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1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02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03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樑(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04

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

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趙佗開發嶺南的第一人,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1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02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03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樑(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04

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

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趙佗開發嶺南的第一人,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5

公元前1年:

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

06

公元189年: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

07

公元191年: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

"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1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02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03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樑(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04

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

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趙佗開發嶺南的第一人,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5

公元前1年:

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

06

公元189年: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

07

公元191年: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8

公元386年-534年:

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

09

公元566年—635年:

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

10

公元874年—911年:

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

11

公元960年:

太祖趙匡胤創建大宋王朝,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1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02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03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樑(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04

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

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趙佗開發嶺南的第一人,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5

公元前1年:

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

06

公元189年: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

07

公元191年: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8

公元386年-534年:

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

09

公元566年—635年:

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

10

公元874年—911年:

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

11

公元960年:

太祖趙匡胤創建大宋王朝,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12

公元1085年—1125年:

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則遷居如下地 區:浙江紹興、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則降調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為官而遷徙地區有河南開封、洛陽,山東沂州、濟州,福建汀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等。補充閱讀:大槐樹的真實移民故事

13

公元1126年:

靖康之恥之後,徽欽二宗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

14

公元1127年—1162年:

康王趙構南遷杭州定都 ,則有趙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蘇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饒。

15

公元1278年—1279年:

南宋滅亡,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繁衍。自宋代以後,趙姓遍佈全國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趙姓的播遷。

16

公元1341年—1370年:

元末至正年間,趙希賢之後趙伊官至鹽運使司通判, 由上蔡縣白圭廟東徐趙莊遷西平縣專探鄉趙老莊。

17

公元1644年—1683年:

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構成多種多樣,聚居地為東南亞和美國。如瑤族中的趙姓在緬甸、老撾、越南和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分佈;壯族中的趙姓散佈于越南、老撾、泰國等地。


"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1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02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03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樑(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04

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

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趙佗開發嶺南的第一人,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5

公元前1年:

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

06

公元189年: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

07

公元191年: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8

公元386年-534年:

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

09

公元566年—635年:

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

10

公元874年—911年:

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

11

公元960年:

太祖趙匡胤創建大宋王朝,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12

公元1085年—1125年:

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則遷居如下地 區:浙江紹興、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則降調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為官而遷徙地區有河南開封、洛陽,山東沂州、濟州,福建汀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等。補充閱讀:大槐樹的真實移民故事

13

公元1126年:

靖康之恥之後,徽欽二宗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

14

公元1127年—1162年:

康王趙構南遷杭州定都 ,則有趙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蘇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饒。

15

公元1278年—1279年:

南宋滅亡,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繁衍。自宋代以後,趙姓遍佈全國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趙姓的播遷。

16

公元1341年—1370年:

元末至正年間,趙希賢之後趙伊官至鹽運使司通判, 由上蔡縣白圭廟東徐趙莊遷西平縣專探鄉趙老莊。

17

公元1644年—1683年:

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構成多種多樣,聚居地為東南亞和美國。如瑤族中的趙姓在緬甸、老撾、越南和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分佈;壯族中的趙姓散佈于越南、老撾、泰國等地。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18

1654年—:

康熙年間以後,滬、浙、閩、粵等地的趙氏族人陸續遷到臺灣、南洋,更有人漂洋過海,移居到歐美各國。自此,趙姓遍佈全球!

19

1684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曾安置趙、黃、董、柯、李五姓在恆春屯墾。依據臺灣文獻會的資料,康熙六朱一貴起義,下淡水港有一名廣東籍的義民叫趙和。雍正初年,有趙姓富戶到福建漳州、泉州一帶招募十年(1721年)佃人,入墾茄董堡,乾隆年間,有泉州人趙普、趙晉2人,在臺北的石碇鄉開墾荒地。乾隆十年(1745年),又有趙姓人入墾大肚。嘉慶三年(1798年),在宜蘭頭城開墾的人中,也有一位叫趙良盛的人。

"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1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02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03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樑(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04

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

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趙佗開發嶺南的第一人,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5

公元前1年:

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

06

公元189年: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

07

公元191年: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8

公元386年-534年:

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

09

公元566年—635年:

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

10

公元874年—911年:

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

11

公元960年:

太祖趙匡胤創建大宋王朝,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12

公元1085年—1125年:

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則遷居如下地 區:浙江紹興、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則降調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為官而遷徙地區有河南開封、洛陽,山東沂州、濟州,福建汀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等。補充閱讀:大槐樹的真實移民故事

13

公元1126年:

靖康之恥之後,徽欽二宗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

14

公元1127年—1162年:

康王趙構南遷杭州定都 ,則有趙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蘇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饒。

15

公元1278年—1279年:

南宋滅亡,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繁衍。自宋代以後,趙姓遍佈全國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趙姓的播遷。

16

公元1341年—1370年:

元末至正年間,趙希賢之後趙伊官至鹽運使司通判, 由上蔡縣白圭廟東徐趙莊遷西平縣專探鄉趙老莊。

17

公元1644年—1683年:

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構成多種多樣,聚居地為東南亞和美國。如瑤族中的趙姓在緬甸、老撾、越南和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分佈;壯族中的趙姓散佈于越南、老撾、泰國等地。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18

1654年—:

康熙年間以後,滬、浙、閩、粵等地的趙氏族人陸續遷到臺灣、南洋,更有人漂洋過海,移居到歐美各國。自此,趙姓遍佈全球!

19

1684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曾安置趙、黃、董、柯、李五姓在恆春屯墾。依據臺灣文獻會的資料,康熙六朱一貴起義,下淡水港有一名廣東籍的義民叫趙和。雍正初年,有趙姓富戶到福建漳州、泉州一帶招募十年(1721年)佃人,入墾茄董堡,乾隆年間,有泉州人趙普、趙晉2人,在臺北的石碇鄉開墾荒地。乾隆十年(1745年),又有趙姓人入墾大肚。嘉慶三年(1798年),在宜蘭頭城開墾的人中,也有一位叫趙良盛的人。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另據《臺北縣西盛趙氏族譜》,元兵攻陷南宋臨安時,趙氏族人四處逃散。其時,趙若和奉楊太后之令,奉少帝遷於崖山,不久師潰帝死,趙若和帶著16條船跟黃侍御、許達甫等人奪港而逃,在福建漳浦的銀坑隱居下來。後來,有人以趙王的名義起兵抗元,元廷懸賞捉拿趙王。趙若和為避兵禍,便易姓為黃,終其一生不敢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到了第三代,明朝已一統天下,趙若和的子孫才恢復本姓。後來,這一支趙姓四散到今廣東潮陽、江西信豐等地,其中有一支到了臺灣,成了臺北西盛趙氏的先祖。根據而言,臺灣的趙姓大多來源於泉州的同安縣和晉江縣、漳州的漳浦縣、南靖縣和龍溪縣以及廣東潮州的大埔縣。

"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1

趙姓前世系表(至造父):

黃帝(前2697—前2599)—→昌意—→顓頊(前2514—前2437)—→仲容—→夷—→武恆—→伯辛—→女修—→皋陶—→伯益(嬴姓)—→大廉—→武—→琪—→建—→弘—→奎臨—→遷—→宣—→永通—→彥翔—→軒—→子能—→費昌—→仲衍—→玉珍—→道寧—→興—→犍—→大順—→茂榮—→克和—→達—→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皋狼)—→衡父—→造父(趙姓始祖)。

02

趙國世系表(至趙奢):

造父—→叔觀(宜父)—→趙璋(仲父)—→趙登(季父)—→爾成(公仲)—→趙高—→奄父—→叔帶—→趙麟(守仁)—→子豐(知義)—→趙射(慧明)—→趙壯(公明)—→趙夙—→趙衰(?—前622年,趙成子)—→趙盾(?—前601年,趙宣子)—→趙朔(?—前597年,趙莊子)—→趙武(?—前541年,趙文子)—→趙成(趙景叔、趙景子)—→趙鞅(?—前458年,趙簡子)—→趙毋恤(?—前425年,趙襄子)——伯魯—→趙周(代成君)—→趙浣(?—前409年,趙獻子,趙獻侯)—→趙籍(?—前400年,趙烈侯,正式建趙國)—→趙章(?—前375年,趙敬侯)—→趙種(?—前350年,趙成侯)—→趙語(?—前326年,趙肅侯)—→趙雍(?—前295年,趙武靈王)—→趙奢(趙武靈王第九子,馬服君,馬氏始祖)。

03

秦國世系表(至趙政):

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趙其(秦莊公)—→趙開(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趙立(秦憲公)—→趙嘉(秦德公)—→趙任好(秦穆公)—→趙罃(秦康公)—→趙稻(秦共公)—→趙榮(秦桓公)—→趙石(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秦惠公—→秦悼公—→趙刺(秦厲共公)—→趙封(秦懷公)—→趙昭子—→趙肅(秦靈公)—→趙師隰(秦獻公)—→趙渠樑(秦孝公)—→趙駟(秦惠文王)—→趙稷(秦昭王)—→趙柱(秦孝文王)—→趙楚(秦莊襄王)—→趙政(秦始皇)

04

公元前207年至前137年:

華夏族(漢族先民),南越國創建者趙佗開發嶺南的第一人,又把趙姓活動範圍推廣至今兩廣和越南北部。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5

公元前1年:

西漢末年,趙飛燕姐妹被害,其族人被迫遷徙至遼西郡,也是趙姓人在東北活動的開始。

06

公元189年: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洛陽人趙達避難遷居江東。

07

公元191年: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真定人趙雲趙子龍入蜀為將。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08

公元386年-534年:

天水趙姓一支遷居洛陽,其後裔孫趙貴鎮守並遷至武川(今內蒙古)。

09

公元566年—635年:

唐初,有趙姓將士在平“蠻獠嘯亂”中開赴福建並定居。

10

公元874年—911年:

有趙姓隨劉龔南漢政權在廣州定居。

11

公元960年:

太祖趙匡胤創建大宋王朝,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12

公元1085年—1125年:

宋朝宗室分為三個支派,即太祖(趙匡胤)支派、太宗(趙光義)支派、魏王(趙廷美)支派。太祖支派分為燕王(趙德昭)支派和秦王(趙德芳)支派,燕王支派在北宋末年因外放做官而遷居如下地區:安徽潁州、四川蜀州(今崇慶)、江蘇泰州、鎮江、福建福州、泉州、江西吉安、湖北江陵、廣東南雄等地,秦王支派則遷居如下地 區:浙江紹興、湖州、台州、明州、婺州,福建福州、泉州,江蘇真州、太平州;而魏王則降調至房州(今湖北房縣),其子孫為官而遷徙地區有河南開封、洛陽,山東沂州、濟州,福建汀州,江蘇崑山、溧城,浙江秀水等。補充閱讀:大槐樹的真實移民故事

13

公元1126年:

靖康之恥之後,徽欽二宗被擄往五國城(今黑龍江松花江口),太宗支派因此而在東北廣大地區播遷繁衍。

14

公元1127年—1162年:

康王趙構南遷杭州定都 ,則有趙姓移居江南,有的移居江蘇常熟、有的移居江西上饒。

15

公元1278年—1279年:

南宋滅亡,南宋宗室散逃至澎湖、潮陽等地,後在閩粵一帶繁衍。自宋代以後,趙姓遍佈全國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趙姓的播遷。

16

公元1341年—1370年:

元末至正年間,趙希賢之後趙伊官至鹽運使司通判, 由上蔡縣白圭廟東徐趙莊遷西平縣專探鄉趙老莊。

17

公元1644年—1683年:

明末,有趙姓不惜冒險遠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構成多種多樣,聚居地為東南亞和美國。如瑤族中的趙姓在緬甸、老撾、越南和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都有分佈;壯族中的趙姓散佈于越南、老撾、泰國等地。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18

1654年—:

康熙年間以後,滬、浙、閩、粵等地的趙氏族人陸續遷到臺灣、南洋,更有人漂洋過海,移居到歐美各國。自此,趙姓遍佈全球!

19

1684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曾安置趙、黃、董、柯、李五姓在恆春屯墾。依據臺灣文獻會的資料,康熙六朱一貴起義,下淡水港有一名廣東籍的義民叫趙和。雍正初年,有趙姓富戶到福建漳州、泉州一帶招募十年(1721年)佃人,入墾茄董堡,乾隆年間,有泉州人趙普、趙晉2人,在臺北的石碇鄉開墾荒地。乾隆十年(1745年),又有趙姓人入墾大肚。嘉慶三年(1798年),在宜蘭頭城開墾的人中,也有一位叫趙良盛的人。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另據《臺北縣西盛趙氏族譜》,元兵攻陷南宋臨安時,趙氏族人四處逃散。其時,趙若和奉楊太后之令,奉少帝遷於崖山,不久師潰帝死,趙若和帶著16條船跟黃侍御、許達甫等人奪港而逃,在福建漳浦的銀坑隱居下來。後來,有人以趙王的名義起兵抗元,元廷懸賞捉拿趙王。趙若和為避兵禍,便易姓為黃,終其一生不敢表明自己的真實身份。到了第三代,明朝已一統天下,趙若和的子孫才恢復本姓。後來,這一支趙姓四散到今廣東潮陽、江西信豐等地,其中有一支到了臺灣,成了臺北西盛趙氏的先祖。根據而言,臺灣的趙姓大多來源於泉州的同安縣和晉江縣、漳州的漳浦縣、南靖縣和龍溪縣以及廣東潮州的大埔縣。

趙姓發展大事年表

20

1948年—:

民國年間,趙姓人不斷地前往臺灣。至於20世紀中,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黨、政、軍、科、教、文等數百萬人從大陸遷到臺灣,其中就有不少趙姓人。在這之後,又有很多趙姓人自臺灣遷居北美洲、東南亞等地。目前,臺灣的湖西鄉、大肚鄉各建有趙氏宗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