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作為中國人氣最高的湖泊,數千年來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的眷顧,寫下了無數的詩詞佳作,其中有這樣一首詩流傳至今,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詩人林升的這首題臨安邸,生動而辛辣的揭示了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的精神狀態。南宋,作為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古代科技,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都較高的一個王朝,一直在軍事外交上飽受詬病,在漫長的抗擊外敵入侵的過程中,南宋朝廷始終被動挨打,最終難逃覆滅的厄運。但南宋居民的英勇抗爭,卻可圈可點,可歌可泣,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

公元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之後,權臣秦檜開始總攬朝政,上至執政大臣的挽留,下至地方州級長官的任免主要取決於秦檜。他先是迫使樞密使張俊辭職,使朝中再無可以與之抗衡的大臣,之後又提拔柔佞易制者,方便控制,儘管如此,秦檜仍擔心自己的權力受到威脅,朝中大臣往往一月或數,或半年即罷去。為防止一些大臣向高宗諫言秦檜還任用親信、控制檯諫。權力、輿論完全掌握之後,秦檜便把精力花在了貪汙搜刮上,公然開門受賂,富可敵國,外國珍寶,死猶及門。喜贓吏,惡廉吏,故贓吏恣橫,百姓愈困,當時南宋國庫空虛,財政拮据,而秦檜通過各種方式聚斂來的家財,竟比南宋主要國庫左藏庫還要多好幾倍,南宋天下,秦檜一門富貴,秦檜養子秦喜及孫輩俱任高官,親黨故舊無不偃緣高升,權勢煊赫較當時北宋蔡京有過之而無不及。朱熹甚至說過,舉朝無非秦之人,高宗更動不得。

範國強:據南宋記載,宋高宗向金人乞和時,金人提出一個極其霸道無理的要求,不許以無罪去首相,秦檜是宋金議和的象徵,若罷免他,就意味著宋方撕毀了和議,這是宋高宗老萬萬不敢,也萬萬不願的。

挾金人以自重,秦檜把持朝政長達十餘年,老百姓對其深惡痛絕,以致公元1155年,秦檜死後天下酌酒相慶,不約而同,下至田夫野老,莫不以手加額。而高宗卻有另一番擔憂,金人在宋的代理人已死,那麼宋金兩國的和平還能否維持。為此,高宗決定任用秦檜黨羽,沈該,万俟蟹,湯思退之流為宰臣,以此表明南宋繼續求和之心,秦檜即死,對於南宋朝廷而言本屬幸事,但如宋人呂中在大事記中所說,秦檜雖死,百檜尚存,朝政萎靡,吏治腐敗的狀況並未改觀。儘管高宗繼續對金和議,但他心裡明白,宋金再次開戰是在所難免,只是時間的問題,此時的高宗膝下無子,他不得不把建儲提上日程。

李勇先:到了22歲的時候,趙構他的心理疾病,生理上的缺陷就被朝臣知道了,那麼,當時有一位上虞縣的縣丞,冒著生命危險,就親自給送高宗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夠從宋太祖嫡系當中挑選一位,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範國強:於是就決定從太祖的一系宗室中,挑選比宋高宗低一輩的孩子收養在宮中,一個叫趙伯琮,一個叫趙伯玖,後來分別改名為趙瑗,趙儁。

究竟立誰,他遲遲拿不定主意,思慮再三便想出了美人計,給兩人各賜宮女十名,趙瑗的老師史浩看出了皇帝的用心,告誡趙瑗持重自愛,幾天後,宋高宗召集二十名宮女體檢,分給趙瑗的十個皆是完璧之身,趙瑗以不近女色的好名聲,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公元1160年,宋高宗正式下詔,立趙瑗為皇子,封為晉王,改名為瑋,這時的趙瑋已經34歲了。

毛麗婭:宋高宗30多年沒有確認兩個人的皇子身份,為什麼偏偏選擇了這個時候。

範國強:首先,他盼望親子的這個幻想已經破滅了,其次呢,秦檜和從金國歸來的母后都相繼的死了。

毛麗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那就是金國的皇帝完顏亮即將燃起侵宋的戰火。

完顏亮,女真名迪古乃,公元1149年,發動政變自立為帝,此人深受漢族文化思想影響,有著強烈的正統觀念,認為只有實現南北統一,金朝才稱得上是正統,如今他自認時機成熟,南侵勢在必行。公元1161年的九月,完顏亮揮師南下,僅僅三個月,宋軍不戰自潰,完顏亮此行勢如破竹,無人能敵,可他萬萬不曾想到,即將有個人改變他南侵的命運。虞允文,時43任南宋中書舍人,十一月初六這一天,他奉命前來採石慰問部隊,他沒有想到,此次他將肩負起整個南宋的命運。面對金軍即將渡江,採石仍無主帥的危局,虞允文挺身而出,主動擔任江防指揮,眼下情形十分危急,宋軍江防部隊只有1.8萬人,如何對抗金軍17萬大軍。虞允文立即動員和組織部隊,抵禦金軍進攻,制定作戰方案,針對金軍不習水戰,渡江船隻又不堅固的特點,虞允文以裝備精良,戰鬥力將強的水軍作為主力,鏖戰江中,以弱擊強,使金軍船毀人亡,無法靠岸,終於力挽狂瀾,大敗金軍。完顏亮沒有想到自己竟會敗在一介文人手中,激憤之餘,後方傳來完顏雍在遼陽自立為帝的消息,前有強兵後有內亂。此時的完顏亮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下令金軍三天內全部渡江,否則處死。11月27日,完顏亮被部屬殺死,金軍全軍北撤。

今天的北京仍舊保有一塊遺址-金中都,公元1161年12月,就是在這裡,,新即位的金世宗登基,他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偃兵息武,與南宋議和,現在,局面的主動權掌握在南宋手中。可此時的高宗再也經不住驚嚇,與金的對峙讓他進退兩難,身心俱疲,次年,他將皇位留給了他選定的繼承人趙昚,自己安心做享樂的太上皇去了。趙昚即趙瑋,是為宋孝宗,年輕的趙昚剛剛登基,便為岳飛案平反,並對秦檜構陷的其他冤案進一步作出處理,他的目的十分明確,不想繼續偏安東南。但幾十年來朝廷已被主和派佔據,軍力疲乏,國勢日頹,孝宗清楚,攘外必先安內,由此孝宗開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內政方面,他十分汲取秦檜擅權的教訓,十分注意用人,尤其重視選擇宰相,嚴防朋黨;財政上增加紙幣,出售官田;軍事上整軍興武,重新啟用一些力主抗戰的人才。對內資改革取得成效後,孝宗下一步則是攘外。

公元1164年四月,孝宗為防止反對派干預,徑自繞過三省與樞密院,直接向張浚和諸將下達了北伐的詔令,張浚子啊接到北伐的詔令之後,調兵八萬,號稱二十萬,一路由李顯宗忠率領取靈璧,一路由邵宏淵指揮攻取虹縣。不久,李顯忠便傳來攻克宿州的消息,這令孝宗大受鼓舞,復興之志更加強烈,然而身處後方的他並不知道,前線兩將李顯忠和邵宏淵的矛盾愈演愈烈,金軍趁機攻城,很快宋軍全線崩潰。

符離一戰,宋軍敗績,孝宗恢復故土的決心開始動搖,加之退居德壽宮的太上皇一再向他施加壓力,他不得不重新起用秦檜的黨羽,以湯思退為相,與金人議和。公元164年末,宋金再次達成和議,史稱隆興和議,雙方約定,南宋皇帝對金不再稱臣,改雙方的君臣關係為叔侄關係,雙方疆界回到完顏亮南侵前的局面,以淮河和大散關為界,南宋給金朝的歲貢改稱歲幣,數量由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減為20萬兩、匹。儁有復國之心,國有北伐之力,但遺憾的是沒有肱股之臣,孝宗大受打擊,在他開始在戰與和之間搖擺不定,中興大業最終付之東流。

然而,四十多年後,又有人將北伐提上了日程。這裡是江蘇鎮江北固山,在歷史悠久的鎮江名記中,算不得太突出,然而800多年前,一位詩人在這裡留下了千古名篇,讓北固山蒙上一層英雄俠氣,幾乎每個來此旅遊的人都會背誦這首古詞,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寺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此時的辛棄疾,已經66歲,前一年他被重新啟用,這年初,他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對於一心施展抱負的他來說,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此刻的他卻憂心忡忡。當朝宰相韓乇胄正積極策劃一起北伐,在辛棄疾看來,南宋軍事力量薄弱,此時北伐並不適合,而韓侂冑卻認為,這是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範國強:此時北方已不再是金國稱霸的局面了,鐵木真在這一年統一了蒙古各部,這對金國來說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力量,而南宋此時出兵,不但可以得到金兵不足的實惠,也可以享有獨立的復國的名聲。

公元1206年,韓侂冑倉促發動了對金戰爭,史稱開禧北伐,如辛棄疾擔心的一樣,北伐軍很快便被金國擊潰,次年十一月,韓侂冑被主和派史彌遠殺死,首級獻給金人。南宋在史彌遠的主持下,與金簽訂嘉定和議,歲幣增至銀、絹各三十萬兩、匹,另加犒軍錢三百萬貫。從此,朝政落到史彌遠手中,史彌遠把持朝政,所作所為與秦檜如出一轍,他選用易制之人,臺諫專任循默之士,壓制異論,使得朝野以言為諱,習以成風,他所重用的官員非親即故,有人譏諷為,滿朝朱紫貴,盡是四明人。在史彌遠的專政下,饋賂公行,薰染成風,幾乎到了五官不貪的地步。政治腐敗又導致法制敗壞,刑獄滋濫,天下之獄不勝其酷。地方官員往往借獄訟之事上下其手,索取賄賂,擅彈刑具,非法殘民的事情屢見不鮮,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百姓生活十分痛苦。

公元1233年,史彌遠病死,宋理宗開始親政,但此時的南宋已是積弊難返,儘管理宗為扭轉政局,實施了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取消堂除,減少內降恩澤,減少權攝官和科技取士人員,嚴格升遷之制等。但各路監司要麼敷衍塞責,要麼消極抵抗,基本上都無法落實,對內,端平更化以失敗告終,對外,聯蒙滅金也將迎來最後的結局。

範國強:金國滅亡以後,蒙古國下一個目標必定是南宋,南宋政府並非不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最後走上了聯蒙滅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種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無奈。

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源頭召開忽裡臺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誓師伐金,到公元1213年底,蒙古軍的馬蹄幾乎踏遍了黃河以北的所有金朝領土。此後,蒙古軍主力西征,金朝暫時得以在黃河以南苟延殘喘。消息很快傳入南宋朝廷,老對手金國政權岌岌可危,對南宋來講本是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但脣亡齒寒,若金國滅亡,蒙古國的下一個目標必定是南宋,北方的時局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南宋高層明白,是時候調整對金策略了。然而,金國卻又有另一番打算,儘管金國在強大的蒙古軍面前不堪一擊,卻不把南宋放在眼裡,幻想取償於宋,躲避蒙古軍的鋒芒。

自公元1217年起,金國接連多次發動了數次南侵戰爭,但宋軍的抵抗,一次又一次粉碎了金國的幻想,戰爭打到了公元1223年,金朝徒然消耗了大量軍力、物力,卻一無所得。公元1227年7月,成吉思汗病死於軍中,臨死前他留下假道伐金的遺命,即從南宋借路,採取迂迴包抄的戰術消滅金國。之後五年,窩闊臺幾次遣使到南京,提議聯合滅金,但南宋朝廷一直議而未決。到公元1232年,蒙古軍在鈞州三峰山圍殲金騎兵二十萬,步兵十五萬,就是一場決定性的戰役,金朝精兵良將損失殆盡。此時,南宋終於看清金國滅亡在即,遂遣使蒙古,答應共同出兵滅金。公元1234年,立國120年的金國滅亡。

毛麗婭:南宋舉國上下為報了百年之仇,雪了靖康之恥而歡欣鼓舞,而此時的南宋所面臨的局勢幾乎和金滅遼以後,北宋所面臨的局勢一樣,蒙古下一個目標肯定是南宋。

金國滅亡的第二年,公元1235年,蒙古軍分3路南侵,長達40餘年的宋蒙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蒙古軍的第一輪進攻就佔領鄂北重鎮襄陽,襄陽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不僅將西面的大散關和東面的淮河連成一線,而且使長江中游重鎮江陵的屏障。襄陽失則江陵危,江陵危則長江之險不足恃。公元1238年9月,南宋朝廷任命孟拱為京西、湖北路制置使,奉詔收復襄陽,孟拱穩紮穩打,連續收復郢州,荊門等地,於次年六月勝利收復襄陽。蒙古國的南侵之路並沒有想象中順利,公元1241年11月,窩闊臺去世,蒙古政局動盪,稍稍放緩了對南宋的攻勢。

範國強:蒙古內亂,這對於南宋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孟珙,餘玠等南宋將領,抓住這個機會,將強了荊襄和四川地區的防禦力量,但是他們的進取與努力,卻受到了南宋朝廷的種種的牽制,壯志難酬,悲憤成疾,兩個人先後抑鬱而終。

公元1251年,蒙哥就任蒙古可汗,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內部權力紛爭,再次掀起進攻南宋的高潮。武漢古稱鄂州,地處中國腹地中心,長江和漢水在此交匯,承東啟西,接南轉北,歷來有九省通衢之稱。在公元1259年,這裡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大事,當年九月,忽必烈率蒙古軍包圍了鄂州,南宋朝野大震,臨安城內人心惶惶,一旦鄂州失守,南宋將失去最後一道屏障。生死存亡之際,宋理宗急調賈似道移鎮漢陽,救援鄂州,不久又由軍中拜賈似道為右丞相兼樞密使,使他軍政大權集於一身。

範國強:賈似道這個人本來就是個地痞無賴,但機緣巧合的是,他的同父異母的姐姐被選入宮,深受理宗的喜愛,從此走上了政壇。

李勇先:那麼他還是有一定的才能,所以呢這個名將孟拱他去世的時候,在臨死之前呢,向給皇帝寫的遺表當中呢,還親自推薦他接替自己,所以,孟珙去世以後 賈似道實際上就成了掌管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

此時正值冬季,賈似道坐鎮鄂州,指揮對蒙作戰,他心裡十分清楚,國家存亡幾乎掌握在他一人手中,自與蒙軍對峙以來,南宋的精兵健馬幾乎全部集中到了鄂州,才是鄂州得以不破,東南之危如一發引千鈞,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考慮如何打破雙方的僵持局面,為今之計最保守的莫過於主動議和,爭取時間。這是一封從開平寄來的密信,寄信人是忽必烈的妻子察罕,信中說阿里不哥在漠北圖謀繼承汗位,請速還。賈似道求和,給了忽必烈一個正當的退兵理由,對他來說議和結果並不重要,所以在雙方談判剛剛開始,尚未議定具體條款之時,忽必烈就率軍解圍北歸。

蒙軍北撤,賈似道立即向朝廷報告,鄂圍始解,江面肅清,宗社危而復安,實萬世無疆之休,卻隱瞞了議和之事。亡國之憂暫解,宋理宗越發驕奢淫逸i,把朝政完全交給了賈似道。賈似道則以鄂州大捷為資本,飛揚跋扈,不可一世,度宗即位後,賈似道以策立之功被尊為師相,權勢較理宗末年還要煊赫。他成日飲酒作樂,醉生夢死,此時的南宋已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公元1267年,忽必烈在奪得汗位,掃清內亂後,發起了新一輪的滅宋戰爭。至公元1273年,元軍相繼攻破戰略重鎮樊城,襄陽,在朝臣的要求下,賈似道再一次對陣元軍,距上一次與忽必烈交鋒只有短短几年的時間。同樣的對手,賈似道決定故伎重演,以稱臣納貢為條件,向蒙軍求和,被拒後,賈似道只好勉強應戰。

公元1275年2月,兩軍在丁家洲決戰,賈似道命孫虎臣率步兵七萬,駐紮在丁家洲,命夏貴率戰艦2500艘,佈列江面,自己率後軍駐於魯港。但是,蒙軍水路並進,步騎夾岸而行,結果宋方三方部隊均被擊敗,賈似道見勢不妙,急乘小船逃往揚州。

範國強:首戰失敗,高官出逃,賈似道被謝太后罷免,貶往外地,但他的名聲太臭了,所貶之地的百姓都拒絕他入境,後來在漳州的木棉庵,賈似道被負責押送的鄭虎成處死了。

賈似道雖然死了,南宋的喪鐘也敲響了,公元1275年10月,伯顏指揮蒙軍兵分三路,向南宋發起了最後總攻,然而此時的南宋仍在戰與和之間徘徊,主戰派文天祥、張世傑等人認為,如果能在臨安決一死戰,殺敗敵軍,在令兩淮宋軍斷其歸路,國事尚有可為。但謝太后和宰相陳宜中等人拒絕抗戰,連續派出多批使者向元軍求和,接連被拒之後。謝太后把希望寄託於文天祥,任他為樞密使,主持接洽議和,身赴元軍談判。公元1276年正月,文天祥被俘,二月,元軍進入臨安,三月,虜恭帝及皇親官員數千人北上,至此,南宋實際已經滅亡。

範國強:文天祥被扣押以後,拒絕投降,在押解北上的途中尋機脫逃,這個時候他仍然沒有放棄抗戰。

李勇先:但是僅憑文天祥的一己之力,那麼他所組織的這些義軍,很快就被打敗了,所以啊,到了最後,南宋朝廷實際上已經到了名存實亡的地步,一個文天祥已經救不了南宋朝廷滅亡的命運。

這是文天祥第二次被俘,如今正被關押在伶仃洋的獄中,南宋諸臣已將小朝廷轉移到崖山,並擁立八歲的衛王趙昺為帝,就在剛剛,張弘範令其寫信招降張世傑。此刻文天祥即憂憤又淒涼,國將不存,身陷囹圄,儘管如此,其心絕不屈服。他提筆寫下驚天動地的不降書,表明心跡,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許文天祥心理清楚,此時已經救國無望了。

公元1279年2月初六,元軍分南北兩路向崖山發起總攻,宋軍大敗,宰相陸秀夫見勢不妙,背起宋朝最後一位皇帝趙昺毅然投海,之後隨行十多萬居民亦相繼跳海壯烈殉國。據宋史記載,戰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蒙古崛起後,鐵騎橫掃亞歐大陸,所向披靡,滅西夏用了23年,滅金只用了22年,這些政權都以軍事立國,曾威震天下。然而,蒙古君臣沒有料到,滅掉南宋,他們整整花了45年。

範國強:在蒙元軍隊所有的對手當中,南宋抵抗的時間最久,給蒙古軍造成的損失最大,就連蒙哥汗也斃命於南宋的炮火之下,南宋雖然不擅長攻勢,但在長期的與金、遼、夏的對峙中,積累了豐富的防禦戰的經驗,加上宋人發明了火藥,這在實戰當中發揮了不小的威力。

李勇先:南宋軍隊也是一支在世界上來看,也是一支非常強的軍隊部隊,只是說他所面對的對手實在太強大了,所以最後還是免不了被滅亡的命運。

南宋朝政雖然萎靡腐敗,皇帝也多昏庸懦弱,官員平時文恬武嬉,但崇尚寬仁和文治的國策,也在廣大市民中間播下了忠君愛國、重視名節的種子,一旦國家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慷慨赴死之事往往自覺為國效命,歲無法力挽狂瀾,但頑強之意,也讓入侵者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清朝學者趙翼所說,及有事之秋,猶多慷慨報國,紹興之支撐半壁,德祐之斃命疆場,歷代以來,捐軀殉國者,為宋末獨多,雖無救於敗亡,要不可謂非養士之報也。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肅說歷史”。

參考資料:《中國通史》紀錄片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