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洲周圍大規模捕魚的可能性

在南極洲周圍大規模捕魚的可能性

南極洲周圍漁業資源豐富,特別是磷蝦資源很豐富,但是開發利用的比例卻很少,南極洲周圍海域漁業資源的開發潛力很大。

南極洲周圍海域漁業資源之所以沒有得到大規模開發,不是由於環境或生態保護問題,而是由於南極洲周圍海域太偏僻所致。南極洲周圍海域是世界最偏僻的海域,距離世界人口重心最遠。由於偏僻因素,導致捕魚的距離成本較高,在漁產品價格不高的情況下,在南極洲周圍海域捕魚有些不合算。

世界人口主要在北半球,這裡距離南極洲很遠。南半球人口主要以發展中國家為主,較少有遠距離捕魚的行為。南半球人口密度也比北半球人口密度小,資源相對不那麼缺乏。就是南半球人類居住生活區域,距離南極洲也是很遠的。

南極洲周圍海域漁業資源具有三大優勢:一是這裡環境汙染小,漁業產品很天然,很環保,屬於綠色食品,是理想的食物來源。對中國人來說,吃這麼衛生的食品,心裡感覺一定不錯,多掏一些錢也是不在乎的。二是這裡是公共海域,不屬於任何國家,大家都可以來捕魚,不會受到阻攔,沒有被逮捕的危險。三是漁業資源儲量很大,在北半球許多海域的漁業資源處於枯竭的情況下,這裡幾乎還是漁業未開發的處女地,漁業資源儲量為幾十億噸,在保證漁業的可持續開發條件下,每年可以捕撈漁業產品近億噸,這可是巨大的食物資源倉庫。

毫無疑問,現在在南極洲周圍海域捕魚,相對成本有些高,是距離遙遠導致捕魚成本較高。在現在的漁業產品價格條件下,在現在的捕魚體系下,在南極洲周圍海域捕魚缺乏競爭力。

怎樣可以大規模展開對南極洲周圍海域捕魚的商業行動呢?辦法之一是提高漁業產品價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措施幾乎是不可能的。辦法之二是降低南極洲周圍海域的捕魚成本,這似乎是暫時的唯一可行之路。

怎樣降低南極洲周圍海域的捕魚成本呢,辦法就是捕魚的規模化。在南極洲周圍海域建立某些大規模的捕魚新體系,可以降低捕魚成本。這個捕魚新體系的建立,屬於管理創新,具有一定的風險,通過完全的商業途徑似乎難以實現,需要政府大力支助。如果通過政府的支助,可以實現商業運行,通過商業模式就可以複製類似體系,政府就可以退出這個體系了。

若干捕魚船隻組成一個捕魚船隊,所捕之魚彙集起來,通過專門的冷藏運輸船(冷藏要集裝箱化,便於分割銷售)運輸到中國進行銷售,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帶來的市場規模客觀允許這樣做。這可以通過運輸的規模化,降低運輸成本。

完全可以進一步,這些漁船應該是永久性的南極洲海域捕魚船隻,這些漁船無需定期回國,漁船的工人可以定期換班,定期回國。這也可以降低運輸費用。

可以考慮建設捕魚船隊的大型母船,一個捕魚船隊需要一個大型母船。捕魚船可以停靠母船,暫時休息,船員也可以在母船上暫時度假休息或娛樂。這個大型捕魚母船就是一個海上娛樂基地或商業基地,也是一個海上漁業產品加工廠,還是漁業產品的大規模商業銷售中心。在這個大型母船上,捕魚船可以出售自己捕獲的漁產品。商家再把這些漁產品集中起來,經過某些加工,通過大型冷藏運輸船運輸回國。這個大型母船基本不動,平常漂浮在海里。(這是某個網友的設想)

可以考慮在大型捕魚母船上,設立飛機跑道,至少允許小型飛機起飛或降落。大型母船也是一個飛機場。擁有飛機場,各種人員就可以方便進出大型捕魚母船,可以更有效率的回國,進一步方便南極洲海域的捕魚行為。

一個南極洲大型捕魚船隊,規模很大,需要巨大投資,至少在剛開始階段需要政府大力支持。通過風險基金籌錢或通過國內鉅富比如地產巨頭合資籌劃巨型商業撲魚公司也是有可能實現的,不錯的選擇。

南極洲海域捕魚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可以提高國民肉食量,增加國民食物來源渠道,增加中國食物供應安全係數。如果可以實現南極洲海域大規模捕魚,每年可以捕魚幾百萬噸是不成問題的,甚至上千萬噸。

南極洲海域捕魚的潛在危害是,影響南極洲海域的生態平衡。如果中國大規模南極洲海域捕魚體系成功運行,這會導致其他國家模仿,讓其他國家受益,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也是我們沒有辦法阻止的事情。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具有天然優勢,就是讓其他國家因此而受益,我們依然是較大受益者或最大受益者。熱愛休閒的非洲人口是沒有時間去南極洲海域捕魚的,發達國家食物充足,去南極洲海域捕魚的動力也不大,我主要擔憂南亞國家如法炮製。

距離南極洲最近的國家是智利與阿根廷,新西蘭與澳大利亞次之,這是人均食物資源豐富的國家,對南極洲海域漁業資源基本不屑一顧。

在南極洲周圍大規模捕魚的可能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