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點擊加入嬰幼兒養育指南圈,第一時間收穫科學育兒知識。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雖然說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有媽媽不能完全母乳,需要藉助奶粉給寶寶補充營養,這種選擇也是應該支持的。兩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是剖腹產,母乳沒有及時來,前三天都由奶粉救急。當有事外出的時候、生病的時候,奶粉也是幫了大忙。後來斷奶後,奶粉一直陪伴寶寶左右,真算是立下汗馬功勞了。

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有新手媽媽在對待奶粉沖泡問題上特別仔細,關於如何選水、水溫如何確定、怎麼沖泡才最合理,都有很多疑問。近來,經常接到這方面的諮詢,所以一併在此解答一下,一篇文章就可以解決所有關於奶粉沖泡的問題了。

沖泡奶粉用水選擇

1、選擇白開水

沖泡奶粉的水最好選擇白開水,白開水就是自來水煮沸燒開的水,自來水中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自然冷卻以後,水分子很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

如果當地水質特別差,泥沙很多、硬度高,不妨用一個簡單的過濾設備,將泥沙、氯化物等有害物質去除,保留大部分有益的營養素,就特別適合寶寶飲用。

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2、不要用礦泉水和純淨水

很多朋友認為買來的就是好的,實際上礦泉水和純淨水雖然賣得很貴,但是對於嬰兒來說不見得有營養。礦泉水是依據成人標準設計的,元素的含量和比例並不適合嬰兒,些元素還會對嬰兒有害。嬰兒的腎臟尚未發育完善,如果長期大量飲用會增加腎臟負擔。

普通的純淨水也叫“窮水”,它不但沒有任何微量元素,在排出體外時還會把體內的部分有益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帶走。

3、不要加米湯

奶粉中含有一般食物中所缺乏的脂溶性維生素A ,能促進孩子生長髮育,維護皮膚組織,增進視力。而米湯中含有一種脂肪氧化酶,這種酶能破壞奶粉中的脂溶性維生素A,長期飲用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衝奶水溫是多少度?

衝奶的水溫是有嚴格要求的,過高過低都不好。試水溫的方法也有講究,可不是用嘴嘗。有很多朋友喜歡用嘴嘗,包括一些受過專業訓練的育嬰師,也會犯這個錯誤。如果用嘴品嚐,細菌會通過我們的嘴傳遞給嬰兒,損害嬰兒的身體健康。其實,兌好的奶粉不用嘴嘗,一樣可以知道溫度是否合適。

1、合適的水溫

《蝦米媽咪育兒正典》中說,衝奶粉最合適的水溫是40-60度。如果有條件可以買一個熱奶器,水溫可以手動調節,並保持恆溫,非常方便。如果感覺用處不大,也可以不買熱奶器,手動調節即可。

可以準備一個涼水杯,早準備好冷卻的白開水,當需要衝奶粉的時候,將三分之一的涼水和三分之二的熱水混合,溫度會比較接近接近合適的溫度。

水溫一般無法用溫度計測量,可以將水倒在手背上,感覺到溫熱、不燙,就是適合的溫度。

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2、水溫過高不好

首先,我們都知道水溫過高會燙傷孩子,孩子會對奶粉有恐懼感,害怕喝奶,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其次,水溫過高還會使奶粉結塊,不容易溶解,孩子喝了這樣的奶粉會消化不良。

再次,水溫過高會使乳清蛋白凝結,不容易消化吸收。

最後,水溫過高還會使奶粉中的活性成分損失,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2、水溫過低也不好

首先,水溫過低,容易讓孩子著涼。

其次,奶粉也不容易溶解,影響消化吸收。

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衝奶粉的正確步驟

沖泡奶粉也有講究,順序錯了,奶粉也不容易溶解,還容易濃度過高,會給嬰兒造成腸胃負擔。

第一步,洗乾淨雙手,擦乾。嬰兒抵抗力弱,保持衛生可以保護嬰兒。手保持乾燥,防止把奶粉弄溼,沾染細菌。

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第二步,取出乾淨的奶瓶,先加水,水溫用手背試一下是否溫熱不燙手。

第三步,按照配方奶粉包裝上的沖泡比例沖泡奶粉,不要隨意加濃或者調稀。用奶粉勺舀一平勺或者幾勺倒入奶粉瓶中。

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第四步,輕輕搖勻,使奶粉充分溶解,不要留有結塊或者化不開的奶粉。不要劇烈搖晃,防止產生很多泡沫,孩子喝後容易脹氣。

衝奶粉的幾種錯誤方式,寶寶越吃身體越差,中了的家長趕緊改

第五步,從奶嘴中傾倒一點到手背上,再次確認奶粉的溫度,合適的情況下給寶寶喝下。

沖泡好的奶粉如果喝不完,建議廢棄,以免被寶寶叼過之後沾染細菌。

總之,沖泡奶粉很有講究,順序不要錯,溫度要合適,希望能幫到你。

加入凝媽粉絲圈,第一時間瞭解最新動態,就等你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