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養經驗分享-宏觀科普與私人定製

作者:劉陽 中國CDC營養與健康所

新生命的到來總是讓我們歡心雀躍,初嘗為人母的滋味,寶媽們儘管手忙腳亂卻也樂此不疲。關於早期餵養和育兒,筆者通過親身經歷提出對如下關鍵詞的體驗和解析,希望對廣大寶媽有所幫助:

關於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經驗分享-宏觀科普與私人定製

母乳or奶粉?

是否母乳餵養和餵養多久是一道由寶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給出答案的自由選擇題,而並不是一道需要被倫理道德和社會輿論審判的案例題。儘管比起配方奶粉,母乳有著得天獨厚無法替代的優越成分,但母親並不是當今社會女性的唯一角色,她們有權利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合理安排。只要進行科學餵養,定期觀測寶寶生長數據,寶寶都可以健康成長,無需過度擔心。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媽決定母乳餵養,在產後三天的開奶階段,可讓寶寶多多吸吮,切忌餵食過多的奶粉,一來影響開奶,二來,初生寶寶胃容量非常小,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餓。

補or不補?

母乳餵養是一個讓母親和寶寶都身心愉悅的過程,寶寶離開母體後通過哺乳過程實現與母親的交流和安全感的增強,而母親則通過哺乳加快子宮的恢復和身體多餘脂肪的消耗。筆者整個孕期增重40斤,產後第一天減重15斤,後堅持純母乳餵養,日常飲食,沒有采取過任何減肥措施,半年內體重已恢復至孕前。關於哺乳期間母親的飲食,各路親友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而寶媽卻在喝下湯湯水水的同時偷偷擔憂自己的身材和體重。筆者只想說一句話,母乳擁有非常自然而神奇的形成過程,並不需要太多的額外養分。相反,在產後一週開奶階段,乳腺組織需要對未來的狀態進行溫和過渡,切忌進食過油過膩的食物,否則容易造成乳腺管油脂堆積,引發乳腺炎。在經歷艱難生產過程後,真正需要補充的,可能僅僅是體力,睡眠和血。請寶媽及親友團客觀評價,合理膳食。

親喂or瓶喂?

乳頭內陷和乳頭皸裂等問題使很多寶媽在哺乳時困難重重,痛苦異常。如果細心護理和糾正後仍不能正常哺乳,讓寶寶儘早適應奶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母乳餵養本應是個溫馨愉快的過程,寶媽沒有必要為了追求親喂影響心情,不然即便是親喂,寶寶接收到的信息也只能是媽媽很痛苦,怪我嘍?不過,筆者的體驗是,親喂是最節省人力和時間的餵養方式了,尤其是在晚上,隨吃隨有,幾乎在睡夢中都可以完成。

吸or不吸?

大家都知道,母乳餵養的最高境界是供需平衡,但這個境界需要母親和寶寶的長期磨合,在餵養早期,寶媽很容易出現母乳不足或過多等狀況,對於母乳豐富容易漲奶的寶媽,就需要考慮到其它的排奶方式。吸奶器是大部分準媽孕期必囤的物品之一,一方面排乳不暢時用吸奶器輔助吸奶,另一方面因某些原因無法親喂的寶媽需要用吸奶器將乳汁吸出再用奶瓶餵給寶寶。筆者在這裡提醒大家:吸奶器需慎用!因它可以模仿寶寶吸吮的力度和方式促進泌乳,切勿頻繁使用或過度依賴,否則就成了催奶神器,使母乳本來就多的寶媽奶量激增,增加乳腺炎風險,苦不堪言。母乳豐富的寶媽只需在感到漲奶時用吸奶器吸出少量乳汁至不再漲奶即可,無需將乳汁全部吸出。不過反過來說,母乳量不足的寶媽可以藉助吸奶器追奶,但也應注意掌握規律,安排好時間。一旦奶量充足,請戒掉吸奶器。關於排乳不暢,請各位寶媽求助你們的寶寶,寶寶的下頜通乳效果極佳,哪裡不通抵哪裡就好啦,筆者親測,百試不爽!

關於乳腺炎

筆者是一位深受乳腺炎困擾的寶媽,在母乳餵養寶寶最初的半年內,爆發乳腺炎3次,堵奶12次,可以說是咬著牙堅持到現在的,在身體和精神上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折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奶量充足,乳腺導管細,開口少,母乳排出不暢,經常出現乳汁淤積,另一方面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母乳餵養指導,雖然筆者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課,但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往往五花八門,措手不及。

在這裡給大家的建議是:首先,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知悉自己的奶量,乳房結構和寶寶的作息;其次,乳房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平時應注意保護乳房免受外界刺激,防止寶寶蹬踹,洗澡水不宜過熱,經常自檢有無奶結,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心情愉悅和充足的睡眠。雖然由於產後激素水平的變化,心情不可能時時愉悅,睡眠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充足,但為了避免乳腺炎的發生,請寶媽們儘量剋制,信不信由您,筆者有好幾次都是情緒失控後堵奶的。

醫生or通乳師?

當寶媽爆發乳腺炎的時候,總是會在這兩項選擇中猶豫不決,怕吃藥打點滴影響母乳質量,又怕按摩通乳不能馬上見效,且很多時候,醫生和催乳師給出的建議竟是直指對方,火藥味十足。這個時候,請寶媽先搞清楚自己的狀況,如果已經出現高燒、紅腫、劇痛,請先到醫院退燒消炎,如處理不及時,造成嚴重的感染和化膿,對寶媽和寶寶都是非常不利的。通乳師可幫助寶媽做日常的乳房護理,疏散奶結,以及進行輔助消炎的殘奶和膿液排出,但物理性的疏通並不能消除細菌感染,所以寶媽需掌握輕重緩急,制定屬於自己的治療方案。此外,無論是服藥還是細菌感染,筆者都不建議寶媽因此停止哺乳,這對寶寶的影響微乎其微,對寶媽卻是儘快消除炎症的一劑良藥。如患側已發生嚴重的化膿,則建議寶媽用好的一側繼續哺乳。

冷敷or熱敷?

這是困擾了筆者很長一段時間的問題,冷敷熱敷來回交替了無數次幾乎要棄療了。後經專業醫師指導,在乳腺炎發作的急性期,如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症反應,一定不要熱敷,要用鮮蒲公英、圓白菜葉、土豆片這種具有消炎鎮痛功效的植物汁液冷敷患處;而熱敷則用於日常排乳不暢時,在哺乳前用溫毛巾熱敷3~5分鐘,促進泌乳,切忌水溫過燙,稍稍高出體溫即可。

關於傳統觀念

母乳餵養經驗分享-宏觀科普與私人定製

與老人及社會傳統觀念的鬥爭是持續發生在整個育兒過程中的,寶媽和親友團們站在共同的出發點卻往往走出許多截然不同的路線,不同的育兒觀念碰撞到一起常會引發爭吵和誤解,一些寶媽甚至將隔輩人的傳統觀念奉為“回奶神器”,嚴重降低了養育寶寶的幸福感。這個時候,請寶媽與親友團都先拿出尊重對方的態度客觀看待這些分歧,一些過時的觀念可能有誤,但老人本身關心寶寶成長並沒有錯,他們需要簡單易懂的科普和耐心的講解交流。反過來作為幫忙帶孩子的老人,也需要尊重寶媽的最終決策權,支持友情提示而非干涉替代。

捂or晾?

有一種冷叫奶奶姥姥覺得冷,有一種熱叫媽媽覺得熱。老人前腳給捂上的被子下一秒就會被寶媽拿開,寶媽剛打開的空調轉眼就會被老人關掉,類似這樣的情節每天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上演。筆者只想說,其實寶寶的冷熱表現的非常明顯,後頸部位的溫度一試便知。如果實在沒底,請藉助室內溫溼度計上的數字,溫溼度適中,寶寶手心潮溼溫暖即可。此外,在冬季或風大的時候帶寶寶到戶外需要注意頭部和手腳的保暖,在夏季或寶寶練習爬行等大動作增加的時候,需要注意通風散熱和衣物的勤洗勤換。

紙尿褲or尿布?

這大概是引發爭議最火爆的話題了,紙尿褲的乾爽體驗和尿布的親膚效果被放到一起比來比去,不相上下。其實筆者兩種都親測過了,在使用效果上並沒有太大差別,只是紙尿褲比尿布要相對節省人力,且更加便捷,寶寶不會因感覺溼涼而影響睡眠。但無論用哪一種,都需要勤換洗勤護理,保證寶寶屁屁乾爽,沒有尿液汗液浸泡,可選用合適的嬰兒護膚膏輔助預防尿布疹和熱痱的發生。

吃or不吃?

寶寶6個月後需要逐步添加輔食,以滿足生長需要,各種眼花繚亂的輔食添加方法以及餵養方式撲面而來,讓寶媽和親友團再次陷入凌亂。長輩們迫不及待的想把各種營養豐富的美食端到寶寶面前,而寶媽則謹慎選擇,防止寶寶過敏或攝入過多的調味料和添加劑。筆者認為,食材豐富不是壞事,但寶寶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並不是所有的食物吃了就能很好的吸收,需從簡到繁,循序漸進。首先杜絕鹽、糖等所有調味料和添加劑,不做過度處理,蒸煮研磨即可;其次食材按照穀物、水果、蔬菜、禽肉、畜肉、海鮮的順序,由單一到綜合,由泥糊到顆粒。此外,每種食物首次食用需少量添加,觀察寶寶是否過敏,如過敏需馬上停用。

喝or不喝?

許多長輩看寶寶出汗量大,無限制的給寶寶補充水分,認為多尿多排多健康,還可緩解便祕,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母乳中含大量的水分,寶寶如果沒有腹瀉、脫水、大量排汗等特殊情況是不會缺水的,判斷寶寶是否缺水只需看寶寶的尿液是否清亮,如少尿或尿液發黃則需補充水分。相反,年齡較小的嬰幼兒腎臟系統發育不成熟,過量飲水會增加腎臟負擔,嚴重者引起水中毒。同時,月齡小的寶寶便祕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消化系統不成熟,攝入的食物精細,殘渣少,在腸道內滯留時間長,飲水並不能緩解此類型的便祕,應攝入一定的膳食纖維或適當調節腸道菌群。

最後,筆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寶媽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做到開朗樂觀,作息規律,發動家人一起進行育兒科普學習,但不要盲從,需根據自身體質和寶寶的狀態制定餵養和育兒方案,同寶寶一起快樂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