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rcm 秦川雁塔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對談 ▎南明與南宋


17世紀中葉亞洲局勢圖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對談 ▎南明與南宋


17世紀中葉亞洲局勢圖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照我看來,南明是肯定不能站住腳。哪怕就是太子,甚至崇禎真的南下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當時都說福王不行,大家認為潞王是賢王,是最好的,潞王跟東林黨的關係也最好,結果潞王上臺以後才三天就投降了,比福王還不如。其實到了順治八年九年,仗就應該打完了,後來真的是因為孫可望、李定國這幫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農民軍,此時講什麼農民軍也沒有任何意義——才又撐了好些年。如果不是這樣,南明早就完蛋了。南明那個時候其實已經無可救藥了。

當然南宋也不見得情況真有多好,也不在於南宋有一套強有力的統治。因為臨安這個地方,本來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機構)。南京好歹有所謂的留都六部,雖然留都六部根本不起作用,但畢竟還是有。臨安在宋南渡之前沒有這一套機構。但是,問題在於女真人本來就沒有想統一中國,所以它(南宋)其實在軍事上並沒有遇到覆滅的壓力。金人甚至曾提出把山東、河南、關中這些地方都還給南宋,而且真的一度還了。只不過後來女真人自己發生了政變,把比較保守的撻懶那一派給幹掉了,主戰派獲勝了,才再一次對南宋發動了進攻,但那時南宋已經站穩腳跟了。

你想(女真人)把徽、欽二帝弄走以後,都沒有守開封,而是立了張邦昌當楚帝,他們就走了,本來也只是想搶一通而已。結果金兵一走,張邦昌馬上被殺掉了。所以南宋立國的時候,領土一度是不比北宋小多少的,開封在徽、欽二帝被抓走後都沒有丟。一直到撻懶被掃除之前,女真人都沒有動過消滅南宋的念頭。

你說岳飛能打仗,但是岳飛能打仗的時候,也沒能收復中原。倒是岳飛死了以後,金一度把中原歸還南宋了。金與南宋之間的《紹興和議》,從現在的角度講很有利於南宋,只不過南宋自己不爭氣。女真人一反悔,中原很快又丟掉了。如果那個時候女真人像滿清入關以後那樣要把南宋徹底打垮,我覺得南宋是很難穩定的。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對談 ▎南明與南宋


17世紀中葉亞洲局勢圖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照我看來,南明是肯定不能站住腳。哪怕就是太子,甚至崇禎真的南下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當時都說福王不行,大家認為潞王是賢王,是最好的,潞王跟東林黨的關係也最好,結果潞王上臺以後才三天就投降了,比福王還不如。其實到了順治八年九年,仗就應該打完了,後來真的是因為孫可望、李定國這幫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農民軍,此時講什麼農民軍也沒有任何意義——才又撐了好些年。如果不是這樣,南明早就完蛋了。南明那個時候其實已經無可救藥了。

當然南宋也不見得情況真有多好,也不在於南宋有一套強有力的統治。因為臨安這個地方,本來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機構)。南京好歹有所謂的留都六部,雖然留都六部根本不起作用,但畢竟還是有。臨安在宋南渡之前沒有這一套機構。但是,問題在於女真人本來就沒有想統一中國,所以它(南宋)其實在軍事上並沒有遇到覆滅的壓力。金人甚至曾提出把山東、河南、關中這些地方都還給南宋,而且真的一度還了。只不過後來女真人自己發生了政變,把比較保守的撻懶那一派給幹掉了,主戰派獲勝了,才再一次對南宋發動了進攻,但那時南宋已經站穩腳跟了。

你想(女真人)把徽、欽二帝弄走以後,都沒有守開封,而是立了張邦昌當楚帝,他們就走了,本來也只是想搶一通而已。結果金兵一走,張邦昌馬上被殺掉了。所以南宋立國的時候,領土一度是不比北宋小多少的,開封在徽、欽二帝被抓走後都沒有丟。一直到撻懶被掃除之前,女真人都沒有動過消滅南宋的念頭。

你說岳飛能打仗,但是岳飛能打仗的時候,也沒能收復中原。倒是岳飛死了以後,金一度把中原歸還南宋了。金與南宋之間的《紹興和議》,從現在的角度講很有利於南宋,只不過南宋自己不爭氣。女真人一反悔,中原很快又丟掉了。如果那個時候女真人像滿清入關以後那樣要把南宋徹底打垮,我覺得南宋是很難穩定的。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中興瑞應圖》(局部) 南宋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對談 ▎南明與南宋


17世紀中葉亞洲局勢圖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照我看來,南明是肯定不能站住腳。哪怕就是太子,甚至崇禎真的南下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當時都說福王不行,大家認為潞王是賢王,是最好的,潞王跟東林黨的關係也最好,結果潞王上臺以後才三天就投降了,比福王還不如。其實到了順治八年九年,仗就應該打完了,後來真的是因為孫可望、李定國這幫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農民軍,此時講什麼農民軍也沒有任何意義——才又撐了好些年。如果不是這樣,南明早就完蛋了。南明那個時候其實已經無可救藥了。

當然南宋也不見得情況真有多好,也不在於南宋有一套強有力的統治。因為臨安這個地方,本來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機構)。南京好歹有所謂的留都六部,雖然留都六部根本不起作用,但畢竟還是有。臨安在宋南渡之前沒有這一套機構。但是,問題在於女真人本來就沒有想統一中國,所以它(南宋)其實在軍事上並沒有遇到覆滅的壓力。金人甚至曾提出把山東、河南、關中這些地方都還給南宋,而且真的一度還了。只不過後來女真人自己發生了政變,把比較保守的撻懶那一派給幹掉了,主戰派獲勝了,才再一次對南宋發動了進攻,但那時南宋已經站穩腳跟了。

你想(女真人)把徽、欽二帝弄走以後,都沒有守開封,而是立了張邦昌當楚帝,他們就走了,本來也只是想搶一通而已。結果金兵一走,張邦昌馬上被殺掉了。所以南宋立國的時候,領土一度是不比北宋小多少的,開封在徽、欽二帝被抓走後都沒有丟。一直到撻懶被掃除之前,女真人都沒有動過消滅南宋的念頭。

你說岳飛能打仗,但是岳飛能打仗的時候,也沒能收復中原。倒是岳飛死了以後,金一度把中原歸還南宋了。金與南宋之間的《紹興和議》,從現在的角度講很有利於南宋,只不過南宋自己不爭氣。女真人一反悔,中原很快又丟掉了。如果那個時候女真人像滿清入關以後那樣要把南宋徹底打垮,我覺得南宋是很難穩定的。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中興瑞應圖》(局部) 南宋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主持: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農民起義的問題。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可能還在用起義這個說法,但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淡化。我對農民起義這個話題,不管是明末還是什麼時期,都挺陌生的,很少涉獵到這一塊。想請教秦先生,對於沒有接受過專業歷史學研究教育的普通讀者,應該怎樣理解明末農民起義的概念及其影響?

秦暉:我當年學的是“農民戰爭史”,這本書其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當然張口閉口就是農民起義。而且凡是農民起義的(政權),前面都加一個大字——大順、大齊,相反,傳統王朝都不加這個稱呼。

但是後來就反過來了,整個中國歷史變成帝國本位,尤其是講到清,我覺得已經不像話了,從努爾哈赤開始,大概一直到嘉慶,每一個統治者都是雄才大略、文武兼備。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個個都是,連嘉慶都了不起,反腐很有成效,把和珅給幹掉了。甚至連不是皇帝的臨時掌過權的多爾袞、孝莊皇太后,都偉大得不得了。我覺得這又過了,是吧?

我傾向於認為,中國曆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全國性的大亂,這的確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色,非常值得研究。至於這一場大亂,你把它說成是起義,我覺得是高抬了;像傳統王朝那樣說成是盜賊,也是高抬了朝廷。其實平心而論,我說應該叫民變,中國傳統史書也是這樣講。

中國傳統史書有時專門講民變和所謂的主佃矛盾、窮富矛盾是不同的。史書至少認為(民變)有一部分原因是統治者執政不當。但也不能說民變就是好朝廷一定壞,的確像朱元璋這些人都是民變上臺,又怎麼樣?我覺得中國歷史上週期性發生大亂的現象,的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兒。

而且這在其他國家很少見到的。唯一世界上老百姓造反當皇帝的,我覺得就是越南有過一個西山朝,其他國家好像都見不到。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現在我覺得不必有“農民戰爭史”這樣一個題目了,以前“階級鬥爭為綱”,幾乎一部歷史大半講民變;但是現在好像隻字不提民變研究,這個也是不對的。中國歷史不能不講它的繁榮昌盛,也不能不講它的屍山血海的時期。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對談 ▎南明與南宋


17世紀中葉亞洲局勢圖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照我看來,南明是肯定不能站住腳。哪怕就是太子,甚至崇禎真的南下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當時都說福王不行,大家認為潞王是賢王,是最好的,潞王跟東林黨的關係也最好,結果潞王上臺以後才三天就投降了,比福王還不如。其實到了順治八年九年,仗就應該打完了,後來真的是因為孫可望、李定國這幫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農民軍,此時講什麼農民軍也沒有任何意義——才又撐了好些年。如果不是這樣,南明早就完蛋了。南明那個時候其實已經無可救藥了。

當然南宋也不見得情況真有多好,也不在於南宋有一套強有力的統治。因為臨安這個地方,本來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機構)。南京好歹有所謂的留都六部,雖然留都六部根本不起作用,但畢竟還是有。臨安在宋南渡之前沒有這一套機構。但是,問題在於女真人本來就沒有想統一中國,所以它(南宋)其實在軍事上並沒有遇到覆滅的壓力。金人甚至曾提出把山東、河南、關中這些地方都還給南宋,而且真的一度還了。只不過後來女真人自己發生了政變,把比較保守的撻懶那一派給幹掉了,主戰派獲勝了,才再一次對南宋發動了進攻,但那時南宋已經站穩腳跟了。

你想(女真人)把徽、欽二帝弄走以後,都沒有守開封,而是立了張邦昌當楚帝,他們就走了,本來也只是想搶一通而已。結果金兵一走,張邦昌馬上被殺掉了。所以南宋立國的時候,領土一度是不比北宋小多少的,開封在徽、欽二帝被抓走後都沒有丟。一直到撻懶被掃除之前,女真人都沒有動過消滅南宋的念頭。

你說岳飛能打仗,但是岳飛能打仗的時候,也沒能收復中原。倒是岳飛死了以後,金一度把中原歸還南宋了。金與南宋之間的《紹興和議》,從現在的角度講很有利於南宋,只不過南宋自己不爭氣。女真人一反悔,中原很快又丟掉了。如果那個時候女真人像滿清入關以後那樣要把南宋徹底打垮,我覺得南宋是很難穩定的。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中興瑞應圖》(局部) 南宋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主持: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農民起義的問題。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可能還在用起義這個說法,但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淡化。我對農民起義這個話題,不管是明末還是什麼時期,都挺陌生的,很少涉獵到這一塊。想請教秦先生,對於沒有接受過專業歷史學研究教育的普通讀者,應該怎樣理解明末農民起義的概念及其影響?

秦暉:我當年學的是“農民戰爭史”,這本書其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當然張口閉口就是農民起義。而且凡是農民起義的(政權),前面都加一個大字——大順、大齊,相反,傳統王朝都不加這個稱呼。

但是後來就反過來了,整個中國歷史變成帝國本位,尤其是講到清,我覺得已經不像話了,從努爾哈赤開始,大概一直到嘉慶,每一個統治者都是雄才大略、文武兼備。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個個都是,連嘉慶都了不起,反腐很有成效,把和珅給幹掉了。甚至連不是皇帝的臨時掌過權的多爾袞、孝莊皇太后,都偉大得不得了。我覺得這又過了,是吧?

我傾向於認為,中國曆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全國性的大亂,這的確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色,非常值得研究。至於這一場大亂,你把它說成是起義,我覺得是高抬了;像傳統王朝那樣說成是盜賊,也是高抬了朝廷。其實平心而論,我說應該叫民變,中國傳統史書也是這樣講。

中國傳統史書有時專門講民變和所謂的主佃矛盾、窮富矛盾是不同的。史書至少認為(民變)有一部分原因是統治者執政不當。但也不能說民變就是好朝廷一定壞,的確像朱元璋這些人都是民變上臺,又怎麼樣?我覺得中國歷史上週期性發生大亂的現象,的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兒。

而且這在其他國家很少見到的。唯一世界上老百姓造反當皇帝的,我覺得就是越南有過一個西山朝,其他國家好像都見不到。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現在我覺得不必有“農民戰爭史”這樣一個題目了,以前“階級鬥爭為綱”,幾乎一部歷史大半講民變;但是現在好像隻字不提民變研究,這個也是不對的。中國歷史不能不講它的繁榮昌盛,也不能不講它的屍山血海的時期。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對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其實階級鬥爭的分析方法,或者說階級鬥爭論,在三四十年前還是佔主流的史學分析方法。有一句話我現在還在堅持:當被統治階級無法照舊生活下去的時候,統治階級無法繼續統治下去的時候,革命就發生了。這句話放在現在,還是可以成為我們分析一些現象和問題的基本思想。

當原來的秩序被打破,而且貧富懸殊、階級對立這些矛盾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突出的時候,這時靠原來的結構或者原來的王朝組織形式已經沒有辦法解決,也只有通過王朝突變的形式來解決。

今天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個討論會的信息,幾位中青年學者說,我們還要繼續研究農民戰爭史,但是標題可以換一換。他們給我換了一個,我感覺挺好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夠繼續組織類似的活動。這個題目就是“王朝晚期的社會控制與地方秩序”。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對談 ▎南明與南宋


17世紀中葉亞洲局勢圖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照我看來,南明是肯定不能站住腳。哪怕就是太子,甚至崇禎真的南下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當時都說福王不行,大家認為潞王是賢王,是最好的,潞王跟東林黨的關係也最好,結果潞王上臺以後才三天就投降了,比福王還不如。其實到了順治八年九年,仗就應該打完了,後來真的是因為孫可望、李定國這幫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農民軍,此時講什麼農民軍也沒有任何意義——才又撐了好些年。如果不是這樣,南明早就完蛋了。南明那個時候其實已經無可救藥了。

當然南宋也不見得情況真有多好,也不在於南宋有一套強有力的統治。因為臨安這個地方,本來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機構)。南京好歹有所謂的留都六部,雖然留都六部根本不起作用,但畢竟還是有。臨安在宋南渡之前沒有這一套機構。但是,問題在於女真人本來就沒有想統一中國,所以它(南宋)其實在軍事上並沒有遇到覆滅的壓力。金人甚至曾提出把山東、河南、關中這些地方都還給南宋,而且真的一度還了。只不過後來女真人自己發生了政變,把比較保守的撻懶那一派給幹掉了,主戰派獲勝了,才再一次對南宋發動了進攻,但那時南宋已經站穩腳跟了。

你想(女真人)把徽、欽二帝弄走以後,都沒有守開封,而是立了張邦昌當楚帝,他們就走了,本來也只是想搶一通而已。結果金兵一走,張邦昌馬上被殺掉了。所以南宋立國的時候,領土一度是不比北宋小多少的,開封在徽、欽二帝被抓走後都沒有丟。一直到撻懶被掃除之前,女真人都沒有動過消滅南宋的念頭。

你說岳飛能打仗,但是岳飛能打仗的時候,也沒能收復中原。倒是岳飛死了以後,金一度把中原歸還南宋了。金與南宋之間的《紹興和議》,從現在的角度講很有利於南宋,只不過南宋自己不爭氣。女真人一反悔,中原很快又丟掉了。如果那個時候女真人像滿清入關以後那樣要把南宋徹底打垮,我覺得南宋是很難穩定的。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中興瑞應圖》(局部) 南宋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主持: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農民起義的問題。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可能還在用起義這個說法,但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淡化。我對農民起義這個話題,不管是明末還是什麼時期,都挺陌生的,很少涉獵到這一塊。想請教秦先生,對於沒有接受過專業歷史學研究教育的普通讀者,應該怎樣理解明末農民起義的概念及其影響?

秦暉:我當年學的是“農民戰爭史”,這本書其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當然張口閉口就是農民起義。而且凡是農民起義的(政權),前面都加一個大字——大順、大齊,相反,傳統王朝都不加這個稱呼。

但是後來就反過來了,整個中國歷史變成帝國本位,尤其是講到清,我覺得已經不像話了,從努爾哈赤開始,大概一直到嘉慶,每一個統治者都是雄才大略、文武兼備。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個個都是,連嘉慶都了不起,反腐很有成效,把和珅給幹掉了。甚至連不是皇帝的臨時掌過權的多爾袞、孝莊皇太后,都偉大得不得了。我覺得這又過了,是吧?

我傾向於認為,中國曆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全國性的大亂,這的確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色,非常值得研究。至於這一場大亂,你把它說成是起義,我覺得是高抬了;像傳統王朝那樣說成是盜賊,也是高抬了朝廷。其實平心而論,我說應該叫民變,中國傳統史書也是這樣講。

中國傳統史書有時專門講民變和所謂的主佃矛盾、窮富矛盾是不同的。史書至少認為(民變)有一部分原因是統治者執政不當。但也不能說民變就是好朝廷一定壞,的確像朱元璋這些人都是民變上臺,又怎麼樣?我覺得中國歷史上週期性發生大亂的現象,的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兒。

而且這在其他國家很少見到的。唯一世界上老百姓造反當皇帝的,我覺得就是越南有過一個西山朝,其他國家好像都見不到。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現在我覺得不必有“農民戰爭史”這樣一個題目了,以前“階級鬥爭為綱”,幾乎一部歷史大半講民變;但是現在好像隻字不提民變研究,這個也是不對的。中國歷史不能不講它的繁榮昌盛,也不能不講它的屍山血海的時期。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對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其實階級鬥爭的分析方法,或者說階級鬥爭論,在三四十年前還是佔主流的史學分析方法。有一句話我現在還在堅持:當被統治階級無法照舊生活下去的時候,統治階級無法繼續統治下去的時候,革命就發生了。這句話放在現在,還是可以成為我們分析一些現象和問題的基本思想。

當原來的秩序被打破,而且貧富懸殊、階級對立這些矛盾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突出的時候,這時靠原來的結構或者原來的王朝組織形式已經沒有辦法解決,也只有通過王朝突變的形式來解決。

今天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個討論會的信息,幾位中青年學者說,我們還要繼續研究農民戰爭史,但是標題可以換一換。他們給我換了一個,我感覺挺好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夠繼續組織類似的活動。這個題目就是“王朝晚期的社會控制與地方秩序”。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我覺得最好不要立場先行,但是這個事實是要研究的。我在另外一本書中就講,有些人說不是隻有中國才有改朝換代,西方也有很多dynasty(王朝)的更替,但是我覺得西方的dynasty和我們的王朝不是一個詞。這個翻譯恐怕是錯了。西方的dynasty更替,皇統從來不中斷的,但是中國完全不一樣了。這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我從來都認為階級矛盾肯定存在,而且非常值得研究。但是階級矛盾如果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定義,指的是生產關係中的矛盾,比如說主人和佃戶之間的矛盾,這無論如何都不會導致改朝換代。我認為改朝換代和主佃矛盾沒有關係。江南主佃矛盾比北方嚴重得多,但是江南反而從來沒有鬧過。

官民矛盾能不能叫階級矛盾,當然是可以討論的問題,這主要是政治問題。包括橫徵暴斂,不是靠把控土地所有權,靠的是政治上的權力。比如明朝,不是橫徵暴斂佃戶,而是橫徵暴斂有土地的人。當然你可以說是弊政、矛盾或者什麼,但是至少這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意義講的所謂階級問題。

階級問題在哪個時代也是有的,比如佃變,但沒有哪一個王朝是因為佃變而垮臺。我可以說,從陳勝吳廣一直到太平天國都不是。而且中國有一些朝代其實很難說有什麼大的主佃矛盾。從北魏到隋唐一直是均田制,有人說均田制並不均,再不均也比以後的所謂民間的兼併(好些)。但是在均田制的時代,有權勢的人照樣(做惡),所謂農民戰爭也是一場接著一場,從六鎮起義,一直到黃巢、王仙芝。

如果說我們要對階級進行重新定義,階級可能會涉及到像吉拉斯講的,新階級算不算階級?但是我傾向於不要那麼擴大。假如用一個名詞可以把所有的東西都概括起來,這個名詞就變得空洞無物。我認為如果要講階級,還是回到原來的定義,指的就是僱傭關係中的主僱雙方,租佃關係中的租佃雙方,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純粹經濟意義上的。階級矛盾一直都有,階級矛盾也會激化,但階級矛盾全世界都有,唯獨改朝換代只中國有,當然跟中國的政治結構有非常大的關係了。

所以我覺得不用講民變的人到底是起義,還是流寇,還是盜賊;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發生這種事情,我覺得這個機制是有必要搞清楚的。從這個層面上講,當年的農民戰爭史到今天也還是有意義。而且我覺得它是被忽視了,還是有必要重視這個研究的。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對談 ▎南明與南宋


17世紀中葉亞洲局勢圖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照我看來,南明是肯定不能站住腳。哪怕就是太子,甚至崇禎真的南下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當時都說福王不行,大家認為潞王是賢王,是最好的,潞王跟東林黨的關係也最好,結果潞王上臺以後才三天就投降了,比福王還不如。其實到了順治八年九年,仗就應該打完了,後來真的是因為孫可望、李定國這幫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農民軍,此時講什麼農民軍也沒有任何意義——才又撐了好些年。如果不是這樣,南明早就完蛋了。南明那個時候其實已經無可救藥了。

當然南宋也不見得情況真有多好,也不在於南宋有一套強有力的統治。因為臨安這個地方,本來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機構)。南京好歹有所謂的留都六部,雖然留都六部根本不起作用,但畢竟還是有。臨安在宋南渡之前沒有這一套機構。但是,問題在於女真人本來就沒有想統一中國,所以它(南宋)其實在軍事上並沒有遇到覆滅的壓力。金人甚至曾提出把山東、河南、關中這些地方都還給南宋,而且真的一度還了。只不過後來女真人自己發生了政變,把比較保守的撻懶那一派給幹掉了,主戰派獲勝了,才再一次對南宋發動了進攻,但那時南宋已經站穩腳跟了。

你想(女真人)把徽、欽二帝弄走以後,都沒有守開封,而是立了張邦昌當楚帝,他們就走了,本來也只是想搶一通而已。結果金兵一走,張邦昌馬上被殺掉了。所以南宋立國的時候,領土一度是不比北宋小多少的,開封在徽、欽二帝被抓走後都沒有丟。一直到撻懶被掃除之前,女真人都沒有動過消滅南宋的念頭。

你說岳飛能打仗,但是岳飛能打仗的時候,也沒能收復中原。倒是岳飛死了以後,金一度把中原歸還南宋了。金與南宋之間的《紹興和議》,從現在的角度講很有利於南宋,只不過南宋自己不爭氣。女真人一反悔,中原很快又丟掉了。如果那個時候女真人像滿清入關以後那樣要把南宋徹底打垮,我覺得南宋是很難穩定的。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中興瑞應圖》(局部) 南宋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主持: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農民起義的問題。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可能還在用起義這個說法,但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淡化。我對農民起義這個話題,不管是明末還是什麼時期,都挺陌生的,很少涉獵到這一塊。想請教秦先生,對於沒有接受過專業歷史學研究教育的普通讀者,應該怎樣理解明末農民起義的概念及其影響?

秦暉:我當年學的是“農民戰爭史”,這本書其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當然張口閉口就是農民起義。而且凡是農民起義的(政權),前面都加一個大字——大順、大齊,相反,傳統王朝都不加這個稱呼。

但是後來就反過來了,整個中國歷史變成帝國本位,尤其是講到清,我覺得已經不像話了,從努爾哈赤開始,大概一直到嘉慶,每一個統治者都是雄才大略、文武兼備。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個個都是,連嘉慶都了不起,反腐很有成效,把和珅給幹掉了。甚至連不是皇帝的臨時掌過權的多爾袞、孝莊皇太后,都偉大得不得了。我覺得這又過了,是吧?

我傾向於認為,中國曆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全國性的大亂,這的確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色,非常值得研究。至於這一場大亂,你把它說成是起義,我覺得是高抬了;像傳統王朝那樣說成是盜賊,也是高抬了朝廷。其實平心而論,我說應該叫民變,中國傳統史書也是這樣講。

中國傳統史書有時專門講民變和所謂的主佃矛盾、窮富矛盾是不同的。史書至少認為(民變)有一部分原因是統治者執政不當。但也不能說民變就是好朝廷一定壞,的確像朱元璋這些人都是民變上臺,又怎麼樣?我覺得中國歷史上週期性發生大亂的現象,的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兒。

而且這在其他國家很少見到的。唯一世界上老百姓造反當皇帝的,我覺得就是越南有過一個西山朝,其他國家好像都見不到。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現在我覺得不必有“農民戰爭史”這樣一個題目了,以前“階級鬥爭為綱”,幾乎一部歷史大半講民變;但是現在好像隻字不提民變研究,這個也是不對的。中國歷史不能不講它的繁榮昌盛,也不能不講它的屍山血海的時期。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對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其實階級鬥爭的分析方法,或者說階級鬥爭論,在三四十年前還是佔主流的史學分析方法。有一句話我現在還在堅持:當被統治階級無法照舊生活下去的時候,統治階級無法繼續統治下去的時候,革命就發生了。這句話放在現在,還是可以成為我們分析一些現象和問題的基本思想。

當原來的秩序被打破,而且貧富懸殊、階級對立這些矛盾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突出的時候,這時靠原來的結構或者原來的王朝組織形式已經沒有辦法解決,也只有通過王朝突變的形式來解決。

今天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個討論會的信息,幾位中青年學者說,我們還要繼續研究農民戰爭史,但是標題可以換一換。他們給我換了一個,我感覺挺好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夠繼續組織類似的活動。這個題目就是“王朝晚期的社會控制與地方秩序”。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我覺得最好不要立場先行,但是這個事實是要研究的。我在另外一本書中就講,有些人說不是隻有中國才有改朝換代,西方也有很多dynasty(王朝)的更替,但是我覺得西方的dynasty和我們的王朝不是一個詞。這個翻譯恐怕是錯了。西方的dynasty更替,皇統從來不中斷的,但是中國完全不一樣了。這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我從來都認為階級矛盾肯定存在,而且非常值得研究。但是階級矛盾如果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定義,指的是生產關係中的矛盾,比如說主人和佃戶之間的矛盾,這無論如何都不會導致改朝換代。我認為改朝換代和主佃矛盾沒有關係。江南主佃矛盾比北方嚴重得多,但是江南反而從來沒有鬧過。

官民矛盾能不能叫階級矛盾,當然是可以討論的問題,這主要是政治問題。包括橫徵暴斂,不是靠把控土地所有權,靠的是政治上的權力。比如明朝,不是橫徵暴斂佃戶,而是橫徵暴斂有土地的人。當然你可以說是弊政、矛盾或者什麼,但是至少這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意義講的所謂階級問題。

階級問題在哪個時代也是有的,比如佃變,但沒有哪一個王朝是因為佃變而垮臺。我可以說,從陳勝吳廣一直到太平天國都不是。而且中國有一些朝代其實很難說有什麼大的主佃矛盾。從北魏到隋唐一直是均田制,有人說均田制並不均,再不均也比以後的所謂民間的兼併(好些)。但是在均田制的時代,有權勢的人照樣(做惡),所謂農民戰爭也是一場接著一場,從六鎮起義,一直到黃巢、王仙芝。

如果說我們要對階級進行重新定義,階級可能會涉及到像吉拉斯講的,新階級算不算階級?但是我傾向於不要那麼擴大。假如用一個名詞可以把所有的東西都概括起來,這個名詞就變得空洞無物。我認為如果要講階級,還是回到原來的定義,指的就是僱傭關係中的主僱雙方,租佃關係中的租佃雙方,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純粹經濟意義上的。階級矛盾一直都有,階級矛盾也會激化,但階級矛盾全世界都有,唯獨改朝換代只中國有,當然跟中國的政治結構有非常大的關係了。

所以我覺得不用講民變的人到底是起義,還是流寇,還是盜賊;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發生這種事情,我覺得這個機制是有必要搞清楚的。從這個層面上講,當年的農民戰爭史到今天也還是有意義。而且我覺得它是被忽視了,還是有必要重視這個研究的。


對談 ▎南明與南宋


"

28rcm 秦川雁塔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復原後的南明永曆皇宮

——《鼎革之際:明清交替史文集》讀書會 3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嘉賓:秦暉、彭勇

主持:鄭小悠

主持:下面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南明和南宋的對峙?其實明朝在南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官僚機構和政治架構。福王或者是朱氏其他宗室在南京建立的政權,從表面上來看,跟當年宋室南渡相比是(幅度)小的,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政府機構。但為什麼南明政權沒有形成像宋朝那樣一個穩定統一的、能對北方進行一定程度抵抗的政權,而是之後被清軍徹底打垮?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我感覺南宋和南明的命運迥異,其中的關鍵點是對手是誰。南宋剛剛南渡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對手是金。此前宋金對峙已經很多年了,長期處於拉鋸狀態,你吃不掉我,我也吃不掉你。後來這種均勢慢慢發生了一些偏移,也是由於北宋內部的結構出了一點問題,所以南宋南渡。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南宋最後三個皇帝被追趕,沒有辦法跑到海上,跳海自殺了,(此時)換了新的對手。這個對手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是這麼一個對手。當然南宋和蒙古大軍的對峙也有很多年,最終還是南宋被滅亡。

南明這邊,學術界最近幾年開始關注明代的南京,其存在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裡?雖然似乎有一套完整的官僚機構在運轉,實際上到底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其實學術界研究是很不夠的。換句話來講,北京城失陷之後,南明能不能馬上就指揮起整個南京的那一套機構,控制到整個半壁江山?真的很難講。因為當時的南京並不具備管理整個南半中國的強有力指揮系統,或者說一個能力。1644到1646年這三年的整個戰爭局勢發展非常快,清軍是步步緊逼,追趕很緊密,在這種情況下,南明政權只好不停奔走,往南走再往西走。

我的基本印象,一個政權是否存在,主要看它的對手,還有看自己。比如南明時期能不能團結有效的抗清力量?假如各方抗清力量能有效聯結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機會。我非常贊同歷史充滿了變數和偶然性,歷史是沒有必然性的。但是從明清易代前幾年的事實來看,確實整個南明沒有能夠迅速整合起有效的抵抗力量,再加上清軍步步緊逼,所以沒有像南宋那樣得到喘息和長期偏安的局面。


對談 ▎南明與南宋


17世紀中葉亞洲局勢圖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照我看來,南明是肯定不能站住腳。哪怕就是太子,甚至崇禎真的南下了,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當時都說福王不行,大家認為潞王是賢王,是最好的,潞王跟東林黨的關係也最好,結果潞王上臺以後才三天就投降了,比福王還不如。其實到了順治八年九年,仗就應該打完了,後來真的是因為孫可望、李定國這幫人——不管他們是不是農民軍,此時講什麼農民軍也沒有任何意義——才又撐了好些年。如果不是這樣,南明早就完蛋了。南明那個時候其實已經無可救藥了。

當然南宋也不見得情況真有多好,也不在於南宋有一套強有力的統治。因為臨安這個地方,本來也沒有(什麼有效的機構)。南京好歹有所謂的留都六部,雖然留都六部根本不起作用,但畢竟還是有。臨安在宋南渡之前沒有這一套機構。但是,問題在於女真人本來就沒有想統一中國,所以它(南宋)其實在軍事上並沒有遇到覆滅的壓力。金人甚至曾提出把山東、河南、關中這些地方都還給南宋,而且真的一度還了。只不過後來女真人自己發生了政變,把比較保守的撻懶那一派給幹掉了,主戰派獲勝了,才再一次對南宋發動了進攻,但那時南宋已經站穩腳跟了。

你想(女真人)把徽、欽二帝弄走以後,都沒有守開封,而是立了張邦昌當楚帝,他們就走了,本來也只是想搶一通而已。結果金兵一走,張邦昌馬上被殺掉了。所以南宋立國的時候,領土一度是不比北宋小多少的,開封在徽、欽二帝被抓走後都沒有丟。一直到撻懶被掃除之前,女真人都沒有動過消滅南宋的念頭。

你說岳飛能打仗,但是岳飛能打仗的時候,也沒能收復中原。倒是岳飛死了以後,金一度把中原歸還南宋了。金與南宋之間的《紹興和議》,從現在的角度講很有利於南宋,只不過南宋自己不爭氣。女真人一反悔,中原很快又丟掉了。如果那個時候女真人像滿清入關以後那樣要把南宋徹底打垮,我覺得南宋是很難穩定的。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中興瑞應圖》(局部) 南宋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主持:最後一個問題,是關於農民起義的問題。現在我們的教科書裡可能還在用起義這個說法,但相對來說已經比較淡化。我對農民起義這個話題,不管是明末還是什麼時期,都挺陌生的,很少涉獵到這一塊。想請教秦先生,對於沒有接受過專業歷史學研究教育的普通讀者,應該怎樣理解明末農民起義的概念及其影響?

秦暉:我當年學的是“農民戰爭史”,這本書其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當然張口閉口就是農民起義。而且凡是農民起義的(政權),前面都加一個大字——大順、大齊,相反,傳統王朝都不加這個稱呼。

但是後來就反過來了,整個中國歷史變成帝國本位,尤其是講到清,我覺得已經不像話了,從努爾哈赤開始,大概一直到嘉慶,每一個統治者都是雄才大略、文武兼備。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個個都是,連嘉慶都了不起,反腐很有成效,把和珅給幹掉了。甚至連不是皇帝的臨時掌過權的多爾袞、孝莊皇太后,都偉大得不得了。我覺得這又過了,是吧?

我傾向於認為,中國曆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全國性的大亂,這的確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特色,非常值得研究。至於這一場大亂,你把它說成是起義,我覺得是高抬了;像傳統王朝那樣說成是盜賊,也是高抬了朝廷。其實平心而論,我說應該叫民變,中國傳統史書也是這樣講。

中國傳統史書有時專門講民變和所謂的主佃矛盾、窮富矛盾是不同的。史書至少認為(民變)有一部分原因是統治者執政不當。但也不能說民變就是好朝廷一定壞,的確像朱元璋這些人都是民變上臺,又怎麼樣?我覺得中國歷史上週期性發生大亂的現象,的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兒。

而且這在其他國家很少見到的。唯一世界上老百姓造反當皇帝的,我覺得就是越南有過一個西山朝,其他國家好像都見不到。這個問題非常值得研究。現在我覺得不必有“農民戰爭史”這樣一個題目了,以前“階級鬥爭為綱”,幾乎一部歷史大半講民變;但是現在好像隻字不提民變研究,這個也是不對的。中國歷史不能不講它的繁榮昌盛,也不能不講它的屍山血海的時期。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彭勇:對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其實階級鬥爭的分析方法,或者說階級鬥爭論,在三四十年前還是佔主流的史學分析方法。有一句話我現在還在堅持:當被統治階級無法照舊生活下去的時候,統治階級無法繼續統治下去的時候,革命就發生了。這句話放在現在,還是可以成為我們分析一些現象和問題的基本思想。

當原來的秩序被打破,而且貧富懸殊、階級對立這些矛盾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突出的時候,這時靠原來的結構或者原來的王朝組織形式已經沒有辦法解決,也只有通過王朝突變的形式來解決。

今天我在朋友圈裡發了這個討論會的信息,幾位中青年學者說,我們還要繼續研究農民戰爭史,但是標題可以換一換。他們給我換了一個,我感覺挺好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夠繼續組織類似的活動。這個題目就是“王朝晚期的社會控制與地方秩序”。

對談 ▎南明與南宋


秦暉:我覺得最好不要立場先行,但是這個事實是要研究的。我在另外一本書中就講,有些人說不是隻有中國才有改朝換代,西方也有很多dynasty(王朝)的更替,但是我覺得西方的dynasty和我們的王朝不是一個詞。這個翻譯恐怕是錯了。西方的dynasty更替,皇統從來不中斷的,但是中國完全不一樣了。這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我從來都認為階級矛盾肯定存在,而且非常值得研究。但是階級矛盾如果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定義,指的是生產關係中的矛盾,比如說主人和佃戶之間的矛盾,這無論如何都不會導致改朝換代。我認為改朝換代和主佃矛盾沒有關係。江南主佃矛盾比北方嚴重得多,但是江南反而從來沒有鬧過。

官民矛盾能不能叫階級矛盾,當然是可以討論的問題,這主要是政治問題。包括橫徵暴斂,不是靠把控土地所有權,靠的是政治上的權力。比如明朝,不是橫徵暴斂佃戶,而是橫徵暴斂有土地的人。當然你可以說是弊政、矛盾或者什麼,但是至少這不是馬克思、恩格斯意義講的所謂階級問題。

階級問題在哪個時代也是有的,比如佃變,但沒有哪一個王朝是因為佃變而垮臺。我可以說,從陳勝吳廣一直到太平天國都不是。而且中國有一些朝代其實很難說有什麼大的主佃矛盾。從北魏到隋唐一直是均田制,有人說均田制並不均,再不均也比以後的所謂民間的兼併(好些)。但是在均田制的時代,有權勢的人照樣(做惡),所謂農民戰爭也是一場接著一場,從六鎮起義,一直到黃巢、王仙芝。

如果說我們要對階級進行重新定義,階級可能會涉及到像吉拉斯講的,新階級算不算階級?但是我傾向於不要那麼擴大。假如用一個名詞可以把所有的東西都概括起來,這個名詞就變得空洞無物。我認為如果要講階級,還是回到原來的定義,指的就是僱傭關係中的主僱雙方,租佃關係中的租佃雙方,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純粹經濟意義上的。階級矛盾一直都有,階級矛盾也會激化,但階級矛盾全世界都有,唯獨改朝換代只中國有,當然跟中國的政治結構有非常大的關係了。

所以我覺得不用講民變的人到底是起義,還是流寇,還是盜賊;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發生這種事情,我覺得這個機制是有必要搞清楚的。從這個層面上講,當年的農民戰爭史到今天也還是有意義。而且我覺得它是被忽視了,還是有必要重視這個研究的。


對談 ▎南明與南宋


對談 ▎南明與南宋


主持:時間關係,對談到此結束。下面請在座讀者提問。

提問:請教三位老師,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現象時有發生,是否因為中國皇帝的神權性不是很強所導致的?而日本或者歐洲的君主權力帶有神權的色彩。

秦暉:我對這個問題也不能說有一個直接的結論,但是我可以講一件事情:中國晚清最早到國外的一些使臣,他們對英國都有一個感覺,覺得英國人忠君,比中國人忠君多了。而且舉了很多例子,比如有一個王子生病了,全國的人都到教堂為王子祈禱。我們現在知道英國人非常喜歡這類活動,王室結婚、生子都舉國歡慶。中國的使臣就覺得,其實沒有誰逼著英國人這樣做,這樣做了也不會得到獎賞,為什麼他們還會這樣做呢?張德彝講了一句話,意思是英國老百姓“非畏其威,乃懷其德”,他們不是害怕皇上,而是真心愛戴皇上。

這個事情讓我想到韓非子和商鞅,他們卻是這樣講的:皇上最笨的行為,就是認為大家真的喜歡自己,皇上是不能寄希望於臣下喜歡的。那些人為你效命,是衝著高官厚祿來的;那些人不敢背叛,則是怕殺頭。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理由。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經常有人說:“彼可取而代之”、“為大丈夫者當如是”、“ 王侯降相寧有種乎”?這些說法非常盛行。中國人從來不忠君,但是中國人迷信權力,謀求權力。這導致跟國外不太一樣。

另外,國外國王的權力沒有中國皇帝這麼大,他下面有很多一層一層的諸侯,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的都是貴族。當然也可以說,中國百姓直接跟朝廷方面打交道的人並不是皇上,而是跟官吏打交道。可是官吏和貴族有什麼區別呢?

明清搞改土歸流,流官和土官到底有什麼區別?最大的區別,在於老百姓跟土官的關係是世代永續;流官則不停地換,“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改土歸流的時候,經常出現流官上臺以後,往往土民受苦更厲害。這種環境下,發生官民惡性衝突的機率是比領主制要高的。雖然在週期內,其穩定性超過領主制,不會出現領主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它的一個長處,所以中國古代王朝才能夠創造出那麼多輝煌的文明。但是一旦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出來,就很難收拾。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