兒奉母,董永可以賣身葬父,並被作為榜樣千古流傳。

在人身自由方面,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也是經歷過的。哪吒要出去玩,母親囑咐:“不可貪玩,快去快來,恐怕你爹爹操練回來。”隨身家將又叮囑:“公子仔細,只怕老爺回來,可早些回去。”我不禁想起賈寶玉,在父親面前,不能多說一句,不可多走一步,得變成個應聲蟲才好。而我小時候,也常規性地聽到這樣的叮囑:“早點回啊,省的你爸回來生氣。”難道七歲八歲狗都嫌的調皮孩子,非得變成個木頭人,父親們才會滿意的嗎?

父權社會的核心是父。孔子曰“父父子子”,首先要求父親像個父親的樣子,履行好父親的義務,然後才要求兒子像個兒子的樣子。到了西漢董仲舒的“三綱五常”,直接省略了前提條件,變成“父為子綱”。所以,才逐漸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如果孩子不聽話頂撞了父母,那便是膽大包天的“忤逆”——僅次於謀反的重罪。木吒就是這樣罵哪吒的。

究其根源,很多中國式父母還是農耕社會的思想——把孩子看作勞動力,屬於私有財產。財產就要看值不值錢,沒有帶來收益反而惹了禍的那更是賠錢貨,所以嫌棄甚至遺棄。

人與人之間首先是互相獨立的個體,哪怕小孩子也是應被平等尊重的人。提倡父子之間以和為貴,尚屬明智之策。到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便是愚民的想法了。

此外,在父權體系中,母親的地位是從屬性的,幾乎看不到存在。《西遊記》中一字不寫母親。《封神演義》中母親殷夫人也是愛孩子的,但她更怕李靖。李靖認為懷胎三年,非妖即怪,殷夫人就說定非吉兆。李靖罵她,她就罵哪吒。哪吒死後殷夫人拿私房錢偷偷修廟,後來被李靖拆了,又罵殷夫人。而她,再沒發出一點聲音。

其實按照三綱五常之“夫為妻綱”,倒是早就應該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丈夫”,但一直沒有——也許因為這樣說實在是蠢得太露骨了——不過它換了個馬甲,叫做“老頭子總是對的”。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今生

  • 母親父親新形象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母親兼具柔美與勇敢。她愛恨情仇,自由我心。她上班可以降妖打怪(很拼的),回家可以陪娃踢毽子(更拼了)。她的身上閃耀著獨立自我的美好光芒,不再默默無聞或者是附屬品。

在生活中,我們也見到很多這樣獨立自主、光芒四射的女性。她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她們愛我所愛、拼我所拼,她們盡最大努力愛護和託舉後代。伴侶只是她的伴侶,從未主宰她的人生。

哪吒的母親妥妥的是劇中最抓我眼球的形象,直到看到了哪吒父親的背影,那個“扎著褲腿,拐著一對小腳伶俜地走路”的背影。(好吧,美工你是故意的嗎?)

說實話,哪吒父親出場時,我是有點警惕的,因為前世中這個父親實在太不是東西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著看著才漸漸地接受了這個新形象。

這個父親才是“父父子子”中父親該有的樣子。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哪吒,去保護哪吒。他的愛,是剛猛無畏的。

在哪吒與父母關係的新模式中,體現了父母無條件的愛。在這樣愛的底色上,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遺憾,也不需要和解。他們需要的只是更多的互相瞭解。


  • 愛你如你所是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給力的精神內核,是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升級。

哪吒的形象其實比先前更惡了,他是集天地之間不善之氣的魔丸投胎,自帶黑眼圈屬性。

而他的父母卻沒有罵他“非妖即怪”“滅門絕戶之禍根”,他們也沒有怕他。他們對哪吒只有愛,愛到願意與他頂著天雷共進退,愛到願意為了保全他而放棄自己的生命。

愛你不是因為你優秀,愛你不是因為你孝順,愛你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這種至純至深的愛,讓我感動到飆淚,同時如打通了任督二脈般的周體順暢通泰。這才是父母該有的樣子!這才是人性最高貴處閃耀的光芒!

在父母無條件接納的愛的養育下,哪吒完成了內在自我意識的構建。有了堅實的內核,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我自己能決定我是誰”,他有能力喊出“我命在我不在天”,他義無反顧地向外去探索廣闊的世界。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與父母關係為什麼發生了升級

  • 新故事來源於新關係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在《西遊記》裡,哪吒三歲“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李靖“恐生後患”要殺他,哪吒怒而自殺。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七歲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兒。李靖修仙未成,好不容易當了陳塘關總兵得以暢享人間富貴,突然飛來橫禍,這下別說當官,命都要保不住了。

石磯娘娘為徒弟報仇,把李靖攝去問罪。李靖發誓不是自己乾的,把哪吒交了出去。哪吒打不過跑了,石磯娘娘一路追殺。脫了嫌疑的李靖呢?他就回去了……回去了……說不定他還暗戳戳地盼著有人替他收拾了不孝子才好呢 。

一邊是拼命為徒弟報仇,一邊放手讓兒子去死。讀到這裡,不知道哪吒內心陰影面積有多大,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被拋棄的感覺?

看來在李靖心裡,所謂的“父精母血”,在自己生命和仕途受到威脅時,兒子的分量也和一顆精子差不多了——他是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的。

眾龍王上門問罪時,哪吒“破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而他的父母,卻一言不發,然後埋葬了哪吒屍骸,而已。這是他們第一次逼死哪吒。

再後來哪吒需要香火再造身體,再三託夢懇求母親造廟宇。李靖發現後打碎金身,燒燬廟宇。他怕被人說“假降邪神”,耽誤了仕途。 這是他第二次毀滅哪吒。


  • 哪吒與父母的和解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重生以後更是神通廣大,物不平則鳴,他必然要去找李靖“報那剔骨之仇”。但李靖不能死,作為父權體系的代表人物,讓他死那就是忤逆,哪吒作為戰鬥小英雄,還有用武之地,也不能死。

那麼哪吒與父母的關係是如何和解的呢?

在《西遊記》中,如來給了李靖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佛,讓哪吒“以佛為父”對著寶塔叫父親。佛祖還是很智慧的,他沒有用愚民洗腦政策,也沒有實施權力高壓,而是巧妙運用乾坤大挪移之法化解了冤仇。

但這個辦法有個後遺症。有一次孫悟空找李天王告老鼠精的狀,三句話不合,李靖舉刀就砍,哪吒趕上來用劍架住他的刀,勸他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兒子來勸架,為啥父親這麼害怕呢?

原來李靖今天在家閒著,就沒託著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他趕緊回手取了寶塔託在手上,然後才敢問哪吒啥事兒。可見那些做了壞事兒的人,自己心裡都明鏡兒的。(寫到這裡真是毫無bug,極其佩服吳承恩啊!)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寶塔在手,天下我有

在《封神演義》裡,這個和解來的更為簡單粗暴了。燃燈道人把哪吒罩在玲瓏塔裡,燒得哪吒大叫饒命。然後道人三連逼,逼哪吒同意認父親、給父親叩頭,還要口稱“父親”。

這種高壓威逼政策,哪吒心裡自然是不服的——但作者也很無奈呀!因為,哪吒與父母的關係走到這一步,已經超綱了(除非其中一方推翻之前的人設,突然轉性)。只能讓他們硬生生地和解。

這種非正常操作,也導致了上影版動畫片《哪吒鬧海》的一個癥結,幾十年來它讓小夥伴們一直壓抑著憤怒,如鯁在喉。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

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是基於父權社會的家庭倫理結構形成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即五倫中的“父子”。在這種關係模式中,父母對子女有著絕對的權力,子女從不被看作是獨立的人,而是父母的附屬財產,甚至是沒有生命自由與人身自由的奴隸。

在生命自由方面,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哪吒要割肉剔骨,把命還回去。所以《二十四孝》裡郭巨可以埋兒奉母,董永可以賣身葬父,並被作為榜樣千古流傳。

在人身自由方面,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也是經歷過的。哪吒要出去玩,母親囑咐:“不可貪玩,快去快來,恐怕你爹爹操練回來。”隨身家將又叮囑:“公子仔細,只怕老爺回來,可早些回去。”我不禁想起賈寶玉,在父親面前,不能多說一句,不可多走一步,得變成個應聲蟲才好。而我小時候,也常規性地聽到這樣的叮囑:“早點回啊,省的你爸回來生氣。”難道七歲八歲狗都嫌的調皮孩子,非得變成個木頭人,父親們才會滿意的嗎?

父權社會的核心是父。孔子曰“父父子子”,首先要求父親像個父親的樣子,履行好父親的義務,然後才要求兒子像個兒子的樣子。到了西漢董仲舒的“三綱五常”,直接省略了前提條件,變成“父為子綱”。所以,才逐漸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如果孩子不聽話頂撞了父母,那便是膽大包天的“忤逆”——僅次於謀反的重罪。木吒就是這樣罵哪吒的。

究其根源,很多中國式父母還是農耕社會的思想——把孩子看作勞動力,屬於私有財產。財產就要看值不值錢,沒有帶來收益反而惹了禍的那更是賠錢貨,所以嫌棄甚至遺棄。

人與人之間首先是互相獨立的個體,哪怕小孩子也是應被平等尊重的人。提倡父子之間以和為貴,尚屬明智之策。到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便是愚民的想法了。

此外,在父權體系中,母親的地位是從屬性的,幾乎看不到存在。《西遊記》中一字不寫母親。《封神演義》中母親殷夫人也是愛孩子的,但她更怕李靖。李靖認為懷胎三年,非妖即怪,殷夫人就說定非吉兆。李靖罵她,她就罵哪吒。哪吒死後殷夫人拿私房錢偷偷修廟,後來被李靖拆了,又罵殷夫人。而她,再沒發出一點聲音。

其實按照三綱五常之“夫為妻綱”,倒是早就應該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丈夫”,但一直沒有——也許因為這樣說實在是蠢得太露骨了——不過它換了個馬甲,叫做“老頭子總是對的”。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今生

  • 母親父親新形象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母親兼具柔美與勇敢。她愛恨情仇,自由我心。她上班可以降妖打怪(很拼的),回家可以陪娃踢毽子(更拼了)。她的身上閃耀著獨立自我的美好光芒,不再默默無聞或者是附屬品。

在生活中,我們也見到很多這樣獨立自主、光芒四射的女性。她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她們愛我所愛、拼我所拼,她們盡最大努力愛護和託舉後代。伴侶只是她的伴侶,從未主宰她的人生。

哪吒的母親妥妥的是劇中最抓我眼球的形象,直到看到了哪吒父親的背影,那個“扎著褲腿,拐著一對小腳伶俜地走路”的背影。(好吧,美工你是故意的嗎?)

說實話,哪吒父親出場時,我是有點警惕的,因為前世中這個父親實在太不是東西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著看著才漸漸地接受了這個新形象。

這個父親才是“父父子子”中父親該有的樣子。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哪吒,去保護哪吒。他的愛,是剛猛無畏的。

在哪吒與父母關係的新模式中,體現了父母無條件的愛。在這樣愛的底色上,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遺憾,也不需要和解。他們需要的只是更多的互相瞭解。


  • 愛你如你所是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給力的精神內核,是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升級。

哪吒的形象其實比先前更惡了,他是集天地之間不善之氣的魔丸投胎,自帶黑眼圈屬性。

而他的父母卻沒有罵他“非妖即怪”“滅門絕戶之禍根”,他們也沒有怕他。他們對哪吒只有愛,愛到願意與他頂著天雷共進退,愛到願意為了保全他而放棄自己的生命。

愛你不是因為你優秀,愛你不是因為你孝順,愛你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這種至純至深的愛,讓我感動到飆淚,同時如打通了任督二脈般的周體順暢通泰。這才是父母該有的樣子!這才是人性最高貴處閃耀的光芒!

在父母無條件接納的愛的養育下,哪吒完成了內在自我意識的構建。有了堅實的內核,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我自己能決定我是誰”,他有能力喊出“我命在我不在天”,他義無反顧地向外去探索廣闊的世界。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與父母關係為什麼發生了升級

  • 新故事來源於新關係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很多人瞭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楊宇的成長經歷。

他原本學醫,到了大三突然決定轉行做動畫。親朋好友紛紛勸阻這樣不走尋常路的行為。“唯一支持楊宇的,是他的父母。父母給他買了一臺配置很不錯的電腦:‘你可以先學學試試。’”

在他想辭掉薪水不錯的工作去專心搞創作時,依舊只有父母支持他:“想辭就辭吧。”

在他閉門創作三年半沒有收入時,只有父母在堅定支持他:“我們相信你。”父親去世後,母親繼續堅定地支持他:“我相信你可以。”

這樣的充分得到了父母無條件接納與支持的孩子,長大了才能拍出這樣一部片子。父母對孩子的愛,一路託舉著他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未來,這樣的父母會更多。


  • 新關係根源於新時代

影片中無比舒適的親子關係,既體現了創作者的觀點,也在觀影者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令人欣慰的是,這種觀念正隨著當下社會文明的提升而逐漸成為主流。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把自己的執念投射到孩子身上。他們會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使命,他們會讓孩子成為自己。

在當下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時代,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立自主的,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成人、小孩還是老人,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重

"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成為近年來最好看的國產動畫片,除了宏大的故事場景、劇烈的情節衝突與精美的畫面製作,它與過去最大的區別在於其精神內核,在於劇中哪吒與父母的關係。

哪吒還是之前的熊孩子,父母卻不是之前的擰巴父母了——這部劇體現了一種更加自然更加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這種新模式,可以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今生”。

而《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關係模式,則可稱為“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

  • 哪吒之死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在《西遊記》裡,哪吒三歲“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李靖“恐生後患”要殺他,哪吒怒而自殺。在《封神演義》中,哪吒七歲打死夜叉和龍王三太子,射死石磯娘娘的徒兒。李靖修仙未成,好不容易當了陳塘關總兵得以暢享人間富貴,突然飛來橫禍,這下別說當官,命都要保不住了。

石磯娘娘為徒弟報仇,把李靖攝去問罪。李靖發誓不是自己乾的,把哪吒交了出去。哪吒打不過跑了,石磯娘娘一路追殺。脫了嫌疑的李靖呢?他就回去了……回去了……說不定他還暗戳戳地盼著有人替他收拾了不孝子才好呢 。

一邊是拼命為徒弟報仇,一邊放手讓兒子去死。讀到這裡,不知道哪吒內心陰影面積有多大,那是一種怎麼樣的被拋棄的感覺?

看來在李靖心裡,所謂的“父精母血”,在自己生命和仕途受到威脅時,兒子的分量也和一顆精子差不多了——他是恨不得沒有這個兒子的。

眾龍王上門問罪時,哪吒“破腹、刮腸、剔骨肉還於父母,不累雙親”。而他的父母,卻一言不發,然後埋葬了哪吒屍骸,而已。這是他們第一次逼死哪吒。

再後來哪吒需要香火再造身體,再三託夢懇求母親造廟宇。李靖發現後打碎金身,燒燬廟宇。他怕被人說“假降邪神”,耽誤了仕途。 這是他第二次毀滅哪吒。


  • 哪吒與父母的和解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重生以後更是神通廣大,物不平則鳴,他必然要去找李靖“報那剔骨之仇”。但李靖不能死,作為父權體系的代表人物,讓他死那就是忤逆,哪吒作為戰鬥小英雄,還有用武之地,也不能死。

那麼哪吒與父母的關係是如何和解的呢?

在《西遊記》中,如來給了李靖一座黃金寶塔,塔上有佛,讓哪吒“以佛為父”對著寶塔叫父親。佛祖還是很智慧的,他沒有用愚民洗腦政策,也沒有實施權力高壓,而是巧妙運用乾坤大挪移之法化解了冤仇。

但這個辦法有個後遺症。有一次孫悟空找李天王告老鼠精的狀,三句話不合,李靖舉刀就砍,哪吒趕上來用劍架住他的刀,勸他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兒子來勸架,為啥父親這麼害怕呢?

原來李靖今天在家閒著,就沒託著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他趕緊回手取了寶塔託在手上,然後才敢問哪吒啥事兒。可見那些做了壞事兒的人,自己心裡都明鏡兒的。(寫到這裡真是毫無bug,極其佩服吳承恩啊!)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寶塔在手,天下我有

在《封神演義》裡,這個和解來的更為簡單粗暴了。燃燈道人把哪吒罩在玲瓏塔裡,燒得哪吒大叫饒命。然後道人三連逼,逼哪吒同意認父親、給父親叩頭,還要口稱“父親”。

這種高壓威逼政策,哪吒心裡自然是不服的——但作者也很無奈呀!因為,哪吒與父母的關係走到這一步,已經超綱了(除非其中一方推翻之前的人設,突然轉性)。只能讓他們硬生生地和解。

這種非正常操作,也導致了上影版動畫片《哪吒鬧海》的一個癥結,幾十年來它讓小夥伴們一直壓抑著憤怒,如鯁在喉。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二十四孝》之郭巨埋兒

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前世,是基於父權社會的家庭倫理結構形成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模式,即五倫中的“父子”。在這種關係模式中,父母對子女有著絕對的權力,子女從不被看作是獨立的人,而是父母的附屬財產,甚至是沒有生命自由與人身自由的奴隸。

在生命自由方面,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所以哪吒要割肉剔骨,把命還回去。所以《二十四孝》裡郭巨可以埋兒奉母,董永可以賣身葬父,並被作為榜樣千古流傳。

在人身自由方面,可以注意到一個細節,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小時候也是經歷過的。哪吒要出去玩,母親囑咐:“不可貪玩,快去快來,恐怕你爹爹操練回來。”隨身家將又叮囑:“公子仔細,只怕老爺回來,可早些回去。”我不禁想起賈寶玉,在父親面前,不能多說一句,不可多走一步,得變成個應聲蟲才好。而我小時候,也常規性地聽到這樣的叮囑:“早點回啊,省的你爸回來生氣。”難道七歲八歲狗都嫌的調皮孩子,非得變成個木頭人,父親們才會滿意的嗎?

父權社會的核心是父。孔子曰“父父子子”,首先要求父親像個父親的樣子,履行好父親的義務,然後才要求兒子像個兒子的樣子。到了西漢董仲舒的“三綱五常”,直接省略了前提條件,變成“父為子綱”。所以,才逐漸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如果孩子不聽話頂撞了父母,那便是膽大包天的“忤逆”——僅次於謀反的重罪。木吒就是這樣罵哪吒的。

究其根源,很多中國式父母還是農耕社會的思想——把孩子看作勞動力,屬於私有財產。財產就要看值不值錢,沒有帶來收益反而惹了禍的那更是賠錢貨,所以嫌棄甚至遺棄。

人與人之間首先是互相獨立的個體,哪怕小孩子也是應被平等尊重的人。提倡父子之間以和為貴,尚屬明智之策。到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便是愚民的想法了。

此外,在父權體系中,母親的地位是從屬性的,幾乎看不到存在。《西遊記》中一字不寫母親。《封神演義》中母親殷夫人也是愛孩子的,但她更怕李靖。李靖認為懷胎三年,非妖即怪,殷夫人就說定非吉兆。李靖罵她,她就罵哪吒。哪吒死後殷夫人拿私房錢偷偷修廟,後來被李靖拆了,又罵殷夫人。而她,再沒發出一點聲音。

其實按照三綱五常之“夫為妻綱”,倒是早就應該衍生出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丈夫”,但一直沒有——也許因為這樣說實在是蠢得太露骨了——不過它換了個馬甲,叫做“老頭子總是對的”。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今生

  • 母親父親新形象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母親兼具柔美與勇敢。她愛恨情仇,自由我心。她上班可以降妖打怪(很拼的),回家可以陪娃踢毽子(更拼了)。她的身上閃耀著獨立自我的美好光芒,不再默默無聞或者是附屬品。

在生活中,我們也見到很多這樣獨立自主、光芒四射的女性。她們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她們愛我所愛、拼我所拼,她們盡最大努力愛護和託舉後代。伴侶只是她的伴侶,從未主宰她的人生。

哪吒的母親妥妥的是劇中最抓我眼球的形象,直到看到了哪吒父親的背影,那個“扎著褲腿,拐著一對小腳伶俜地走路”的背影。(好吧,美工你是故意的嗎?)

說實話,哪吒父親出場時,我是有點警惕的,因為前世中這個父親實在太不是東西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看著看著才漸漸地接受了這個新形象。

這個父親才是“父父子子”中父親該有的樣子。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哪吒,去保護哪吒。他的愛,是剛猛無畏的。

在哪吒與父母關係的新模式中,體現了父母無條件的愛。在這樣愛的底色上,孩子與父母之間沒有遺憾,也不需要和解。他們需要的只是更多的互相瞭解。


  • 愛你如你所是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給力的精神內核,是哪吒與父母關係的升級。

哪吒的形象其實比先前更惡了,他是集天地之間不善之氣的魔丸投胎,自帶黑眼圈屬性。

而他的父母卻沒有罵他“非妖即怪”“滅門絕戶之禍根”,他們也沒有怕他。他們對哪吒只有愛,愛到願意與他頂著天雷共進退,愛到願意為了保全他而放棄自己的生命。

愛你不是因為你優秀,愛你不是因為你孝順,愛你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這種至純至深的愛,讓我感動到飆淚,同時如打通了任督二脈般的周體順暢通泰。這才是父母該有的樣子!這才是人性最高貴處閃耀的光芒!

在父母無條件接納的愛的養育下,哪吒完成了內在自我意識的構建。有了堅實的內核,他清楚地知道“只有我自己能決定我是誰”,他有能力喊出“我命在我不在天”,他義無反顧地向外去探索廣闊的世界。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哪吒與父母關係為什麼發生了升級

  • 新故事來源於新關係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很多人瞭解《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楊宇的成長經歷。

他原本學醫,到了大三突然決定轉行做動畫。親朋好友紛紛勸阻這樣不走尋常路的行為。“唯一支持楊宇的,是他的父母。父母給他買了一臺配置很不錯的電腦:‘你可以先學學試試。’”

在他想辭掉薪水不錯的工作去專心搞創作時,依舊只有父母支持他:“想辭就辭吧。”

在他閉門創作三年半沒有收入時,只有父母在堅定支持他:“我們相信你。”父親去世後,母親繼續堅定地支持他:“我相信你可以。”

這樣的充分得到了父母無條件接納與支持的孩子,長大了才能拍出這樣一部片子。父母對孩子的愛,一路託舉著他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未來,這樣的父母會更多。


  • 新關係根源於新時代

影片中無比舒適的親子關係,既體現了創作者的觀點,也在觀影者中引起了廣泛的共鳴。令人欣慰的是,這種觀念正隨著當下社會文明的提升而逐漸成為主流。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把自己的執念投射到孩子身上。他們會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有著自己獨特的人生使命,他們會讓孩子成為自己。

在當下以人民為中心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時代,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立自主的,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成人、小孩還是老人,每一個人都值得被尊重

哪吒和父母關係的前世今生

從這個角度看,這是一部正在見證歷史的國產動畫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