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訴盡熱血與衷腸。但他更憂慮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害怕當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時的宋文帝一樣,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對手趁機揮師南下。

歷史最終應驗了他的顧慮。我對他說,歷史的波濤會將很多風流人物淹沒,但你熠熠生輝的文字,你在幾十年裡留下的豪情壯志,卻任憑雨打風吹,始終散發光芒。它們流傳千古,激勵後人。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訴盡熱血與衷腸。但他更憂慮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害怕當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時的宋文帝一樣,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對手趁機揮師南下。

歷史最終應驗了他的顧慮。我對他說,歷史的波濤會將很多風流人物淹沒,但你熠熠生輝的文字,你在幾十年裡留下的豪情壯志,卻任憑雨打風吹,始終散發光芒。它們流傳千古,激勵後人。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乘舟繼續隨畫卷的展開而東行,歷史的車輪也繼續向前。

北方,強大的蒙古國開始崛起。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仰仗蒙古國勢力,熬到了金國滅亡。可是很快,蒙古建立元朝,南宋也成了待宰羔羊。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訴盡熱血與衷腸。但他更憂慮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害怕當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時的宋文帝一樣,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對手趁機揮師南下。

歷史最終應驗了他的顧慮。我對他說,歷史的波濤會將很多風流人物淹沒,但你熠熠生輝的文字,你在幾十年裡留下的豪情壯志,卻任憑雨打風吹,始終散發光芒。它們流傳千古,激勵後人。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乘舟繼續隨畫卷的展開而東行,歷史的車輪也繼續向前。

北方,強大的蒙古國開始崛起。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仰仗蒙古國勢力,熬到了金國滅亡。可是很快,蒙古建立元朝,南宋也成了待宰羔羊。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比起金軍,蒙古鐵騎更讓宋人膽寒。朝廷上下,議和已變成了乞降。可是破碎山河裡,總有一些忠義,選擇勇敢抗爭。

珠江口外,零丁洋裡,元軍北渡的船隻上,有一人身穿宋衣,身材魁偉,目光如炬。他回想昔日惶恐灘邊,自己憂國憂民,誠惶誠恐;再看今天零丁洋上,母親被俘,妻女被囚,他孤獨一人,自嘆伶仃。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訴盡熱血與衷腸。但他更憂慮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害怕當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時的宋文帝一樣,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對手趁機揮師南下。

歷史最終應驗了他的顧慮。我對他說,歷史的波濤會將很多風流人物淹沒,但你熠熠生輝的文字,你在幾十年裡留下的豪情壯志,卻任憑雨打風吹,始終散發光芒。它們流傳千古,激勵後人。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乘舟繼續隨畫卷的展開而東行,歷史的車輪也繼續向前。

北方,強大的蒙古國開始崛起。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仰仗蒙古國勢力,熬到了金國滅亡。可是很快,蒙古建立元朝,南宋也成了待宰羔羊。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比起金軍,蒙古鐵騎更讓宋人膽寒。朝廷上下,議和已變成了乞降。可是破碎山河裡,總有一些忠義,選擇勇敢抗爭。

珠江口外,零丁洋裡,元軍北渡的船隻上,有一人身穿宋衣,身材魁偉,目光如炬。他回想昔日惶恐灘邊,自己憂國憂民,誠惶誠恐;再看今天零丁洋上,母親被俘,妻女被囚,他孤獨一人,自嘆伶仃。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79年,南宋抗元將領文天祥戰敗被俘,被囚禁船上,經過零丁洋。這名字,好像正應了他的一世零丁。

四年前,元軍沿長江東下,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他捧著詔書哭泣:"國家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危急,徵集天下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深深遺憾。所以不自量力,準備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之人。"於是他罄家財為軍資,招兵5萬,入衛臨安。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訴盡熱血與衷腸。但他更憂慮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害怕當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時的宋文帝一樣,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對手趁機揮師南下。

歷史最終應驗了他的顧慮。我對他說,歷史的波濤會將很多風流人物淹沒,但你熠熠生輝的文字,你在幾十年裡留下的豪情壯志,卻任憑雨打風吹,始終散發光芒。它們流傳千古,激勵後人。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乘舟繼續隨畫卷的展開而東行,歷史的車輪也繼續向前。

北方,強大的蒙古國開始崛起。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仰仗蒙古國勢力,熬到了金國滅亡。可是很快,蒙古建立元朝,南宋也成了待宰羔羊。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比起金軍,蒙古鐵騎更讓宋人膽寒。朝廷上下,議和已變成了乞降。可是破碎山河裡,總有一些忠義,選擇勇敢抗爭。

珠江口外,零丁洋裡,元軍北渡的船隻上,有一人身穿宋衣,身材魁偉,目光如炬。他回想昔日惶恐灘邊,自己憂國憂民,誠惶誠恐;再看今天零丁洋上,母親被俘,妻女被囚,他孤獨一人,自嘆伶仃。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79年,南宋抗元將領文天祥戰敗被俘,被囚禁船上,經過零丁洋。這名字,好像正應了他的一世零丁。

四年前,元軍沿長江東下,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他捧著詔書哭泣:"國家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危急,徵集天下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深深遺憾。所以不自量力,準備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之人。"於是他罄家財為軍資,招兵5萬,入衛臨安。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曾上書朝廷,建議加強地方軍政實力,以此和蒙古相抗,可惜未被採納。與此同時,宋廷卻在拉攏已投降變節的呂氏一族,一心達成議和的目的。

可步步緊逼的元軍不是從前的金軍,他們又怎會接受議和?南宋棄守了臨安,向元軍投降。

被俘的文天祥,被帶到了元軍統帥張弘範面前,元兵逼他行跪拜之禮,可他凜然不屈。張弘範讓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他卻在招降書上寫下了那個千古名篇,最後一句尤為醒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訴盡熱血與衷腸。但他更憂慮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害怕當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時的宋文帝一樣,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對手趁機揮師南下。

歷史最終應驗了他的顧慮。我對他說,歷史的波濤會將很多風流人物淹沒,但你熠熠生輝的文字,你在幾十年裡留下的豪情壯志,卻任憑雨打風吹,始終散發光芒。它們流傳千古,激勵後人。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乘舟繼續隨畫卷的展開而東行,歷史的車輪也繼續向前。

北方,強大的蒙古國開始崛起。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仰仗蒙古國勢力,熬到了金國滅亡。可是很快,蒙古建立元朝,南宋也成了待宰羔羊。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比起金軍,蒙古鐵騎更讓宋人膽寒。朝廷上下,議和已變成了乞降。可是破碎山河裡,總有一些忠義,選擇勇敢抗爭。

珠江口外,零丁洋裡,元軍北渡的船隻上,有一人身穿宋衣,身材魁偉,目光如炬。他回想昔日惶恐灘邊,自己憂國憂民,誠惶誠恐;再看今天零丁洋上,母親被俘,妻女被囚,他孤獨一人,自嘆伶仃。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79年,南宋抗元將領文天祥戰敗被俘,被囚禁船上,經過零丁洋。這名字,好像正應了他的一世零丁。

四年前,元軍沿長江東下,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他捧著詔書哭泣:"國家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危急,徵集天下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深深遺憾。所以不自量力,準備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之人。"於是他罄家財為軍資,招兵5萬,入衛臨安。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曾上書朝廷,建議加強地方軍政實力,以此和蒙古相抗,可惜未被採納。與此同時,宋廷卻在拉攏已投降變節的呂氏一族,一心達成議和的目的。

可步步緊逼的元軍不是從前的金軍,他們又怎會接受議和?南宋棄守了臨安,向元軍投降。

被俘的文天祥,被帶到了元軍統帥張弘範面前,元兵逼他行跪拜之禮,可他凜然不屈。張弘範讓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他卻在招降書上寫下了那個千古名篇,最後一句尤為醒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在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也想留住這位在漢人中影響力巨大的人物,便親自勸降,許以宰相之職。可他寧死不降,在他心裡,"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

回到囚室,早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寫下一首《正氣歌》自勉——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訴盡熱血與衷腸。但他更憂慮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害怕當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時的宋文帝一樣,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對手趁機揮師南下。

歷史最終應驗了他的顧慮。我對他說,歷史的波濤會將很多風流人物淹沒,但你熠熠生輝的文字,你在幾十年裡留下的豪情壯志,卻任憑雨打風吹,始終散發光芒。它們流傳千古,激勵後人。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乘舟繼續隨畫卷的展開而東行,歷史的車輪也繼續向前。

北方,強大的蒙古國開始崛起。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仰仗蒙古國勢力,熬到了金國滅亡。可是很快,蒙古建立元朝,南宋也成了待宰羔羊。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比起金軍,蒙古鐵騎更讓宋人膽寒。朝廷上下,議和已變成了乞降。可是破碎山河裡,總有一些忠義,選擇勇敢抗爭。

珠江口外,零丁洋裡,元軍北渡的船隻上,有一人身穿宋衣,身材魁偉,目光如炬。他回想昔日惶恐灘邊,自己憂國憂民,誠惶誠恐;再看今天零丁洋上,母親被俘,妻女被囚,他孤獨一人,自嘆伶仃。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79年,南宋抗元將領文天祥戰敗被俘,被囚禁船上,經過零丁洋。這名字,好像正應了他的一世零丁。

四年前,元軍沿長江東下,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他捧著詔書哭泣:"國家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危急,徵集天下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深深遺憾。所以不自量力,準備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之人。"於是他罄家財為軍資,招兵5萬,入衛臨安。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曾上書朝廷,建議加強地方軍政實力,以此和蒙古相抗,可惜未被採納。與此同時,宋廷卻在拉攏已投降變節的呂氏一族,一心達成議和的目的。

可步步緊逼的元軍不是從前的金軍,他們又怎會接受議和?南宋棄守了臨安,向元軍投降。

被俘的文天祥,被帶到了元軍統帥張弘範面前,元兵逼他行跪拜之禮,可他凜然不屈。張弘範讓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他卻在招降書上寫下了那個千古名篇,最後一句尤為醒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在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也想留住這位在漢人中影響力巨大的人物,便親自勸降,許以宰相之職。可他寧死不降,在他心裡,"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

回到囚室,早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寫下一首《正氣歌》自勉——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對他說,刀戈相向終會停止,有些勝利只是暫時的,唯有一些精神能成為永恆,你的浩然正氣、視死如歸,就在其中,閃閃發亮。

那一日,春寒料峭,監斬官問:"丞相還有什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他只是問:"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他整整衣冠,面南而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

江水東流,浪花翻滾,一幅畫軸在水浪中徐徐展開,遙遙一瞥,已覺絢爛無比。移船相近,手指輕觸,我便一下被捲入畫軸,進入了一個時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只見有一人,站在黃鶴樓上,身穿盔甲,脊背寬厚。他遙望中原,目光所及,是那荒煙外的許多城郭。

突然,他高呼道:"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好像有滿腔愛國熱血,正在他的血管中洶湧。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136年,南宋朝廷在金軍的虎視眈眈下,風雨飄搖。國家危亡之時,是這個人高高舉起了抗金大旗。

就在不久前,他率領紀律嚴明的"岳家軍"英勇作戰,迫使金軍北撤;他一鼓作氣、揮師北伐,收復建康和襄陽六郡;他抱定抗金復國的雄心壯志,讓宋高宗感嘆"未知能破敵如此",讓金軍感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可當"精忠岳飛"名揚天下之時,金鑾殿上主和派的無能和懦弱,正勾勒著他壯志難酬的悲涼。

即便有高官厚祿,他卻不願貪圖享樂,不願與主和派為伍。他甘願披上戰袍,去血灑戰場。因為他知道,不把敵人敢出自己的國土,百姓難有安定,國家難以中興。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此時,他登高遠望,壯懷激烈。對國家的愛,對君王的忠,使他始終抱有希望。他期待朝廷醒悟,精誠抗敵,他還想請纓再戰,收拾舊山河。

一次次慷慨陳詞,上書反對議和;一次次表態明志,誓死攻破敵營。可最終他等來的,確是一道道催令他班師的"金字牌"。面對荒唐的命令,他仰天悲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百姓攔阻在他的馬前,擔心受金兵報復,他無奈,含淚取出詔書,道:"吾不得擅留。"面對哭聲震野,他最終決定留軍五日,以掩護當地百姓遷移。

岳家軍班師,然後,金軍奪走了已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宋廷為了與金議和,將"莫須有"的罪名按在了他頭上。大理寺監獄裡,我看到他在供狀上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他的生命在39歲時走向終點,可那又怎樣?我告訴他,後世千百年,你的名字一直與"精忠報國"四個字緊緊相連,代代相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醉裡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我乘舟繼續東去,歷史的車輪也載著畏縮於半壁江山裡的南宋朝廷,依舊向前行進著。

岳飛去後,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劃定國界。以放棄北方領土為代價,南宋宮殿換來了短暫的歌舞昇平。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君臣以為,守著這半壁江山可安然度日,何須再辛苦征戰。直到有一天,金廷遣使而來,要求重劃國界,此時宋人卻意識到,他們戰也不是,不戰也不是。

不戰,連半壁江山也要拱手相送;戰,早已棄了那些主戰的將領,早已丟了最好的戰機,如今誰還能戰?又如何戰?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忽然間,我看到不遠處的京口北固亭上,一位白髮老人臨風而立,他傷今追昔,發出感慨——"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05年,那位老人正在遙想四十三年前的自己——參加抗金義軍,投歸南宋,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一心想"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怎奈何,到頭來卻是"可憐白髮生!"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幾十年的光陰裡,多少次"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可征戰沙場、恢復中原的一腔熱血,卻被孱弱的朝廷所棄,屢遭主和派彈劾,數次起落,最終只能退隱山林。

南宋邊關少了一位將軍的身影,歷史文壇卻多了一位傑出的詞人。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都是他辛棄疾的無奈、憂慮,亦是他的信念。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為國家而憂,為自己不能出征抗敵而無奈,但他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的關切不曾有絲毫流逝,那顆赤子之心,只是寄寓在了他的詞作裡。

從意氣風發到鬢髮已蒼,他終於等到了朝廷決心再次北伐的消息。看起來,朝廷又起用了他,可那不過是一個閒職,不過是想利用他主戰派元老的身份。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訴盡熱血與衷腸。但他更憂慮的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他害怕當朝主政者,如南北朝時的宋文帝一樣,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對手趁機揮師南下。

歷史最終應驗了他的顧慮。我對他說,歷史的波濤會將很多風流人物淹沒,但你熠熠生輝的文字,你在幾十年裡留下的豪情壯志,卻任憑雨打風吹,始終散發光芒。它們流傳千古,激勵後人。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乘舟繼續隨畫卷的展開而東行,歷史的車輪也繼續向前。

北方,強大的蒙古國開始崛起。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仰仗蒙古國勢力,熬到了金國滅亡。可是很快,蒙古建立元朝,南宋也成了待宰羔羊。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比起金軍,蒙古鐵騎更讓宋人膽寒。朝廷上下,議和已變成了乞降。可是破碎山河裡,總有一些忠義,選擇勇敢抗爭。

珠江口外,零丁洋裡,元軍北渡的船隻上,有一人身穿宋衣,身材魁偉,目光如炬。他回想昔日惶恐灘邊,自己憂國憂民,誠惶誠恐;再看今天零丁洋上,母親被俘,妻女被囚,他孤獨一人,自嘆伶仃。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知道了,這是公元1279年,南宋抗元將領文天祥戰敗被俘,被囚禁船上,經過零丁洋。這名字,好像正應了他的一世零丁。

四年前,元軍沿長江東下,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他捧著詔書哭泣:"國家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危急,徵集天下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深深遺憾。所以不自量力,準備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之人。"於是他罄家財為軍資,招兵5萬,入衛臨安。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曾上書朝廷,建議加強地方軍政實力,以此和蒙古相抗,可惜未被採納。與此同時,宋廷卻在拉攏已投降變節的呂氏一族,一心達成議和的目的。

可步步緊逼的元軍不是從前的金軍,他們又怎會接受議和?南宋棄守了臨安,向元軍投降。

被俘的文天祥,被帶到了元軍統帥張弘範面前,元兵逼他行跪拜之禮,可他凜然不屈。張弘範讓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傑,他卻在招降書上寫下了那個千古名篇,最後一句尤為醒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在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也想留住這位在漢人中影響力巨大的人物,便親自勸降,許以宰相之職。可他寧死不降,在他心裡,"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

回到囚室,早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他,寫下一首《正氣歌》自勉——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我對他說,刀戈相向終會停止,有些勝利只是暫時的,唯有一些精神能成為永恆,你的浩然正氣、視死如歸,就在其中,閃閃發亮。

那一日,春寒料峭,監斬官問:"丞相還有什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他只是問:"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他整整衣冠,面南而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神遊南宋,山河破碎的光景裡,盡是身世浮沉的風流

他們都生不逢時,在軍事羸弱的朝廷中,無法施展報復。又或者,他們都恰逢其時,於動盪戰亂的年代,才能彰顯英雄本色。精忠報國、奮筆疾書、捨生取義,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在華夏文明中留下璀璨,在千古江山中,永駐風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