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南鄭 漢中 陝西 漢江 清朝 經濟 嘉慶帝 交通 明朝 四川 通江 雍正 中國美麗鄉鎮地理志 2019-04-21

漢中市區(漢臺區)與南鄭區(以前的南鄭縣)是以漢江為界的,漢江南岸是南鄭區大河坎鎮,江北則為漢中市區,幾年前,南鄭的103路公交車開到橋南為1元,一過橋便是2元,因為到了漢中市區(現在統一為2元),南鄭通往漢中的最後一個鎮便是大河坎鎮,南鄭區最大的鎮,之所以沒有稱它為集鎮,是因為它和南鄭區別的鄉村集鎮不同,作為南鄭的北大門,大河坎鎮幾乎已經成為漢中市區的一部分了。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大河坎全貌(正對著的是迎賓路)

如今的大河坎鎮是南鄭區人口數量最多,經濟最繁華的鎮,可是很少人知道,70多年前的大河坎是多麼破敗和荒涼,那時,它還不是一個集鎮,甚至連一個村莊可能都算不上,大河坎原名下水渡(因設有渡口得名),根據資料記載,下水渡距漢中郊區約一公里,緊連河壩街與南關正街,既是碼頭,又是漢中的最大渡口,據《漢南續修郡志》、民國《續修陝西通志》記載:漢中市境內有古渡口9處,其中消失已久的漢江下水渡是最負盛名的一處。在1966年漢江一號橋通車前,下水渡一直是歷史上是秦巴蜀道的咽喉、漢江上游的重要渡口,當時要從南鄭縣(現南鄭區)到現在的漢臺(漢中市中心),冬天走木板搭的簡易橋,夏天只能坐船。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1940年從漢中到大河坎的獨木橋

下水渡原址在原大河坎小學(2010年已拆遷)門口附近,在歷史上,下水渡是漢中通往牟家壩、湘水寺、法慈院及四川省通江等地的主要渡口,平均每天過渡行人多達5000餘人次。明代嘉靖年間編纂的《漢中府志》已有記載。清代雍正以前,行人須交納過渡費,清雍正年間,過渡費盈餘,逐行義渡。所謂“義渡”就是行人過渡不收錢的公益事業,由民間興辦。解放前大多數渡口所在村、鎮設有民間組織“船橋會”,募集民間贊助之舟楫、錢財,置田、地為公產出租,以租金收入濟渡。下水渡即屬此類;下水渡自古便有“船橋會”,每6年改選一次,每屆6人,由會首主事。據清代嘉慶二十年(1816)《下水渡碑》記載:清代嘉慶年間,有會首吳清、張素勤、信士李泰吉等多人買田、捐田、捐款助置義渡業田。到民國時期,下水渡“船橋會”已有水田130畝出租,租金作為造船搭橋的費用,並在大河坎修龍王廟10間,作為放置會產及集會場所。到解放前,共有渡船7只,木橋2道,會田4000畝,以田租養渡。解放初期,下水渡仍由會首主持。1952年,經南鄭縣人民政府同意開始售河票(過渡船票)。1956年實行自負盈虧經營。1958年生產汽輪渡船1艘,其載重量為20噸,用於擺渡過往機動車輛。同年11月,南鄭縣併入漢中市(今漢臺區),市公交局接管下水渡,轉為地方國營渡口。1961年縣、市分設,下水渡屬南鄭縣轄集體經濟性質渡口。60年代中期,下水渡每晝夜渡人6000餘人次及各種車輛,每年平均渡運生產資料及人民生活用品達71000噸。1965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建設永久性大橋(即舊漢江大橋)。1966年5月28日大橋建成後,位於該橋南端的下水渡隨即被撤銷。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1960年,漢江上的木橋

新中國成立前,大河坎居民甚少,到1949年,大河坎僅有一條小街,總共18戶居民,人數不到百人,靠近漢江的大河坎,可以說是窮漁村,直到1961年,南鄭縣治設周家坪(以前南鄭縣治十八里鋪,即現在的漢臺區鋪鎮),大河坎開始成為本縣的交通樞紐,1985年,南鄭縣人民政府決定在該鎮西南部開闢佔地1000畝的工業開發區,並提供優惠條件,大河坎鎮的建設才正式開始。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80年代,正在建設的大河坎工業區

根據《漢中府志》的記載,大河坎這一地名在在明代嘉靖癸卯年(1543)就存在。清朝末年及民國初年,隸屬於南區慈家營壩(舊稱漢衛壩)。民國25年後為和平聯保處(鄉)轄村。

南鄭解放後,大河坎先後為第六區中所鄉、中所區漁營鄉所轄。

1963年,大河坎屬於漢山區油房公社,為大河坎大隊,當時,油房公社轄三華石、漁營、店子街、油房街、大河坎、李家營、盧家溝7個大隊。

1984年,改油坊公社為大河坎鎮,轄漁營、大河坎、油房街、店子街、李家營、盧家溝、三花石7村,鎮人民政府駐地大河坎。根據1987年的統計,集鎮人口848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400人,另有暫住人口近4000人。

1995年,為配合漢中地區撤銷地設市的需要,撤銷南鄭縣大河坎鎮,設立大河坎街道,同時將大河坎街道劃歸漢中市管轄。

1997年,撤銷漢臺區大河坎街道,設立大河坎鎮,同時將大河坎鎮劃歸南鄭區管轄,中所鄉、草堰鄉合併設立中所鎮。

2001年,撤銷中所鎮併入大河坎鎮。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大河坎行政區劃

2011年,撤銷歇馬鄉併入大河坎鎮,鎮政府駐地為原大河坎鎮駐地大河坎利民路1號。

如今,大河坎鎮轄轄7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面積51.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6萬人,加上流動人口,已超過10萬人。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漢江邊的大河坎鎮

漢中到南鄭的第一座大橋建於1965年10月2日,當時的漢中還是與南鄭級別平行的縣,10月2日,大橋開始動工,1966年5月28日,大橋建成通車,這就是漢江一號大橋。

據地方誌記載,漢中漢江大橋建橋前,夏秋兩季靠木船擺渡,一遇洪水交通中斷。千百年來,行人望江興嘆,飽受阻隔之苦。民國32年(1943年)南鄭縣政府聞蔣介石來漢視察,倉促草擬修建“中正大橋”計劃。翌年5月,蔣來漢時,批交由中央交通部督辦,當地群眾聞訊後大為高興。省公路局派人前來測設,後由省府將設計方案、圖表呈報中央交通部,雖經多次催促,仍石沉大海。縣政府年年向當地人民攤募修橋經費,實飽私囊。建國後上世紀50年代後期,漢碑、漢黎、漢紅幹線公路相繼修通,下水渡每天交通流量猛增,僅有兩艘汽車渡船和七、八條木船維持交通。

胡耀邦就任中共陝西省委書記、中共西北局第二書記期間,1964年2月19日來到漢中,開完全縣五級農村幹部會議後步入漢江岸,看見下水渡渡江的人群爭擠吵嚷,小木船壓得要沉入水了,胡耀邦同情地說:“解放15年了,這個渡口還是老樣子!造座橋吧,做點實實在在的事吧!”胡耀邦離開漢中幾天,籌措修建漢江大橋的事便列入漢中地委工作日程。1965年7月,經西北局批准,投資135萬元在此修建漢江大橋。由陝西省交通設計院和漢中地區交通部門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測設。南鄭、漢中兩縣抽調600餘人,1965年 10月2日動工,1966年5月28日竣工通車。漢中漢江大橋是銜接漢中、南鄭縣及漢碑、漢黎、漢紅三條公路的公路橋。漢江大橋通車典禮時,人民興高采烈,觀眾過萬人,掌聲震天,讚不絕口。1981年8月間,浩浩洪水幾乎接近橋面,最高洪峰流量達8360立方米/秒,橋柱安如磐石。2006年,漢江大橋進行又一次整修。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該橋受損較重,被定為危橋,從此只准行人和自行車、摩托車通行,禁止大小車輛通行。

隨著漢中經濟和城市的發展,漢江大橋(漢江1號橋)越來越不適應兩岸交通的需求,1987年,為了緩解漢江大橋的交通壓力,陝西省交通廳投資426萬元,在原漢江大橋西邊50米處,修建第二座漢江大橋(俗稱漢江2號橋)。漢江2號橋於1987年4月1日開工修建,1989年5月26日竣工通車。橋長635.8米,車行道寬9米,兩邊人行道各2米。漢江2號橋在2008年“5·12”地震中嚴重受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其設計荷載、橋面寬度、通行能力、抗洪能力和抗震標準等已不能滿足漢中城市交通發展的需要。為徹底解決漢江兩岸的跨江交通“瓶頸”,漢中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漢江2號橋實施拆除重建,並在原址建設“天漢大橋”。

2011年4月29日,天漢大橋(漢江2號大橋原址重建的橋)通行後,漢中市政府5月17日出示通告:“漢江一號橋因年代久遠,已成危橋,漢中市政府決定對其拆除。”即日起封閉進行拆除施工,6月8日就拆除完畢,結束了漢江大橋(1號橋)45年的通行使命。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原漢江1號橋

橋的建成使得大河坎一下成為交通便利的地方,然而,經濟才是硬道理,對於大河坎,可能很多人都會記得漢中捲菸廠,正是這個捲菸廠,讓原本並不富裕的南鄭縣在1992年躋身於"全國百強縣",1992年可謂是南鄭縣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年。當年南鄭縣位列全國百強縣第29位,同時也成為“西北首富縣”。1993年,南鄭縣財政收入為3.6億元,在全國排名第23位,而漢中捲菸廠的廠址就坐落於大河坎,這個建廠於1975年8月捲菸廠,資產總額當時達9億元。相關資料記載說,當年南鄭的“西北首富”地位一時吸引目光無數。省上很多會議放在南鄭開,南湖賓館是陝西境內最早在風景區內修建的賓館之一。另外,當年的漢中市政府也從南鄭縣借過錢。

儘管後來捲菸產開始沒落,但事實上,大河坎從未從南鄭縣的經濟支柱名單上滑落下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後來漢江一號大橋將大河坎與漢中市區連為一體之後,大河坎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從上世紀80年代起,大河坎在不斷地招商引資,“三線建設”時,很多工礦企業、軍工企業都在漢中安家落戶,1970年,華燕儀表廠開始建立,在經歷近18年的深山生活後,1988年,儀表廠搬遷至大河坎,如今成為大河坎主幹道迎賓路上的一個大企業。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如今的大河坎鎮和漢中市區,聯繫的異常緊密,漢中市的一江兩岸、南鄭的撤縣設區,讓大河坎迎來了新的機遇,與古城漢中一江之隔,一面依山,三面臨水,大河坎鎮成為了漢中明星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有中、省、市、縣駐鎮單位150餘家。 大河坎鎮由一個農村集鎮發展成為擁有城市人口6萬餘人的經濟重鎮。 鎮上先後榮獲“中國鄉鎮之星”、“全國文明村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小康鎮先進黨委”、“省級文明單位”、“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先進鎮”、“全省人民滿意公務員示範單位”等多項殊榮。2010年被列入國務院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鎮,2011年被確定為全省31個省級重點示範鎮之一。

中國鄉鎮:南鄭北大門,小漁村變身為經濟支柱—陝西南鄭大河坎鎮

位於大河坎鎮江邊的“周公祭天”塑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