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承父業 “一鳴”驚人

南管 水仙 法國 藝術 光明網 2017-06-16

在南音界,1987年出生的王一鳴年紀並不大,但她“女承父業”年少成名,而且在長期的演出中用心琢磨沉澱,藝術造詣日漸深厚,一路獲獎無數。她還是泉州培元中學的南音教師,和其他南音大咖們一起培育了不少南音好苗子。

如今王一鳴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她沒有停下藝術的腳步。雖然事情繁多,但她一聽到報社舉辦“尋找‘閩粹’傳承人”公益活動,當即爽快地表示將配合參演,“這是好事,公益演出能讓大眾更多更好地瞭解南音,只有學會欣賞才能愛上它。”

主 辦:泉州市非遺保護中心

泉州古城保護辦

泉州晚報社

承 辦:東南早報

泉州市曲藝家協會

總冠名:泉州保利城

不領工資的“角”

王一鳴出生在南音世家,父親王大浩是有名的“南蕭王”,母親郭衛紅也是泉州南音樂團的伴奏演員。天天耳濡目染,讓一鳴從小便對南音有特殊的情懷,當然也讓她有了不一樣的天賦。

1999年對小一鳴而言,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當時還是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王一鳴,憑藉一首《直入花園》,奪得區中小學南音比賽二等獎。這時,父母才意識到女兒在南音演唱方面的天分。自此,他們才有意識地教女兒學南音。同年,泉州城舉辦了一臺“千秋雅韻刺桐城”的南音演出,12歲的王一鳴首次與父親同臺演出,這是她人生第一次正式登臺表演。

這一年暑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愛麗思阿姨,從泉州把她和她爸請到北京,在一個很多外國使節和文化界人士參加的聚會上,她彈唱南音,贏得滿堂喝彩。愛麗思阿姨特地送給她一張法國巴黎國家大劇院的照片,在背後用法文寫著“希望能在法國大劇院見到你”。夢想就此在一鳴心中生根,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法國唱南音,讓老外領略南音的韻味。

往後多年,一鳴屢次獲得泉州市中小學生南音比賽、泉州少兒民樂比賽一等獎。這個還在讀初中的南音小才女,經常跟父親下鄉演出,成了樂團裡不領工資的“角”。

“南音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年紀越大,一鳴想走專業道路的願望愈發強烈。2003年,王一鳴初中畢業後,決定報考泉州藝校南音專業,但這一舉動遭到父母的反對。出於現實的考慮,父母不想讓女兒從事南音工作,但這一回他們還是拗不過固執的女兒。幸運的是,一鳴師從黃淑英、蘇統謀、蘇詩詠、李白燕、周碧月、陳小紅等名師,基礎紮實,得到系統而全面的發展。

2005年,畢業前夕,成績優異的王一鳴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南音清唱專輯。然而關於畢業去向,一鳴和父親又一次產生了分歧。“父親希望我當幼師,但我的態度非常堅決”,最初一鳴成為一名臨時工,如願留在泉州南音樂團。父母的反對並非沒有道理,最初,一鳴每月工資僅400元,若不是家裡鼎力支持,連生活都成問題。

2009年左右,一鳴應邀到泉州培元中學上南音課程,是同期南音教師中最年輕的。別看她年紀輕,當時她就隨團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演出並贏得好評。有一回,她在海外演唱名曲《望明月》時,臺下有些華人觀眾聽著聽著就哭了起來——她的歌聲讓人思憶起故鄉。

“學藝路太艱辛,別人放假旅遊,我只能苦練學習,要多付出幾倍、幾十倍的努力……”這些年來,一鳴曾獲得福建省第十屆、第十一屆水仙花戲劇獎銀獎,第十二屆福建省水仙花金獎,第十三屆福建省中青年演員比賽金獎等諸多殊榮。回憶來時路,一鳴並不諱言一路艱辛,只是南音的美好優雅深深吸引了她,也融入她的血液成為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我的孩子一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