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位鑽探目標超預期實現!為南海“地質之書”標出頁碼

南海 地球科學 科學 科技日報 2017-04-27

第一站位鑽探目標超預期實現!為南海“地質之書”標出頁碼

4月23日,技術人員扛著第一個站位的最後一管巖芯走向操作甲板。

科技日報 記者張蓋倫

24日,在收穫了部分測井數據之後,因海底鑽井管壁變形,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 368航次第一站位U1501的測井提前結束。這也意味著,IODP 368航次完成了第一站位的全部鑽探工作。

“深度:644.3米;最後一管巖芯回收率:85%。”23日,“決心”號實驗室主任助理麗薩(Lisa)在巖芯實驗室門口的白板上寫下最後一管巖芯數據,並加上6個字母“EOH(end of hole)/EOS(end of site)”。

“我們超預期地完成了科學任務。”IODP 368航次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翦知湣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第一站位(U1501)的鑽探目標,是取得南海新生代完整沉積層序列。“這一目標完全實現。”

IODP 368航次要探尋南海海陸變遷之謎。執行該航次任務的國際大洋鑽探船“決心”號於4月14日駛向目標海域,4月15日到達目標站點。4月17日凌晨,該航次收穫了第一個站位的第一管巖芯。

在2845.8米深的海底,鑽管一直往下,深入到海底之下644.3米。這些巖芯,將南海的故事講到了更早以前。

“通過研究南海古環境變化,我們也能瞭解南海構造演化的歷史。”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第二次南海大洋鑽探首席科學家林間教授表示,第一站位的鑽探比原計劃提前3天結束,為後續鑽探留下更多時間。連日來,鑽井工人、科學家和技術團隊24小時兩班倒工作,採集和分析巖芯數據。

“而且,我們在這裡釘了一根‘金釘子’。”這口井將成為設立識別地層界限的重要標準,如同為南海沉積這本存續幾千萬年的地質書精確地標出了頁碼。林間表示,已獲取的珍貴的巖芯材料,將對研究南海“滄海桑田”變化中的重大構造事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