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母乳餵養 乳腺炎 奶粉 黃疸 梧桐媽媽大小寶 2017-06-06

作者:梧桐媽媽大小寶(微信公眾號:wtmmdxb)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乳腺炎(一)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好多媽媽都和梧桐媽媽講,好端端地怎麼就得了乳腺炎了?今天梧桐媽媽就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做一個詳細的講解和分析。

梧桐媽媽有個感覺,如今乳腺炎實在常見得有些過分了。

曾經在手術室工作的時候,各種各樣的乳腺手術簡直是從早做到晚,除去乳腺腫塊切除術,發炎的乳腺進行清創、引流、置管……等等操作,基本是“連軸轉”。有幾位媽媽是手術室的常客,做完手術還常來換藥(其中不少操作門診也能做,但手術室無菌條件畢竟好很多,還能打麻醉,不少媽媽願意來手術室弄)。

其中有一位媽媽我印象格外深刻,患側乳房被紗布包起個厚厚的小山,但紅色的血、黃色的組織液和白色的奶水,仍然把紗布和外面的短衫浸得溼透了。護理老師把紗布小心翼翼一層層揭開,露出一根黃色的塑膠引流條,乳房上一個大洞觸目驚心,洞口的皮膚都顯得蒼白了——顯然揭開紗布的最後一瞬間,她有點兒激動抑或疼痛,不小心刺激到噴乳反射,帶血的奶水汩汩地從那洞裡淌了出來。護士長驚歎了起來,又顧忌患者的情緒,壓低聲音惋惜地說,“多好的奶啊!真可惜呀……”

她孩子不足2個月,很想餵奶,就一直拿健側餵奶。於是患側也一直分泌乳汁,遲遲長不上。為了不影響哺乳,沒有發燒的時候她便拒絕打抗生素等藥物。多好的媽媽啊!太偉大了……不知道她這樣能撐多久。每每想起她乳房上那個黑乎乎的大洞,我都覺得自己乳房隱隱地痛起來,忍不住揉一揉。事實上,多數乳房上長個大洞的媽媽,只能打退奶針退奶,拿抗生素徹底消炎,等到乳房不分泌乳汁了,醫生再把洞縫上。

其實,我第一次見到乳房上的洞,是在我外婆身上。整整一年,媽媽都在給外婆換藥(我媽媽是醫生),紗布一揭開,血就順著洞淌了出來,媽媽就用鑷子夾著紗布,伸進洞裡擦拭。十幾歲的我看得頭皮發麻,舌頭打顫,不過外婆貌似已經感覺不到疼痛了,表情異常平靜。她最後一個孩子是在40多歲生產的,當時因為工作地點很遠,沒辦法哺乳,患上的乳腺炎。到這時候已經70多歲了,想來真有點害怕,也很心疼——外婆帶著這個洞,過了幾十年哇!老人家們經常不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也不喜歡麻煩別人,所以我們很晚才知道這個洞還沒好。在媽媽的精心護理下,過了一兩年,終於長上了。

後來做母乳諮詢工作,詢問乳腺炎相關問題的媽媽們,比比皆是。“梧桐媽媽,我今天出門了一趟/孩子睡久了點/提東西抻著了/睡覺壓著了……,現在乳房挺脹,身上發冷,燒起來了,是不是感冒?還是乳腺發炎了?我還能給孩子餵奶嗎?”

當然得喂!而且得頻繁地喂!有些媽媽覺得自己病了,用了藥,或覺得奶水裡都是病菌不敢給孩子吃,忍著不餵奶,很快乳房就爛出一個大洞來。

更多的媽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母嬰分離、乳頭混淆、中斷哺乳、添奶粉而哺乳減少,或過度地、不恰當地使用吸奶器而造成乳腺炎。“我孩子黃疸高,只得送去照光了,我好像沒把奶吸乾淨,睡了一覺乳腺發炎了,孩子回來了也沒得喂。”“我孩子黃疸高,醫生說可能是母乳性黃疸,要我停喂一段時間母乳,添奶粉看看,等黃疸降下來再餵奶。這不剛添上奶粉,我就得乳腺炎了。”“我孩子吃我的奶有點拉肚子,長溼疹,醫生說要添腹瀉奶粉。結果孩子吃了奶粉好長時間不吃我的奶,一下子就得乳腺炎了。”(看看,多坑啊,生理性黃疸,母乳性腹瀉,好端端的一個個生理現象,搞得媽媽乳腺發炎,寶寶沒奶吃!)上面提到的那個乳房有個大洞的媽媽,懷孕時聽鄰居介紹經驗說奶容易少,要拿吸奶器吸才多,孩子出生後就拼命地吸,結果孩子乳頭混淆不肯直接吃乳房,她一開始又跟吸奶器配合不大理想,到了3~4天生理性乳脹期根本吸不出來奶,很快長了個大膿瘍,緊接著皮膚就爛出那麼個大洞來。

得了乳腺炎的媽媽,不管是乳腺炎早期身體發冷,還是後期長大膿瘍、皮膚破潰,出於對炎症和用藥的顧慮,之前、當中、之後的純母乳餵養率都超級低。很多醫生意見非常保守,一旦做出乳腺炎的判斷,不管是什麼時期,都會建議她們停餵母乳,採用配方奶替代,期間用吸奶器把奶吸出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醫生動動嘴皮子容易,實際操作起來真是困難,真到了乳腺炎的緊急關頭,吸奶器經常“掉鏈子”——乳房太脹的時候,根本吸不出來,反而不斷刺激乳頭產奶,甚至可能加重乳腺炎(詳見“吸奶器”相關章節)!

飽受乳腺炎痛苦的你,滿心希望尋求醫生的幫助,得到的回答多半如此:“發燒不能餵奶的。”“乳腺發炎了,奶裡面都是病菌,不能喂的。”“這幾天要打針哩,打針不好餵奶的。”“你可以用吸奶器把奶擠出來丟掉。這幾天餵奶粉。”甚至還有醫生說,“你孩子都半歲了,母乳沒營養了,現在乳腺發炎了不好喂的,剛好能趁這個機會把奶斷了。”

這麼弄,乳腺炎好治嗎?恰恰相反!乳腺腫得厲害的時候,吸奶器、手法擠奶等,經常不奏效!乳房反而可能越來越腫,症狀加重!這邊廂媽媽兩個奶脹得像石頭,焦頭爛額;那邊廂孩子死活不吃奶瓶,哭天搶地要媽媽……感覺真是酸爽極了。

奶脹得厲害,難於緩解,有的醫生還會開回奶針,常用溴隱亭,靜脈點滴雌激素類藥物。媽媽又有顧慮了。“孩子哭得太傷心,我還是給他吃了點,用了藥要緊嗎?”“梧桐媽媽,我之前得了乳腺炎,醫生給我開了溴隱亭回奶。現在3周過去了,我捏了捏乳房還能擠出來奶,啥時候藥勁才能過,可以給孩子吃呢?”(具體詳見“退奶的食物、藥物”章節。)

前面提到的內容,梧桐媽媽大多提到的是乳房上長大洞的媽媽。其實,長大洞雖然嚇人,讓人過目難忘,但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媽媽患了次乳腺炎,暫時停止餵哺,奶量將迅速減少!後面糾正乳頭混淆、追奶,真可謂困難重重。事實上,歷經這次波折,她們經常感到困惑、無望,更是時常放棄純母乳餵養。“我當時乳腺發炎,發了個燒,奶一下子就燒沒了。”“梧桐媽媽幫幫我,我先奶水很好的,都脹出乳腺炎來了,這會兒好了,才停了兩三天,奶卻再也漲不起來了!孩子一吃我的奶就鬧!怎麼辦啊!奶還能回來麼……”“這針一打就是十四天!醫生不要我餵奶,這麼長時間哪還有奶,只好餵奶粉了。”

嗯,是時候瞭解乳腺炎的來龍去脈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希望找到乳腺炎高發病率的癥結所在,從源頭上盡力減少其發生機率,還我們的媽媽美好的哺乳體驗來。

(1)這乳腺炎是怎麼一回事?

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膿性炎症,保守統計發病率約為2~4%左右,而且這數值正在逐年增加,初產婦約佔90%(沒經驗啊,看到下面這些成因,估計就理解了)。其中約有10%的乳腺炎發展成乳腺膿腫,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最為多見,佔40%;其他常見細菌為鏈球菌、大腸埃希菌。

患者在乳腺炎發生前期往往經歷過嚴重脹奶,當時體溫不高或升高不明顯,有些媽媽感覺輕微乏力、畏寒,像感冒早期的症狀,其餘全身症狀不明顯,乳房表面皮膚髮紅髮熱,淺表靜脈擴張,乳房中出現界限不清的腫塊,觸痛明顯。

乳腺炎早期則出現高熱、畏寒、寒顫等全身症狀,乳房局部症狀更嚴重。倘若乳腺炎繼續發展,可形成廣泛蜂窩織炎、局部膿腫,體溫可高達39~40℃,乳房疼痛更為劇烈,常呈跳痛,檢查可有明顯質硬腫塊,壓痛明顯。

如果形成膿腫,若膿腫位置表淺可觸及明顯波動感,可以向體表潰破,或穿破乳管從乳頭排出膿液。如果膿腫位置較深,早期較難觸及波動感。更為嚴重的患者乳腺局部細菌可進入血管流遍全身,引發敗血症!

乳腺炎在產後第2~3周最常見,研究認為74~95%的病例發生在前12周,但也可能發生在母乳餵養的任何階段。乳腺炎通常僅影響一側乳房,但多數時候兩側都腫脹很明顯。

(2)好端端的乳腺怎麼就發炎了呢?什麼原因導致的?

看到上面的文字,你肯定會覺得——太恐怖了!好端端的乳腺,為什麼會發炎?我們如何避免?

梧桐媽媽在前述用大量的篇幅介紹過,媽媽乳汁的分泌量,跟寶寶的實際需要量基本是供需平衡的。這種平衡被非常精妙地調節著,就像我們吃東西產生口水和胃液,做愛時下體產生愛液一樣,開始即啟動,結束即停止,不多不少,剛剛好如果媽媽乳房脹痛的感受回饋到大腦,乳房就會試著少分泌點兒;如果寶寶吸吮的信號不斷刺激乳頭神經進而刺激媽媽的頭腦,乳房會嘗試多分泌點兒。

而罹患乳腺炎的媽媽,之前往往經歷過相當嚴重的脹奶過程。那時的乳房相當沉重,表皮發紅、發燙,青筋暴露,毫無美感;摸摸乳房,裡面會有不少葡萄一樣堅韌的硬塊。時間再擱長一些,疼痛將更難忍受,別說摸了,輕輕碰一下媽媽都該跳起來了。

奇了怪了,供需平衡的乳房怎會突然變笨,奶水分泌量剎不住車,把自己脹發炎了呢?

1)突然停餵母乳或減少餵哺,母嬰分離。

想想,除了幼崽去世,動物會突然不餵奶嗎?在孩子小的時候,會讓孩子與自己分離嗎?可是人類經常會想辦法折騰自己和孩子啊!

①停母乳或減少哺乳量,拿奶粉替代餵養的原因,多了去了。孩子黃疸、住院、大便不符合預期、長溼疹、體重增長不如鄰居家的小胖……有點兒解釋不了的問題就想著停母乳,餵奶粉和藥物;出現乳頭混淆或到了加速生長期,不好好吃奶或吃奶不規律,一概認為是“沒奶”造成的,添奶粉;媽媽存在一些疾病、乳頭皴裂、用了些藥、飲了酒抽了煙,甚至乳腺炎本身或以為自己沒奶或奶水不好,都經常成為停喂的理由。

更糟的是,媽媽心裡對這些問題拿不準把握,帶著寶寶去問醫生,得到的結論十有八九是“停母乳”!心裡七上八下打鼓,上網查閱,也基本上一致回覆“停母乳”。

醫生的權威性不容置疑,廣泛傳播的、質量參差不齊的網絡文章也時常混淆視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新媽媽心裡的那一點帶著疑慮的堅持被迅速瓦解。

看了這本書,我想你該有所瞭解,幾乎沒幾件事情真的需要停母乳,而且停母乳帶來的風險和麻煩,遠遠超過上面這些問題本身帶來的風險。

因此,為了規避莫須有的風險謹慎而武斷地停母乳,無端造成乳腺炎或奶量減少,實在是太遺憾了。

②剛生寶寶的媽媽們還得“坐月子”。為了避免勞累,孩子常年在別人懷裡揣著,晚上更是跟著別人睡。有些媽媽的乳房一直得不到足夠的刺激,就容易出現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形;另一些媽媽餵哺太不規律,白天吃得比較勤,晚上又整晚不喂,想著拿吸奶器吸,但機器又不給力。半夜起來感到身上發冷,乳房腫痛,開始發低燒的媽媽大有人在。梧桐媽媽時不時半夜會接到網友提問。“梧桐媽媽,我白天抱孩子累著了/抻著奶了/涼著了,現在感覺乳房很脹,裡面有塊塊,身上發冷,發燒38.5℃。我這是感冒了還是乳腺炎早期啊?我還能餵奶嗎?能吃藥嗎?”

③有些媽媽則不喜歡自己的生活太經常地被孩子介入,總想離開孩子一會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媽媽久未逛街或參加聚會,在外遲遲逗留,回家了孩子被奶粉塞得飽飽的,不肯好好吃母乳。一些媽媽可能會誘發乳腺炎。“梧桐媽媽,今個兒去參加閨蜜婚禮,回來晚了,孩子由我媽帶著,從我回來一直睡到現在。現在我身上發冷、發起燒來了,是著涼感冒了還是乳腺炎呀?”我想大夥兒應該知曉答案了。

④有些媽媽沒有按需餵養,而是定時定點兒按時餵養。早期孩子吃奶沒那麼規律,他的吸吮節奏當然不會按照媽媽的意思來,一會兒吸太多,一會兒吸太少,沒一會兒又因為沒被及時迴應或被強迫吃奶,深感焦躁不安而不肯好好吃。由此打亂了孩子自主的進食節律,進而擾亂了乳房的排泌節律,奶水分泌不足或乳腺炎的發生機率都會增加。

⑤有些媽媽回到工作崗位,有時上班時間不容中斷,未能及時餵奶、吸奶造成乳腺炎。

⑥“暴力斷奶”的威力也不容小覷。傳統斷奶法,就是把孩子交給別人帶,媽媽躲哪兒不出來,乳房狠狠地脹幾天就消下去了。這簡直是拿“繩命”脹乳房呀!有些媽媽在斷奶期脹出了乳腺炎(總體而言,這種現象還是在小月齡寶寶的媽媽身上更為多見。如果媽媽哺乳時間較長,乳房不會輕易地感到腫脹,也很少會出現乳腺炎)。

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束縛,讓人類膽怯、保守、聰明反被聰明誤;廣告的宣傳和陳舊醫療知識的傳播,讓人類進入一些處理誤區。如今處理手段是多了,大夥兒頭腦卻變簡單了——百姓乃至醫務人員,遇到問題甚少思考或翻書、查資料,過度依賴器械,都只想著用停母乳,餵奶粉擺平一切問題。

突然心血來潮想著喂點兒奶粉沒事嗎?奶粉可是很難消化的,過敏率很高的,吃奶瓶也很容易過度餵養。很多寶寶吃了奶粉昏睡很久,大大拉長了吃奶間隔;或吃了奶粉不舒服減少了吃母乳的量,期間媽媽的乳房就有可能突然奶脹得受不了。更糟的是,吃奶瓶的習慣性動作會干擾寶寶吃乳房的方式,寶寶出現乳頭混淆不好好吃母乳,也很容易吃破乳頭,打開致病菌進入乳房內部的門戶。

別把水、糖水、鹽水、果汁、藥水……不當乾糧,它們佔據腸胃,拉長餵哺間隔,讓孩子不舒服或挑食減少吃奶、造成乳頭混淆等等功效,一樣不容小覷!具體見前述“哺乳小知識”章節。

這些現象,多麼常見啊!如今有幾個媽媽沒經歷過停母乳、減少餵哺、添奶粉或其他液體、母嬰分離、他人照料孩子、暴力斷奶等過程呢?不是所有的媽媽都會出現乳腺炎,但這些違反自然規律的行為大量出現,肯定會增加乳腺炎發病率——因為基數龐大呀!即使沒有發炎,堵奶、脹奶那是屢見不鮮。

所以,誘發乳腺炎的關鍵點之一,在於突然改變寶寶對乳房的需求量——不怕你一直喂得少,就怕你突然喂少了或不肯喂!乳腺這一“製造工廠”是有慣性的,還在按之前的“訂單”製造乳汁,突然“訂單”減少,“產品”就該積壓、爆倉了。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2)在上述突然改變餵哺量的基礎之上,各種排乳操作又不那麼給力!

很多媽媽是非常信賴所謂的知識、操作、高科技產品的。有多信賴呢?她們可以放心地給孩子吃奶瓶,暫時離開孩子,反正有器械幫忙嘛;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尋求器械、藥品、催乳師等幫助,唯獨不信任孩子的小嘴!

①乳腺按摩

有些媽媽自個兒對著書和視頻瞎按,或自己琢磨著按;有些則會尋找月嫂、催乳師、哺乳指導幫助。不恰當的按摩手法不僅無法把乳腺疏通,反而會損傷乳腺,增加乳腺炎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

梧桐媽媽也時常收到網友提問。“梧桐媽媽,我孩子剛出生幾天,乳腺總是堵,脹得疼得很,乳房裡面都是塊塊。孩子吃不著奶,總在鬧,只能吃奶粉。我昨天請了個催乳師,按了個把小時給按通了,可還不到一天就又給堵了!您快幫幫我,到底怎樣做乳腺才會通暢?”

奇怪。當然是給孩子吃呀!有什麼器械和催乳師的通乳效率,能比得上孩子的小嘴呢?更何況催奶師價格昂貴,也不可能時時刻刻找上門幫忙按摩呢,而你卻一直在分泌奶水,頓頓要喂,孩子不吃當然又堵了(孩子鬧那是乳頭混淆造成的,需要點時間耐心磨合,一點兒奶瓶也不能添加了,具體見前述“乳頭混淆”章節)!一時半會兒沒喂上奶,乳腺不通暢,大夥兒往往會病急亂投醫,地毯式搜索並嘗試各種道聽途說的、網上查的、書上看的方法,就是沒信心讓孩子多試試吃奶。

梧桐媽媽見過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按摩方法。有的照著網絡視頻自己亂按;有的請月嫂、催乳師按。曾有個月嫂,讓一家人把新媽媽按在病床上,自個兒麻利地在媽媽乳房上抹滾燙的蔥姜水(有的抹胡椒或花椒水,ORZ),再拿一根開水燙過的木筷子,在乳房上用力擀來擀去,直到乳房紅得像燒熟的乳鴿才罷休,末了還拿塊浸過燒開的蔥姜水的、冒著滾滾白氣的熱毛巾敷在紅腫的乳房上!整個過程新媽媽極其痛苦,比生孩子還厲害,殺豬似的嚎叫,眼淚倒著流進頭髮和耳廓裡。而這家人竟然非常聽“有經驗”的月嫂的話,老老實實圍了一圈,把用力掙扎的新媽媽按得動彈不得!一邊七嘴八舌地說著“痛過就好了”,“痛才有效果”,“哪有不痛的,忍一下”……多麼愚昧又無知,無知又無畏啊!

結果呢?新媽媽不得乳腺炎才奇怪(好奇她那麼麻利,得是殘害了多少新媽媽練手啊)!後來這位新媽媽講這故事的時候,咬牙切齒,氣得全身發抖。梧桐媽媽也跟著不淡定了……

熱敷、按摩、蔥姜水刺激,都會增加局部血循環,反而促進下奶,加重脹奶;拿筷子亂擀一氣,反而會人為造成乳腺損傷,加重乳腺炎!

我們可以把乳腺想象成一大串葡萄,乳腺腺體就是葡萄顆粒,分枝乳腺管就是連接葡萄的葡萄枝,總乳腺管就是手提著的那個最大的葡萄枝。用力亂按一氣,只會把這些“葡萄”腺體弄破,局部的組織液、奶水等滲出,加重周邊組織的化學性損傷!人家乳腺還沒脹到發炎的時候,這下倒好,人為地給弄發炎了。你說氣不氣人哇!

其實,梧桐媽媽並不反對乳腺按摩,只是很反對不恰當的乳腺按摩手法。在孩子跟媽媽配合不理想的時候,是可以嘗試尋覓催乳師和哺乳指導專員的,操作得當的話至少能較為快速地疏通乳腺,排出乳汁,媽媽的哺乳信心跟著高漲,家中其他成員也較為相信,總比他們自己嘰嘰喳喳出主意,胡亂折騰的好。不過一定得找靠譜的人員,否則像上述亂按一氣,反而造成乳腺損傷,得不償失。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哺乳指導專員是醫院配備的,經過國家統一培訓,孩子一出生就站在媽媽跟前指導哺乳了。所以,這些國家目前的全母乳餵養率相當可觀,這是國家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國暫時還沒有這個條件,不過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的。

我國目前的催乳師和哺乳指導人員,是大大小小的商業機構培訓後提供的。上門按摩和輔導價格不算便宜,但一般不超過1~2罐奶粉的價錢,而且碰到好的指導人員,給你帶來的信心和知識是無價的。

我國催乳師以按摩乳腺通乳為主,哺乳指導是以協助診斷哺乳相關問題,給予建議為主,也有些通乳手法。不過我國暫時沒有統一的培訓機構和培訓方式,給的證也多半不是國際或國家權威認證的,業界水平參差不齊(跟月嫂證似的。最好的當然是國際認證哺乳顧問IBCLC,不過全國目前也只有百餘號人擁有此證。這個證變態級別地難考,培訓週期漫長,費用不菲,還需要3個多月的醫院內實習經歷,很少有人能堅持下來)。有的在家看些視頻,拿自個兒乳房練練就上崗了。有些媽媽反映有的催乳師按著很疼,有的手法卻很輕柔,媽媽沒什麼感覺,奶就跟小噴泉似的湧了出來。差別還是非常大的。

那種在病房裡晃悠、遞個名片毛遂自薦的催乳師,得碰碰運氣,她們多半是先操作,再付費,可以嘗試,如果感到不適需要及時終止。當然,去較大型的公司官網查找聯繫方式,更靠譜一些。不過熱門的催乳師很難約到,有條件最好在孕期就能瞭解到相關知識,提前收藏聯絡方式或預約。好在這些機構正在慢慢壯大、完善,網絡又發達,媽媽們遇到困難,仍能在第一時間找到較為靠譜的從業人員,相比過去好了很多。

媽媽自個兒按摩也不是不可以,尤其是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催乳師或哺乳指導,奶脹得厲害,孩子吃得又不是很理想的時候。方法就是輕輕按摩乳腺和前端乳管連接處(我們想象有一隻開塞露,按摩它由粗到細連接的那個地方),這個位置大概是腫起來的奶塊朝向乳頭和乳暈的那一端。並不用太用力,這個按摩產生的活泵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腺體中的奶水排出,有時也能刺激噴乳反射。也可以去一些較大型的哺乳指導網站查看視頻,或購買相關書籍學習此類操作。如果請了催乳師或哺乳指導,她們一般會在離開前教導你自行按摩的手法。

再次強調,切忌太用力損傷乳腺腺體。按摩前可以稍微冷敷,等等乳房稍稍消腫後再嘗試效果更好。乳房過於腫脹的時候,按摩效果會變差,乳腺受損的機率也會相應增加。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②手法擠奶

上面提到的乳腺按摩,是用於疏通乳腺管道、防治堵塞用的,奶水能順利流出來,乳房內部奶塊大部分消失了就行,接下來就看孩子自個兒吃了。手法擠奶,主要是用於排空乳房。兩種方法操作目的和排空乳房的程度有所不同,手法也不大一樣。

我們想象中自己給自己擠奶,就像電視裡奶農給奶牛擠奶一樣容易和方便。事實上,手法擠奶屬於非常專業的操作,普通百姓一時半會兒難於掌握,即使能擠出,體驗也不大好——費老大個勁兒,折騰很長時間,也很難擠乾淨。總體而言效率低下,方法不當也能造成乳腺損傷。因此,梧桐媽媽並不推薦。

不過咱們可以稍微瞭解下方法。一時半會找不到哺乳指導、奶又很脹的情況下,也可以跟上述自行按摩乳腺的操作協同進行。首先拿兩個手指輕輕轉圈揉捏或擦拭乳頭,造成刺激,內心放輕鬆,想著孩子可愛的模樣,有時候能出現噴乳反射。不過乳房非常脹的時候可能難於誘發。然後捏住乳頭,往內擠壓乳竇,再向外牽拉,奶就能出來了,多試幾次。可以參考奶農給奶牛擠牛奶的動作。這個動作不需要很大的力氣,儘量輕柔一些。如果很費力,乳房弄得很疼但擠不出多少奶水,估計方法有問題,就不要盲目嘗試了。

這個動作很多育兒書籍會有介紹,可以查閱。如果暫時無法掌握,不必強求,畢竟這個操作效率不高,可選用更好的方式來幫助排出乳汁。

有許多媽媽拿兩個手握緊整隻乳房,用力往外擠,事實上這樣做並不可取。我們只用按摩乳暈下方的乳竇,奶水挺容易就出來了,擠壓整個乳房效率真不高,而且還挺疼。不過梧桐媽媽真見過幾個媽媽靠這樣使蠻力擠出來滿瓶的,但一般堅持不了多久,真心不作推薦。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③吸奶器

吸奶器是項非常偉大的發明。如果使用情況理想,可以幫助新媽媽快速追奶,幫助上班的媽媽維持奶量,持續提供孩子的口糧。

然而,它仍然是個冷冰冰的工具。工具往往會成為雙刃劍,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又會給我們帶來困擾。熟悉地駕馭它,理解各種各樣奇怪的現象,經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事情。

新媽媽奶脹得厲害的時候,經常最先找吸奶器尋求幫助。而它掉鏈子的機率,可真不低。

i. 如果新媽媽與吸奶器配合不理想,吸奶效率會很低——吸不出來多少奶,或在乳房中殘留不少奶。

ii. 有些媽媽很心急,生怕奶水少而過度追奶,不斷地用吸奶器刺激乳頭。有些網絡文章說:“哺乳早期要維持奶量,等孩子吃完奶,要用吸奶器把剩下的奶水吸空,否則奶水會減少”。為了讓奶水多點兒,很多媽媽真的會這麼幹。結果奶量迅速增加,遠遠超出孩子實際的吸吮需求量!

iii. 哺乳早期,乳汁不容易吸出來。這是因為初乳很粘稠,不易排出,哺乳早期乳管又非常容易痙攣、堵塞的緣故。哪怕是有非常豐富的哺乳經驗、熟練掌握吸奶器使用方法的“老司機”二胎媽媽,也是如此。

iv. 乳房過分腫脹的時候,奶水是很難吸出來的。腫脹的腺體像一個個肥碩的葡萄,把大小乳管給堵住了。

v. 吸奶器用得太帶勁兒,持續變化的負壓太強,一樣可能造成乳頭受損!尤其是寶寶出生頭幾天(2~4天),乳頭還非常敏感,易於受傷。吸奶器造成的乳頭損傷以乳管內部縱向潰瘍最為多見,外觀上看不出明顯的皴裂。乳頭受傷,媽媽容易因疼痛而減少餵哺,開放的傷口易致病菌逆行感染,乳腺炎發生機率會增加,具體見“乳頭皴裂”章節。

由上我們有所知曉,“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吸奶器不一定都能幫媽媽把乳汁有效地吸出來,特別是在哺乳早期更為多見。奶吸不出來,新媽媽該怎麼做呢?經常變本加厲地拿吸奶器吸!然而這邊廂奶弄不出來,那邊廂吸奶器還在不停地刺激乳頭,進而刺激下丘腦產奶,乳房只進不出,反而容易誘發乳腺炎!

是的,你沒聽錯,如今很多乳腺炎,反而是前來幫忙的吸奶器弄出來的!這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所以,梧桐媽媽個人還是傾向於不要經常性地用器械干擾媽媽寶寶哺乳行為的磨合過程,也不要讓吸奶器成為媽媽寶寶供需平衡的“中介”,至少在哺乳早期別這麼幹。雖然也有些媽媽能吸出奶來,並一直維持奶量,但很多運氣沒那麼好的媽媽,則有可能達不到自己期望,反而因為供需不平衡造成乳腺炎或奶水減少,得不償失。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④各種通乳、催乳的食物、藥物

這也是媽媽和其他照料者們一大常見誤區。孩子吃奶情況不不符合預期,往往不停地在媽媽的飲食上折騰不休,卻總沒試著讓孩子的小嘴多舔舔奶頭。

在自然界,有哪個動物是靠吃香喝辣維持奶量,總覺得孩子不會吃或吃得少,寧可讓它吃別的物種的奶,就是不肯讓它多試試吃自己的乳房呢?那些流浪的貓狗,沒吃什麼好的,一樣聰明機警,曲線優美呀!

依賴吃東西、喝藥漲奶、通奶,真的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美好幻想。想想,倘若吃點兒什麼就能賣力的發奶,而不是靠孩子的小嘴下訂單,乳腺炎的發病率可就不是現在這個數了呢!

不過呢,哺乳指導們大多知道這麼個事實,“奶沒下來/沒吃通之前,不能吃米酒、鯽魚等‘發物’,不然很容易脹奶,搞不好乳腺炎的。”還有個事實,“大魚大肉其實是不合適的,媽媽吃太油了容易堵奶。”

其實,這些說法是有道理的。如果你看看“催奶的食物、藥物”章節,大概能明白,這些傳說中的漲奶“神物”,往往有章可循。

i. 酒精、熱湯、“發物”等會促進局部血循環,泌乳速度暫時加快,有時還會誘發噴乳反射,讓媽媽立竿見影地感到“奶下來了”的效果。而孩子卻沒能有效吸吮,加速排空乳房,的確容易堵奶、漲奶,甚至誘發乳腺炎。

ii. 至於“穿山甲”之類帶“穿”字兒或看上去能“穿”的中藥,往往帶著取象類比的特徵——穿山甲能鑽洞,吃了它堅硬的就能啥都“穿通”了。穿山甲的甲片成分跟我們的指甲殼沒多大差別,可在中醫典籍裡它啥都能“穿”能“通”,通乳腺、通輸卵管、經血排出順暢、活血消腫……看看就行了,真別迷信(最近,官員吃穿山甲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畢竟這可憐的小生命是極度瀕危的野生動物,我們真得發發慈悲,別惦記著它那沒用的殼兒了)。

iii. 一些食物維生素豐富,如果含維生素E或維生素L等,可能對泌乳有點兒幫助。民間傳說萵苣等食物能“通乳腺”,道理可能就在於此呢。不過這些維生素含量非常低,烹飪的過程中還會損失不少,咱們也別抱太大指望。

iv. 如果媽媽吃了太多高蛋白、油膩的東西,乳汁的確會變得粘稠,不易排出,更容易堵奶。

因此,如果孩子因為乳頭混淆等原因,沒能好好吃奶,媽媽總感覺奶脹、堵奶,就不要賣力地喝熱騰騰的米酒、油膩膩的豬蹄湯,一頓十幾個蛋、一天一隻雞“下奶”了。我瞭解,很多照料新媽媽的老人著急催奶,逼著新媽媽吃這些食物,如果媽媽們並不情願,乳房也不舒服,還是委婉地拒絕吧。

⑤讓老公吸,讓親戚家上小學的女兒吸……

梧桐媽媽真是哭笑不得……

孩子吸吮乳房的動作是與生俱來的,由原始反射控制,十分特殊。他們張大嘴,用舌頭捲住乳頭和乳暈,用牙齦來按摩乳暈下的乳竇,下頜一下一下微微前伸,幫助按摩擠壓,儲存在乳竇中的奶水自然而然地、非常輕鬆地流淌進孩子小嘴裡。細心的媽媽可能會觀察到,有時候孩子睡著了,嘴裡還作出吸吮的動作;還有些孩子剛添輔食時,不習慣媽媽拿小勺一口口餵哺,也是用這特殊的吸吮方式吮勺子。說是吸吮,其實動作有點兒像咀嚼,孩子使出產生負壓的力道是很小的。

媽媽的乳頭和乳暈在孩子嘴裡拉長,壓扁,有點兒像鴨子嘴的形狀。美國NUK的奶嘴試圖模擬這個形狀,但畢竟是塑膠,不可能有媽媽肌膚這樣柔軟,延展性好。

想想,一個只會吮吸管的成人或大齡孩子,怎可能做到啊!大夥兒跟著學學?反正梧桐媽媽是做不來。事實上,很多大人賣力地幫忙嘬半天,也沒見幫上什麼忙哩(不除外有些媽媽由此增長了點兒信心,或被誘發了噴乳反射,最終喂上奶的,以為是別人嘬出來奶的功勞)!還有特別心急又傻乎乎的大人,代替孩子把媽媽的乳頭提前嘬破了,ORZ…

為什麼咱們成年後就不會像孩子那樣吸吮了呢?剛才提到,孩子的吸吮動作最早是由原始反射控制的,等孩子與媽媽的乳房磨合好了,就能一直維持。3~6個月原始反射慢慢消退,但習得的吃奶動作還在,貫穿整個口欲期。口欲期和自然離乳期基本對應,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不想吃奶了,這吃奶技能便被棄用了。想想看,我們如今除了吮吸管,嘬冰棒,還有啥時候會用到吸這一技能呢?而且那麼粗大的一根吸管,跟佈滿細小乳孔、需要乳房動用噴乳反射、協調排泌等等技能流出奶水的乳頭,使用模式顯然不可能一樣。

你可能捂著臉,羞羞地問。“梧桐媽媽,我跟老公愛愛的時候,他嘬我奶,真能嘬出來的。他還說好甜……嗚……羞死人了說不下去了……所以從實際效果看來,我覺得即使方法有點兒不一樣,大人應該也能幫點兒忙的哩。我還看了些美國電影,國外還有喂成人吃母乳的性工作者呢!”

額……做愛的時候,夫妻倆都很激動,血脈賁張,那是誘發了噴乳反射好麼……這現象在哺乳早期更為明顯。有時候不用丈夫嘬乳房,也不用他摸摸捏捏,媽媽一激動,自己就噴乳了。不信?等孩子快一歲了,再讓老公嘬嘬奶頭試試,看還能嘬出來不(啊嗚……好汙的說)?至於電影嘛……藝術效果,你知道的。民間的確有這麼些交易的灰色地帶,比如廣東地區有人出重金吃母乳治病的,多半也是找奶媽擠出來吃,反正我是沒聽說直接讓病人嘬奶媽乳房的,想想尷尬癌都犯了……

另外,讓別人吃乳頭,擦一擦再餵給自家孩子吃,真挺噁心啊!其實人的嘴巴要比物品髒很多,傳播的疾病夠寫幾本書的,更何況是讓免疫還不那麼健全的孩子吃呢?而且乳頭沒法消毒哇!比如結核、幽門螺桿菌、口腔定植的真菌等,一時半會兒真殺不死。擦擦洗洗用處不大,反而容易讓乳頭乾燥受損。

哎,其實讓老公嘬乳頭,也是有傳統的,多半是老人家提議的。瞭解了這些知識,媽媽們還是果斷拒絕吧。

其實,我們經常忘記,奶脹、堵奶的時候,最該讓孩子吃,而不是拿吸奶器拼命吸、匆匆忙忙找人按摩、折騰吃的、找藥!很多媽媽來問我,堵奶怎麼辦,為什麼這樣、那樣弄了還老是堵,為什麼孩子沒出生幾周,乳腺炎卻發了好幾次,我真不知說什麼好。上面這些方法,多半隻是輔助,用不好還經常幫倒忙!想想,自然界有哪個動物會像聰明的人類這樣幹?如果在這緊要關頭停餵母乳,那更是糟糕透了。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3)可憐又可氣的“小祖宗”,就是“不給力”,不肯好好吃奶!

看了上面的內容,你感到很為難。“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咱們不想喂,而是孩子不肯吃啊!”

其實,如今孩子不好好吃奶,是媽媽突然罹患乳腺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這就奇了怪了,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孩子為什麼不肯吃呢?

①如今,絕大多數孩子在吃母乳之前,都先添了奶瓶!孩子認定了餵奶瓶的大人當媽媽,並出現乳頭混淆、味覺混淆、流量偏好等,不肯好好吃母乳了。具體詳見“乳頭混淆”相關章節。

奶粉大量佔據了孩子腸胃,又很難消化,孩子不餓,大大拉長了哺乳間隔時間。想想,咱們吃了零食也不想好好吃飯了,更何況是這樣喧賓奪主的口糧呢?

給孩子喂水、喂糖、喂鹽、喂藥等,血糖和電解質波動,影響了孩子的頭腦,讓他異常煩躁;喂藥可能會傷及孩子腸胃,讓他無心飲食;變來變去的味道,讓孩子產生了味覺混淆,並且挑食。具體詳見“哺乳小知識”章節。

乳房過分腫脹的時候,孩子有可能更難吸奶!這時乳頭乳暈的角度基本呈現直角,而且乳房非常硬,不好變形,孩子的小嘴難於含吮、牙齦按摩。很多孩子吃不上奶會特別煩躁,更難從容不迫地好好含吮。

這現象在頭1~2周很常見。想想,一個媽媽覺得自己奶沒下來,怕孩子餓著給他添了奶瓶,期間又是拿吸奶器吸又是吃米酒豬蹄下奶。到了3~4天“生理性乳脹期”奶突然下來,脹得厲害,孩子卻不肯好好吃,越喂越哭,一時半會兒卻找不到催乳師;或孩子不會吃乳房很快就把奶頭咬破了,媽媽疼得厲害,減少了患側餵哺頻率。乳腺炎就這樣輕易地發生了!

有些寶寶沒有get到吃奶的正確方法,含乳姿勢不正確,費了老大的勁兒,卻沒吃進去多少,還容易把媽媽乳頭吃破。但對乳頭的刺激並沒打折扣。於是,乳房get到命令產奶,卻沒能有效移出,從而誘發乳腺炎。這一點很隱蔽,經常是不那麼抗拒乳房的存在乳頭混淆的孩子。

所以再次強調——寶寶剛出生,除了母乳,什麼都別喂!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乳頭混淆,最好能一點兒奶瓶都不要添加,糾正起來要很耐心,多陪伴孩子,在他情緒好些的時候反覆嘗試餵哺。具體詳見“乳頭混淆”相關章節。如果奶脹得非常厲害,孩子難於含吮,可以稍作冷敷,輕輕觸摸或揉捏乳頭,刺激噴乳反射,讓乳房沒那麼脹了再及時餵哺。具體詳見下述。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4)乳腺受到損傷,尤其是腫脹的情況下易於受損,加重炎症!

這一點看上去離我們很遠,誰沒事去撞新媽媽乳房呢?實際生活中,並不鮮見。

①剛才提到,不恰當的乳腺按摩手法,會加重炎症。乳房腫得越厲害,越脆弱,損傷機率越高,需格外小心。

②乳腺受到外來的撞擊。比如頑皮的大孩子撞著了,或者媽媽走路或做事不小心,撞著哪兒了。還見過一個媽媽路過球場邊,乳房被籃球撞著的。

媽媽做家務時用力過猛,比如突然提重物,搬東西,手舉高晾晒衣服等,局部肌肉、韌帶等過分牽拉,可能導致腫脹的乳腺挫裂傷。民間有個說法叫“抻”著了,更為貼切形象些。

還有些媽媽一側乳房沒能吃空,就換另一側。夜裡側身枕著鼓鼓囊囊的乳房睡著,局部血循環不暢,反而導致腫脹加重,悄無聲息地誘發了乳腺炎。

⑤還有極少數的媽媽,乳房太大,走動或做運動跑跳時抖動太厲害了,或文胸不合適勒著哪兒了,誘發了乳腺炎。

乳腺受到損傷,表面上的皮膚風平浪靜,裡面的腺體卻一點兒也不淡定,腫脹、發炎、滲出,產生無菌性化學性炎症。

因此,上面這些因素儘量避免。平常穿著寬鬆、舒適、透氣的文胸。如果想要進行乳腺按摩,特別是乳房特別腫脹的情況下,最好是讓專業的哺乳指導人員評估後執行。平常乳腺比較腫的時候,活動不要過於劇烈,也不要突然使大力氣做家務,儘量避免撞到哪兒。儘量讓孩子吃空一側乳房再吃另一側,如果想要側臥奶睡,下側乳房最好讓孩子吃得更乾淨些。當然,仰臥更靠譜,不過有些媽媽仰面朝天頂著兩團重重的乳房,可能會覺得有點兒不舒服(媽媽們在日常生活裡也不必要謹小慎微,患得患失,瞭解些知識稍微注意些就行啦,乳房也沒那麼脆弱)。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5)其實,精神因素也有影響呢!有些媽媽過分疲勞,精神壓力大,也容易誘發乳腺炎。

6)遺傳因素也很重要。也見過一些奶水特別充沛的媽媽,總是堵奶,經常發炎。不過畢竟是少數(存在泌乳素過多的情形?倘若真是如此,多數媽媽不容易懷孕呀)。

如果沒有奶瓶、吸奶器等器械干擾,媽媽寶寶經常是供需平衡的。乳房非常聰明,孩子吃得少,脹了會減少排泌;孩子吃得多,癟了會增加排泌。自個兒拼命分泌老是發炎的情況很少見。

很多網絡文章會建議這些媽媽將沒吃完的奶水用吸奶器吸出來,我個人持保留意見。頻繁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房,只會讓奶量越來越多,吸奶稍微沒跟上節奏,很容易發炎。所以,梧桐媽媽仍然傾向於建議這類媽媽不作任何操作,讓乳房自行調節。

因此,由上述我們可以看出,乳腺炎經常屬於“人禍”,而不是“天災”!如果沒有這些“先進”的器械和理念幫(倒)忙,乳腺炎的機率將大大下降!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發明想讓媽媽們輕鬆一點,實際上帶來的麻煩可真不是一兩點兒。

說了這麼多,我想您應該心裡點數了吧,記住一定要親喂,勤喂!親喂,勤喂!親喂,勤喂!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哈!那麼,乳腺發炎了,奶水還能餵給孩子吃嗎?明天梧桐媽媽的推文吧!

本文節選自《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馮欣源(微信公眾號:梧桐媽媽大小寶,wtmmdxb),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版權所有。轉載規則請添加公眾號後,後臺回覆“轉載”獲取。購買新書可以戳文章末尾“閱讀原文鏈接,也可以添加公眾號,後臺右下方有書籍詳細介紹和微店二維碼。”

乳腺炎是怎麼得上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