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投稿來源:遊戲觀察

7月17日,鬥魚正式登錄納斯達克,發行價11.5美元,市值37億美元。

7月16日,RNG《英雄聯盟》分部職業選手劉世宇正式退役,從此職業賽場將不再有MLXG這個ID。

6年時間,鬥魚從A站走到了納斯達克;6年時間,劉世宇從EP/Lonely成為了RNG/MLXG,再到成為劉世宇。

6年前,對於成為職業選手之後的人生道路應該如何去走,大環境容不得17歲的劉世宇去多想。

6年後,劉世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未來,他說他要開火鍋店,要繼續做直播。這條路他的前輩PDD、五五開走過。

01

2013年的4月,一個叫“生放送”的頻道出現在A站,它背後的主導者是當時A站的大股東之一陳少傑。鬥魚的前身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要做鬥魚?這個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解讀。

①當初陳少傑最早創業的時候,做的就是遊戲,當時做的是一個遊戲對戰平臺,“掌門人”,這個平臺在2009年的時候被邊鋒收購;

②和“掌門人”一起進入邊鋒後,陳少傑作為武漢邊鋒的總經理,在邊鋒的2年時間,留下的是兩個項目“酷秀”、“飛火”,兩個以9158位標的的秀場平臺。當然這兩個項目都失敗了,但也算是為陳少傑留下了直播相關的寶貴經驗;

③,2013年那會,美國出現了一家公司,Twitch,它的前身是Justin.tv,一個生活頻道,2011年由於遊戲相關的內容受到了大量關注,Twitch從Justin.tv中獨立,到了2013年這個平臺已經是全美第5大流量平臺。

或許是Twitch給了陳少傑啟發,為什麼不可以也在AcFun當中孵化一個Twitch,或許是在邊鋒對於直播的心有不甘,又或許是陳少傑對遊戲平臺的戀戀不忘,總是“生放送”就這樣誕生了。

初期,靠著AcFun的用戶導入,“生放送”這個頻道一開始就獲得了不錯的流量。

再到2014年年初,“生放送”被獨立出去,以“鬥魚TV”這個品牌單獨面世。

02

也就是“生放送”獨立出去的2014年1月1日,邊鋒集團也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部門,“戰旗TV”,鬥魚在4月正式面世,戰旗在5月緊隨其後。

就像是擂臺戲一樣,兩者之間充滿了火藥味,按理來說,作為邊鋒的前員工,陳少傑和邊鋒之間不不應該如此。

但有趣就有趣在這裡。在去年虎牙上市的時候,在《虎牙上市:成功背後的起起伏伏》曾寫到,“關於鬥魚獨立的事,是一出很精彩的戲,今天暫且不表”。

而今天我們就來表一表這個很有趣,也很精彩的戲。

2010年,A站的創始人xilin由於力不從心,將A站以400萬元的價格脫手,當時接手A站的是兩個人,陳少傑拿出了140萬元,還有另外一個人是邊鋒集團CEO潘恩林,也就是陳少傑當時的上司。

由於潘恩林當時是邊鋒的CEO,因此基本上就是在邊鋒的鎖定期滿後的陳少傑打理A站,潘恩林的出資更多意義上是一筆純粹的財務投資。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根據左林右狸在《沸騰新十年 | 遊戲直播江湖和虎牙鬥魚的前半生》當中寫的,在2013年IDG原本希望投資A站,但最後被陳少傑給推到了B站那裡。

至於為什麼推到B站那裡,按照那篇文章當中寫的IDG看中的是A站,而陳少傑的心思在遊戲直播上。

或許,最重要的因素是A站不是陳少傑一個人的,A站做的再好,他也只是兩位大股東之一。

而一種假設的可能,要是當年陳少傑沒有把IDG推給B站,或許他應該早一年走到納斯達克的,當然這是玩笑話。

到了2013年底,又一個投資人出現了,奧飛動漫董事長蔡東青,這個時候陳少傑沒有拒絕,蔡東青拿到了A站92%的股權,剩下8%在陳少傑手裡,潘恩林將手上的A站股份清空。

而就在蔡東青收購了A站股份後,2014年初,“生放送”順順利利的從A站獨立了出來,變成了鬥魚,蔡東青又成了鬥魚的天使投資人,拿出了2000萬元。

根據坊間的傳聞,後來潘恩林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說法是儘管獲得了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但還是感到很受傷。

為什麼潘恩林一筆小几百萬的財務投資,3年時間獲得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會很受傷?

答案不言自明。而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鬥魚出現之後,緊接著邊鋒就出現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鬥魚上線後的4月份A站的實際運營者賽門宣佈從A站離職,他在微博上海留下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互聯網圈永遠不缺利用信息不對稱玩投機倒把遊戲的‘商人’”。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投稿來源:遊戲觀察

7月17日,鬥魚正式登錄納斯達克,發行價11.5美元,市值37億美元。

7月16日,RNG《英雄聯盟》分部職業選手劉世宇正式退役,從此職業賽場將不再有MLXG這個ID。

6年時間,鬥魚從A站走到了納斯達克;6年時間,劉世宇從EP/Lonely成為了RNG/MLXG,再到成為劉世宇。

6年前,對於成為職業選手之後的人生道路應該如何去走,大環境容不得17歲的劉世宇去多想。

6年後,劉世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未來,他說他要開火鍋店,要繼續做直播。這條路他的前輩PDD、五五開走過。

01

2013年的4月,一個叫“生放送”的頻道出現在A站,它背後的主導者是當時A站的大股東之一陳少傑。鬥魚的前身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要做鬥魚?這個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解讀。

①當初陳少傑最早創業的時候,做的就是遊戲,當時做的是一個遊戲對戰平臺,“掌門人”,這個平臺在2009年的時候被邊鋒收購;

②和“掌門人”一起進入邊鋒後,陳少傑作為武漢邊鋒的總經理,在邊鋒的2年時間,留下的是兩個項目“酷秀”、“飛火”,兩個以9158位標的的秀場平臺。當然這兩個項目都失敗了,但也算是為陳少傑留下了直播相關的寶貴經驗;

③,2013年那會,美國出現了一家公司,Twitch,它的前身是Justin.tv,一個生活頻道,2011年由於遊戲相關的內容受到了大量關注,Twitch從Justin.tv中獨立,到了2013年這個平臺已經是全美第5大流量平臺。

或許是Twitch給了陳少傑啟發,為什麼不可以也在AcFun當中孵化一個Twitch,或許是在邊鋒對於直播的心有不甘,又或許是陳少傑對遊戲平臺的戀戀不忘,總是“生放送”就這樣誕生了。

初期,靠著AcFun的用戶導入,“生放送”這個頻道一開始就獲得了不錯的流量。

再到2014年年初,“生放送”被獨立出去,以“鬥魚TV”這個品牌單獨面世。

02

也就是“生放送”獨立出去的2014年1月1日,邊鋒集團也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部門,“戰旗TV”,鬥魚在4月正式面世,戰旗在5月緊隨其後。

就像是擂臺戲一樣,兩者之間充滿了火藥味,按理來說,作為邊鋒的前員工,陳少傑和邊鋒之間不不應該如此。

但有趣就有趣在這裡。在去年虎牙上市的時候,在《虎牙上市:成功背後的起起伏伏》曾寫到,“關於鬥魚獨立的事,是一出很精彩的戲,今天暫且不表”。

而今天我們就來表一表這個很有趣,也很精彩的戲。

2010年,A站的創始人xilin由於力不從心,將A站以400萬元的價格脫手,當時接手A站的是兩個人,陳少傑拿出了140萬元,還有另外一個人是邊鋒集團CEO潘恩林,也就是陳少傑當時的上司。

由於潘恩林當時是邊鋒的CEO,因此基本上就是在邊鋒的鎖定期滿後的陳少傑打理A站,潘恩林的出資更多意義上是一筆純粹的財務投資。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根據左林右狸在《沸騰新十年 | 遊戲直播江湖和虎牙鬥魚的前半生》當中寫的,在2013年IDG原本希望投資A站,但最後被陳少傑給推到了B站那裡。

至於為什麼推到B站那裡,按照那篇文章當中寫的IDG看中的是A站,而陳少傑的心思在遊戲直播上。

或許,最重要的因素是A站不是陳少傑一個人的,A站做的再好,他也只是兩位大股東之一。

而一種假設的可能,要是當年陳少傑沒有把IDG推給B站,或許他應該早一年走到納斯達克的,當然這是玩笑話。

到了2013年底,又一個投資人出現了,奧飛動漫董事長蔡東青,這個時候陳少傑沒有拒絕,蔡東青拿到了A站92%的股權,剩下8%在陳少傑手裡,潘恩林將手上的A站股份清空。

而就在蔡東青收購了A站股份後,2014年初,“生放送”順順利利的從A站獨立了出來,變成了鬥魚,蔡東青又成了鬥魚的天使投資人,拿出了2000萬元。

根據坊間的傳聞,後來潘恩林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說法是儘管獲得了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但還是感到很受傷。

為什麼潘恩林一筆小几百萬的財務投資,3年時間獲得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會很受傷?

答案不言自明。而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鬥魚出現之後,緊接著邊鋒就出現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鬥魚上線後的4月份A站的實際運營者賽門宣佈從A站離職,他在微博上海留下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互聯網圈永遠不缺利用信息不對稱玩投機倒把遊戲的‘商人’”。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這個“商人”到底是說剛剛完成收購沒多久的蔡東青,還是誰?

03

然而,不管如何,這出大戲也終究塵埃落定,屬於鬥魚的時代正式開啟。

而實際上,在鬥魚剛剛上線之初,國內已經有一家平臺在遊戲直播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這個平臺是YY。

YY是當時的多玩網在2008年推出的一個語音工具,它當時的定位很簡單,服務《魔獸世界》用戶在Raid中對於即時語音的需求。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投稿來源:遊戲觀察

7月17日,鬥魚正式登錄納斯達克,發行價11.5美元,市值37億美元。

7月16日,RNG《英雄聯盟》分部職業選手劉世宇正式退役,從此職業賽場將不再有MLXG這個ID。

6年時間,鬥魚從A站走到了納斯達克;6年時間,劉世宇從EP/Lonely成為了RNG/MLXG,再到成為劉世宇。

6年前,對於成為職業選手之後的人生道路應該如何去走,大環境容不得17歲的劉世宇去多想。

6年後,劉世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未來,他說他要開火鍋店,要繼續做直播。這條路他的前輩PDD、五五開走過。

01

2013年的4月,一個叫“生放送”的頻道出現在A站,它背後的主導者是當時A站的大股東之一陳少傑。鬥魚的前身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要做鬥魚?這個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解讀。

①當初陳少傑最早創業的時候,做的就是遊戲,當時做的是一個遊戲對戰平臺,“掌門人”,這個平臺在2009年的時候被邊鋒收購;

②和“掌門人”一起進入邊鋒後,陳少傑作為武漢邊鋒的總經理,在邊鋒的2年時間,留下的是兩個項目“酷秀”、“飛火”,兩個以9158位標的的秀場平臺。當然這兩個項目都失敗了,但也算是為陳少傑留下了直播相關的寶貴經驗;

③,2013年那會,美國出現了一家公司,Twitch,它的前身是Justin.tv,一個生活頻道,2011年由於遊戲相關的內容受到了大量關注,Twitch從Justin.tv中獨立,到了2013年這個平臺已經是全美第5大流量平臺。

或許是Twitch給了陳少傑啟發,為什麼不可以也在AcFun當中孵化一個Twitch,或許是在邊鋒對於直播的心有不甘,又或許是陳少傑對遊戲平臺的戀戀不忘,總是“生放送”就這樣誕生了。

初期,靠著AcFun的用戶導入,“生放送”這個頻道一開始就獲得了不錯的流量。

再到2014年年初,“生放送”被獨立出去,以“鬥魚TV”這個品牌單獨面世。

02

也就是“生放送”獨立出去的2014年1月1日,邊鋒集團也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部門,“戰旗TV”,鬥魚在4月正式面世,戰旗在5月緊隨其後。

就像是擂臺戲一樣,兩者之間充滿了火藥味,按理來說,作為邊鋒的前員工,陳少傑和邊鋒之間不不應該如此。

但有趣就有趣在這裡。在去年虎牙上市的時候,在《虎牙上市:成功背後的起起伏伏》曾寫到,“關於鬥魚獨立的事,是一出很精彩的戲,今天暫且不表”。

而今天我們就來表一表這個很有趣,也很精彩的戲。

2010年,A站的創始人xilin由於力不從心,將A站以400萬元的價格脫手,當時接手A站的是兩個人,陳少傑拿出了140萬元,還有另外一個人是邊鋒集團CEO潘恩林,也就是陳少傑當時的上司。

由於潘恩林當時是邊鋒的CEO,因此基本上就是在邊鋒的鎖定期滿後的陳少傑打理A站,潘恩林的出資更多意義上是一筆純粹的財務投資。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根據左林右狸在《沸騰新十年 | 遊戲直播江湖和虎牙鬥魚的前半生》當中寫的,在2013年IDG原本希望投資A站,但最後被陳少傑給推到了B站那裡。

至於為什麼推到B站那裡,按照那篇文章當中寫的IDG看中的是A站,而陳少傑的心思在遊戲直播上。

或許,最重要的因素是A站不是陳少傑一個人的,A站做的再好,他也只是兩位大股東之一。

而一種假設的可能,要是當年陳少傑沒有把IDG推給B站,或許他應該早一年走到納斯達克的,當然這是玩笑話。

到了2013年底,又一個投資人出現了,奧飛動漫董事長蔡東青,這個時候陳少傑沒有拒絕,蔡東青拿到了A站92%的股權,剩下8%在陳少傑手裡,潘恩林將手上的A站股份清空。

而就在蔡東青收購了A站股份後,2014年初,“生放送”順順利利的從A站獨立了出來,變成了鬥魚,蔡東青又成了鬥魚的天使投資人,拿出了2000萬元。

根據坊間的傳聞,後來潘恩林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說法是儘管獲得了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但還是感到很受傷。

為什麼潘恩林一筆小几百萬的財務投資,3年時間獲得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會很受傷?

答案不言自明。而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鬥魚出現之後,緊接著邊鋒就出現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鬥魚上線後的4月份A站的實際運營者賽門宣佈從A站離職,他在微博上海留下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互聯網圈永遠不缺利用信息不對稱玩投機倒把遊戲的‘商人’”。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這個“商人”到底是說剛剛完成收購沒多久的蔡東青,還是誰?

03

然而,不管如何,這出大戲也終究塵埃落定,屬於鬥魚的時代正式開啟。

而實際上,在鬥魚剛剛上線之初,國內已經有一家平臺在遊戲直播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這個平臺是YY。

YY是當時的多玩網在2008年推出的一個語音工具,它當時的定位很簡單,服務《魔獸世界》用戶在Raid中對於即時語音的需求。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屬於多玩網的一個附屬產品,當時的多玩網在和17173、178等遊戲資訊網站的競爭當中,唯一的優勢就是《魔獸世界》專區,在多玩網2005年誕生的時候,第一個上的就是《魔獸世界》專區。

而藉助多玩網當時《魔獸世界》第一資訊網站的優勢,YY的起步很順利,成為了很多魔獸玩家選擇的語音平臺,它的競爭對手如TMSpeak這種需要收費的舶來品、新浪UT這樣的技術不成熟的產品紛紛敗下陣來。

YY很多做到了即時語音平臺的第一,甚至後來騰訊出的QQTalk也比不了。但是這個時候也有問題擺在YY面前,就是如何實現盈利。

最簡單的辦法是廣告,但是廣告業務被17173這些平臺蠶食的太厲害,於是在2010年的時候YY開始搞起了遊戲聯合運營,在YY語音平臺中,用戶購買Y幣及遊戲幣,從而可以獲得虛擬的物品,包括遊戲裡的虛擬裝備及頻道里的一些虛擬物品。

靠著這個模式,YY語音的商業化邁出了第一步,相關的數據顯示,2010年多玩網的營收為1.283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300%。遊戲聯運業務一下子超過廣告開始成為多玩最大的收入來源。

而緊接著,遊戲聯運業務才帶來驚喜沒多久,YY就發現了另外一個商機。

2010年,一家叫9158的公司冒了出來,這家做秀場直播的公司在當年拿到了新浪3000萬美元的投資,並且新浪還把自己的新浪Show也作為嫁妝送給了9158。

YY看到了這個當中的機會,因為當時的YY經過2年的發展,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個用來輔助遊戲的語音工具,玩家們也會在這個語音平臺裡面聊聊天,唱唱歌,YY還特地搞了個“搶麥”的模式。

一看到9158這種模式,YY嗅到了其中的商機,2011年的3月份,以YY音樂這個品牌,YY開始開始模仿9158做起了直播。

這個業務起勢的很快,從2011年的5290萬元,到了2012年變成了2.864億元,到了2013年YY音樂超過了遊戲成為了已經改名為歡聚時代的第一大營收來源。

04

也就是YY音樂在推出大概1年之後,看到直播業務有這麼大的潛力,YY內部就想著,為什麼不做做遊戲相關的直播,畢竟YY最根本的用戶屬性還是遊戲,遊戲直播可以更好的服務這些用戶。

而且,在2011年前後,一款名為《英雄聯盟》的遊戲在全球開始火爆起來,在加上之前熱度未消的《DOTA》,用戶對相關的視頻內容有著很大的需求,因為這類產品的競爭屬性和觀賞性頗高。

這個需求最好的體現是在視頻網站優酷、土豆上,有大量的人在製作這類視頻,而且播放量不俗,其中比較代表性的兩個人是海濤和伍聲09。

2010年的11月25日,剛剛退役才2個月的前《DOTA》明星職業選手伍聲09在優酷上傳了第一個視頻,一個很簡單的視頻。

但這個視頻或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緊隔了一天,伍聲又上傳了一個,這一次比較正式,取名為《2009的回憶-2009的視頻處女作》,在這個視頻裡伍聲說,“這是我第一次自己親自打造視頻解說的處女座”。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投稿來源:遊戲觀察

7月17日,鬥魚正式登錄納斯達克,發行價11.5美元,市值37億美元。

7月16日,RNG《英雄聯盟》分部職業選手劉世宇正式退役,從此職業賽場將不再有MLXG這個ID。

6年時間,鬥魚從A站走到了納斯達克;6年時間,劉世宇從EP/Lonely成為了RNG/MLXG,再到成為劉世宇。

6年前,對於成為職業選手之後的人生道路應該如何去走,大環境容不得17歲的劉世宇去多想。

6年後,劉世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未來,他說他要開火鍋店,要繼續做直播。這條路他的前輩PDD、五五開走過。

01

2013年的4月,一個叫“生放送”的頻道出現在A站,它背後的主導者是當時A站的大股東之一陳少傑。鬥魚的前身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要做鬥魚?這個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解讀。

①當初陳少傑最早創業的時候,做的就是遊戲,當時做的是一個遊戲對戰平臺,“掌門人”,這個平臺在2009年的時候被邊鋒收購;

②和“掌門人”一起進入邊鋒後,陳少傑作為武漢邊鋒的總經理,在邊鋒的2年時間,留下的是兩個項目“酷秀”、“飛火”,兩個以9158位標的的秀場平臺。當然這兩個項目都失敗了,但也算是為陳少傑留下了直播相關的寶貴經驗;

③,2013年那會,美國出現了一家公司,Twitch,它的前身是Justin.tv,一個生活頻道,2011年由於遊戲相關的內容受到了大量關注,Twitch從Justin.tv中獨立,到了2013年這個平臺已經是全美第5大流量平臺。

或許是Twitch給了陳少傑啟發,為什麼不可以也在AcFun當中孵化一個Twitch,或許是在邊鋒對於直播的心有不甘,又或許是陳少傑對遊戲平臺的戀戀不忘,總是“生放送”就這樣誕生了。

初期,靠著AcFun的用戶導入,“生放送”這個頻道一開始就獲得了不錯的流量。

再到2014年年初,“生放送”被獨立出去,以“鬥魚TV”這個品牌單獨面世。

02

也就是“生放送”獨立出去的2014年1月1日,邊鋒集團也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部門,“戰旗TV”,鬥魚在4月正式面世,戰旗在5月緊隨其後。

就像是擂臺戲一樣,兩者之間充滿了火藥味,按理來說,作為邊鋒的前員工,陳少傑和邊鋒之間不不應該如此。

但有趣就有趣在這裡。在去年虎牙上市的時候,在《虎牙上市:成功背後的起起伏伏》曾寫到,“關於鬥魚獨立的事,是一出很精彩的戲,今天暫且不表”。

而今天我們就來表一表這個很有趣,也很精彩的戲。

2010年,A站的創始人xilin由於力不從心,將A站以400萬元的價格脫手,當時接手A站的是兩個人,陳少傑拿出了140萬元,還有另外一個人是邊鋒集團CEO潘恩林,也就是陳少傑當時的上司。

由於潘恩林當時是邊鋒的CEO,因此基本上就是在邊鋒的鎖定期滿後的陳少傑打理A站,潘恩林的出資更多意義上是一筆純粹的財務投資。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根據左林右狸在《沸騰新十年 | 遊戲直播江湖和虎牙鬥魚的前半生》當中寫的,在2013年IDG原本希望投資A站,但最後被陳少傑給推到了B站那裡。

至於為什麼推到B站那裡,按照那篇文章當中寫的IDG看中的是A站,而陳少傑的心思在遊戲直播上。

或許,最重要的因素是A站不是陳少傑一個人的,A站做的再好,他也只是兩位大股東之一。

而一種假設的可能,要是當年陳少傑沒有把IDG推給B站,或許他應該早一年走到納斯達克的,當然這是玩笑話。

到了2013年底,又一個投資人出現了,奧飛動漫董事長蔡東青,這個時候陳少傑沒有拒絕,蔡東青拿到了A站92%的股權,剩下8%在陳少傑手裡,潘恩林將手上的A站股份清空。

而就在蔡東青收購了A站股份後,2014年初,“生放送”順順利利的從A站獨立了出來,變成了鬥魚,蔡東青又成了鬥魚的天使投資人,拿出了2000萬元。

根據坊間的傳聞,後來潘恩林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說法是儘管獲得了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但還是感到很受傷。

為什麼潘恩林一筆小几百萬的財務投資,3年時間獲得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會很受傷?

答案不言自明。而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鬥魚出現之後,緊接著邊鋒就出現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鬥魚上線後的4月份A站的實際運營者賽門宣佈從A站離職,他在微博上海留下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互聯網圈永遠不缺利用信息不對稱玩投機倒把遊戲的‘商人’”。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這個“商人”到底是說剛剛完成收購沒多久的蔡東青,還是誰?

03

然而,不管如何,這出大戲也終究塵埃落定,屬於鬥魚的時代正式開啟。

而實際上,在鬥魚剛剛上線之初,國內已經有一家平臺在遊戲直播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這個平臺是YY。

YY是當時的多玩網在2008年推出的一個語音工具,它當時的定位很簡單,服務《魔獸世界》用戶在Raid中對於即時語音的需求。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屬於多玩網的一個附屬產品,當時的多玩網在和17173、178等遊戲資訊網站的競爭當中,唯一的優勢就是《魔獸世界》專區,在多玩網2005年誕生的時候,第一個上的就是《魔獸世界》專區。

而藉助多玩網當時《魔獸世界》第一資訊網站的優勢,YY的起步很順利,成為了很多魔獸玩家選擇的語音平臺,它的競爭對手如TMSpeak這種需要收費的舶來品、新浪UT這樣的技術不成熟的產品紛紛敗下陣來。

YY很多做到了即時語音平臺的第一,甚至後來騰訊出的QQTalk也比不了。但是這個時候也有問題擺在YY面前,就是如何實現盈利。

最簡單的辦法是廣告,但是廣告業務被17173這些平臺蠶食的太厲害,於是在2010年的時候YY開始搞起了遊戲聯合運營,在YY語音平臺中,用戶購買Y幣及遊戲幣,從而可以獲得虛擬的物品,包括遊戲裡的虛擬裝備及頻道里的一些虛擬物品。

靠著這個模式,YY語音的商業化邁出了第一步,相關的數據顯示,2010年多玩網的營收為1.283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300%。遊戲聯運業務一下子超過廣告開始成為多玩最大的收入來源。

而緊接著,遊戲聯運業務才帶來驚喜沒多久,YY就發現了另外一個商機。

2010年,一家叫9158的公司冒了出來,這家做秀場直播的公司在當年拿到了新浪3000萬美元的投資,並且新浪還把自己的新浪Show也作為嫁妝送給了9158。

YY看到了這個當中的機會,因為當時的YY經過2年的發展,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個用來輔助遊戲的語音工具,玩家們也會在這個語音平臺裡面聊聊天,唱唱歌,YY還特地搞了個“搶麥”的模式。

一看到9158這種模式,YY嗅到了其中的商機,2011年的3月份,以YY音樂這個品牌,YY開始開始模仿9158做起了直播。

這個業務起勢的很快,從2011年的5290萬元,到了2012年變成了2.864億元,到了2013年YY音樂超過了遊戲成為了已經改名為歡聚時代的第一大營收來源。

04

也就是YY音樂在推出大概1年之後,看到直播業務有這麼大的潛力,YY內部就想著,為什麼不做做遊戲相關的直播,畢竟YY最根本的用戶屬性還是遊戲,遊戲直播可以更好的服務這些用戶。

而且,在2011年前後,一款名為《英雄聯盟》的遊戲在全球開始火爆起來,在加上之前熱度未消的《DOTA》,用戶對相關的視頻內容有著很大的需求,因為這類產品的競爭屬性和觀賞性頗高。

這個需求最好的體現是在視頻網站優酷、土豆上,有大量的人在製作這類視頻,而且播放量不俗,其中比較代表性的兩個人是海濤和伍聲09。

2010年的11月25日,剛剛退役才2個月的前《DOTA》明星職業選手伍聲09在優酷上傳了第一個視頻,一個很簡單的視頻。

但這個視頻或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緊隔了一天,伍聲又上傳了一個,這一次比較正式,取名為《2009的回憶-2009的視頻處女作》,在這個視頻裡伍聲說,“這是我第一次自己親自打造視頻解說的處女座”。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對於當時的遊戲用戶而言,這充滿了新鮮感,在那樣一個年代,政策的原因使得我們所能接觸到相關影音內容的渠道實在太過匱乏,無非遊戲風雲等寥寥數個渠道。

伍聲製作的視頻很快火了起來,在優酷動輒上百萬的播放量,這個播放量給伍聲帶去了巨大的廣告收益。這個時候很多人才發現,原來職業選手退役之後可以以製作視頻為生。

2011年,伍聲開始不滿足於給別人倒流,自己做起了淘寶店,把流量導給自己的店鋪,輕輕鬆鬆流水幾十萬,到了2012年更是超過了1000萬,“肉鬆餅+電競”的商業模式就這樣成為電競圈賺錢最重要的一個途徑。

有市場需求存在,和自己的用戶屬性相契合,同時自己在直播上各方面都很成熟,2012年3月YY遊戲直播上線了。

作為國內可能是最早涉足這個行業的先行者,以及藉助多玩網、YY語音、多玩盒子等等垂直於遊戲的流量,YY遊戲直播吃足了紅利。

一些退役的職業選手,一些職業戰隊,一些草根大神,除了將製作的視頻上傳至優酷、土豆這些視頻網站之外,開始自發的加入到YY遊戲直播,拓展面向用戶的渠道,獲得更多面對用戶的曝光量。

到了2013年底,不到2年時間,YY遊戲直播用戶覆蓋超過一億,月活用戶近 3000 萬,國內80%的市場份額屬於YY遊戲直播。

05

鬥魚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巨無霸式的對手。

但很快,鬥魚就讓這個巨無霸感受到了它的凶狠,這個凶狠是瘋狂的燒錢。當年4月上線時,鬥魚公開表示“誰能帶著鬥魚的名號打上國服第一就給20萬”。

這樣的宣傳費用著實很有效,但這不是鬥魚燒錢的全部,按照陳少傑的說法,一個月的時間蔡東青投資的2000萬,燒到只剩下500萬,其中大多數用在了帶寬和簽約主播上。

在鬥魚出現之前,直播行業的玩法是主播賺多賺少一切靠自己,海外的Twitch也不例外,這個模式就是用戶打賞的越多,主播獲得的平臺分成就越多,慣例是平臺抽成50%,剩下的50%是主播個人的也好,主播和公會(經紀公司)再分也好,平臺不會管。

但是鬥魚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現狀,簽約金的概念開始出現在遊戲直播行業當中,除了用戶打賞的分成,主播們還可以領到一份固定的工資,並且價格不菲。

但這個時候的鬥魚在簽約主播上只是小打小鬧,對於整個直播行業,對於YY遊戲直播,沒有帶來任何的影響。

直到2014年8月底,一件國外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國內遊戲直播市場的格局,“亞馬遜9.7億美元收購Twitch”。

資本的力量是無窮的,Twitch的9.7億美元賣身給了鬥魚太多的啟示,也給了紅杉資本一個啟示,紅杉2000萬美元對剛剛成立不久的鬥魚進行了A輪投資。

彈藥充足,前途一片大好,鬥魚開始提速。

僅僅過了半個月,到了9月中旬,就有網友爆料,YY遊戲直播《英雄聯盟》板塊的的頂級大主播小智向多玩開價1500萬元年薪,YY沒有答應,隨即封殺。

一個月之後的10月中旬,小智在騰訊微博突然宣佈在鬥魚TV平臺直播,正式加盟鬥魚。而在小智之後,YY的另外一位大主播,若風也宣佈加盟鬥魚平臺。

鬥魚和YY的戰爭全面爆發,2015年伊始鬥魚又有6000萬元從YY簽下了6位主播,其中1500萬元砸向了五五開。

06

鬥魚的瘋狂燒錢,使得之前旱澇保收的YY一時之間有點迷茫,這徹底打破了他們對於直播的認知,“為什麼要給主播固定的年薪”?

但對於主播們來說,這樣的模式實在太有吸引力了,從平臺的旱澇保收,主播們搖身一變,變成了旱澇保收,承擔風險的變成了平臺。

對於YY直播這樣的成熟平臺而言,這樣的模式顯然是不合理的,這會徹底打破整個YY的生態,乃至整個行業的生態,但對於鬥魚這樣急切的需要快起量的平臺,用一句話說,“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鬥魚的一切指向是快速的起量,快速的向前,燒錢→流量→融資→燒錢→流量…..這是互聯網模式當中再熟悉不過的玩法,一切先等流量上去,幹掉競爭對手,之後再慢慢想著如何賺錢。

YY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直播的生態自此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在遊戲直播這個領域。

與秀場模式不同,秀場當中YY不會害怕被9158們挖角,女主播換一個捧照樣留住流量,但遊戲直播的那些大主播們,符號化太過明顯,他們可以帶走流量。

鬥魚的這套瘋狂不惜一切代價的玩法並沒有什麼門檻和祕密,戰旗學了個九成像,同樣的燒錢籤主播。

兩個後起之秀就這樣向曾經的巨無霸發起了猛烈的衝擊,而這個時候的YY在小範圍的嘗試這個模式過程中,主體上依舊採用的是不給主播固定年薪,主播的收入依舊主要依賴“禮物分成+淘寶店”,在這當中YY提供平臺、流量資源。

按照當時的YY高管說,“現在的遊戲直播有點像早期的視頻,燒錢,買內容,買賽事,買戰隊,靠媒體、廣告賺錢,但抗不到這麼長時間。”

YY的本質就不看好這個模式,認為這個模式太過於依賴融資。遊戲直播的成本在帶寬上本就比秀場要高不少,因為要保證清晰度;另外一方面,直播用戶的打賞意願普遍不強,按照YY遊戲直播的創始人之一古豐此後所說的,“遊戲直播的用戶參與度沒有娛樂秀場直播高,付費率只有秀場直播的 1/3,ARPU 值也只有秀場直播的 1/3,整體收入就只有 1/9-1/10。”

這樣的背景下,還要給主播固定年薪。這是一門不管怎麼看都不是一門好的生意,依賴外部資金的輸血,而輸血一旦出現一點問題,及其可能閃崩。

一個數據是,YY的毛利率一直在50%左右,而鬥魚的毛利率是5%。這就是兩個模式的本質區別。

YY在等,在等鬥魚的閃崩,但鬥魚卻一直挺著一口氣,硬是挺了過來,並逐漸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壯大。

07

在鬥魚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最危險的時刻是2015年下半年。

一方面紅杉的2000萬美元投資已經消耗殆盡,也就是在2015年下半年,鬥魚首次被曝光了欠薪的傳聞。

另外一方面,王思聰成立了熊貓,侯閣亭成立了全民,在加上入局的龍珠直播,鬥魚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

這一年8月,洞主、蛋糕等共數十名遊戲主播轉投龍珠。有一度,鬥魚前20的遊戲主播有9名都轉到了龍珠。

這一年9月,熊貓直播剛剛成立之初,我們驚訝的發現熊貓直播初期的幾位重要主播幾乎都是來自於鬥魚直播平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智、若風這兩位當時最頂級的《英雄聯盟》主播。除此之外,鬥魚當時一個最熱門板塊《爐石傳說》幾乎被熊貓直播挖空。

鬥魚當初對YY遊戲直播做的一切,被原封不動的映射,只是這一次鬥魚成為了那個受傷的一方。

後起之秀的競爭對手一一湧現,大主播紛紛跳槽,賬面資金告急,這是鬥魚成長以來真正的至暗時刻。

有趣的是,原本曾作為騰訊親兒子的龍珠有希望和鬥魚合併,避免這個至暗時刻,但最終兩者沒能合併成,這才直接導致龍珠對鬥魚發起猛烈的攻擊。

關於為什麼沒有合併成功一則說法是因為陳少傑對於合併的協議不滿意,另外一則說法是陳少傑本身就沒想合併,和龍珠談只是在拖時間,希望可以找到資方,而也有說法是多方希望蔡東青出局,但陳少傑不希望如此。

無論是出於那種原因,最終龍珠和鬥魚反目成仇,開始狠狠的撕咬鬥魚,鬥魚這才感受到切身之痛。

YY似乎快要等到鬥魚崩盤的時刻了,只要再給鬥魚增加一點點負擔。

YY沒有等到這個負擔,鬥魚等到了救命稻草。

2016年初,鬥魚宣佈完成騰訊領投、紅杉跟投的1億美元B輪融資,裝備上了新一輪的彈藥。YY不再猶豫,對遊戲直播的定位徹底改變,不再是為YY的用戶服務,而是一個單獨的個體。

2016年初3年超1億元,每年4000萬元從龍珠高價挖來LOL領域頂級大主播Miss,以及3年1億元從鬥魚挖來爐石領域的安德羅妮夫婦。主播簽約之外,各大賽事的版權費用該掏錢的毫不猶豫。

遊戲直播行業終於迎來了這頭猛獸的反擊,然而YY反擊的太晚了,大主播已經被幾大平臺瓜分殆盡,其中又以鬥魚獨大,這個時候的鬥魚已經起勢。

這個勢是儘管鬥魚的主播不停的再被挖,但始終會有主播站出來,接下流量而不是讓流量被帶走,小智的離開成就了五五開,安德羅尼等人的離開讓鬥魚爐石區誕生了狗賊等人。

在遊戲直播這個領域,鬥魚真正的開始一家獨大,沒有人可以撼動它的地位,一超多強的格局那一刻奠定下來了,那一輪被競爭對手集體的攻擊看上去更像是一次檢驗自身成色的機會,鬥魚沒有被擊垮,反而更強。

自此以後,鬥魚的發展開始順風順水,競爭對手紛紛避其鋒芒,YY遊戲直播知道端遊已經沒有機會,轉向了手遊,並找到了新的生路。

08

這個時候的鬥魚,真正的敵人只剩下了自己,這個敵人是如何盈利?鬥魚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加大對秀場模式的扶持。

類似鬥魚、虎牙這樣的平臺,主播可以分為兩類,流量型的遊戲主播,營收型的秀場主播,遊戲主播帶來流量,秀場主播轉化營收。

以前的鬥魚專注在流量型主播上,想著的是如何將流量數據跑高,在營收上一直乏力,但這個時候敵人只剩下一個虎牙還能打,其它的已經紛紛掉隊,鬥魚開始了改變。

2017年6月,一個標誌性的主播加盟了鬥魚,這個主播是前陌陌的一姐阿冷。阿冷的加盟我們可以看做是鬥魚的一道分水嶺,是鬥魚對於營收渴望的分水嶺。

阿冷是一個典型的秀場模式主播,人氣與真正的一線主播比,不算高,但論創造收入的能力,阿冷是頂級的。

引入這樣的主播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拿出海量的資源來支持這類主播。

於是,我們看到阿冷剛剛加盟鬥魚,迎來了鬥魚的第一個“粉絲節”,一個以用戶打賞主播金額給主播排名的活動,阿冷毫無意外的拿下了第一。

到了2017年底,鬥魚又舉辦了一場年度的魚樂盛典,與粉絲節的模式類似,不是拼主播的流量多多高,而是拼用戶是否捨得給主播花錢。

在2017年的魚樂盛典上,最後經過一輪又一輪淘汰賽選出的前10大主播,盧本偉,阿冷,七哥張琪格 ,B總,YYF ,蛇哥、小緣、納豆nado、陳一發兒 、馮提莫。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投稿來源:遊戲觀察

7月17日,鬥魚正式登錄納斯達克,發行價11.5美元,市值37億美元。

7月16日,RNG《英雄聯盟》分部職業選手劉世宇正式退役,從此職業賽場將不再有MLXG這個ID。

6年時間,鬥魚從A站走到了納斯達克;6年時間,劉世宇從EP/Lonely成為了RNG/MLXG,再到成為劉世宇。

6年前,對於成為職業選手之後的人生道路應該如何去走,大環境容不得17歲的劉世宇去多想。

6年後,劉世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未來,他說他要開火鍋店,要繼續做直播。這條路他的前輩PDD、五五開走過。

01

2013年的4月,一個叫“生放送”的頻道出現在A站,它背後的主導者是當時A站的大股東之一陳少傑。鬥魚的前身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要做鬥魚?這個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解讀。

①當初陳少傑最早創業的時候,做的就是遊戲,當時做的是一個遊戲對戰平臺,“掌門人”,這個平臺在2009年的時候被邊鋒收購;

②和“掌門人”一起進入邊鋒後,陳少傑作為武漢邊鋒的總經理,在邊鋒的2年時間,留下的是兩個項目“酷秀”、“飛火”,兩個以9158位標的的秀場平臺。當然這兩個項目都失敗了,但也算是為陳少傑留下了直播相關的寶貴經驗;

③,2013年那會,美國出現了一家公司,Twitch,它的前身是Justin.tv,一個生活頻道,2011年由於遊戲相關的內容受到了大量關注,Twitch從Justin.tv中獨立,到了2013年這個平臺已經是全美第5大流量平臺。

或許是Twitch給了陳少傑啟發,為什麼不可以也在AcFun當中孵化一個Twitch,或許是在邊鋒對於直播的心有不甘,又或許是陳少傑對遊戲平臺的戀戀不忘,總是“生放送”就這樣誕生了。

初期,靠著AcFun的用戶導入,“生放送”這個頻道一開始就獲得了不錯的流量。

再到2014年年初,“生放送”被獨立出去,以“鬥魚TV”這個品牌單獨面世。

02

也就是“生放送”獨立出去的2014年1月1日,邊鋒集團也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部門,“戰旗TV”,鬥魚在4月正式面世,戰旗在5月緊隨其後。

就像是擂臺戲一樣,兩者之間充滿了火藥味,按理來說,作為邊鋒的前員工,陳少傑和邊鋒之間不不應該如此。

但有趣就有趣在這裡。在去年虎牙上市的時候,在《虎牙上市:成功背後的起起伏伏》曾寫到,“關於鬥魚獨立的事,是一出很精彩的戲,今天暫且不表”。

而今天我們就來表一表這個很有趣,也很精彩的戲。

2010年,A站的創始人xilin由於力不從心,將A站以400萬元的價格脫手,當時接手A站的是兩個人,陳少傑拿出了140萬元,還有另外一個人是邊鋒集團CEO潘恩林,也就是陳少傑當時的上司。

由於潘恩林當時是邊鋒的CEO,因此基本上就是在邊鋒的鎖定期滿後的陳少傑打理A站,潘恩林的出資更多意義上是一筆純粹的財務投資。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根據左林右狸在《沸騰新十年 | 遊戲直播江湖和虎牙鬥魚的前半生》當中寫的,在2013年IDG原本希望投資A站,但最後被陳少傑給推到了B站那裡。

至於為什麼推到B站那裡,按照那篇文章當中寫的IDG看中的是A站,而陳少傑的心思在遊戲直播上。

或許,最重要的因素是A站不是陳少傑一個人的,A站做的再好,他也只是兩位大股東之一。

而一種假設的可能,要是當年陳少傑沒有把IDG推給B站,或許他應該早一年走到納斯達克的,當然這是玩笑話。

到了2013年底,又一個投資人出現了,奧飛動漫董事長蔡東青,這個時候陳少傑沒有拒絕,蔡東青拿到了A站92%的股權,剩下8%在陳少傑手裡,潘恩林將手上的A站股份清空。

而就在蔡東青收購了A站股份後,2014年初,“生放送”順順利利的從A站獨立了出來,變成了鬥魚,蔡東青又成了鬥魚的天使投資人,拿出了2000萬元。

根據坊間的傳聞,後來潘恩林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說法是儘管獲得了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但還是感到很受傷。

為什麼潘恩林一筆小几百萬的財務投資,3年時間獲得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會很受傷?

答案不言自明。而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鬥魚出現之後,緊接著邊鋒就出現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鬥魚上線後的4月份A站的實際運營者賽門宣佈從A站離職,他在微博上海留下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互聯網圈永遠不缺利用信息不對稱玩投機倒把遊戲的‘商人’”。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這個“商人”到底是說剛剛完成收購沒多久的蔡東青,還是誰?

03

然而,不管如何,這出大戲也終究塵埃落定,屬於鬥魚的時代正式開啟。

而實際上,在鬥魚剛剛上線之初,國內已經有一家平臺在遊戲直播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這個平臺是YY。

YY是當時的多玩網在2008年推出的一個語音工具,它當時的定位很簡單,服務《魔獸世界》用戶在Raid中對於即時語音的需求。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屬於多玩網的一個附屬產品,當時的多玩網在和17173、178等遊戲資訊網站的競爭當中,唯一的優勢就是《魔獸世界》專區,在多玩網2005年誕生的時候,第一個上的就是《魔獸世界》專區。

而藉助多玩網當時《魔獸世界》第一資訊網站的優勢,YY的起步很順利,成為了很多魔獸玩家選擇的語音平臺,它的競爭對手如TMSpeak這種需要收費的舶來品、新浪UT這樣的技術不成熟的產品紛紛敗下陣來。

YY很多做到了即時語音平臺的第一,甚至後來騰訊出的QQTalk也比不了。但是這個時候也有問題擺在YY面前,就是如何實現盈利。

最簡單的辦法是廣告,但是廣告業務被17173這些平臺蠶食的太厲害,於是在2010年的時候YY開始搞起了遊戲聯合運營,在YY語音平臺中,用戶購買Y幣及遊戲幣,從而可以獲得虛擬的物品,包括遊戲裡的虛擬裝備及頻道里的一些虛擬物品。

靠著這個模式,YY語音的商業化邁出了第一步,相關的數據顯示,2010年多玩網的營收為1.283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300%。遊戲聯運業務一下子超過廣告開始成為多玩最大的收入來源。

而緊接著,遊戲聯運業務才帶來驚喜沒多久,YY就發現了另外一個商機。

2010年,一家叫9158的公司冒了出來,這家做秀場直播的公司在當年拿到了新浪3000萬美元的投資,並且新浪還把自己的新浪Show也作為嫁妝送給了9158。

YY看到了這個當中的機會,因為當時的YY經過2年的發展,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個用來輔助遊戲的語音工具,玩家們也會在這個語音平臺裡面聊聊天,唱唱歌,YY還特地搞了個“搶麥”的模式。

一看到9158這種模式,YY嗅到了其中的商機,2011年的3月份,以YY音樂這個品牌,YY開始開始模仿9158做起了直播。

這個業務起勢的很快,從2011年的5290萬元,到了2012年變成了2.864億元,到了2013年YY音樂超過了遊戲成為了已經改名為歡聚時代的第一大營收來源。

04

也就是YY音樂在推出大概1年之後,看到直播業務有這麼大的潛力,YY內部就想著,為什麼不做做遊戲相關的直播,畢竟YY最根本的用戶屬性還是遊戲,遊戲直播可以更好的服務這些用戶。

而且,在2011年前後,一款名為《英雄聯盟》的遊戲在全球開始火爆起來,在加上之前熱度未消的《DOTA》,用戶對相關的視頻內容有著很大的需求,因為這類產品的競爭屬性和觀賞性頗高。

這個需求最好的體現是在視頻網站優酷、土豆上,有大量的人在製作這類視頻,而且播放量不俗,其中比較代表性的兩個人是海濤和伍聲09。

2010年的11月25日,剛剛退役才2個月的前《DOTA》明星職業選手伍聲09在優酷上傳了第一個視頻,一個很簡單的視頻。

但這個視頻或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緊隔了一天,伍聲又上傳了一個,這一次比較正式,取名為《2009的回憶-2009的視頻處女作》,在這個視頻裡伍聲說,“這是我第一次自己親自打造視頻解說的處女座”。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對於當時的遊戲用戶而言,這充滿了新鮮感,在那樣一個年代,政策的原因使得我們所能接觸到相關影音內容的渠道實在太過匱乏,無非遊戲風雲等寥寥數個渠道。

伍聲製作的視頻很快火了起來,在優酷動輒上百萬的播放量,這個播放量給伍聲帶去了巨大的廣告收益。這個時候很多人才發現,原來職業選手退役之後可以以製作視頻為生。

2011年,伍聲開始不滿足於給別人倒流,自己做起了淘寶店,把流量導給自己的店鋪,輕輕鬆鬆流水幾十萬,到了2012年更是超過了1000萬,“肉鬆餅+電競”的商業模式就這樣成為電競圈賺錢最重要的一個途徑。

有市場需求存在,和自己的用戶屬性相契合,同時自己在直播上各方面都很成熟,2012年3月YY遊戲直播上線了。

作為國內可能是最早涉足這個行業的先行者,以及藉助多玩網、YY語音、多玩盒子等等垂直於遊戲的流量,YY遊戲直播吃足了紅利。

一些退役的職業選手,一些職業戰隊,一些草根大神,除了將製作的視頻上傳至優酷、土豆這些視頻網站之外,開始自發的加入到YY遊戲直播,拓展面向用戶的渠道,獲得更多面對用戶的曝光量。

到了2013年底,不到2年時間,YY遊戲直播用戶覆蓋超過一億,月活用戶近 3000 萬,國內80%的市場份額屬於YY遊戲直播。

05

鬥魚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巨無霸式的對手。

但很快,鬥魚就讓這個巨無霸感受到了它的凶狠,這個凶狠是瘋狂的燒錢。當年4月上線時,鬥魚公開表示“誰能帶著鬥魚的名號打上國服第一就給20萬”。

這樣的宣傳費用著實很有效,但這不是鬥魚燒錢的全部,按照陳少傑的說法,一個月的時間蔡東青投資的2000萬,燒到只剩下500萬,其中大多數用在了帶寬和簽約主播上。

在鬥魚出現之前,直播行業的玩法是主播賺多賺少一切靠自己,海外的Twitch也不例外,這個模式就是用戶打賞的越多,主播獲得的平臺分成就越多,慣例是平臺抽成50%,剩下的50%是主播個人的也好,主播和公會(經紀公司)再分也好,平臺不會管。

但是鬥魚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現狀,簽約金的概念開始出現在遊戲直播行業當中,除了用戶打賞的分成,主播們還可以領到一份固定的工資,並且價格不菲。

但這個時候的鬥魚在簽約主播上只是小打小鬧,對於整個直播行業,對於YY遊戲直播,沒有帶來任何的影響。

直到2014年8月底,一件國外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國內遊戲直播市場的格局,“亞馬遜9.7億美元收購Twitch”。

資本的力量是無窮的,Twitch的9.7億美元賣身給了鬥魚太多的啟示,也給了紅杉資本一個啟示,紅杉2000萬美元對剛剛成立不久的鬥魚進行了A輪投資。

彈藥充足,前途一片大好,鬥魚開始提速。

僅僅過了半個月,到了9月中旬,就有網友爆料,YY遊戲直播《英雄聯盟》板塊的的頂級大主播小智向多玩開價1500萬元年薪,YY沒有答應,隨即封殺。

一個月之後的10月中旬,小智在騰訊微博突然宣佈在鬥魚TV平臺直播,正式加盟鬥魚。而在小智之後,YY的另外一位大主播,若風也宣佈加盟鬥魚平臺。

鬥魚和YY的戰爭全面爆發,2015年伊始鬥魚又有6000萬元從YY簽下了6位主播,其中1500萬元砸向了五五開。

06

鬥魚的瘋狂燒錢,使得之前旱澇保收的YY一時之間有點迷茫,這徹底打破了他們對於直播的認知,“為什麼要給主播固定的年薪”?

但對於主播們來說,這樣的模式實在太有吸引力了,從平臺的旱澇保收,主播們搖身一變,變成了旱澇保收,承擔風險的變成了平臺。

對於YY直播這樣的成熟平臺而言,這樣的模式顯然是不合理的,這會徹底打破整個YY的生態,乃至整個行業的生態,但對於鬥魚這樣急切的需要快起量的平臺,用一句話說,“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鬥魚的一切指向是快速的起量,快速的向前,燒錢→流量→融資→燒錢→流量…..這是互聯網模式當中再熟悉不過的玩法,一切先等流量上去,幹掉競爭對手,之後再慢慢想著如何賺錢。

YY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直播的生態自此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在遊戲直播這個領域。

與秀場模式不同,秀場當中YY不會害怕被9158們挖角,女主播換一個捧照樣留住流量,但遊戲直播的那些大主播們,符號化太過明顯,他們可以帶走流量。

鬥魚的這套瘋狂不惜一切代價的玩法並沒有什麼門檻和祕密,戰旗學了個九成像,同樣的燒錢籤主播。

兩個後起之秀就這樣向曾經的巨無霸發起了猛烈的衝擊,而這個時候的YY在小範圍的嘗試這個模式過程中,主體上依舊採用的是不給主播固定年薪,主播的收入依舊主要依賴“禮物分成+淘寶店”,在這當中YY提供平臺、流量資源。

按照當時的YY高管說,“現在的遊戲直播有點像早期的視頻,燒錢,買內容,買賽事,買戰隊,靠媒體、廣告賺錢,但抗不到這麼長時間。”

YY的本質就不看好這個模式,認為這個模式太過於依賴融資。遊戲直播的成本在帶寬上本就比秀場要高不少,因為要保證清晰度;另外一方面,直播用戶的打賞意願普遍不強,按照YY遊戲直播的創始人之一古豐此後所說的,“遊戲直播的用戶參與度沒有娛樂秀場直播高,付費率只有秀場直播的 1/3,ARPU 值也只有秀場直播的 1/3,整體收入就只有 1/9-1/10。”

這樣的背景下,還要給主播固定年薪。這是一門不管怎麼看都不是一門好的生意,依賴外部資金的輸血,而輸血一旦出現一點問題,及其可能閃崩。

一個數據是,YY的毛利率一直在50%左右,而鬥魚的毛利率是5%。這就是兩個模式的本質區別。

YY在等,在等鬥魚的閃崩,但鬥魚卻一直挺著一口氣,硬是挺了過來,並逐漸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壯大。

07

在鬥魚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最危險的時刻是2015年下半年。

一方面紅杉的2000萬美元投資已經消耗殆盡,也就是在2015年下半年,鬥魚首次被曝光了欠薪的傳聞。

另外一方面,王思聰成立了熊貓,侯閣亭成立了全民,在加上入局的龍珠直播,鬥魚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

這一年8月,洞主、蛋糕等共數十名遊戲主播轉投龍珠。有一度,鬥魚前20的遊戲主播有9名都轉到了龍珠。

這一年9月,熊貓直播剛剛成立之初,我們驚訝的發現熊貓直播初期的幾位重要主播幾乎都是來自於鬥魚直播平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智、若風這兩位當時最頂級的《英雄聯盟》主播。除此之外,鬥魚當時一個最熱門板塊《爐石傳說》幾乎被熊貓直播挖空。

鬥魚當初對YY遊戲直播做的一切,被原封不動的映射,只是這一次鬥魚成為了那個受傷的一方。

後起之秀的競爭對手一一湧現,大主播紛紛跳槽,賬面資金告急,這是鬥魚成長以來真正的至暗時刻。

有趣的是,原本曾作為騰訊親兒子的龍珠有希望和鬥魚合併,避免這個至暗時刻,但最終兩者沒能合併成,這才直接導致龍珠對鬥魚發起猛烈的攻擊。

關於為什麼沒有合併成功一則說法是因為陳少傑對於合併的協議不滿意,另外一則說法是陳少傑本身就沒想合併,和龍珠談只是在拖時間,希望可以找到資方,而也有說法是多方希望蔡東青出局,但陳少傑不希望如此。

無論是出於那種原因,最終龍珠和鬥魚反目成仇,開始狠狠的撕咬鬥魚,鬥魚這才感受到切身之痛。

YY似乎快要等到鬥魚崩盤的時刻了,只要再給鬥魚增加一點點負擔。

YY沒有等到這個負擔,鬥魚等到了救命稻草。

2016年初,鬥魚宣佈完成騰訊領投、紅杉跟投的1億美元B輪融資,裝備上了新一輪的彈藥。YY不再猶豫,對遊戲直播的定位徹底改變,不再是為YY的用戶服務,而是一個單獨的個體。

2016年初3年超1億元,每年4000萬元從龍珠高價挖來LOL領域頂級大主播Miss,以及3年1億元從鬥魚挖來爐石領域的安德羅妮夫婦。主播簽約之外,各大賽事的版權費用該掏錢的毫不猶豫。

遊戲直播行業終於迎來了這頭猛獸的反擊,然而YY反擊的太晚了,大主播已經被幾大平臺瓜分殆盡,其中又以鬥魚獨大,這個時候的鬥魚已經起勢。

這個勢是儘管鬥魚的主播不停的再被挖,但始終會有主播站出來,接下流量而不是讓流量被帶走,小智的離開成就了五五開,安德羅尼等人的離開讓鬥魚爐石區誕生了狗賊等人。

在遊戲直播這個領域,鬥魚真正的開始一家獨大,沒有人可以撼動它的地位,一超多強的格局那一刻奠定下來了,那一輪被競爭對手集體的攻擊看上去更像是一次檢驗自身成色的機會,鬥魚沒有被擊垮,反而更強。

自此以後,鬥魚的發展開始順風順水,競爭對手紛紛避其鋒芒,YY遊戲直播知道端遊已經沒有機會,轉向了手遊,並找到了新的生路。

08

這個時候的鬥魚,真正的敵人只剩下了自己,這個敵人是如何盈利?鬥魚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加大對秀場模式的扶持。

類似鬥魚、虎牙這樣的平臺,主播可以分為兩類,流量型的遊戲主播,營收型的秀場主播,遊戲主播帶來流量,秀場主播轉化營收。

以前的鬥魚專注在流量型主播上,想著的是如何將流量數據跑高,在營收上一直乏力,但這個時候敵人只剩下一個虎牙還能打,其它的已經紛紛掉隊,鬥魚開始了改變。

2017年6月,一個標誌性的主播加盟了鬥魚,這個主播是前陌陌的一姐阿冷。阿冷的加盟我們可以看做是鬥魚的一道分水嶺,是鬥魚對於營收渴望的分水嶺。

阿冷是一個典型的秀場模式主播,人氣與真正的一線主播比,不算高,但論創造收入的能力,阿冷是頂級的。

引入這樣的主播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拿出海量的資源來支持這類主播。

於是,我們看到阿冷剛剛加盟鬥魚,迎來了鬥魚的第一個“粉絲節”,一個以用戶打賞主播金額給主播排名的活動,阿冷毫無意外的拿下了第一。

到了2017年底,鬥魚又舉辦了一場年度的魚樂盛典,與粉絲節的模式類似,不是拼主播的流量多多高,而是拼用戶是否捨得給主播花錢。

在2017年的魚樂盛典上,最後經過一輪又一輪淘汰賽選出的前10大主播,盧本偉,阿冷,七哥張琪格 ,B總,YYF ,蛇哥、小緣、納豆nado、陳一發兒 、馮提莫。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這當中只有3個半的遊戲主播,盧本偉、YYF、蛇哥是那個三個,陳一發兒是那半個,其餘的我們可以稱之為秀場類型的主播。

這個時候的鬥魚開始謀劃上市的事情,上市需要營收數據的支撐,也就不難理解鬥魚在2017年的這一轉變。

鬥魚最終在2018年還是沒能上市,但是這不妨礙鬥魚繼續對於營收數據的渴求。

所以,到了2018年鬥魚在原有的兩大活動上,開始了另外一個大動作,這個動作是和公會深度的合作,引入YY和虎牙最深護城河,公會模式,虎牙上市時有3萬家合作公會的虎牙。

為什麼要做公會模式,因為公會模式最能刺激消費,“原有的YY生態裡面建立了一個非常符合社區玩法的體系,這個體系會讓各種角色都在裡面獲得比較好的系統的認知,就會有利於各種角色在裡面去做相應的商業消費”,虎牙上市時,有人點評過這個模式。

其中比較代表性的是,渝萬公會集體從虎牙跳槽加盟鬥魚。另外一個是在2018年年度盛典之上,出現了屬於公會的獎項,如最佳公會,同時各大主播的名字後面都出現了一個隸屬哪個公會的標誌,即便是一些還未簽約公會的主播,後綴也會有“X魚文化”這樣直屬鬥魚的公會。

而到了今年,粉絲節從以往的一年一次,到今年上半年已經辦了兩屆了,用戶稱之為“韭菜節”。與此同時各大專區,各大主播紛紛背起了KPI。

體現在數據上,鬥魚2016、2017、2018年實現營收約7.68億元、18.85億元和36.54億元,淨虧損分別約為7.83億元、6.13億元和8.76億元;2019年Q1實現營收14.89億元,淨利潤1820萬元。

為了上市,鬥魚變了很多。

09

我們不知道鬥魚這樣的轉變是好是壞,我們知道的是從YY 50%毛利率到虎牙15%毛利率,是鬥魚給電競這個行業帶來了改善。

我們不知道鬥魚是否還是陳少傑當初創辦時那個想象中的鬥魚,我們知道的這是一個以成敗去論英雄的時代,鬥魚需要以上市作為成功的最佳背書。

我們不知道鬥魚為什麼從長尾走向2/8,我們知道的是虎牙上市這一年鬥魚的優勢被追趕了很多,一超多強已經變成了兩強爭霸。

我們不知道電競到底什麼時候能夠入奧,我們知道的是通過鬥魚作為媒介的連接,電競已經有不輸於頂級體育運動的魅力。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投稿來源:遊戲觀察

7月17日,鬥魚正式登錄納斯達克,發行價11.5美元,市值37億美元。

7月16日,RNG《英雄聯盟》分部職業選手劉世宇正式退役,從此職業賽場將不再有MLXG這個ID。

6年時間,鬥魚從A站走到了納斯達克;6年時間,劉世宇從EP/Lonely成為了RNG/MLXG,再到成為劉世宇。

6年前,對於成為職業選手之後的人生道路應該如何去走,大環境容不得17歲的劉世宇去多想。

6年後,劉世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未來,他說他要開火鍋店,要繼續做直播。這條路他的前輩PDD、五五開走過。

01

2013年的4月,一個叫“生放送”的頻道出現在A站,它背後的主導者是當時A站的大股東之一陳少傑。鬥魚的前身就這樣誕生了。

為什麼要做鬥魚?這個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解讀。

①當初陳少傑最早創業的時候,做的就是遊戲,當時做的是一個遊戲對戰平臺,“掌門人”,這個平臺在2009年的時候被邊鋒收購;

②和“掌門人”一起進入邊鋒後,陳少傑作為武漢邊鋒的總經理,在邊鋒的2年時間,留下的是兩個項目“酷秀”、“飛火”,兩個以9158位標的的秀場平臺。當然這兩個項目都失敗了,但也算是為陳少傑留下了直播相關的寶貴經驗;

③,2013年那會,美國出現了一家公司,Twitch,它的前身是Justin.tv,一個生活頻道,2011年由於遊戲相關的內容受到了大量關注,Twitch從Justin.tv中獨立,到了2013年這個平臺已經是全美第5大流量平臺。

或許是Twitch給了陳少傑啟發,為什麼不可以也在AcFun當中孵化一個Twitch,或許是在邊鋒對於直播的心有不甘,又或許是陳少傑對遊戲平臺的戀戀不忘,總是“生放送”就這樣誕生了。

初期,靠著AcFun的用戶導入,“生放送”這個頻道一開始就獲得了不錯的流量。

再到2014年年初,“生放送”被獨立出去,以“鬥魚TV”這個品牌單獨面世。

02

也就是“生放送”獨立出去的2014年1月1日,邊鋒集團也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部門,“戰旗TV”,鬥魚在4月正式面世,戰旗在5月緊隨其後。

就像是擂臺戲一樣,兩者之間充滿了火藥味,按理來說,作為邊鋒的前員工,陳少傑和邊鋒之間不不應該如此。

但有趣就有趣在這裡。在去年虎牙上市的時候,在《虎牙上市:成功背後的起起伏伏》曾寫到,“關於鬥魚獨立的事,是一出很精彩的戲,今天暫且不表”。

而今天我們就來表一表這個很有趣,也很精彩的戲。

2010年,A站的創始人xilin由於力不從心,將A站以400萬元的價格脫手,當時接手A站的是兩個人,陳少傑拿出了140萬元,還有另外一個人是邊鋒集團CEO潘恩林,也就是陳少傑當時的上司。

由於潘恩林當時是邊鋒的CEO,因此基本上就是在邊鋒的鎖定期滿後的陳少傑打理A站,潘恩林的出資更多意義上是一筆純粹的財務投資。

然後有趣的事情就發生了,根據左林右狸在《沸騰新十年 | 遊戲直播江湖和虎牙鬥魚的前半生》當中寫的,在2013年IDG原本希望投資A站,但最後被陳少傑給推到了B站那裡。

至於為什麼推到B站那裡,按照那篇文章當中寫的IDG看中的是A站,而陳少傑的心思在遊戲直播上。

或許,最重要的因素是A站不是陳少傑一個人的,A站做的再好,他也只是兩位大股東之一。

而一種假設的可能,要是當年陳少傑沒有把IDG推給B站,或許他應該早一年走到納斯達克的,當然這是玩笑話。

到了2013年底,又一個投資人出現了,奧飛動漫董事長蔡東青,這個時候陳少傑沒有拒絕,蔡東青拿到了A站92%的股權,剩下8%在陳少傑手裡,潘恩林將手上的A站股份清空。

而就在蔡東青收購了A站股份後,2014年初,“生放送”順順利利的從A站獨立了出來,變成了鬥魚,蔡東青又成了鬥魚的天使投資人,拿出了2000萬元。

根據坊間的傳聞,後來潘恩林對於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說法是儘管獲得了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但還是感到很受傷。

為什麼潘恩林一筆小几百萬的財務投資,3年時間獲得超過千萬元的投資收益,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會很受傷?

答案不言自明。而這或許也是為什麼鬥魚出現之後,緊接著邊鋒就出現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鬥魚上線後的4月份A站的實際運營者賽門宣佈從A站離職,他在微博上海留下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互聯網圈永遠不缺利用信息不對稱玩投機倒把遊戲的‘商人’”。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這個“商人”到底是說剛剛完成收購沒多久的蔡東青,還是誰?

03

然而,不管如何,這出大戲也終究塵埃落定,屬於鬥魚的時代正式開啟。

而實際上,在鬥魚剛剛上線之初,國內已經有一家平臺在遊戲直播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這個平臺是YY。

YY是當時的多玩網在2008年推出的一個語音工具,它當時的定位很簡單,服務《魔獸世界》用戶在Raid中對於即時語音的需求。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屬於多玩網的一個附屬產品,當時的多玩網在和17173、178等遊戲資訊網站的競爭當中,唯一的優勢就是《魔獸世界》專區,在多玩網2005年誕生的時候,第一個上的就是《魔獸世界》專區。

而藉助多玩網當時《魔獸世界》第一資訊網站的優勢,YY的起步很順利,成為了很多魔獸玩家選擇的語音平臺,它的競爭對手如TMSpeak這種需要收費的舶來品、新浪UT這樣的技術不成熟的產品紛紛敗下陣來。

YY很多做到了即時語音平臺的第一,甚至後來騰訊出的QQTalk也比不了。但是這個時候也有問題擺在YY面前,就是如何實現盈利。

最簡單的辦法是廣告,但是廣告業務被17173這些平臺蠶食的太厲害,於是在2010年的時候YY開始搞起了遊戲聯合運營,在YY語音平臺中,用戶購買Y幣及遊戲幣,從而可以獲得虛擬的物品,包括遊戲裡的虛擬裝備及頻道里的一些虛擬物品。

靠著這個模式,YY語音的商業化邁出了第一步,相關的數據顯示,2010年多玩網的營收為1.283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300%。遊戲聯運業務一下子超過廣告開始成為多玩最大的收入來源。

而緊接著,遊戲聯運業務才帶來驚喜沒多久,YY就發現了另外一個商機。

2010年,一家叫9158的公司冒了出來,這家做秀場直播的公司在當年拿到了新浪3000萬美元的投資,並且新浪還把自己的新浪Show也作為嫁妝送給了9158。

YY看到了這個當中的機會,因為當時的YY經過2年的發展,已經不再單單是一個用來輔助遊戲的語音工具,玩家們也會在這個語音平臺裡面聊聊天,唱唱歌,YY還特地搞了個“搶麥”的模式。

一看到9158這種模式,YY嗅到了其中的商機,2011年的3月份,以YY音樂這個品牌,YY開始開始模仿9158做起了直播。

這個業務起勢的很快,從2011年的5290萬元,到了2012年變成了2.864億元,到了2013年YY音樂超過了遊戲成為了已經改名為歡聚時代的第一大營收來源。

04

也就是YY音樂在推出大概1年之後,看到直播業務有這麼大的潛力,YY內部就想著,為什麼不做做遊戲相關的直播,畢竟YY最根本的用戶屬性還是遊戲,遊戲直播可以更好的服務這些用戶。

而且,在2011年前後,一款名為《英雄聯盟》的遊戲在全球開始火爆起來,在加上之前熱度未消的《DOTA》,用戶對相關的視頻內容有著很大的需求,因為這類產品的競爭屬性和觀賞性頗高。

這個需求最好的體現是在視頻網站優酷、土豆上,有大量的人在製作這類視頻,而且播放量不俗,其中比較代表性的兩個人是海濤和伍聲09。

2010年的11月25日,剛剛退役才2個月的前《DOTA》明星職業選手伍聲09在優酷上傳了第一個視頻,一個很簡單的視頻。

但這個視頻或許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緊隔了一天,伍聲又上傳了一個,這一次比較正式,取名為《2009的回憶-2009的視頻處女作》,在這個視頻裡伍聲說,“這是我第一次自己親自打造視頻解說的處女座”。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對於當時的遊戲用戶而言,這充滿了新鮮感,在那樣一個年代,政策的原因使得我們所能接觸到相關影音內容的渠道實在太過匱乏,無非遊戲風雲等寥寥數個渠道。

伍聲製作的視頻很快火了起來,在優酷動輒上百萬的播放量,這個播放量給伍聲帶去了巨大的廣告收益。這個時候很多人才發現,原來職業選手退役之後可以以製作視頻為生。

2011年,伍聲開始不滿足於給別人倒流,自己做起了淘寶店,把流量導給自己的店鋪,輕輕鬆鬆流水幾十萬,到了2012年更是超過了1000萬,“肉鬆餅+電競”的商業模式就這樣成為電競圈賺錢最重要的一個途徑。

有市場需求存在,和自己的用戶屬性相契合,同時自己在直播上各方面都很成熟,2012年3月YY遊戲直播上線了。

作為國內可能是最早涉足這個行業的先行者,以及藉助多玩網、YY語音、多玩盒子等等垂直於遊戲的流量,YY遊戲直播吃足了紅利。

一些退役的職業選手,一些職業戰隊,一些草根大神,除了將製作的視頻上傳至優酷、土豆這些視頻網站之外,開始自發的加入到YY遊戲直播,拓展面向用戶的渠道,獲得更多面對用戶的曝光量。

到了2013年底,不到2年時間,YY遊戲直播用戶覆蓋超過一億,月活用戶近 3000 萬,國內80%的市場份額屬於YY遊戲直播。

05

鬥魚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巨無霸式的對手。

但很快,鬥魚就讓這個巨無霸感受到了它的凶狠,這個凶狠是瘋狂的燒錢。當年4月上線時,鬥魚公開表示“誰能帶著鬥魚的名號打上國服第一就給20萬”。

這樣的宣傳費用著實很有效,但這不是鬥魚燒錢的全部,按照陳少傑的說法,一個月的時間蔡東青投資的2000萬,燒到只剩下500萬,其中大多數用在了帶寬和簽約主播上。

在鬥魚出現之前,直播行業的玩法是主播賺多賺少一切靠自己,海外的Twitch也不例外,這個模式就是用戶打賞的越多,主播獲得的平臺分成就越多,慣例是平臺抽成50%,剩下的50%是主播個人的也好,主播和公會(經紀公司)再分也好,平臺不會管。

但是鬥魚的出現打破了這個現狀,簽約金的概念開始出現在遊戲直播行業當中,除了用戶打賞的分成,主播們還可以領到一份固定的工資,並且價格不菲。

但這個時候的鬥魚在簽約主播上只是小打小鬧,對於整個直播行業,對於YY遊戲直播,沒有帶來任何的影響。

直到2014年8月底,一件國外發生的事情,徹底改變了國內遊戲直播市場的格局,“亞馬遜9.7億美元收購Twitch”。

資本的力量是無窮的,Twitch的9.7億美元賣身給了鬥魚太多的啟示,也給了紅杉資本一個啟示,紅杉2000萬美元對剛剛成立不久的鬥魚進行了A輪投資。

彈藥充足,前途一片大好,鬥魚開始提速。

僅僅過了半個月,到了9月中旬,就有網友爆料,YY遊戲直播《英雄聯盟》板塊的的頂級大主播小智向多玩開價1500萬元年薪,YY沒有答應,隨即封殺。

一個月之後的10月中旬,小智在騰訊微博突然宣佈在鬥魚TV平臺直播,正式加盟鬥魚。而在小智之後,YY的另外一位大主播,若風也宣佈加盟鬥魚平臺。

鬥魚和YY的戰爭全面爆發,2015年伊始鬥魚又有6000萬元從YY簽下了6位主播,其中1500萬元砸向了五五開。

06

鬥魚的瘋狂燒錢,使得之前旱澇保收的YY一時之間有點迷茫,這徹底打破了他們對於直播的認知,“為什麼要給主播固定的年薪”?

但對於主播們來說,這樣的模式實在太有吸引力了,從平臺的旱澇保收,主播們搖身一變,變成了旱澇保收,承擔風險的變成了平臺。

對於YY直播這樣的成熟平臺而言,這樣的模式顯然是不合理的,這會徹底打破整個YY的生態,乃至整個行業的生態,但對於鬥魚這樣急切的需要快起量的平臺,用一句話說,“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鬥魚的一切指向是快速的起量,快速的向前,燒錢→流量→融資→燒錢→流量…..這是互聯網模式當中再熟悉不過的玩法,一切先等流量上去,幹掉競爭對手,之後再慢慢想著如何賺錢。

YY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直播的生態自此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在遊戲直播這個領域。

與秀場模式不同,秀場當中YY不會害怕被9158們挖角,女主播換一個捧照樣留住流量,但遊戲直播的那些大主播們,符號化太過明顯,他們可以帶走流量。

鬥魚的這套瘋狂不惜一切代價的玩法並沒有什麼門檻和祕密,戰旗學了個九成像,同樣的燒錢籤主播。

兩個後起之秀就這樣向曾經的巨無霸發起了猛烈的衝擊,而這個時候的YY在小範圍的嘗試這個模式過程中,主體上依舊採用的是不給主播固定年薪,主播的收入依舊主要依賴“禮物分成+淘寶店”,在這當中YY提供平臺、流量資源。

按照當時的YY高管說,“現在的遊戲直播有點像早期的視頻,燒錢,買內容,買賽事,買戰隊,靠媒體、廣告賺錢,但抗不到這麼長時間。”

YY的本質就不看好這個模式,認為這個模式太過於依賴融資。遊戲直播的成本在帶寬上本就比秀場要高不少,因為要保證清晰度;另外一方面,直播用戶的打賞意願普遍不強,按照YY遊戲直播的創始人之一古豐此後所說的,“遊戲直播的用戶參與度沒有娛樂秀場直播高,付費率只有秀場直播的 1/3,ARPU 值也只有秀場直播的 1/3,整體收入就只有 1/9-1/10。”

這樣的背景下,還要給主播固定年薪。這是一門不管怎麼看都不是一門好的生意,依賴外部資金的輸血,而輸血一旦出現一點問題,及其可能閃崩。

一個數據是,YY的毛利率一直在50%左右,而鬥魚的毛利率是5%。這就是兩個模式的本質區別。

YY在等,在等鬥魚的閃崩,但鬥魚卻一直挺著一口氣,硬是挺了過來,並逐漸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壯大。

07

在鬥魚發展壯大的過程當中,最危險的時刻是2015年下半年。

一方面紅杉的2000萬美元投資已經消耗殆盡,也就是在2015年下半年,鬥魚首次被曝光了欠薪的傳聞。

另外一方面,王思聰成立了熊貓,侯閣亭成立了全民,在加上入局的龍珠直播,鬥魚一夜之間成為眾矢之的。

這一年8月,洞主、蛋糕等共數十名遊戲主播轉投龍珠。有一度,鬥魚前20的遊戲主播有9名都轉到了龍珠。

這一年9月,熊貓直播剛剛成立之初,我們驚訝的發現熊貓直播初期的幾位重要主播幾乎都是來自於鬥魚直播平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智、若風這兩位當時最頂級的《英雄聯盟》主播。除此之外,鬥魚當時一個最熱門板塊《爐石傳說》幾乎被熊貓直播挖空。

鬥魚當初對YY遊戲直播做的一切,被原封不動的映射,只是這一次鬥魚成為了那個受傷的一方。

後起之秀的競爭對手一一湧現,大主播紛紛跳槽,賬面資金告急,這是鬥魚成長以來真正的至暗時刻。

有趣的是,原本曾作為騰訊親兒子的龍珠有希望和鬥魚合併,避免這個至暗時刻,但最終兩者沒能合併成,這才直接導致龍珠對鬥魚發起猛烈的攻擊。

關於為什麼沒有合併成功一則說法是因為陳少傑對於合併的協議不滿意,另外一則說法是陳少傑本身就沒想合併,和龍珠談只是在拖時間,希望可以找到資方,而也有說法是多方希望蔡東青出局,但陳少傑不希望如此。

無論是出於那種原因,最終龍珠和鬥魚反目成仇,開始狠狠的撕咬鬥魚,鬥魚這才感受到切身之痛。

YY似乎快要等到鬥魚崩盤的時刻了,只要再給鬥魚增加一點點負擔。

YY沒有等到這個負擔,鬥魚等到了救命稻草。

2016年初,鬥魚宣佈完成騰訊領投、紅杉跟投的1億美元B輪融資,裝備上了新一輪的彈藥。YY不再猶豫,對遊戲直播的定位徹底改變,不再是為YY的用戶服務,而是一個單獨的個體。

2016年初3年超1億元,每年4000萬元從龍珠高價挖來LOL領域頂級大主播Miss,以及3年1億元從鬥魚挖來爐石領域的安德羅妮夫婦。主播簽約之外,各大賽事的版權費用該掏錢的毫不猶豫。

遊戲直播行業終於迎來了這頭猛獸的反擊,然而YY反擊的太晚了,大主播已經被幾大平臺瓜分殆盡,其中又以鬥魚獨大,這個時候的鬥魚已經起勢。

這個勢是儘管鬥魚的主播不停的再被挖,但始終會有主播站出來,接下流量而不是讓流量被帶走,小智的離開成就了五五開,安德羅尼等人的離開讓鬥魚爐石區誕生了狗賊等人。

在遊戲直播這個領域,鬥魚真正的開始一家獨大,沒有人可以撼動它的地位,一超多強的格局那一刻奠定下來了,那一輪被競爭對手集體的攻擊看上去更像是一次檢驗自身成色的機會,鬥魚沒有被擊垮,反而更強。

自此以後,鬥魚的發展開始順風順水,競爭對手紛紛避其鋒芒,YY遊戲直播知道端遊已經沒有機會,轉向了手遊,並找到了新的生路。

08

這個時候的鬥魚,真正的敵人只剩下了自己,這個敵人是如何盈利?鬥魚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加大對秀場模式的扶持。

類似鬥魚、虎牙這樣的平臺,主播可以分為兩類,流量型的遊戲主播,營收型的秀場主播,遊戲主播帶來流量,秀場主播轉化營收。

以前的鬥魚專注在流量型主播上,想著的是如何將流量數據跑高,在營收上一直乏力,但這個時候敵人只剩下一個虎牙還能打,其它的已經紛紛掉隊,鬥魚開始了改變。

2017年6月,一個標誌性的主播加盟了鬥魚,這個主播是前陌陌的一姐阿冷。阿冷的加盟我們可以看做是鬥魚的一道分水嶺,是鬥魚對於營收渴望的分水嶺。

阿冷是一個典型的秀場模式主播,人氣與真正的一線主播比,不算高,但論創造收入的能力,阿冷是頂級的。

引入這樣的主播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拿出海量的資源來支持這類主播。

於是,我們看到阿冷剛剛加盟鬥魚,迎來了鬥魚的第一個“粉絲節”,一個以用戶打賞主播金額給主播排名的活動,阿冷毫無意外的拿下了第一。

到了2017年底,鬥魚又舉辦了一場年度的魚樂盛典,與粉絲節的模式類似,不是拼主播的流量多多高,而是拼用戶是否捨得給主播花錢。

在2017年的魚樂盛典上,最後經過一輪又一輪淘汰賽選出的前10大主播,盧本偉,阿冷,七哥張琪格 ,B總,YYF ,蛇哥、小緣、納豆nado、陳一發兒 、馮提莫。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這當中只有3個半的遊戲主播,盧本偉、YYF、蛇哥是那個三個,陳一發兒是那半個,其餘的我們可以稱之為秀場類型的主播。

這個時候的鬥魚開始謀劃上市的事情,上市需要營收數據的支撐,也就不難理解鬥魚在2017年的這一轉變。

鬥魚最終在2018年還是沒能上市,但是這不妨礙鬥魚繼續對於營收數據的渴求。

所以,到了2018年鬥魚在原有的兩大活動上,開始了另外一個大動作,這個動作是和公會深度的合作,引入YY和虎牙最深護城河,公會模式,虎牙上市時有3萬家合作公會的虎牙。

為什麼要做公會模式,因為公會模式最能刺激消費,“原有的YY生態裡面建立了一個非常符合社區玩法的體系,這個體系會讓各種角色都在裡面獲得比較好的系統的認知,就會有利於各種角色在裡面去做相應的商業消費”,虎牙上市時,有人點評過這個模式。

其中比較代表性的是,渝萬公會集體從虎牙跳槽加盟鬥魚。另外一個是在2018年年度盛典之上,出現了屬於公會的獎項,如最佳公會,同時各大主播的名字後面都出現了一個隸屬哪個公會的標誌,即便是一些還未簽約公會的主播,後綴也會有“X魚文化”這樣直屬鬥魚的公會。

而到了今年,粉絲節從以往的一年一次,到今年上半年已經辦了兩屆了,用戶稱之為“韭菜節”。與此同時各大專區,各大主播紛紛背起了KPI。

體現在數據上,鬥魚2016、2017、2018年實現營收約7.68億元、18.85億元和36.54億元,淨虧損分別約為7.83億元、6.13億元和8.76億元;2019年Q1實現營收14.89億元,淨利潤1820萬元。

為了上市,鬥魚變了很多。

09

我們不知道鬥魚這樣的轉變是好是壞,我們知道的是從YY 50%毛利率到虎牙15%毛利率,是鬥魚給電競這個行業帶來了改善。

我們不知道鬥魚是否還是陳少傑當初創辦時那個想象中的鬥魚,我們知道的這是一個以成敗去論英雄的時代,鬥魚需要以上市作為成功的最佳背書。

我們不知道鬥魚為什麼從長尾走向2/8,我們知道的是虎牙上市這一年鬥魚的優勢被追趕了很多,一超多強已經變成了兩強爭霸。

我們不知道電競到底什麼時候能夠入奧,我們知道的是通過鬥魚作為媒介的連接,電競已經有不輸於頂級體育運動的魅力。

從A站到納斯達克,鬥魚之“變”

我們不知道打遊戲有什麼用,我們知道打遊戲的人也可以去納斯達克敲鐘。

我們不知道劉世宇未來做主播是否會如PDD、五五開曾經那樣的輝煌,我們知道的是當下一個EP/Lonely出現時,他對未來的路不會迷茫。

6年的時間,直播的生態變了,電競的生態變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