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學養豬,豬病手冊(上)

豬病手冊

第一課:母豬分娩及產後疾病

第二課:預防仔豬死亡

第三課:哺乳仔豬的下痢

第四課:哺乳仔豬的神經性疾病

第五課:斷奶仔豬的下痢

第六課:斷奶仔豬急性死亡

第七課:斷奶仔豬的神經性疾病

第八課:豬的呼吸道疾病

第九課:豬的皮膚病

第十課:豬繁殖失敗的認識

第十一課:豬繁殖障礙疾病

第十二課:內寄生蟲病

第十三課:豬疾病的預防和控制

第一課 母豬分娩及產後疾病

無乳綜合症

  無乳綜合症又稱乳房炎--子宮炎--無乳綜合症,是指母豬產仔後頭幾天無乳的情況。

  此病的原因尚未完全查清。目前,許多科學家相信是由大腸桿菌造成的乳腺感染症。許多豬場都有此病的發生,但發生率不等。

症狀

  本症常在產後12小時至分娩後2至3天內發生。母豬呈病態,食慾減退,分泌少許乳汁,乳房腫脹、發熱和稍有痛覺。乳房內的實質感覺堅硬。母豬常以胸部著地躺下,不讓仔豬吮吸。此病持續大約3天。母豬雖能恢復,但仔豬多已餓死。

  當下列情況存在時,可懷疑是無乳綜合症:

  (1) 新母豬產後無食慾;

  (2) 生產後3天內沒有足夠的泌乳量。

治療

  還沒有特效藥物可用來治療這種狀況。處理的主要目的a:晝預防更多的仔豬死亡。情況允許之下,可以找其它新近分娩的母豬來代養。如果沒有寄養母豬,則可喂予仔豬市售的代乳品或自己調配的乳汁。許多母豬在3至4天后開始產乳,這時可停止喂代乳品,b:使母豬儘快再泌乳。治療可使用30-50單位催產素肌肉注射,每隔3至4小時重複注射。乳產量大約需要3或4天后就自然恢復。注意不要刺激母豬。因為催產素對激動的母豬效果較差。

  傳染性乳腺炎引起的無乳症母豬應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恩諾沙星)加以治療。

  使用引產劑(前列腺素)引導分娩,可降低此病症的發生。引導一些母豬在同一天分娩,可使仔豬的哺育工作容易進行,而且在某此情況下,也許是控制這些問題的最實際方法。有些研究證明,使用β受體阻滯藥來加速分娩,亦可降低此病的發生。

引起產乳量低劣的其它狀況

  除了無乳綜合症外,泌乳的障礙亦可由下列因素引起:

  ◎ 由於心理的問題所造成。乳房堅實及充滿著乳汁,但是沒有泌乳。基於某些原因,母豬興奮不安。需要注射鎮靜劑,讓其安靜。然後注射催產素,以讓乳汁排出。

  ◎ 有些母豬對仔豬尖銳牙齒吮吸乳房所造成的疼痛非常敏感,這些母豬不讓仔豬吮吸。

  解決方法是用鉗子把尖銳牙齒剪斷。母豬以鎮靜劑加以安靜,讓仔豬吮吸。

  ◎ 乳頭病變阻止乳汁的排出,是母豬在年幼時由於乳頭受傷而造成。反轉的畸形乳頭引起同樣的問題,這是遺傳的問題。以上兩種情況的母豬均應淘汰,不能作種用。

  ◎ 有些母豬的產乳量非常差,只能淘汰。

乳房炎

  乳房炎指乳腺的感染。乳腺感染分成兩類:

  ◎ 簡單型的感染:局部乳腺發熱、腫脹和疼痛。除此以外,母豬無全身症狀。

  ◎ 毒血型的感染:全部乳區腫脹、無乳,母豬發燒、食慾不振。嚴重的病例造成死亡。

  通常乳房受傷後發生感染。受傷的原因為仔豬牙齒,受汙染的墊料及粗糙的地板。受傷的乳腺,促使細菌的入侵。引起簡單型乳腺感染的細菌是從環境而來。至於毒血癥型的感染,引起的細菌稱為大腸菌群,它能產生特別的毒素,使母豬發病。

症狀

  簡單型乳房炎,呈現一個或多個腫脹疼痛的乳腺,病症可能自己消失或變成慢性病例,甚至仔豬斷奶後,乳腺仍腫脹、堅硬、冰冷,通常沒有痛覺。乳腺常分泌濃汁。毒血型乳腺炎,乳腺皮膚紫色、壞疽。母豬通常會死亡。這種乳房炎不普遍。

治療

  呈現病症的母豬應立刻給予針劑抗生素的治療。由於不知道引起的細菌種類,所以不容易確定應使用哪一種抗生素。最好是用廣譜抗生素治療。

  如乳房炎是豬群多發的問題,這意味著母豬在泌乳時,乳頭經常損傷,以及環境可能嚴重受到細菌的汙染。因此,應確認導致的病因後加以改正。如在分娩欄內應正確使用消毒劑來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修好粗糙的地面,出生後為仔豬進行正確的剪齒,以及確保墊料的乾淨。

母豬致死仔豬

  攻擊和殺死仔豬常見於新母豬。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分娩過程中。實際誘因還未知,但是可能由於害怕新生仔豬。

  有時,攻擊仔豬的行為可能由應激所致。如劇烈的聲音使分娩母豬亢奮,產生殺仔豬行為。如發現仔豬靠近母豬時,母豬有咬仔豬或因害怕而跳躍的現象,可投給母豬鎮靜劑。分娩時可立即將剛出生的仔豬放置於保溫的箱子裡或較溫暖的地方,以避免對仔豬造成傷害。

難產

  母豬難產發生率較低,僅佔分娩的0.25-2%。母豬難產的最普遍導因是子宮肌肉收縮無力。通常是由於仔豬過大,兩頭或更多仔豬堵在骨盆入口處,而引起產道的阻塞所致。

症狀

  以下的症狀是顯示母豬有難產的問題:

  ● 懷孕期延後得太久

  ● 陰道出汙血和胎糞(仔豬金黃色糞粒),但是沒有分娩陣痛的現象

  ● 持續陣痛但沒有生下仔豬

  ● 產下部分仔豬後,陣痛消失,母豬顯現衰弱。

  ● 陰戶處有棕褐色及有惡臭的排洩物。

  ● 經過延續的陣痛後,母豬顯現衰弱和體力耗盡。

治療

  助產之前,必須核定母豬實際預產期。不可盲目用藥物注射或用手術助產,否則,將導致流產。

當確診為難產時,可進行產道檢查,確定生殖道是否阻塞或其它異常,然後助產。手術前必須用肥皂水及消毒液徹底清洗母豬外陰、術者的手及使用的器械,以防感染。

  子宮收縮無力,可使用20-40單位催產素,每隔15-20分鐘,作肌肉注射。把手伸進陰道通常會刺激子營的收縮,有時甚至不需要使用催產素。如果仔豬體型不大,只要拉出一頭或多頭仔豬,子宮收縮,促使其它仔豬的產下。

  剖腹產手術是在助產失敗時才進行。如果母豬已陣痛超過24小時,或呈現毒血癥的現象,一般不推薦進行剖腹產手術。

子宮炎

  分娩及產後,母豬有時子宮受到感染而發生炎症。然而,母豬與其它家畜不同。有些母豬產後頭2日會出現濃厚、無味、膿樣的陰道排洩物,容量大約20至50毫升。這是正常的現象。子宮感染症的排洩物通常很多,水樣、惡臭以及灰褐色。有感染的母豬呈現病態,無食慾和不泌乳。治療使用廣譜抗生素作肌肉注射。經過有效的治療後,母豬至少一次發情不能進行配種。

母豬消瘦症

  泌乳期母豬逐漸失重,斷奶後,母豬非常消瘦,常發生於第一次泌乳的年輕母豬。攝取營養不足是最普遍的原因。泌乳期飼料熱能及蛋白質含量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還未達到完全成熟的年輕母豬。熱應激而造成的食慾下降,飼餵次數過少等會加劇消瘦的發生。消瘦症的母豬在仔豬斷奶後不發情,或間隔期間增長。有發情,斷奶後10天成功配種的消瘦母豬,但生下的仔豬體型較小,這種母豬不能達到生產高峰。

治療

  泌乳母豬,尤其是第一、二次泌乳的母豬,必須給予足夠的營養,應喂予含有豐富蛋白質和熱能的特別飼料。在傍晚時間為泌乳母豬加食,並經常提供足量飲水,可預防母豬消瘦症。

第二課 預防仔豬死亡

世界性的調查顯示,大約有15-20%的活產仔豬在斷奶前死亡,仔豬死亡比率的高低決定於豬場的管理水平。

多數仔豬死亡是在出生後的前4天,因此要降低仔豬死亡率,在頭一週應該加強看護。出生後,仔豬需要:(a)足量的補乳,(b)溫暖的環境,(c)保護仔豬免受母豬壓死,(d)預防疾病感染。

新生仔豬保溫

新生仔豬非常容易遭受冷應激。特別是在寒冷的季節,冷應激抑制免疫系統,使仔豬更容易遭受疾病的感染,尤其是下痢。豬場應設法為初生仔豬提供保暖設施至少大約一週齡。使用電或天然氣、暖氣裝置或保溫墊都可以。

分娩時的護理

加強分娩監視,可降低仔豬出生時的死亡率。對衰弱和缺氧的初生仔豬進行簡單的復甦措施,如把它們擦乾及旋轉於母豬的奶頭處。初生仔豬頭數多時,應出生後即刻為其提供一個有乳的奶頭。

防止仔豬受傷

常有母豬壓死仔豬的豬場,應有設計合理的分娩欄。必須觀察母豬有否攻擊傾向和心情煩燥的徵兆,如有這些徵兆,必須採取應對措施。

預防傳染病

新生仔豬的一般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可採取下列幾項措施:進行批次分娩,即全進全出,配合徹底清洗及消毒產房的分娩欄;自繁自養,以減少引進病原;為懷孕母豬作免疫注射,如偽狂犬和大腸桿菌病。

批次分娩使一群母豬同時斷奶,可讓分娩舍空置,以便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經過消毒後,再空置一段時間,是降低疾病感染的一項最有效的方法。

推行有效撫養法

  出生時的仔豬體重差別較大。一群母豬同期產仔時,應依據仔豬體重大小重新分配給母豬撫養。寄養必須在分娩後6個小時內進行。也可以進行部分性的寄養。幾頭母豬同時分娩,而仔豬頭數超過有效乳頭數時,可把體型較大的仔豬移開4小時,確保體型較小的仔豬能吮吸到足夠的初乳。攻擊和殺死仔豬常見於新母豬。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分娩過程中。實際誘因還未知,但是可能由於害怕新生仔豬.

第三課 哺乳仔豬的下痢

仔豬大腸桿菌病

仔豬出生後一月內所發生的多數下痢,是由大腸桿菌引起。這是豬密集飼養管理下,一種非常重要的傳染病。

由於仔豬生長期和病原菌血清型的差異,此病可分仔豬黃痢及仔豬白痢兩囊。黃痢為一週齡內仔豬發生的急性傳染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白痢見於月齡內,發病率不等,死亡率較低,但影響仔豬生長髮育。環境汙染、陰冷潮溼、冷熱不定是本病誘因。

症狀

黃痢1-3日齡發病,發病突然,腹瀉拉黃色漿狀稀糞。仔豬迅速消瘦、脫水死亡。

白痢10-20日齡發病,患豬突然腹瀉,排出灰白稀糞。病豬消瘦,皮毛粗糙不潔,發育遲緩。病程3-7日,多自行康復。

治療

大腸桿菌易產生抗藥性,選用抗菌藥應根據藥敏試驗決定,或選用本場較少使用的抗菌素治療。

拜耳公司生產的拜有利及拜力多對大腸桿菌下痢有良好效果。口服或注射電解質溶液有輔助治療作用。

控制

分娩舍應溫暖和乾燥。它可以降低大腸桿菌數量,也可減少仔豬熱量的損失。為仔豬提供一些熱源,如熱源電燈或墊料,可減輕仔豬下痢的嚴重程度。平面有洞孔,可讓糞便漏下的高床分娩欄,可降低仔豬下痢的發生。

檢疫隔離是預防不同種類大腸桿菌或其它感染病原入侵豬場的一重要措施。每批次仔豬之間分娩舍必須進行徹底清洗和消毒。儘量讓分娩舍最少空置一星期。這樣,可減低分娩環境的大腸桿菌數。

近年來,國內外已有幾種菌苗接種懷孕母豬或初生仔豬,對大腸桿菌引起的兩種下痢有預防作用。

仔豬紅痢

本病又名仔豬梭菌性腸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腸毒血癥。主要侵害1-3日齡初生仔豬,周齡以上仔豬少見發病。豬群中各窩發病率差異很大,病死率20-70%。病原低抗力很強,並廣泛存在於病豬群母豬腸道及外界環境中,故常呈地方性流行。

症狀

急性病例突然排紅褐色血性糞便,多在發病後2日內死亡。較慢性的病例排出含灰色壞死組織碎片的稀糞,血性不明顯。病程常5-7日或更長。病豬明顯消瘦及生長停滯。

診斷

根據流行情況及症狀特點,加上屍體剖檢小腸前段嚴重出血與粘膜壞死及漿膜下小氣泡可以作診斷必要時可用細菌分離鑑定及毒素試驗確診。

預防

發病後常來不及治療。常發病豬場可用抗菌素給新生仔豬投服預防發病。仔豬紅痢菌苗給產前1-0.5月母豬接種,配合環境,特別是產房消毒衛生可減少病的發生。

輪狀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可使多種幼齡畜禽及兒童腹瀉。豬場中輪狀病毒感染率很高。常致8周齡內仔豬發病,發病率50-80%,死亡率較低。本病多發生在寒冷季節。寒冷、潮溼、汙穢環境和其它應激因素可增大病的嚴重性。輪狀病毒種類很多,引進豬隻帶來的新毒株常因缺乏該毒株母源抗體而使仔豬發生嚴重輪狀病毒性腹瀉。10日齡以上小豬症狀溫和,腹瀉1-2日逐漸恢復。

症狀

患豬常表現精神、食慾不振,迅速腹瀉,拉黃白或灰黑水樣或糊狀稀糞。症狀的輕重取決於日齡及環境條件。

治療與控制

治療輪狀病毒性下痢,主要是使用電解質溶液來預防脫水,同時使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通常治易於治癒。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化學制劑消毒分娩舍能減少病毒的數量。推薦的消毒劑包括3.7%甲醛。67%氯胺T或漂白劑。把吮吸仔豬所排出的痢便喂於懷孕母豬,將會提高乳汁內的抗體含量,可減少所產仔豬發病。

球蟲病

球蟲病是哺乳仔豬的疾病,它是由豬艾美球蟲或等孢球蟲所引起。報告有9種豬的球蟲種。仔豬感染大量孢子化卵囊後,會有嚴重的下痢。在自然的情況下,球蟲病通常感染7-14日齡仔豬。戌年豬隻是帶蟲者。

仔豬明顯的臨床症狀為下痢,持續4-6天。糞便呈液體狀或漿糊狀,顏色由黃色至白色,類似輪狀病毒性下痢,一般能自行恢復。嚴重病例消瘦衰弱和生長受阻。繼發感染可使病情加重。 必須經實驗室檢查確定球蟲。拜耳公司生產的百球清對豬球蟲病有明顯效果。預防球蟲病,消毒很重要。然而,卵囊對普通消毒劑抵抗力非常強。氨化合物、漂白劑或蒸汽可殺滅卵囊。

病毒性胃腸炎

病毒性胃腸炎除輪狀病毒感染以外,尚有傳染性胃腸炎(TCE)和豬流行性下痢(PED)。這兩種病的臨床症狀非常相似。兩者皆是高度傳染的病毒性腸胃炎。主要的症狀有嚴重下痢,偶爾有嘔吐及2周齡內仔豬的高死亡率。它們皆由同屬一族的冠狀病毒所引起,但各病毒的抗原質卻有差別。兩種病均見於冬天寒冷季節。通常將其稱為冬季下痢。

症狀

TGE是以突然爆發下痢開始,數日內可蔓延全群。幼豬下痢通常呈水樣性糞便經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3周齡以下的仔豬會嘔吐。受感染的仔豬快速脫水,一週齡內仔豬2至4天死亡。越年幼的豬,病情越嚴重,死亡率幾乎100%。3周齡以後的豬隻,很少有死亡,成年豬的臨床症狀只限於下痢、減食,偶爾會嘔吐。通常在1周內恢復。

PED的症狀與傳染性胃腸炎非常相似。不同的地方是豬流行性下症傳染較慢,1周齡以下的吮吸仔豬死亡率介於50%-90%。經4-5周時間,此病將遍及全場。TGE的流行期很少超過兩個月,然而,PED可長達六個月。

病理

病仔豬嚴重脫水,胃部膨滿,有凝乳滯留。小腸亦膨大,並有泡沫狀液體及未消化乳塊。小腸壁可能由於絨毛萎縮而變薄,甚至幾乎透明。絨毛萎縮的觀察方法是將回腸縱切開,然後用放大鏡檢查。雖然輪狀病毒亦可造成小腸絨毛萎縮,但是TGE或PED的病變比較嚴重與廣泛。

實驗室診斷可用

◎小腸組織塗片或冰凍切片用熒光抗體法以測定本病毒抗原。

◎將病豬的小腸內容或糞便處理後,以免疫電子顯微鏡檢查病毒顆粒。

◎血清診斷法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以檢測病後豬隻的抗體。

治療和控制

為患病仔豬提供溫暖、乾燥環境和充足的電解質溶液,將有助於減少死亡。患病仔豬應讓曾感染本病,有免疫力的母豬代為哺育,可降低仔豬的死亡率。下痢仔豬也應使用抗生素治療,以抵抗細菌混合感染。預產期在2周以上的母豬,可喂予感染仔豬下痢的腸道內容物,讓它感染,使母豬在分娩時已有免疫抗體,可預防其仔豬發病。嚴格執行綜合預防措施,可防止本病在豬場流行。

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發生於生長快速,飼養在混凝土地面上,而沒有注射鐵劑的月齡左右小豬。本病除貧血外,亦常見患病仔豬下痢。

症狀最普遍出現於約3周齡仔豬。貧血易見於白豬,全身皮膚及可視粘膜呈現蒼白色。

患豬在運動或受到刺激時,容易疲憊,有些會突然死亡。患豬常常呈現嚴重的水痢。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替3日齡的仔豬注射鐵製劑。

哺乳母豬下痢鑑別診斷表

病名

病原

流行情況

臨床症狀

屍檢病變

特殊診斷

預防治療

C型魏氏梭菌

主要侵害1-3日齡仔豬,1周齡以上少發。各窩仔豬發病率差異大,病死率20-70%。病原抵抗力強,不易清除。

急性時排血性稀糞,1-3天死亡。亞急性及慢性排粥樣稀糞,病程一週左右。

病變主要見於空腸,有時波及迴腸。腸腔充滿帶血液體,粘膜壞死出血。漿膜下及系膜內小氣泡。

可作泡沫肝試驗或腸毒素試驗。

多來不及治療。給產前母豬接種仔豬紅痢菌苗;對3日內仔豬投服青、鏈黴素均有預防效果。

致病性大腸桿菌

發生於1周齡內仔豬,1-3日齡最多見。呈窩發,發病率及致死率均高。

排含有凝乳塊的黃色稀糞。仔豬迅速脫水、消瘦、死亡。

病奕以12指腸最嚴重其次為胃及空、迴腸。腸腔護張,充滿黃色液體及氣體。肝、腎常見小壞死灶。

純培養物初生仔豬接種

多來不及治療。給產前母豬接種大腸桿菌苗或給初生仔豬使用拜有利可以預防發病。

致病性

大腸桿菌

10-30日齡仔豬多發。各窩仔豬發病率,同窩仔豬發病先後均不一致。發病與環境及飼養管理因素有密切關係。

排灰白、腥臭、漿狀糞便。體溫與食慾無明顯改變。病程一週左右,多數能康復。

貧血、消瘦。小腸護張充氣及黃白酸臭稀糞。實質器管無明顯病變。

根據流行情況及臨床症狀即可診斷。

多數抗菌、收斂及助消化的中西藥物均有效果,但必需同時改善環境及飼養管理。

豬傳

染性

胃炎

冠狀病毒

大小豬均能發病,但10日齡內仔豬多發,且死亡率可達100%,斷奶後豬多能自愈。常發生於12-4月,傳播速度快。

發病前短暫體溫升高。突發嘔吐及水樣下瀉、明顯脫水。10日齡內仔豬多2-7日死亡。

屍體脫水。胃及小腸充滿泡沫狀液體及未消化乳塊。腸壁變薄半透明,粘膜絨毛變短。

小腸組織塗片或冰凍切片熒光抗體染色檢查。

無特效治療藥物,可補液、保溫等對症治療。給產前母豬或3日齡內仔豬接咱弱毒苗可以預防發病。

豬流

行性

腹瀉

豬流行性

腹瀉病毒

各齡豬均能感染髮病,發病率可達100%,乳豬受害嚴重,死亡率平均50%,2周齡以上的仔豬死亡很少。常流行於12-2月,經4-5周後自然平息。

表現為嘔吐、水樣腹瀉;脫水及運動僵硬。體溫正常或偏高1周內仔豬腹瀉後2-4天死亡。

小腸護張充滿黃色液體,腸壁變薄,絨毛短縮。

小腸粘膜塗片或小腸切片,熒光抗體染色鏡檢。

無特效治療藥物,對症治療可減少死亡。給孕母豬或仔豬接種流行性腹瀉滅

仔豬

輪狀

病毒

輪狀病毒

常流行於晚冬至早春季節。能感染多種動物及人,常見於仔豬、犢牛及兒童。8周齡以內仔豬,發病率50-880%,致死率0-10%。育成及成年豬多隱性感染。

精神食慾不振,嘔吐及腹瀉,拉黃白至灰黑色水樣便。10日齡以上小豬症狀溫和,腹瀉1-2日逐漸恢復。有繼發症狀加重。

胃內充滿乳塊,小腸壁變薄半透明,內容灰黃至灰黑水樣液。小腸絨毛萎縮。

取病糞作電鏡或免疫電鏡可迅速作出診斷

無特效藥及預防疫苗,發病後補液,止瀉及抗菌等對症治療,通常可獲良好效果。

第四課 哺乳仔豬的神經性疾病

初生仔豬低血糖病

此病為初生1周內仔豬血糖低下而產生的代謝症,臨床上以神經症狀為特徵。

其主要的原因是仔豬沒有獲得充足的哺乳。任何使母豬泌奶不足或者仔豬本身無法吮吸的因素都會引起仔豬捱餓而發生低血糖症。受寒及其他應激因素可促進病的發生。豬衰弱,步態蹣跚及亂撞,全身顫抖和抽搐,患豬體溫下降,四肢冷冰。多於發病後24-36小時死亡。治療可先給仔豬保暖,並每隔4-6小時反覆腹腔注射5%葡萄糖15毫升。同時消除母豬缺乳及仔豬不能吸乳的原因。

仔豬先天性痙攣症

初生仔豬的先天性痙攣症或震顫病特徵是其骨骼肌失去控制地震顫。仔豬發病率及病狀輕重不等。本病不發生水平傳播。每頭母豬隻生一窩發病豬。

其病因認為是一種病毒感染。被此病毒感染的母豬產下的仔豬於分娩後數小時內出現症狀。仔豬睡覺時震顫會減低。仔豬逐漸長大時,震顫亦變得輕微。症狀較輕的通常在幾天或幾周內自然復原,死亡率低。

此外,也有研究認為本病也可因豬瘟或偽狂犬病感染引起或認為屬於遺傳性病症。

鏈球菌性腦膜炎(參考第七課)

破傷風

本病是由破傷風芽胞梭菌毒素引起。豬常因閹割傷口或臍部感染而發病故多見於幼豬。

患豬通常側臥和耳朵豎立,頭部微仰以及四肢僵直後伸。外界的聲音或觸摸可引起病豬痙攣。本病以強直痙攣及深口感染特點而獲得診斷。

患豬的治療效果欠佳。預防應注意分娩及閹割時的衛生及消毒。

偽狂犬病

偽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多種家畜及野生動物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發熱,奇癢及腦脊炎為特徵。4周齡內仔豬感染本病,病情嚴重,死亡率高。成年豬多隱性感染,懷孕母豬感染可發生流產或死胎。

症狀

患病幼豬表現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結膜炎,大量流涎、嘔吐、食慾不振、下痢、顫抖、精神萎頓,然後運動失調,神經系統紊亂,錯睡後死亡。病程1-2天。3-4周齡仔豬死亡率40-60%。與其他動物不同,患豬不出現奇癢症狀。

斷奶仔豬患病較輕,少見神經症狀。1-3月齡豬常見食慾、精神不振、發熱咳嗽及呼吸困難。病豬多在3-5日後恢復,死亡率15%。

成年豬感染初期症狀為噴嚏後咳嗽、流涎、減食、便祕及精神憂鬱。發病4-5天后會復原。神經症狀甚少見。

懷孕母豬流產和死產。死產胎兒有壞死現象。木乃伊化胎兒大小平均,意味著胎兒是同時受病毒感染而死亡。老疫區,偽狂犬病症狀不典型,死亡率亦不高。

診斷

急性偽狂犬病容易被診斷,高的哺乳幼豬死亡率及農場的狗和貓無故失蹤或死亡為特點。

患豬腦組織10%懸浮液給家兔腿側皮下接種,2小時後發病,產生局部奇癢,可以確診。

控制

新購買的種豬應經檢疫證明無本病感染才可以引進豬場。

有多種疫苗可在疫區及受威脅區使用。斷奶仔豬2-4月齡可接種活疫苗或滅活苗。繁殖母豬在產前1月接種滅活苗。

其他預防方法包括清潔、消毒、滅鼠等。彩用綜合措施、方能控制本病。

腦脊髓灰質炎

又名傳染性腦脊髓炎或捷申氏病,是由腸病毒品走私案引起的神經系統傳染病。為散發性,多見於幼齡豬。

14日齡以下豬發病嚴重,3周齡以上豬很少發病。

症狀包括髮熱、精神萎靡、厭食及四肢僵硬、肌肉震顫、驚厥和尖叫等。

本病尚無特效療法,對症治療結合加強護理可減少死亡。疫區可試用滅活苗或弱毒苗接種母豬.

相關推薦

推薦中...