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的現在與過去

那不勒斯 巴勒莫隊 塞壬 意甲 六隻眼看世界 六隻眼看世界 2017-11-02

雖然從火車時間來看,從西西里的巴勒莫到那不勒斯比從羅馬到那不勒斯要遠很多,但這並不具有絕對性,也不代表地理上和空間上的差異。這裡與西西里同屬於意大利的南部,與羅馬相比,與西西里更為接近,在歷史上也曾是西西里王國的一部分。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因而被稱為大希臘,即Great Greece,這裡與阿格里真託一樣,也是當時希臘人在意大利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城邦之一。在這一時期,希臘人在殖民的同時也將自己文化的帶到了羅馬,雖然後來大希臘的城邦被羅馬人佔領,但是在文學、藝術和建築等方面都對羅馬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從時間來說,那不勒斯的建立遠比大希臘時期更為遙遠,最早是腓尼基人在這裡建立了城市。腓尼基人起源於今天的巴勒斯坦附近,被宙斯誘拐的歐羅巴就是腓尼基的公主。腓尼基這一名字傳說與一種染料有關。在古代,包括埃及、巴比倫以及希臘的貴族,都喜歡穿紫紅色的袍子,可是這種顏色並不穩定,很容易褪色。後來他們發現居住在地中海東岸的一些人會生產一種紫色的顏料,這種顏色來源於一種貝殼,當地的人用這種珍貴的染料染衣服後,就不會褪色,總能穿著鮮亮的紫紅色衣服,即使衣服穿破了,顏色也跟新的時候一樣,這些居民就被叫做“紫紅色的人”,即腓尼基人。根據聖經記載,腓尼基包括現在以色列和黎巴嫩境內的部分地區。雖然腓尼基位於東方,但是由於腓尼基人擅長航海,利用海路與其他的城市通商,在北非和西班牙建立一系列殖民據點,其中最大的就是迦太基,位於今天的突尼斯,在被羅馬人征服並撒鹽進行詛咒之前,迦太基比腓尼基本土還要強大,其海軍稱雄地中海,腓尼基人漢尼拔是歷史上可以與亞歷山大大帝並列的統帥之一。

腓尼基人在建立這座城市時,以塞壬女妖之一帕爾忒諾珀命名,也有人認為是帕爾忒諾珀在海岸斷崖上建立了這座城市。“塞壬”(Siren)是半人半鳥的海上女妖,她們住在佈滿峭壁的島上,位於意大利本土與西西里之間的墨西拿海峽附近,被稱為塞壬三姐妹,即琉科西亞、科革亞和帕爾忒諾珀。雖然是人面鳥身,她們卻擁的天籟般的歌聲,只是因為在與繆斯比賽音樂中失敗,被繆斯拔去雙翅,無法飛翔,只好在海岸線附近遊弋,有時會變幻為美人魚以美妙動聽的歌聲引誘航海者觸礁遇難;也有人被她們的歌聲迷住,流連忘返,不思行進,最後餓死在海上。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特洛伊英雄奧德修斯率領船隊經過墨西拿海峽的時候事先得知塞壬那令凡人無法抗拒的致命歌聲,於是命令水手們都用蜂蠟塞住耳朵,這樣就聽不到塞壬的歌聲,也就不會為之誘惑而觸礁身亡。但是奧德修斯自己卻想親耳聽聽這傳說中可以與宙斯的兒子,神使赫爾墨斯的牧笛相媲美的歌聲。為此他讓水手把自己的手腳捆住,用鐵索將自己綁在桅杆上。隨著船漸漸駛近小島,看不見的歌聲隨著空氣侵入奧德修斯的軀體,如惡魔般在他體內遊走,觸動他的神經,束縛他的意志,使他不斷在桅杆上掙扎晃動,並且大聲地叫喊,想讓水手們將他放下,但是水手們卻什麼也聽不見,仍然奮力地搖槳前行,最後得以安全駛過,並返回希臘。引誘奧德修斯失敗後,塞壬女妖投海自殺,其中帕爾忒諾珀的屍體被海水衝到了現在的那不勒斯附近。除奧德塞外,太陽神阿波羅之子,善彈豎琴的俄耳甫斯也曾順利的通過塞壬居住的地方,因為他用自己的琴聲壓倒了塞壬的歌聲。關於塞壬女妖的傳說總是與某種引誘聯繫在一起,以此說明剋制慾望、抵抗誘惑是多麼的困難。

雖然希臘人在公元前5世紀將這個城市命名為Neapolis,並延續為今天的城市名字,但是這個城市中所包含的充滿誘惑的特質並沒有改變。在古羅馬時期,這裡由於其希臘化文明的特質而受到羅馬人相當的尊重,並得以保持了他們的希臘語和風俗,興建了精緻的別墅,高架渠,公共浴場,音樂廳,劇院和神廟,成為度假盛地,羅馬帝國時龐培、凱撒和提比略都喜歡這裡,特別是提比略,雖然作為一個皇帝不是特別成功,但是卻在這一帶為自己建立了龐大的別墅,現在仍是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而長久以來,那不勒斯一直是藝術家、作家、音樂家和電影製作人的靈感來來源。

那不勒斯靠近維蘇威火山,是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城市。一面是陽光照耀下的城堡和教堂,有保存完好的宮殿以及巴洛克時期的輝煌建築,另一面是市井生活中的那不勒斯,有關斑駁的牆壁,伸出的晾衣繩以及嘈雜的人群。從城市的形象來看,那不勒斯不同於羅馬,也不同於巴勒莫。羅馬雖然大街上都是人,那是被旅行者佔領,整個城市就像一個,或者就是一個大的旅遊景點;巴勒莫雖然也有斑駁的牆壁和伸出的晾衣繩,但卻是一個安靜的城市。而在那不勒斯,無處不在的小販使這裡讓人感覺是一個有些雜亂的城市,路邊總是有人在擺攤,堂而皇之的出售各種各樣的商品,皮包、衣服,飲料等,這是一個在歐洲少見的假冒奢侈品橫行的城市。因而有人認為那不勒斯是歷史名城卻不如羅馬厚重,是工業重鎮可遠比都靈陳腐,是藝術寶庫又缺少佛羅倫薩的優雅,是文化之都但沒有米蘭時尚前衛。甚至於那不勒斯街頭的髒亂差則眾所周知,黑手黨、流浪漢與城市垃圾甚至可以作為那不勒斯的另外一張名片,所有這一切看來讓人敬而遠之的元素與那不勒斯的明媚和妖嬈交織在一起。只是在這一切的混亂之中,總有美好的事物存在,就象那不勒斯的街頭雖然人多車多,甚至看起來有些混亂,但是仍有汽車主動為行人讓路,同時人們也是親切而友好。

那不勒斯的現在與過去

那不勒斯的誘惑對於旅行者來說除了藝術以及骨子裡的風情之外,還有他那聞名的美食。在歷史上那不勒斯的食物受到希臘、西班牙和法國等統治者文化的影響,在18世紀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味覺方面的成分特別豐富,而又使普通平民能夠消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披薩。這本來是窮人的食物,但是現在卻成為意大利美食的標誌。那不勒斯披薩以手工製作、木炭燒烤、用料新鮮而被當地人引為自豪。在火車站廣場,雖然不可避免地人多而雜,但是四周都是整整齊齊的餐廳和酒吧,當地人會在那裡慢慢地從前菜、頭道菜、第二道菜吃到水果和咖啡,那一道道的貝殼和海鮮端上來就會讓人垂涎三尺。因而那不勒斯人與西西里的巴勒莫人一樣,很多都有一個龐大的肚子。在巴勒莫的蒙羅德海灘,雖然海水清澈透明,但是很少人下海,整個個海面空曠無人,與我們通常所見到的大家擠到海里像煮餃子似的不同,這裡的人都密密麻麻地躺在海灘上,有點容不下腳,一邊晒太陽,一邊在麵包上塗著厚厚的巧克力醬,吃著巨大的香腸,絲毫也不在意地在太陽下展示自己那高矮胖瘦的身體,以及在高卡路里的食物下不可避免地擁有一個顯眼的肚子。

那不勒斯大教堂被認為是那不勒斯的靈魂,這可能是因為兩方面的原因。與其它大教堂不同,那不勒斯大教堂的前面雖然有一個廣場,但是非常狹小,並且直面馬路,甚至可以不認為這是一個廣場。教堂隱藏在街道之中,或者說與街邊的房屋並排站立。只是如果從那不勒斯火車站的方向一路走來,確實會看到那不勒斯的靈魂。從一條嘈雜的充滿擺賣地攤和小販的大街轉過去,就是大教堂所在的大教堂大街,即Via Duome,名字很大,但是卻是一片市井生活的景象,除了賣食品的小店外,這條街上的商店只賣兩種東西,即婚紗和教士的衣服,有點那種在歐洲難以見到的成行成市的感覺。雖然沒有廣州的婚紗街那麼招搖,但是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意大利,特別是南部,是歐洲最不像歐洲的地方。嘈雜的火車站,不難找到的垃圾,滿天的電線以及市井的生活方式——街邊的聊天,店主與客人之間的攀談,一切都是那麼熟悉,曾經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但現在卻在我們身邊難以發現。如果一路走上去,就會發現大教堂的周邊是一個教堂的匯聚之地,不時有一座座教堂在市井小巷中冒出,婚紗和教士的服裝也理應是其存在的背景,神聖與凡俗就這樣生和諧的共處在自己的世界裡。當地人騎著摩托車在小巷中進進出出,而對於我們來說現在更難見到的,就是孩子們在街上狹小的空間裡踢著足球,簡單而快樂。這裡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卻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如果僅以此作為那不勒斯的靈魂,不免過於狹小,這裡也是那不勒斯的精神所在。安茹伯爵是法國古老的貴族,通過聯姻而發展為安茹家族。由於西西里腓德烈二世的霍亨斯陶芬王朝與教皇之間的鬥爭,1266年教皇英諾森四世將安茹王朝的公爵卡洛一世加冕為西西里國王,但實際上只是統治北部。1272年,當時統治那不勒斯的安茹伯爵家族的查爾斯一世(Charles I)下令興建這座大教堂,與意大利很多教堂一樣,那不勒斯大教堂建在一座海王星神廟的廢墟上,於1315年建成使用,1456年的地震把大部分摧毀了,之後經過無數次的重建。現在教堂的中殿十分寬大,頂部有華麗的鑲嵌裝飾,而正立面的哥特式造型,則是19世紀晚期修緝的結果。雖然有尖尖的窗戶和塔尖指向天空,但沒有哥特式教堂常見的巨大的彩色玻璃窗,外表看起來並不複雜。

進入教堂後往右走,經過南面的走廊可以到達建於 17 世紀的巴洛克建築聖熱內羅禮拜堂,這裡是那不勒斯宗教生活的中心,禮拜堂祭壇後面保存了這座城市的守護神聖熱內羅的頭骨和幾小瓶凝固的血液。他於公元305年在那不勒斯西部的波佐利(Pozzuoli)殉難,傳說在他的屍體被運回那不勒斯的時候,那幾瓶血都變成了液體。現在每年這裡都吸引成千上萬的人來祈求神蹟,希望那幾瓶血會再次變成液體,並且把那不勒斯從一切潛在的災難中拯救出來。

關於聖熱內羅的事蹟現在所見的主要來於基督教的傳說,具體情況並不清楚,也不確定。對於他在305年的遇難,有兩個版本,一是他原被判決被野獸撕扯而死,但因為迫於公眾壓力而被砍頭。被野獸撕扯而死是羅馬的一種行刑方式之一,即“判處給野獸”,除此之外還有“判處為角鬥士”等,由兩個配備了短劍的被判刑的人面對面,搏鬥到死,勝利的人還要與另外一個人搏鬥。另一種版本是他被扔給野獸時,動物們拒絕吃他;而將他放到火爐時——這也是古羅馬時的行刑方式之一——他又能安然無恙地出來,最終只能被砍頭。聖人的鮮血一年中大多數時間是凝固的,只有在9月19日這一天 ,聖血會融化,血融化後通常要持續幾天,然後又重新凝固。人們還發現,如果在這一段時間內聖血不融化,那一年必定會給那不勒斯帶來災難。因而每年的9月19日這一天,人們就會自發的聚集在禮拜堂裡,由全城最尊重的主教請出聖血。如果此時聖血是融化的,全城人民就會歡欣鼓舞,興奮異常。如果沒有融化,就會覺得是不祥之兆,大難將臨,很多虔誠的信徒就會不吃不喝日夜禱告,直到聖血融化為止。雖然在1941年維蘇威火山(Vesuvius)爆發時神蹟並沒有顯靈,但當地人相信,這個聖人曾無數次把那不勒斯從災禍中拯救了出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