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南北朝時,最出名的才女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

《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獻之有一次和別人清談,“詞理將屈”,謝道韞輕輕地說“欲為小郎解圍”,然後接過話頭,反敗為勝,“客不能屈”。

謝道韞的丈夫死後,太守劉柳登門拜訪,與之清談,謝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用《晉書》的話說:

“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

如果在明清,可能這個才女就湮沒無聞了。

4. 貞潔並未被太看重

從人妻曹好人妻,到讓曹丕也娶了二婚的甄妃,再到三嫁的蔡文姬被列入《後漢書》的列女傳,都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婦女的貞潔,並未被強調到了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南北朝時,最出名的才女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

《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獻之有一次和別人清談,“詞理將屈”,謝道韞輕輕地說“欲為小郎解圍”,然後接過話頭,反敗為勝,“客不能屈”。

謝道韞的丈夫死後,太守劉柳登門拜訪,與之清談,謝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用《晉書》的話說:

“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

如果在明清,可能這個才女就湮沒無聞了。

4. 貞潔並未被太看重

從人妻曹好人妻,到讓曹丕也娶了二婚的甄妃,再到三嫁的蔡文姬被列入《後漢書》的列女傳,都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婦女的貞潔,並未被強調到了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蔡文姬紀念館壁畫

這裡需要說下,西漢劉向作《列女傳》時,也僅僅是“列女”而不是“烈女”。

列,取“羅列”之意。

後來的正史多有《列女傳》,後來到房玄齡修《舊唐書》時,才將“列女傳”改為“烈女傳”。到《明史》,《烈女傳》中記載的烈女、烈婦,差不多可以等於其他史書的綜合了。

南北朝時候,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影響還不多,其對婦女這方面的束縛就更少了。

也許有人說,這些都是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權利,但是從軍打仗不同於日常生活,怎可一概而論?

實際上,從戰國到南北朝,婦女從軍一直有之。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南北朝時,最出名的才女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

《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獻之有一次和別人清談,“詞理將屈”,謝道韞輕輕地說“欲為小郎解圍”,然後接過話頭,反敗為勝,“客不能屈”。

謝道韞的丈夫死後,太守劉柳登門拜訪,與之清談,謝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用《晉書》的話說:

“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

如果在明清,可能這個才女就湮沒無聞了。

4. 貞潔並未被太看重

從人妻曹好人妻,到讓曹丕也娶了二婚的甄妃,再到三嫁的蔡文姬被列入《後漢書》的列女傳,都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婦女的貞潔,並未被強調到了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蔡文姬紀念館壁畫

這裡需要說下,西漢劉向作《列女傳》時,也僅僅是“列女”而不是“烈女”。

列,取“羅列”之意。

後來的正史多有《列女傳》,後來到房玄齡修《舊唐書》時,才將“列女傳”改為“烈女傳”。到《明史》,《烈女傳》中記載的烈女、烈婦,差不多可以等於其他史書的綜合了。

南北朝時候,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影響還不多,其對婦女這方面的束縛就更少了。

也許有人說,這些都是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權利,但是從軍打仗不同於日常生活,怎可一概而論?

實際上,從戰國到南北朝,婦女從軍一直有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木刻《木蘭辭》

原因2:婦女從軍,在當時並非不可接受

婦女從軍,古已有之。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田單守即墨,已有“妻妾編於行伍之間”之舉,如果說田單這個舉動是迫不得已,為湊人數,那麼劉邦時候,已經大規模使用女兵。

《史記》記載,劉邦與項羽相持滎陽時,使得紀信裝扮成他,“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自己卻從西門狼狽而逃。

能“被甲”,且兩千人不亂,證明並非是臨時湊數的軍隊,至少應該經過一番訓練。

至南北朝時候,這種記載也不鮮見。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南北朝時,最出名的才女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

《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獻之有一次和別人清談,“詞理將屈”,謝道韞輕輕地說“欲為小郎解圍”,然後接過話頭,反敗為勝,“客不能屈”。

謝道韞的丈夫死後,太守劉柳登門拜訪,與之清談,謝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用《晉書》的話說:

“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

如果在明清,可能這個才女就湮沒無聞了。

4. 貞潔並未被太看重

從人妻曹好人妻,到讓曹丕也娶了二婚的甄妃,再到三嫁的蔡文姬被列入《後漢書》的列女傳,都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婦女的貞潔,並未被強調到了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蔡文姬紀念館壁畫

這裡需要說下,西漢劉向作《列女傳》時,也僅僅是“列女”而不是“烈女”。

列,取“羅列”之意。

後來的正史多有《列女傳》,後來到房玄齡修《舊唐書》時,才將“列女傳”改為“烈女傳”。到《明史》,《烈女傳》中記載的烈女、烈婦,差不多可以等於其他史書的綜合了。

南北朝時候,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影響還不多,其對婦女這方面的束縛就更少了。

也許有人說,這些都是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權利,但是從軍打仗不同於日常生活,怎可一概而論?

實際上,從戰國到南北朝,婦女從軍一直有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木刻《木蘭辭》

原因2:婦女從軍,在當時並非不可接受

婦女從軍,古已有之。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田單守即墨,已有“妻妾編於行伍之間”之舉,如果說田單這個舉動是迫不得已,為湊人數,那麼劉邦時候,已經大規模使用女兵。

《史記》記載,劉邦與項羽相持滎陽時,使得紀信裝扮成他,“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自己卻從西門狼狽而逃。

能“被甲”,且兩千人不亂,證明並非是臨時湊數的軍隊,至少應該經過一番訓練。

至南北朝時候,這種記載也不鮮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南齊書》有拓跋魏女兵記載:

“太后出 , 則婦女著鎧騎馬近輦左右。”

北朝後趙太祖石勒也有類似女兵儀仗隊記錄,根據《晉書》記載:

“季龍常以女騎一千為鹵簿,皆著紫綸巾、熟錦褲、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靴,遊於戲馬觀。”

因此,木蘭從軍,如果在後來的明清,可能匪夷所思。但在南北朝,雖然不常見,也並非不可接受。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南北朝時,最出名的才女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

《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獻之有一次和別人清談,“詞理將屈”,謝道韞輕輕地說“欲為小郎解圍”,然後接過話頭,反敗為勝,“客不能屈”。

謝道韞的丈夫死後,太守劉柳登門拜訪,與之清談,謝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用《晉書》的話說:

“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

如果在明清,可能這個才女就湮沒無聞了。

4. 貞潔並未被太看重

從人妻曹好人妻,到讓曹丕也娶了二婚的甄妃,再到三嫁的蔡文姬被列入《後漢書》的列女傳,都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婦女的貞潔,並未被強調到了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蔡文姬紀念館壁畫

這裡需要說下,西漢劉向作《列女傳》時,也僅僅是“列女”而不是“烈女”。

列,取“羅列”之意。

後來的正史多有《列女傳》,後來到房玄齡修《舊唐書》時,才將“列女傳”改為“烈女傳”。到《明史》,《烈女傳》中記載的烈女、烈婦,差不多可以等於其他史書的綜合了。

南北朝時候,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影響還不多,其對婦女這方面的束縛就更少了。

也許有人說,這些都是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權利,但是從軍打仗不同於日常生活,怎可一概而論?

實際上,從戰國到南北朝,婦女從軍一直有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木刻《木蘭辭》

原因2:婦女從軍,在當時並非不可接受

婦女從軍,古已有之。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田單守即墨,已有“妻妾編於行伍之間”之舉,如果說田單這個舉動是迫不得已,為湊人數,那麼劉邦時候,已經大規模使用女兵。

《史記》記載,劉邦與項羽相持滎陽時,使得紀信裝扮成他,“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自己卻從西門狼狽而逃。

能“被甲”,且兩千人不亂,證明並非是臨時湊數的軍隊,至少應該經過一番訓練。

至南北朝時候,這種記載也不鮮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南齊書》有拓跋魏女兵記載:

“太后出 , 則婦女著鎧騎馬近輦左右。”

北朝後趙太祖石勒也有類似女兵儀仗隊記錄,根據《晉書》記載:

“季龍常以女騎一千為鹵簿,皆著紫綸巾、熟錦褲、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靴,遊於戲馬觀。”

因此,木蘭從軍,如果在後來的明清,可能匪夷所思。但在南北朝,雖然不常見,也並非不可接受。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3: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木蘭辭》為北朝民歌,這毫無疑問,學者考證,大多認為其反映當時北魏的情況。

北魏原為遊牧民族,女子習武為常事,且有很多武藝高強的女子的記錄。

在北魏人觀念裡,女子弓馬嫻熟,是值得榮耀的事情。

《魏書》記載:北魏名將楊大眼,其妻子潘氏“善騎射”,楊大眼上戰場也帶著身著戎裝的潘氏,還經常指著潘氏跟別人說:這是潘將軍。

從楊大眼的態度,就能看出來,他對妻子武藝高強,能跟他一起上戰場很驕傲,也反映了那個時候的觀念。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南北朝時,最出名的才女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

《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獻之有一次和別人清談,“詞理將屈”,謝道韞輕輕地說“欲為小郎解圍”,然後接過話頭,反敗為勝,“客不能屈”。

謝道韞的丈夫死後,太守劉柳登門拜訪,與之清談,謝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用《晉書》的話說:

“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

如果在明清,可能這個才女就湮沒無聞了。

4. 貞潔並未被太看重

從人妻曹好人妻,到讓曹丕也娶了二婚的甄妃,再到三嫁的蔡文姬被列入《後漢書》的列女傳,都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婦女的貞潔,並未被強調到了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蔡文姬紀念館壁畫

這裡需要說下,西漢劉向作《列女傳》時,也僅僅是“列女”而不是“烈女”。

列,取“羅列”之意。

後來的正史多有《列女傳》,後來到房玄齡修《舊唐書》時,才將“列女傳”改為“烈女傳”。到《明史》,《烈女傳》中記載的烈女、烈婦,差不多可以等於其他史書的綜合了。

南北朝時候,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影響還不多,其對婦女這方面的束縛就更少了。

也許有人說,這些都是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權利,但是從軍打仗不同於日常生活,怎可一概而論?

實際上,從戰國到南北朝,婦女從軍一直有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木刻《木蘭辭》

原因2:婦女從軍,在當時並非不可接受

婦女從軍,古已有之。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田單守即墨,已有“妻妾編於行伍之間”之舉,如果說田單這個舉動是迫不得已,為湊人數,那麼劉邦時候,已經大規模使用女兵。

《史記》記載,劉邦與項羽相持滎陽時,使得紀信裝扮成他,“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自己卻從西門狼狽而逃。

能“被甲”,且兩千人不亂,證明並非是臨時湊數的軍隊,至少應該經過一番訓練。

至南北朝時候,這種記載也不鮮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南齊書》有拓跋魏女兵記載:

“太后出 , 則婦女著鎧騎馬近輦左右。”

北朝後趙太祖石勒也有類似女兵儀仗隊記錄,根據《晉書》記載:

“季龍常以女騎一千為鹵簿,皆著紫綸巾、熟錦褲、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靴,遊於戲馬觀。”

因此,木蘭從軍,如果在後來的明清,可能匪夷所思。但在南北朝,雖然不常見,也並非不可接受。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3: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木蘭辭》為北朝民歌,這毫無疑問,學者考證,大多認為其反映當時北魏的情況。

北魏原為遊牧民族,女子習武為常事,且有很多武藝高強的女子的記錄。

在北魏人觀念裡,女子弓馬嫻熟,是值得榮耀的事情。

《魏書》記載:北魏名將楊大眼,其妻子潘氏“善騎射”,楊大眼上戰場也帶著身著戎裝的潘氏,還經常指著潘氏跟別人說:這是潘將軍。

從楊大眼的態度,就能看出來,他對妻子武藝高強,能跟他一起上戰場很驕傲,也反映了那個時候的觀念。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不止軍中,那個時候的宮鬥戲,畫風都跟清宮戲中,甜膩的後宮爭寵不一樣。

北齊(代北魏分裂後的東魏)神武帝高歡,迎娶柔然的蠕蠕公主,高歡的夫人爾朱氏在木井北面迎接。兩個女人火藥味十足,倆人分開行走,不相見面。

蠕蠕公主仰射空中的飛鷹,鷹“應弦而落”。爾朱氏不甘示弱,也拉弓斜射飛鳥,“亦一發而中”。

高歡很滿意,他說:

我此二婦,並堪擊賊。

兩位夫人的行為,和高歡的喜悅之言,也能看出那個時候的尚武精神。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南北朝時,最出名的才女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

《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獻之有一次和別人清談,“詞理將屈”,謝道韞輕輕地說“欲為小郎解圍”,然後接過話頭,反敗為勝,“客不能屈”。

謝道韞的丈夫死後,太守劉柳登門拜訪,與之清談,謝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用《晉書》的話說:

“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

如果在明清,可能這個才女就湮沒無聞了。

4. 貞潔並未被太看重

從人妻曹好人妻,到讓曹丕也娶了二婚的甄妃,再到三嫁的蔡文姬被列入《後漢書》的列女傳,都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婦女的貞潔,並未被強調到了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蔡文姬紀念館壁畫

這裡需要說下,西漢劉向作《列女傳》時,也僅僅是“列女”而不是“烈女”。

列,取“羅列”之意。

後來的正史多有《列女傳》,後來到房玄齡修《舊唐書》時,才將“列女傳”改為“烈女傳”。到《明史》,《烈女傳》中記載的烈女、烈婦,差不多可以等於其他史書的綜合了。

南北朝時候,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影響還不多,其對婦女這方面的束縛就更少了。

也許有人說,這些都是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權利,但是從軍打仗不同於日常生活,怎可一概而論?

實際上,從戰國到南北朝,婦女從軍一直有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木刻《木蘭辭》

原因2:婦女從軍,在當時並非不可接受

婦女從軍,古已有之。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田單守即墨,已有“妻妾編於行伍之間”之舉,如果說田單這個舉動是迫不得已,為湊人數,那麼劉邦時候,已經大規模使用女兵。

《史記》記載,劉邦與項羽相持滎陽時,使得紀信裝扮成他,“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自己卻從西門狼狽而逃。

能“被甲”,且兩千人不亂,證明並非是臨時湊數的軍隊,至少應該經過一番訓練。

至南北朝時候,這種記載也不鮮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南齊書》有拓跋魏女兵記載:

“太后出 , 則婦女著鎧騎馬近輦左右。”

北朝後趙太祖石勒也有類似女兵儀仗隊記錄,根據《晉書》記載:

“季龍常以女騎一千為鹵簿,皆著紫綸巾、熟錦褲、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靴,遊於戲馬觀。”

因此,木蘭從軍,如果在後來的明清,可能匪夷所思。但在南北朝,雖然不常見,也並非不可接受。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3: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木蘭辭》為北朝民歌,這毫無疑問,學者考證,大多認為其反映當時北魏的情況。

北魏原為遊牧民族,女子習武為常事,且有很多武藝高強的女子的記錄。

在北魏人觀念裡,女子弓馬嫻熟,是值得榮耀的事情。

《魏書》記載:北魏名將楊大眼,其妻子潘氏“善騎射”,楊大眼上戰場也帶著身著戎裝的潘氏,還經常指著潘氏跟別人說:這是潘將軍。

從楊大眼的態度,就能看出來,他對妻子武藝高強,能跟他一起上戰場很驕傲,也反映了那個時候的觀念。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不止軍中,那個時候的宮鬥戲,畫風都跟清宮戲中,甜膩的後宮爭寵不一樣。

北齊(代北魏分裂後的東魏)神武帝高歡,迎娶柔然的蠕蠕公主,高歡的夫人爾朱氏在木井北面迎接。兩個女人火藥味十足,倆人分開行走,不相見面。

蠕蠕公主仰射空中的飛鷹,鷹“應弦而落”。爾朱氏不甘示弱,也拉弓斜射飛鳥,“亦一發而中”。

高歡很滿意,他說:

我此二婦,並堪擊賊。

兩位夫人的行為,和高歡的喜悅之言,也能看出那個時候的尚武精神。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在民間,這種觀念也不鮮見。北魏的《李波小妹歌》就反映了這個觀念。

李波是北魏時的地方豪強,其小妹武藝高強,時人頌之: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在這種尚武精神下,產生花木蘭這樣的女英雄,和《木蘭辭》這樣雄健質樸、傳唱千古的作品,也不足為奇了。

"

《木蘭辭》大概成於南北朝時期,語氣質樸坦率,落落大方,毫無忸怩,塑造了一個英姿颯爽的女英雄。

明代徐渭在自己的短劇中,將木蘭冠以花姓,後來迪士尼又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為動畫和真人電影。

也許有人問,古代歷史中,為什麼花木蘭只產生在南北朝呢?在後來,偶有英武的女子,其傳頌程度也沒有花木蘭這麼廣?

我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1:魏晉南北朝時,婦女地位遠高於後世

魏晉與南北朝間隔很近。南北朝時,北朝為少數民族政權,南朝為漢人政權。

北朝的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思想影響較少,因此北朝的婦女地位遠比後世高。即使是南朝,由於程朱理學尚未出現,對婦女的束縛也遠比後世少。

那個時期,婦女的地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可以公開表達對男子的傾慕和厭惡

《晉書》記載了一個美男潘越,他出行時,婦女碰見他,“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

這些大膽的行為,比得上現在的追星族了,在明清簡直不可想象。

後來“洛陽紙貴”的左思也想仿效,卻因為“絕醜”,被“群嫗齊共亂唾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2. 可以自己選對象

《晉書》還記載了一個故事,刺史徐邈之女要挑選對象,他爹“大會佐吏”,讓自己的女兒在裡面偷偷觀察,女兒看中了王濬,指著他說:就是這個人了,於是成就姻緣。

這有點後世的自由戀愛的影子了。

即使出嫁後,仍然可以拿著這種事情開玩笑。《世說新語》記載,鍾繇的孫女鍾琰對丈夫開玩笑說:如果我嫁給你的弟弟,生的孩子比現在的要強。

在後世,這種言論略顯輕浮,在當時卻很正常。

3. 才女輩出,可以參加學術辯論

和後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比,這個時代對才女持讚賞態度。《宋史》之後,正史的《列女傳》,才開始不記載才女。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南北朝時,最出名的才女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

《世說新語》記載,謝道韞的小叔子王獻之有一次和別人清談,“詞理將屈”,謝道韞輕輕地說“欲為小郎解圍”,然後接過話頭,反敗為勝,“客不能屈”。

謝道韞的丈夫死後,太守劉柳登門拜訪,與之清談,謝道韞風韻高邁,敘致清雅,用《晉書》的話說:

“先及家事,慷慨流漣,徐酬問旨,詞理無滯。”

如果在明清,可能這個才女就湮沒無聞了。

4. 貞潔並未被太看重

從人妻曹好人妻,到讓曹丕也娶了二婚的甄妃,再到三嫁的蔡文姬被列入《後漢書》的列女傳,都可以看出,那個時候,婦女的貞潔,並未被強調到了程朱理學的“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地步。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蔡文姬紀念館壁畫

這裡需要說下,西漢劉向作《列女傳》時,也僅僅是“列女”而不是“烈女”。

列,取“羅列”之意。

後來的正史多有《列女傳》,後來到房玄齡修《舊唐書》時,才將“列女傳”改為“烈女傳”。到《明史》,《烈女傳》中記載的烈女、烈婦,差不多可以等於其他史書的綜合了。

南北朝時候,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受儒家影響還不多,其對婦女這方面的束縛就更少了。

也許有人說,這些都是婦女在日常生活中的權利,但是從軍打仗不同於日常生活,怎可一概而論?

實際上,從戰國到南北朝,婦女從軍一直有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木刻《木蘭辭》

原因2:婦女從軍,在當時並非不可接受

婦女從軍,古已有之。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田單守即墨,已有“妻妾編於行伍之間”之舉,如果說田單這個舉動是迫不得已,為湊人數,那麼劉邦時候,已經大規模使用女兵。

《史記》記載,劉邦與項羽相持滎陽時,使得紀信裝扮成他,“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自己卻從西門狼狽而逃。

能“被甲”,且兩千人不亂,證明並非是臨時湊數的軍隊,至少應該經過一番訓練。

至南北朝時候,這種記載也不鮮見。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南齊書》有拓跋魏女兵記載:

“太后出 , 則婦女著鎧騎馬近輦左右。”

北朝後趙太祖石勒也有類似女兵儀仗隊記錄,根據《晉書》記載:

“季龍常以女騎一千為鹵簿,皆著紫綸巾、熟錦褲、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靴,遊於戲馬觀。”

因此,木蘭從軍,如果在後來的明清,可能匪夷所思。但在南北朝,雖然不常見,也並非不可接受。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當時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原因3:北方婦女的尚武精神

《木蘭辭》為北朝民歌,這毫無疑問,學者考證,大多認為其反映當時北魏的情況。

北魏原為遊牧民族,女子習武為常事,且有很多武藝高強的女子的記錄。

在北魏人觀念裡,女子弓馬嫻熟,是值得榮耀的事情。

《魏書》記載:北魏名將楊大眼,其妻子潘氏“善騎射”,楊大眼上戰場也帶著身著戎裝的潘氏,還經常指著潘氏跟別人說:這是潘將軍。

從楊大眼的態度,就能看出來,他對妻子武藝高強,能跟他一起上戰場很驕傲,也反映了那個時候的觀念。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不止軍中,那個時候的宮鬥戲,畫風都跟清宮戲中,甜膩的後宮爭寵不一樣。

北齊(代北魏分裂後的東魏)神武帝高歡,迎娶柔然的蠕蠕公主,高歡的夫人爾朱氏在木井北面迎接。兩個女人火藥味十足,倆人分開行走,不相見面。

蠕蠕公主仰射空中的飛鷹,鷹“應弦而落”。爾朱氏不甘示弱,也拉弓斜射飛鳥,“亦一發而中”。

高歡很滿意,他說:

我此二婦,並堪擊賊。

兩位夫人的行為,和高歡的喜悅之言,也能看出那個時候的尚武精神。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在民間,這種觀念也不鮮見。北魏的《李波小妹歌》就反映了這個觀念。

李波是北魏時的地方豪強,其小妹武藝高強,時人頌之: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在這種尚武精神下,產生花木蘭這樣的女英雄,和《木蘭辭》這樣雄健質樸、傳唱千古的作品,也不足為奇了。

為何南北朝才有花木蘭?因為那時的女子,和後世遠遠不同

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

徐渭的狗尾續貂

明朝才子徐渭的戲劇《四聲猿》中,對木蘭進行褒獎時候,卻有所遲疑。

為了迎合當時的觀念,他狗尾續貂地加上一些情節:木蘭“自愧我干戈陣裡還”,“配不過東床眷”。

原本一個盡孝悌、保家國的熱情奔放的女英雄形象,卻變成了拘謹消沉,以從軍自慚的女子。

對比之下,到今天,我們對花木蘭的理所應當的讚賞,也反映了當今社會觀念的再一次進步。

讓我們以杜牧的一首《題木蘭廟》結束本文: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世說新語》、《晉書》、《後漢書》、《南齊書》、《北史》、《魏書》。

本文由文史科普類自媒體文史軼事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