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政權都曾偏安於江南半壁河山,比如南宋與南明。同樣是佔據半壁河山,兩個政權的命運卻完全不同:南宋享國一百五十二年,把當年滅亡北宋的金國耗死了,又抵抗了幾十年蒙古大軍,最終被蒙古人滅亡了,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而南明則僅僅堅持了十八年,便亡於滿清的鐵騎之下,永曆帝朱由榔被絞死。其實,如果滿清沒有推行剃髮易服的政策,自己給自己添亂,導致各地漢人紛紛反抗,恐怕南明根本堅持不了十八年。

南宋堅持了152年,南明卻只有18年,因為南明既無天時,又無人和

其實,南明開局之時,優勢比南宋大多了。

明朝最主要的軍事制度是衛所制度,各地都設立軍衛,所以南明一開始至少有70萬軍隊,除去老弱病殘,江北四鎮和武昌左良玉部軍隊至少有50萬人。而宋朝大多數軍隊都駐紮在東京附近,南宋高宗在南京繼位後,基本沒有可用的國家正規軍,因此不得不依靠岳家軍、韓家軍等私人部隊。

明朝雖然將首都從南京遷至北京,但實施的是兩京制,在南京保留了一套完整的政府班子,包括中央六部、通政司、大理寺、都察院等機構。也就是說,弘光皇帝在南京登基後,立刻便能通過這套行政機關發號施令。而北宋滅亡時,開封的政府機關已經被金人一網打盡,宋高宗登基之後,不得不自己打造一套班子。

為什麼南明有如此優勢,存在的時間卻如此短暫,不能像南宋一樣堅持一百多年呢?中國古人說,一個國家想要長久存在,必須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而與南宋相比,南明缺乏天時和人和兩個條件,自然無法長久。

南宋堅持了152年,南明卻只有18年,因為南明既無天時,又無人和

一、天時

中國古代提到朝代更替時,會提及一個概念:氣數。這個詞看似神祕,其實有跡可循。自周代以後,中國那些大一統的王朝,基本上都只能持續兩百餘年,無法突破三百年。這就是每個王朝的氣數。為什麼會如此呢?

因為我國古代氣候的冷暖期更替差不多正是每兩三百年一個循環。當一個王朝持續了兩百多年時,恰好氣候開始變冷,造成了農作物的減產,環境承載力。兩百多年的和平時光裡,人口也不斷增長,並達到了環境所能容納的上限。而政府承平日久,官僚機構日益腐敗,無法解決土地兼併問題。於是便產生了饑荒,產生大量流民,流民們為了生存,就會揭竿而起。於此同時,北方遊牧民族更是靠天吃飯,氣候變冷他們不得不南下劫掠,於是一個王朝便在內憂外患中滅亡了。

南宋堅持了152年,南明卻只有18年,因為南明既無天時,又無人和

北宋享國一百六十七年,離三百年的大限差得還遠。宋徽宗時,雖然社會矛盾仍然尖銳,但並沒有遇到氣候變冷的時期,可以說氣數未盡。事實上如果北宋沒有遇到靖康之恥,根本不會滅亡。而南宋正好延續了北宋未盡的氣數,故而堅持了一百五十二年。

但明朝已經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遇到了氣候變冷的時期,天下流民紛紛,氣數已盡,所以亡於李自成。南明朝廷面對的敵人,既有農民起義軍,又有滿清正規軍。而南明的很多官員並沒有認清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他們認為,崇禎皇帝死於李自成之手,所以要聯合滿清對抗李自成,卻沒有意識到民族矛盾要大於階級矛盾,滿清才是最凶惡的狼。等到他們醒悟過來,已經晚了。

南宋堅持了152年,南明卻只有18年,因為南明既無天時,又無人和

二、人和

北宋亡于靖康之恥,太上皇宋徽宗、皇帝宋欽宗以及其他皇族全部被金人一網打盡,唯獨剩下漏網之魚——趙構逃了出來。趙構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宋欽宗的弟弟,既然徽宗、欽宗全部成了金人的俘虜,那麼趙構便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了。

儘管趙構是個軟蛋,已經被金人嚇破了膽,但他至少有凝聚力,代表了正統的皇室。所以,南宋內部沒有人敢懷疑趙構這個皇帝的合法性,因為他們沒有別人可以擁戴,只能團結在趙構的周圍對抗金人。

南宋堅持了152年,南明卻只有18年,因為南明既無天時,又無人和

其實,明朝本也有機會像南宋一樣延續國祚。當李自成劍指北京之時,崇禎本想南遷至南京,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施這一計劃(主要是群臣不肯替崇禎背鍋)。其實,就算崇禎不南遷,如果他的三個兒子至少有一人逃至南京,南明就有了正統的皇帝,未嘗不能像南宋一樣堅守半壁江山。

可惜的是,崇禎吊死在煤山之上,他的三個皇子一個都沒逃出來。南方的文臣武將們群龍無首,決定擁立一位藩王繼位,揮師北上光復國土。但在具體擁立誰的問題上,不同派別有不同的人選:軍閥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以及鳳陽總督馬士英等人以“無嫡立長”的原則擁立明神宗之孫福王朱由崧;錢謙益等東林黨人認為應當立賢,支持明神宗弟弟朱翊鏐之子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則主張既要立賢也要立親,擁立明神宗第七子桂王朱常瀛。

最終朱由崧獲得了勝利,他便是弘光帝。由於弘光帝是由軍閥擁立的,所以他的凝聚力和權力都不夠強,指揮不動各個軍閥。當清軍南下之時,南明各派還在忙於黨爭。最後清軍兵臨南京城下,弘光帝出逃蕪湖,最終被俘,而南京的大臣們則開城投降。

南宋堅持了152年,南明卻只有18年,因為南明既無天時,又無人和

南京失陷、弘光帝被俘後,南明從此四分五裂,再沒有出現統一的核心領導機構。其後的隆武帝朱聿鍵和魯王朱以海都不是朱棣的後代,而是朱元璋的後代,所以執政的合法性不足。他們沒有選擇團結起來對抗滿清,而是為了爭正統自己鬥得水深火熱,最後被清軍各個擊破,十分可惜。

隆武帝死後,桂王朱由榔監國,朱由榔面對清軍的進攻,放棄了肇慶,逃往梧州,人心盡失。隆武帝的弟弟唐王朱聿鐭以“兄終弟及”為由,於廣州自立為帝,即紹武帝。與此同時,朱由榔返回肇慶登基,他就是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

南宋堅持了152年,南明卻只有18年,因為南明既無天時,又無人和

永曆政權與紹武政權之間也因為爭正統而互相攻擊,重蹈了隆武帝與魯王的覆轍。紹武帝僅41天即被清軍俘虜,絕食而死,永曆帝則逃往廣西,繼續堅持抗清。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滿清已經佔據大部分國土,永曆佔據西南邊陲,已是無力迴天,並在清軍的打擊下不斷遷逃。永曆十五年,逃到緬甸的永曆帝被緬王送交清軍帶回昆明,南明滅亡。

可以看到,由於南明缺少一位正統的皇帝,沒有一個領導核心,因此在內鬥中白白消耗了力量,讓清軍撿了便宜。這也是南明迅速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南宋堅持了152年,南明卻只有18年,因為南明既無天時,又無人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